《【教学课件】第一组评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一组评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ppt(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点评第一组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O第十一小组的PPT内容详实,结构和细节上都处理的较为细腻,内容方面其中“武汉诚成文化”这一案例选的经典,分析的也很到位,让人印象深刻,围绕着资产置换完成的标志及资产置换的性质,做了一定深度的分析。O其次,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该小组也从国内国外,新旧准则做了对比,内容详细。O另外,该小组的具体案例分析结合了相关分录,具体直观,让人一目了然。缺点缺点:O1、未具体阐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舞弊的具体识别,以及如何鉴别。O2、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影响不够详细。O3、相关的案例选的都为06年新准则颁布之前,相对缺乏现实意义。一、新准则的变迁及主要变化。二、关联方利用非货币
2、性资产交换粉饰会计报表的识别。三、新准则对企业会计的影响分析。一、新准则的变迁及主要变化O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该准则的前身前身是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于1999年6月28日首次公布,并在2000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施 行。1999年版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引入了“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的概念,将非货币性交易划分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然后针对两 类交易的各自特点,分别就是否涉及补价(即货币性资产)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在没有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对于同类非
3、货币性交易,一般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交易损益;对于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一般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 认为当期损益。O由于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一些人认为公允价值难以真正体现其意义,较多地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会使企业在会计实务中 带有随意性,当时很多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绩差公司为了改善业绩,利用资产重组中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来操纵非货币性交易所产生的利润。O为了防止利用会计准则操纵上市公司业绩,财政部于2001年1月18日对其进行了修订,要求换入资产一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且不涉及补
4、 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不确认损益。即使在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补价一方确认的损益,也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2001年的准则修改淡化了公 允价值的概念,对于防止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部分限制关联交易、打击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活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O随着非货币交易实践的发展和深化,2001年版的非货币性交易在实践中仍然暴露了许多问题。如非货币性交易主要以账面价值为计价基础,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准则主要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可能会使企业资产由于取得途径不同,其入账的计量方法也随之不同。O新准则与1999年版和2001年版的准则在定义及判断非货币性交易事项的标准上仍然一致,其主
5、要不同在于:新准则借鉴了国际 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规定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才能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不确认损益。O由上述分析可见,在新准则中,究竟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价,关键在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的判断。新准则(第五条)基本借鉴了以 上做法,规定当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之时;或者,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并且其差额 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6、相比又是重大之时,才可以认定一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O准则第六条规定:“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 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第七条规定:“未同时满足本准 则第四条规定条件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O除此以外,准则在名称上也更准确,直接称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舞弊的具体识别,以及如何鉴别!O?O?O?O根据新准则规定,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7、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计入资本公积。O因此,企业的大股东可以通过与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不断向上市公司输送收益,同时入账的资产价值被低估,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管理层可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优质资产便会逐渐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收益,从而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甚至每股净收益。由此可能给转换双方带来利润,损益的多少取决于换出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距越大则差额影响当期损益越大,这对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或净资产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确认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是防止企业利用此种形式进行利润操纵的关键。O
8、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实施对于集团类公司的影响主要在于不同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模式对于换入资产入帐价值及资产交换当期损益的影响。这对集团类公司的损益及资产账面价值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O公允价值法为盈余管理创造了一定的空间:新准则对非货币资产交换采用了两种计量模式,在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来计量的情况下,不管是否发生补价,都不确认损益;以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的情况下,不管是否发生补价,都会确认损益。O非货币资产交换再次运用了公允价值来计量,虽然增加了限定条件,以防止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资产交换蓄意虚增利润,但仍有可能被部分上市公司所利用,以提升利润水平。O首先,虽然新准则有对关联方关系的提请关注,并
9、且关联方的外延有所扩大,但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商业实质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会计弹性,上市公司如想操纵利润,仍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O其次,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的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合理确认则是一个难题,特别是新准则中允许使用估值的方法估计公允价值,更使公允价值的计量存在操纵空间。一旦满足相关条件,使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进行计量,则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损益仍可影响企业的利润表。采用估值的方法估计公允价值时,其金额的确定关键在于评估机构如何评估,因此,在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如何规范资产评估市场成为重中之重,资产的评估应做到真实、公允。O由于两种计
10、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不同,会使集团公司出现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换出优良资产的公司将会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法,以增加收益,而换出劣质资产的公司将会倾向于采用账面价值法,以减少对损益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在解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法的采用应予以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二、关联方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粉饰会计报表的识别!O根据新准则指南,商业实质指交换双方的资产在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风险及资产价值等方面显著不同。资产诸方面显著不同,使交换具有可能,双方各取所需。如一方拥有债权性投资,而另一方拥有长期股权投资;一方为了获取高报酬,愿意承受风险;一方具有风险反感意识,只求稳定回
11、报。双方则可以通过交换达到各自目的。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绝不会是用两件或多件相似甚至相同的资产进行毫无意义的交换。O但对于关联方,从一定的程度可以认为新准则指南的解释有所欠缺:上述方面显著不同,只能是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因为关联方的交换目的若是粉饰报表,双方交换的资产可以是相似甚至相同的资产,也可以是各方面显著不同的资产,只要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关联方就能“盈利”。所以在判断出来关联方交换的资产显著不同后,还不能判断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必须通过其它方法进行深入分析。O此外为了达到继续使用的目的,关联方可通过两种手段:一是不进行实物转移;二是通过近期再次交换将该资产换
12、回来。第一种做法审计人员通过盘点,进行账实核对,很容易能查出来;第二种方法,通过再次交换,可重新取得原资产的所有权。并且,若交换双方的资产的公允价值有差异,进行二次交换,关联双方的资产和利润可能会进一步上升。O1、若交换时换入资产价值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此时,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即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行第二次交换时,便产生一个差额,即第二次交换时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即第一次交换时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第二次交换时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即第一次交换时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当第一次交换时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第一次交换时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则表明,第二次交换时,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换
13、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关联方的收益。O2、若交换时换入资产价值以其自身的公允价值计量,此时,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即其本身的公允价值。在进行第二次交换时,产生一个差额,即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即第一次交换时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即第一次交换时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当第一次交换时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时,是关联方的收益三、新准则对企业会计的影响分析:O任何一项改革,包括会计改革,都会影响相关集团的利益,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有些是正负并存的。O正面影响:新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于确保中国会计准则顺应会计国际趋同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和
14、国际化等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和现实意义。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如要求上市公司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考虑换出、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这些规定将使得上 市公司的资产和交易得到更为公允地反映。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以低价资产换入高价资产,从而降低成本的做法将不再具有可行性,使资产的入账价值更加公允;O但另 一方面,大股东通过与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方式来不断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虽然这些非经常性损益不会直接改变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但优质资 产的注入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甚至还有可能使上市公司的成长出现拐点。新准则将极大地提高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热情,推动
15、上市公司资产 重组,优化资产结构。负面影响:O1、会计准则的修改本身并不能完全消除企业的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使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并且对决策更加有 用。因此,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给予公司更大的自主权来根据对公司经济预期的改变调整会计政策。因此针对新准则 的规定,企业可能会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应对。O如新的准则仍然将劳务排除在非货币性资产之外,劳务虽然不是企业所持有的现实的、有形的资产,然而在企业间 的交易活动中也可以以一定的价格转让,这与具有实务形态的商品、设备差不多。在现实的交易中,存在着许多以劳务换取对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
16、易行为。比如我国 的建筑公司为国外客户提供建筑劳务时,所获取的报酬往往就是非货币形式的实务资产,如钢材、木材等等;又如企业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差较大时,则差额对企业当期的损益、净资产等影响较大,客观上增加了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手段,这会给企业盈余管理提供机会和空间。O2、可能会加大投资者分析的难度 2001年的准则要求披露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及金额。新准则除了要求披露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还需要披露换入资产成本的确 定方式;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新准则对企业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财 务报告的使用价值,增强上市公司业绩的可预测性,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新会计准则更强调公司的会计政策需要反映企业的经 济实质,并赋予企业很大的调整会计政策的权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投资者分析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