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考点】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类文阅读期末复习试题——第一单元(部编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考点】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类文阅读期末复习试题——第一单元(部编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一一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有答案解析)【课内阅读】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以下问题。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 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 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一一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 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 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
2、年吃饺子用。到年底, 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 过年时,家家吃饺子。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 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一一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 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 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 口琴等,和年画。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 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选文所描写的北京过腊八节的两个习俗
3、是 和,作者对它们进行了(详写略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这句话把腊八粥比作,写出了熬腊八粥的材料。透过腊八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年。A.团圆喜庆B.福寿满堂C.五谷丰收D.财运亨通(3)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吃的喝的用的一切”写出了大人们为过春节而准备的东西极为丰富“万象更新”写出了人们筹备这些东西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新年时显出新的气象过了一些时候,国君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360 ,周而 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12圆。万年指着天象对祖说乙:“现在,申星 已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
4、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 天子祖乙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由来。(选自春节文化李英儒山西古籍出版社有删减).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不断叫苦,形容十分痛苦、烦恼。()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1 .根据短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万年虽然家里穷,但他很聪明。B.万年创造了日暑仪和五层漏壶可以让节令正常起来。C.大臣阿衡的做法也可以解决节令失常的现象。D. “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指的是旧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3 .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读了短文,你知道春节的由来了吗?【参考答案】1.叫苦连天无济于事
5、2.C3 .一年有360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有十二个月。4 .例如:万年创造了万年历,让国君祖乙给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定个节,于是国君就说“春 为节首,就叫春节吧(二)春节文化的生活德育智慧(节选)赵丽娟春节作为沿袭传统农耕生活的节日,其最原始的意义是在岁末年初之时,将经过一年辛 勤农业劳动收获的物品祭祀众神及祖先,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神灵和祖先的庇佑, 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因此,春节本身就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产物,理应以 物质文化生活为基础。有歌谣唱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 几天,沥沥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祭灶日,春节的幕布正式拉开。祭灶时家家户户 都要献麻糖
6、:一方面用贿赂的手段甜了灶王爷的嘴,另一方面粘住灶王爷嘴使其只能“上 天言好事。”腊月最后一天(除夕日),那么是展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喷火口:红红火火 的窗花、剪纸、春联,叱咤威武的门神画像,迎接诸神的神像、焚香、祭品、鞭炮,全 家团聚的饺子、金鱼、花糕、公鸡,为初一准备的红包、糖果、点心、新衣服等等悉数 登场。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么是春节狂欢的最后时刻:喧天的锣鼓、绚丽的烟花、 高悬的灯笼、香甜的汤圆,渲染着热闹的节日气氛,自此春节行至尾声。总之,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期,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以集中地形式呈现出来, 是人们物质生活世界的集中反映。(选自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2018年第8期).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辛勤一一()祈求一一()呈现一一().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的锣鼓()的烟花()的灯笼()的汤圆.根据课文判断对错。(1)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2)春节期间有三个重要的日子:腊八、祭灶日、除夕。()(3)祭灶日要吃麻糖。()(4)汤圆、灯笼是元宵节的标志。().为什么说“春节本身就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产物,理应以物质文化生活为基础。” ? 在文中找出答案,用画出来。1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有哪些习俗?【参考答案】1.辛劳请求展现.喧天绚丽高悬香甜2 . (1) V (2) X (3) V (4) V.春节
8、作为沿袭传统农耕生活的节日,其最原始的意义是在岁末年初之时,将经过一年 辛勤农业劳动收获的物品祭祀众神及祖先,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神灵和祖先的庇佑, 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3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二十三这天开始,到元宵节结束。最重要的习俗是送灶王爷、 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闹元宵。类文阅读-2腊八粥(一)腊八粥冰心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 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 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 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合家大小都吃
9、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 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 好方法。最后,他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 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 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着腊八粥,O为了供佛,()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家, 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孩子 们也还是爱吃的。
10、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 “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给淡忘了。1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包括()(多项选择)。A.糯米B.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C.各种豆子和芝麻D.各种糖3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通过这个线索把哪些事情连起来了?4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不但不是而是虽然但是. ABC2 .腊八粥,把母亲对她的母亲的怀念和我对母亲的怀念这两件事连起来。3 .对母亲的怀念。(二)中秋节为何吃月饼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天津市天文学 会理
11、事赵之玲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 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 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 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 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 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 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
12、“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 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 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赵之笫表示,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 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选自“中国在线” 2010-09-16有改动).解释词语。脱口而出:1 .连一连。太师饼汉代胡饼宋月饼殷、周宫饼、小饼唐2 .根据选文填空。月饼的“始祖”称为,真正称为月饼是在,逐渐流传是在,制作工艺得到较
13、大提高是在。3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4 .文章引用了苏轼的古诗来写月饼,查查资料,把写一句其他有关月饼的古诗吧。 【答案】:1.不假思索,随口说出。2 .太师饼一一殷、周胡饼一一汉代月饼一一唐宫饼、小饼一一宋.太师饼唐朝宋朝清朝3 .短文主要介绍了月饼的演变。4 .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类文阅读-3古诗三首(-)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1 .解释词语:银汉:玉盘:2 .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8 .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
14、中秋。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3 .翻译诗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4 .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答案】:1.银河月亮. A2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 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3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二)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1 .解释词语。莫:彻:闻:闲:2 .古诗所描写的节日是()A.除夕夜B.中秋节C.元宵节D.端午节.诗中表现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的词语是。3
15、 .诗中的两个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古诗的后两句所呈现的情景。【答案】:1.不要整,通看悠闲.C2 .且莫催.连用两个问句,不仅将因景色迷人,令人不得不前往的意思表达得传神,而且给人以 无限回味的余地。3 .元宵夜,没有哪一家人看见月亮还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 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类文阅读-4藏戏(一)南昌采茶戏的起源和开展(节选)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剧种之一,它流传于江西省会一一南昌市及周围的新建, 安义、奉新、进贤等县份,是一个拥有广大群众基础,深受群众欢迎的戏曲剧种。南昌采茶戏的起(源原),参阅道光年间南昌福州抚州府县志“
16、风俗”记(栽载): 只见高安有“滚金线”,抚州禁唱“儿郎戏”。南昌县志记载:有灯无戏,也无禁戏 事。可能在道光年间“南昌彩灯”尚未成戏。南昌采茶戏最早是唱“茶灯子”,农村每逢过年过节,有十二个茶婆子,手提花灯演 唱,“十二月采茶”,每人唱一个月。每句均不离“茶”字,敲锣打鼓在广场演唱,曲调 活泼幽默,内容以描写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为主。因此,南昌采茶戏也曾叫“茶 灯戏”或“花灯戏”。后来观众要求提高了,才加演杂套,逐渐才形成了戏剧形式。(居 据)目前所知,南昌采茶戏最早只不过是道光末年左右距今约150多年才开始形成戏剧 形式的。到光绪末叶,有的班社曾请京剧及赣剧艺人交戏,唱小戏以外还加唱
17、一些整本大戏。 因而成为“半班”。在这一阶段里的班社,业余性质的较多,各方面设备,服装,乐器 都很简陋,化妆也很简单,场面k只有锣鼓伴唱,没有管弦伴奏。演唱期间,均在农闲 时唱神戏,还演赌戏。当时的反动统治者经常烧班社衣箱禁演,更不让三角班在城市里 生长,因此采茶戏在城市的影响很小。1 .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汉字。2 .根据课文,判读对错。(1)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唯一剧种。()(2)道光年间,采茶戏还未形成。()(3)由于反动统治者的阻挡,采茶戏不能在城市得到开展。(4)采茶戏最初主要是反映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意思的转换B.表示,声音
18、有较大的停顿C.表示声音的延长。D.表示解释说明。3 .光绪末叶,采茶戏有什么特点?【答案】:1.原栽居. (1) X (2) V (3) V (4) V2 .D.特点:成为半班;业余性质多;服装、乐器简陋,化妆简单;在农闲时唱神戏和赌戏。(二)木偶戏(节选)布袋木偶产生于明朝。因布袋木偶头部连在布袋上,艺人用手伸入布袋内操纵木偶, 故称“布袋戏”。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布袋木偶是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 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 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 掌控,把各种木偶角
19、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经典传统剧目有大名府雷万 春打老虎等。布袋木偶分为泉州的南路和漳州的北路两大流派。关于布袋木偶的起源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泉州有一秀才,姓 梁名炳麟,因屡试不第,颇为灰心。这年,他再赴省城福州会试,问卜于九鲤仙公庙, 当天晚上梦见仙公执其手,题上“功名在掌中”五个字。梁炳麟醒后,以为神明指示有 “掌握”和“易如反掌”之意,不料再次名落孙山。梁秀才认为神明戏弄自己,遂断绝 仕意,以其满腹文史知识为材料,在乡里说书为生。一天,他偶见提线傀儡戏的演出, 略有所感,乃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而木偶操作更见灵活。梁炳麟于是用裨官野 史的记载编造戏文,演于乡里
20、之间,以抒胸中愤懑。但读书人的脸皮薄,他又采用“隔 帘表古”的形式表演,也就是隔着帘幕,做有表演性的说书。孰料就此轰动,到处争相 聘演,声名鹊起。梁炳麟这才悟出神明所示“功名在掌中”之意,而俗称“布袋戏”的 掌中戏也就流传了下来。(选自音乐生活2014年第4期有删减).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1 .阅读短文填空:布袋木偶产生于朝;经典传统剧目有等;分为泉州的和漳州的两大流派。2 .从文中找出布袋戏是怎样表演的,用画出来。3 .简要说明秀才梁炳麟是怎样创造木偶布袋戏的。4 .结合短文,说说你对
21、“功名在掌中”的理解。【答案】:1.栩栩如生声名鹊起.明朝大名府雷万春打老虎南路北路2 .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 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 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3 .秀才梁炳麟屡次名落孙山,于是断绝仕意,在乡里说书为生。偶见提线傀儡戏,便自 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后开展为布袋木偶戏。4 .屡次失意的梁炳麟创造布袋木偶戏,从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C.这句话详写了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人们忙碌
22、的身影D.这句话通过写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说明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予了美好的愿望(4)对课文中的“京味儿”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杂拌儿”指外形不规那么的干果零七八碎儿”指干果零散不全B. “玩意儿”指玩具“闲在”指在某个地方很清闲【参考答案】(1)答案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详写【解析】此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要在整体把握选文的基础上完成练习。整体把握的 方法之一是寻找镜头的分界线,其中过渡句“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就是很明显的分 界线,因此可知腊八这一天的习俗有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对这 两个习俗做了详细的说明,因此是详写。答案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丰富多样C【解析】
23、此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第题,这句话是暗喻,比喻词是“是”,句中的 本体是粥,喻体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写出了用来熬腊 八粥的材料丰富多样。第题,“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展现了一个鲜明的五 谷丰收的场景。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形成鲤释的能力。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大人们紧张准备的情形,仿佛 让我们看到了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属于略写,因此C项错误。(4)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A项中,“杂拌儿”指的是用多种干果做的零食,因 此错误;B项中,“零七八碎儿”在这里指的也是零食,因此错误;D项中,“闲在” 指的是清闲自在,因此错误。C项的解释是正确的,此题选C。
24、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以下问题。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eng zheng)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B ji 6)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d PQ)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口 各形各色口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口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口有的都是纱灯口有的通通彩绘 全部口红楼梦口或口水浒传口(zhudm chudn)故事口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 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1 .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J.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各形各色(ABAC) .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2 .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
25、适的标点。3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 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4 .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 多,多,为的是突出【参考答案】zheng jie pu zhuan1. 半遮半掩绘声绘色载歌载舞糊里糊涂一律。5 .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初一、十五;因为家家户户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 非常热闹。6 .数量,种类,“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确实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三、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以下问题。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 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
26、火通宵,不许间(jiGn jidn)断, 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jue jiao),都要守岁。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除夕 街上挤满了人 元旦 铺(PU P(i)户都上着板 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 曝)竹纸皮 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 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 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 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
27、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 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 姿势)和娴熟(技巧技能)。1 .用“ J”在文段中选择恰当的读音和词语。2 .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3-这段是按顺序来写,写出了除夕和元旦鲜明的特点,请你各用一个词分别概括它们 的特点。除夕特点是;元旦的特点是。4 .正月初一那天,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在庙外;小孩子们 等方面的习俗, 其中写得最详细。5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 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A、时光景物B、情景C、表示估计.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在文中起()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A、过渡句承上启下B、中心句总结C、总起句总起【参考答案】jian jiao
28、pu 爆姿态技能2. :9;,99 O时间热闹休息3. 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在家中接待客人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逛庙会逛庙会B、4. A、四、阅读腊八粥片段,回答以下问题。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 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 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饿了
29、,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 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对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 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嚷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1 .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搅和一一()浓稠一一()松劲一一()资格一一()2 .写出以下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3 . (1)八儿看到煮腊八粥的时候是什么表现?突出了他怎样的心理?(2)八儿知道吃粥的时间后有什么表现?写出了八儿怎样的心理?【参考答案】搅拌浓密放松资历1. (1)夸张(2)拟
30、人(1)八儿看到煮腊八粥的时候“喜得快要发疯了”,突出了他迫不及待想吃腊八粥的心 理。(2)八儿的妈妈告诉他可以吃粥的时间,八儿说“那我饿了! ”,做出要哭的样子, 写出了八儿苦苦等待而不得的着急的心理。五、阅读腊八粥片段,回答以下问题。“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 ”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 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1 .“松劲” 一词的意思是,在选文中指。2 .联系生活实际,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具体指。3 .八儿的“眼睛可急红了”。想一想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参考答案】.劲头松懈下来妈妈的话使八儿等待腊八粥的劲头
31、松懈了,希望变小了1 .锅中的粥沸腾后,在小火的熬制下不紧不慢地冒着泡.八儿的心情很委屈,吃粥的希望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击。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等景物,渲染了 的气氛。(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 ” 一词看出月色的o这 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O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 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
32、暗写 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 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 “花” “家”(4)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类似的 诗词句有:, O【参考答案】(1)乌鸦露水桂花凄清、孤寂(2)地白空明皎洁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3)C(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七、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
33、语。1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2 .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 和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参考答案】.牛郎织女夫妻别离1 .泣涕零如雨.动作情态 【答案解析工1 .试题分析:从题目中能够看出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夫妻别离的主题。考点:此题考查诗歌理解能力。点评:此题较简单,根据故事情节和民间传说即可知道答案。2 .试题分析:“泣涕零如雨”的原因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考点:此题
34、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点评:此题首先要对诗歌的内容了解,然后根据意思找到过渡句。3 .试题分析:“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等都是描写织女的样子。考点: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点评:此题难度较小。诗歌大局部都是写织女,找出描写织女的词语即可。八、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纤纤(xiGn qian)盈盈(yin ying) 脉脉(mb mai)2 .这首诗选自。3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4 .迢迢牵牛
35、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 【参考答案】.xian ying mo1 .古诗十九首.主人公是织女,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 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2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九、阅读藏戏片段,回答以下问题。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 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 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 笑。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36、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獴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那么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1 .根据下面的描述,你能判断出它们各代表藏戏中的什么人物吗?(1)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这是 的面具。(2)用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这是 的面具。(3)青面獴牙,以示压抑和恐怖。这是 的面具。2 .在藏戏里,唐东杰布的面具是什么样的?3 .唐东杰布的面具为什么是白色的?【参考答案】.巫女 村民老人 妖魔1 .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2 .因为在传说中,唐东杰布在
37、母亲的肚子里待了 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 十、阅读藏戏片段,回答以下问题。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 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 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1 .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是由组成的。2 .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用的形式,表演的故事、传说,目的是。【参考答案】.唐东杰布和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1 .歌舞说唱宗教历史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类文阅读】类文阅读-1北京的春节(一)春节的传说(节选)很久以前有个叫“万年”的青年,家里很穷,以打柴为生。但他十分聪明,看到当 时节令很乱,影
38、响他人作息与出入,决心把节令摸透弄准。一天,他上山打柴,在树下 休息时,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回到家里,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 辱仪”。可是,当天气出现阴天雾时,就无法观测,怎么办?后来他到泉边喝水,看见那 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就这样, 他通过测日影,用漏水记时的方法慢慢发现,每隔365天,时间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 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最长的一天是夏至。那时的国君叫祖乙,由于节令的失常影响农业生产,老百姓叫苦连天,为此他十分 苦恼,一个叫阿衡的大臣为了讨好国君,奏称设天台敬祭天神,就可以解决时令失常现 象,祖乙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便带着群臣祭天,结果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便带上日 辱仪和五层漏壶去见祖乙,他给国君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万年 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万年留下来,并在天坛筑起日辱台和漏壶亭,又派12个童子 给万年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