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听书《人类世的遗产》导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日听书《人类世的遗产》导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每日听书I人类世的遗产在一亿年以后的地球上,还能找到今天的城市吗?这本书能为你1、开启一个看待人类文明的新视角,预见当今文明的开展会在未来产生哪些确定的后果。 2、搞清人类世”的含义,了解近年来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对话的热门领域。3、认识前沿的科学技术,了解DNA数据存储技术和冰层历史研究的开展。适合谁听1、喜欢自然科学,有志于环境科学、地质学、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的青年学子。2、关心地球的自然环境,希望了解全球变暖及其后果的朋友。3、对未来世界充满好奇,想要了解前沿科技的开展方向的朋友。书籍信息:书名:人类世的遗产副标题:寻找人类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原著名:Footprints : In searc
2、h of future fossils 英大卫法里尔译者:符夏怡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2022-3页数:312定价:79装帧:精装丛书:方寸新知课ISBN : 9787520192491内容简介我们遥远的祖先留下了美丽的石器,而人类世这个全新的地质年代会给未来留下些什 么?是环绕地球5000万公里的道路,是因辐射2万年后仍无法居住的土地,是10万年后 依然徘徊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是全球海洋中无处不在的5万亿块塑料从波罗的海到大堡礁,从塔斯马尼亚的冰芯实验室到世界超级城市之一上海,本书作者 大卫法里尔为我们揭晓了令人震惊的答案,带着我们开启了一次寻找未来化石的深时之旅。 当1万年甚
3、至1000万年后的人(很可能到时的人类已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物种)看到这些 足迹,他们会怎样讲述我们的故事。本书既是希望,也是警告,它不仅会改变你对未来的思考,还会改变你对当今世界的看 法。作者简介美大卫法里尔(David Farrier),利兹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现为爰丁堡大学文学 与环境学教授、环境人文学杂志副主编。2013年,他在爱丁堡创立了环境人文研究中 心,现被公认为是此领域最有活力的中心之一。出版有Unsettled Narratives. Postcolonial Asylum、Anthropocene Poetics等作品,并在万古杂志大西洋月刊等媒体发表 过多篇文章。概念一:哪些
4、人造物会成为未来的足迹化石哪些活动会被大自然记录下来人类世的遗产寻找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足迹化石:由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变成的化石咏类世:全新的地质年代?最大的足迹化石,城市 在一亿年以后,城市遗址会留下以建筑材料 为主的沉积物,道路 路基依稀可辨,甚至隧道会被保存下来跨区域的建筑材料显示出人为痕迹最小的足迹化石,遗传物质DNA 自然生成的DNA被转化为人造的数据存储器通过生命繁衍,DNA信息延续至无限远的未来南北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盖水、温度、压力、时间的变量组合存储信息记录气候变化 记录当年季节的波动冰层里的气泡是天然的空气样本 各种化学和物理属性的微妙差异反映地质历史,记录人类故事 冰块里
5、的铅含量反映冶炼工业的活跃度二氧化碳减少反映欧洲对美洲的殖民 氧化氮大幅上升反映人类使用内燃机的历史大气含有辐射性物质反映人类使用含铅汽油当我们衡量文明开展的高度时,总习惯回头看,跟过去相比。 但其实,衡量文明的开展还应该有一个向前的维度,这样才 能看清,今天的所作所为,会在未来产生哪些确定为鬲墨喀你好,我是邓一丁,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作人类世的遗产,副标题是“寻找我们留给未来的足 迹化石。乍一听这一长串的信息,你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什么是人类世?什么叫足迹 化石”呢?别着急,我们一个一个来解释。首先,什么叫足迹化石?化石好理解,通常指的是古代生物的残骸被埋在地下,经 过
6、漫长的化学变化,最后形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我们最熟悉的恐龙化石就是恐龙的骨架 变成的。足迹化石是化石里比拟特殊的一类,它不是由生物的遗体变成的,而是由生物活动 留下的痕迹变成的,最典型的一类就是脚印。1976年,一群古人类学家在非洲的坦桑尼亚 发现了一组脚印。经过研究,他们认定这组脚印来自大约360万年前。那时候,火山爆发 喷出的火山灰在地面上堆了厚厚的一层,又下了一场雨,形成了致密的泥浆。人类的祖先脚 踩在泥浆上,就留下了永久的印记。迄今为止,坦桑尼亚的这组脚印是学界公认的最早的古 人类脚印。当然,随着考古开掘的推进,新的发现还在不断地涌现出来。这里我想提醒你注意,虽然脚印是典型的足迹化石
7、,但足迹化石可不一定是脚印。足 迹”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脚印,古生物挖掘出来的洞穴、走出来的小路、啃咬食物留下 的牙印,这些痕迹都属于足迹化石的范畴。通过这些痕迹,我们可以推测生物迁徙的方向、 居住的地点、吃东西的习惯。所以,如果说生物遗体的化石可以证明一种生物曾经存在过, 那生物的足迹化石就能告诉我们,这种生物曾经过着怎样的生活。足迹化石本来是个考古学上的概念,讨论的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但今天这本书的视角 很特别,它关心的是未来。它想要搞清楚,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会给未来世界留下哪些足迹化 石。这样的足迹化石就是书名里所谓的人类世的遗产。人类世是近年来学界比拟热门的一个概念。这里的世,世界的世
8、,是地质学上的 一个时间单位。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学上标准的叫法是“全新世,大致包含过去一 万两千年的时间。但是自从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学者都提出来,全新世已经结束了, 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应该给这个时代取一个新名字,叫人类世。为什么叫人 类世呢?这是因为学者们相信,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地球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 影响,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换句话说,人类给未来世界留下的足迹化石太多、太大、 太明显、太持久,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整个星球的面貌,足以定义一个新的地质年代,这就是 所谓的人类世。说到这儿,我总算把书名给你解释清楚了。那么,这本人类世的遗产为什么要关心 我们留给
9、未来的足迹化石呢?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是比拟明确的。这本书 的作者叫大卫法里尔,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文学与环境学教授。从2013年起,法里尔创 办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网络,专门从更偏向人文社科的视角来研究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法 里尔是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他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提醒读者,假如我们不改变当前的生活方 式,我们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就会在未来形成令人触目惊心的足迹化石。法里尔的提醒或许不算新鲜,不过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也不只在于呼吁人们保护环 境。更重要的是,读完了这本书,我们手里就多了一盏探照灯,灯光一直照进遥远的未来。 当我们衡量文明开展的高度时,总是习惯回头看,看看和过去相比
10、,今天的我们取得了哪些 成就。但其实,衡量文明的开展还应该有一个向前的维度。在这个维度上,我们能看清,今 天我们的所作所为,会在未来产生哪些确定的后果。这就好比在黑暗的大海上开船,探照灯 隐隐照出了前方礁石的轮廓。有了这一线灯光,我们才能掌握应对风险的主动权。今天的这 本人类世的遗产就是这样一本帮我们照见未来的书。接下来,我就分两个局部来为你解读这本书。在第一局部,我们先采取一个内部视角, 从人类文明自身的角度出发,看看我们今天制造出来的各种东西,会在未来的世界上留下怎 样的痕迹;在第二局部,我们再采取一个外部视角,从自然环境的角度,看看人类的活动会 在哪些鲜为人知的地方被大自然悄悄地记录下来
11、。结合这内外两种视角,我们来全方位地审 视人类世的遗产。第一局部好,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一局部。我们先来看看,今天人类制造出来的哪些东西,会 成为未来的足迹化石。要说人类制造出来的东西,规模最大的就要数遍布全球的城市了。城市是人类财富的集 结地,只要文明还在运转,全世界的资源和商品就会源源不断地向城市汇集。这样一想,城 市真是最有可能给未来世界留下足迹化石的地方。那么,我们今天的城市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未来的世界上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得先回答另一个问题:我们所说的未来到底有多远?人生百年,在个人的尺度上,世上 的城市仿佛永远不会消失。但其实,只要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很多城市的寿命也
12、不过就 是几百年。因为战乱、自然灾害、商路改道之类的原因,多少繁华的城市走向了衰败,最终 被人们废弃,只在沙土里留下一层令人费解的地基。如果我们把时间的尺度再拉长一点呢? 当今世界上的城市在多远的未来还能留下可以识别的痕迹呢? 一万年?十万年?这个时间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久得多。有学者估计,在一亿年以后的地球上,今天的城市 留下的遗址仍然清晰可辨。没错,尽管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建设城市的历史最早只能追溯到 大约一万年前,但是城市在我们这颗星球上留下的痕迹很可能会延伸到一亿年以后的未来。 这当然不是说在一亿年以后,我们修建的城市还能屹立不倒。但在城市曾经站立过的地方, 会留下一层特别的沉积物。这层沉积
13、物的主要成分是现代城市的建筑材料,也就是混凝土、 砖头和玻璃。混凝土的成分主要是石英、错石这类坚硬耐磨的石材。这些石材本来就是在漫 长的地质变化中形成的,再经历同样漫长的时间,成分也不会改变多少。砖头经过了高温的 考验,强度很高,类似于那些形成于上古时代的火成岩。而火山岩里的黑曜石就是自然形成 的玻璃,性质相当稳定。由此可以反推,今天人造的砖头和玻璃也可能存续到遥远的未来。 混凝土、码头和玻璃都是人造的材料,但是它们的寿命可能远远超过了人类需要它们存在的 时间。当然,在一亿年以后的未来,这层城市沉积物会变得面目全非。它们会被风化成细碎的 砂石,在剧烈的造山运动中沉入地下,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形
14、成岩层,其中的一些局部又 会被推回地表,重见天日。假如一亿年以后的世界上仍然有考古学家,不管他们是人类还是 什么别的智慧生物,他们都能通过分析岩石的成分,找到城市曾经存在过的证据。除此之外, 在这层沉积物里,还有些更有意思的东西。当城市被漫长的时间夷为平地,许多人造的物品 都会和城市的建筑材料一起被埋入地下。人类制造的不锈钢,以及各种难以降解的塑料,都 可能存在相当持久的时间。因此,它们可能在地下的岩层里留下印记。就像今天的人们可以 在古老的岩层里找到鹦鹉螺和海百合的化石,未来世界的考古学家也可能在城市沉积的岩层 里发现回形针、筷子、自行车轮、信用卡、瓶盖、电源插座这些东西留下的痕迹。这些东西
15、 的本体当然早就被分解了,但它们在岩层里留下的稀奇古怪的轮廓一定会让未来的考古学家 费一番心思。除了城市,连接城市的道路网络也可能在未来留下痕迹。和城市这样大规模的人造物比 起来,一条道路的体量显得很薄弱。不过,深深嵌入岩层的路基却可能熬过漫长的时间,在 百万年后仍然依稀可辨。这是因为现代人类建筑工程的一个特点: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城 市和道路的建筑材料往往来自遥远的地方。美国的一条公路、英国的一座桥梁,采用的混凝 土很可能产自中国或者印度。在未来的考古学家眼里,这样的情况是极不自然的。这些来自 遥远地方的石材,哪怕被风化得面目全非,也能清楚地显示出人为的痕迹。这就是人造道路 被识别出来的依据
16、。除了裸露在地表的路面,隧道里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隔绝了风雨的侵蚀, 更可能被比拟完好地保存下来。城市和道路组成的巨网包裹着整个地球,这是今天的人类留给未来世界的最大规模的足 迹化石。规模庞大的东西可能存续长久的时间那微小的东西可不可能被保存下来呢?在人 类世的遗产这本书里,作者法里尔提到,有一种很微小、很脆弱的东西,也可能在未来存 续千百万年的时间。这种东西就是地球上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0等等,在这一局部,我们讨论的是人类制造的哪些东西会成为未来的足迹化石。DNA 是在生物演化的漫长时间里自然形成的,它的历史可要比人类的历史久得多,怎么能算是人 类制造的东西呢?没错。人类并不是DNA这
17、种物质的制造者,但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类正 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DNA转化成人造物。科学家已经掌握了将数字信息写入DNA的技 术。通过这种技术,自然生成的DNA将被转化为人造的数据存储器。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书里有个数字,说现在全世界的人类在 几天的时间里就能制造出50亿京字节的内容,一个京字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GB。考虑 到全球的人口总数即将突破80亿,再加上人工智能、云储存、智能穿戴设备这些技术的发 展,50亿京字节这个数据一点也不夸张。50亿京字节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个数据量大致相 当于2003年以前所有数字信息的总和。请注意,不是2003年那一年产生的数字信息,而
18、是那一年以前的人类历史上所有数字信息的总和。当前,我们用来制作数据存储器的主要材 料是硅。要是人类产生的数字信息按照现有的速度增长下去,全球的硅很快就不够用了。那 有没有其他的物质可以用来存储数据呢?有没有更高效的存储数据的方法呢?有,这就是用 DNA来存储数据。只要用DNA里的四种碱基来代表二进制的信息,1克DNA就能存得下 455万亿京字节的信息。也就是说,当今世界一年产生的数据总量,只需要消耗不到1克 DNA ,就可以被完完整整地存储下来。存得下大量的信息还不是用DNA存储数据的最大优势。DNA更强大的地方是它的稳 定性。研究DNA数据存储器的科学家说,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各种介质上记录
19、信息,从 动物的骨头、岩石,到青铜器、竹简和纸张。这些介质都很脆弱,记录在上面的信息都会被 磨损得含糊不清。就连我们今天使用的硬盘也会在几年、几十年的时间里出现劣化的情况, 造成数据丧失。和这些介质比起来,生命的根本定义就在于在时间长河中安全地传递信息。” 尽管DNA分子的化学性质并不像硅这类物质那么稳定,也不可能变成化石,但是通过生命 一代代的繁衍,存储在DNA里的信息就可能延续到无限远的未来。当然,你肯定也想到了,要想让这项技术真正成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方,怎 么才能防止基因突变造成的数据丧失呢?怎么能找到可以稳定、持续地繁衍,而不会灭绝的 生物呢?目前,DNA数据存储技术还停留在
20、探索的阶段。不过,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一些 成功的尝试。他们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揭示DNA双螺旋结构的第一篇论文,以及几首 流行歌曲的歌词写进了细菌的DNA ,并且成功地读取了出来。加拿大的一位诗人甚至自己 掏了几十万美元,把两首诗写进了一种细菌的DNAO这种细菌很特别,可以在宇宙射线下 存活。2019年,这些细菌带着它们写有诗句的DNA ,乘坐NASA的太空飞船飞向了宇宙 的深处。今天,这些细菌已经在火星上着陆。假如这项实验真的成功了,那么在太阳系毁灭 之前,火星上的细菌就会在亿万代的繁衍中,用它们的基因吟唱着两首古怪的诗歌。人类文 明存在过的证据,就会以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被记录下来,穿越难
21、以想象的漫长时间。这也 是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听到这儿,我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在今天这本人类世的遗产里,作者法里尔 对DNA数据存储技术深感担忧。毕竟,用生物的基因来存储数据,为我们所用,这种想法 听起来也太大胆了,甚至有点狂妄。可是另一方面,这项技术的实用前景又非常广阔,是很 多科学家为之奋斗的前沿方向。书里书外,每个人对这项技术都可能有自己的看法。在这期 听书里,我只做知识性的介绍,就不做过多的评判了。第二局部好,在刚才的第一局部,我们从遍布全球的城市和道路网络,说到DNA数据存储技术, 见识了今天的人类留给未来世界的最大和最小的足迹化石。除了这些人类主动制造或者改造 出来的东西,
22、大自然也在不声不响地记录下我们的一举一动。在接下来的第二局部,我们再 来看看,人类的活动还在哪些意想不到的地方留下了足以穿越漫长岁月的痕迹。我们都知道,树木是有年轮的。截断一棵树,那一圈一圈深深浅浅的纹路不只记录了树 木的一生,也反映了数十年乃至数百年间气候的变化。某一年的年轮很宽,就说明那一年风 调雨顺,树木在一年里长粗了不少。要是年轮很窄,那可能就对应着干旱、贫瘠的一年。地球上有一种东西跟年轮很像,也能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每一年的气候,而且记录的周期 更长,信息也更丰富,这就是覆盖南北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盖。冰盖形成的过程非常简单, 空气里的水结成雪花落下来,再一层一层地压实,下层的雪就渐渐结成
23、了坚固的冰层。虽然 冰盖的形成只需要水、温度、压力、时间这么几个简单的变量,但这些变量的组合却可以蕴 含千差万别的信息,记录下当年季节的波动。除此之外,冰层里有时还会压进一些气泡,气 泡里的空气来自数千、数万,甚至数十万年前,是天然的史前空气样本。分析这些气泡的成 分,我们就能了解当时地球的大气环境。冰层的各种化学和物理属性的微妙差异,甚至能反 映出遥远地区森林火灾的频率、湿地和沙漠的规模、火山爆发的时间,乃至地球在太阳系里 运行的轨迹。研究冰层的科学家说:冰就像图书馆一样,每一层都有一个故事。那么,科学家从冰层里读出了哪些故事呢? 1966年,美国的科学家从格陵兰岛西北部 的冰层里取出了一条
24、长达1387米的冰层样本,从这条样本里读出了过去10万年的降雪情 况。1987年,从南极洲采集的样本显示了过去两个冰期的痕迹。到了 2004年,科学家已 经从南极洲的冰层里读出了过去74万年间的大气历史。不过,除了这些关于大自然的故事,更让人惊奇的可能是这些冰层里也记下了关于人类 的故事。在阿尔卑斯山区的冰川里,冰块里的铅这种元素的含量反映了欧洲冶炼工业的活跃 程度。在14世纪,冰川里的铅含量突然降低,显示了冶炼工业的骤然停滞,这对应着那场 夺走了欧洲1/3至2/3人口的大灾难黑死病。再举个例子,南极洲的冰层记录显示, 从1492年到工业革命初期,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明显减少了。在这段时间里,人类
25、世界发生 了什么呢?最合理的解释是,从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欧洲人的殖民活动导致了大量美洲原 住民的死亡,美洲的农业用地从6200万公顷陡然缩小到了 600万公顷,面积减少了 90%o 随着耕地的萎缩,森林重新占据了大片的地面,消耗了空气里的二氧化碳,直到工业革命初 期,二氧化碳的含量才开始回升。除了黑死病和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冰层这座巨大的图书 馆还记下了人类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事件。冰层里的氧化氮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大幅度地上 升,这对应着人类使用内燃机的历史;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冰层里含有辐射性物质,这是 人类开始使用含铅汽油的证明。从1980年代末开始,大气中的氟利昂逐渐消失,也正是在 这个
26、时候,人类开始意识到氟利昂会对臭氧层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迅速停止了氟利昂的使 用。在人类世的遗产这本书里,作者法里尔有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冰层是星球的存 储条。”我们作出的关于环境的每一个决定,都被冰层无声地记录了下来。了解了冰层里记录的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历史,再看今天全球变暖的问题,我们或许会有 一个新的视角。温室效应造成的冰川融化,不只会威胁到极地动物的生存,也不只会让沿海 的城市面临被淹没的风险。冰川的融化还意味着数十万年星球历史的丧失。目前,为了挽救 冰层里珍贵的历史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启动了一个工程,叫作冰川记忆。这个项 目的使命就是号召世界各国在冰川消失之前采集冰层的样本,保存
27、起来,留给未来的研究者。 不过,工程的推进速度不算理想。从2016年启动,到人类世的遗产这本书出版的2020 年,冰川记忆工程只完成了两条冰层样本的挖掘。学者认为,冰川其实很像是一种濒危的生 物,保护冰川和冰川里蕴含的历史,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结语好,到这里,我们一起了解了人类世的遗产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接下来,我们来简 单地做个总结。在这本书里,作者盘点了我们留给未来世界的足迹化石。换句话说,这本书 讲的是人类文明走到今天,已经在地球上留下了哪些难以磨灭的痕迹。我们建造的城市和连 接城市的道路网络,是我们留给未来的最大规模的足迹化石。这些化石存续的时间惊人地持 久,甚至在一亿年以后的世界
28、上,仍然以城市沉积物的形态存在。另一种人类参与改造的物 质也可能穿越极其漫长的时间,这就是DNA数据存储器。尽管这项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 也存在一些伦理层面的争议,但一些超前的探索者已经把数字信息写进了细菌的DNA0这 些人类文明存在的证据很可能被保存下来,直到太阳系的末日。除了这些人类主动制造和改 造过的东西,大自然也在无声地记录下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历史。在覆盖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 层里,我们可以找到过去数十万年气候变化的记录,这些记录也对应着人类历史上的许多重 要节点。在这个意义上,冰川也是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除了本期听书里详细解读的内容,人类世的遗产这本书还提到了其他的几种足迹化 石。比
29、方,我们生产的大量难以降解的塑料、核事故留下的核污染、在短期内并不会消失的 碳排放。这些足迹化石不只是文明的见证,更是我们一直以来关注的环境问题。假如你对这 些内容有兴趣,也欢迎你读一读原书。在本期听书的结尾,我倒是想引入另一种观点来看待我们所处的这个新时代人类 世。虽然人类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世最鲜明的特征,但也有一派人类学家对人类世 的未来持有乐观的态度。他们并不否认我们应该承当起保护地球的责任,但他们相信科学的 力量最终能战胜危机。开展,而不是停滞,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听完了这本书,不知 道你对人类世的未来是乐观还是悲观,也不知道你会如何看待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欢 迎你在留言区提供你的看法。撰稿、转述:邓一丁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如牵涉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