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复习(综合题型)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复习(综合题型)课件.ppt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一考点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中国三大自然区(1)写出字母代表的自然区名称:)写出字母代表的自然区名称:A 。(。(2分)分)(2)写出自然区)写出自然区A和和D的分界线的分界线:(3分分)(3)线是,该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线是,该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该线还是哪些地理事物的的分界线。该线还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分界线 (4)区和区和区,降水量多的是,两地降水差异体现的是地带性区,降水量多的是,两地降水差异体现的是地带性(2分分)(5)区和区和区,太阳辐射强的是区,太阳辐射强的是。区和区和区热量丰富的是,区热量丰富的是,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2分)分)(至少写出(至
2、少写出2条,条,3分)分)纬度位置纬度位置经度经度秦岭淮河秦岭淮河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寒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考点二考点二 三大经济地带和资源跨区域三大经济地带和资源跨区域调配(调配(P73)读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图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图”(课本课本P12),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备选答案前的数字序号分别填在相应的经济地带后的横线上()将下列备选答案前的数字序号分别填在相应的经济地带后的横线上(6分)分)太湖平原太湖平原河套平原河套平原攀枝花煤矿攀枝花煤矿秦山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河南省河南省松嫩平原松嫩平原A经济地带:经济地带
3、:,B经济地带:经济地带:,C经济地带:经济地带:。(2)从三大经济地带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考虑,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其他农副产)从三大经济地带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考虑,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其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适宜建立在品生产基地适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出口商品基地宜建立在经济地带,出口商品基地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填字母)。经济地带(填字母)。(2分)分)(3)A经济地带发展具有哪几个方面的优势?(经济地带发展具有哪几个方面的优势?(6分)分)364219857 BA3、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开发历史悠久,经济、科技最发达。、开发历史悠久,经济、科技最发达。2、交通便利,对外开放
4、程度高,经济国际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国际化程度高例题例题1、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请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阅读下图和表回答问题。奋斗的思想准备。请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阅读下图和表回答问题。(1)根据图上的编号填出相应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根据图上的编号填出相应省级行政区的简称:,。(6分)分)(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1978年年1998年期间,东部和西部年期间,东部和西部(国国内生产总值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东部和西部
5、人均的变化是。(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东部和西部人均的变化是。(4分)分)(3)从从1998年年2004年,西部占全国的比重,东、西部人均差距,年,西部占全国的比重,东、西部人均差距,说明国家实施的战略已初见成效。(说明国家实施的战略已初见成效。(6分)分)青青藏藏川、蜀川、蜀东部逐渐增大、西部逐渐减小东部逐渐增大、西部逐渐减小东部逐渐增多、西部逐渐减少,人均差距扩大东部逐渐增多、西部逐渐减少,人均差距扩大逐渐增多逐渐增多缩小缩小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4)和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有那些?(4分)答:农牧业资源丰富,矿产、能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边境线长,边境贸易发达。例3、我国跨世
6、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下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1)南水北调)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电东送(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西气东输、青藏铁路3)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6分)分)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经
7、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5分)分)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中西、北部多,东南、南部沿海少中西、北部多,东南、南部沿海少东部发达、中西部落后东部发达、中西部落后西气东输西气东输缓解能源短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短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 减轻环境污染减轻环境污染有利影响有利影响:1)1)缓解能源短缺。缓解能源短缺。2)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8、,善环境质量,3)3)推动相关产业和基础建推动相关产业和基础建设的发展设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1.1.输入区:输入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入区和输出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入区和输出区发展的分析思路发展的分析思路从国家总体层面上看:从国家总体层面上看: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2.2.输出区:输出区: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带动沿线省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带动沿线省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影响有利影响:1)1)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2)2)促进输出区能源结构优化,
9、促进输出区能源结构优化,缓解环境压力缓解环境压力3)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展4)4)线路长,生态环境脆弱,线路长,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易被破坏考点三考点三 产业转移和工业化城市化产业转移和工业化城市化读某区域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示意图。回答读某区域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示意图。回答 、分别表示第几产业劳动力变化?分别表示第几产业劳动力变化?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通过富士康内迁案例的研究大家是否通过富士康内迁案例的研究大家是否可以总结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可以总结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拉力
10、拉力目的目的推力推力劳动力劳动力丰富、丰富、廉价、素质高廉价、素质高内部交易成本内部交易成本低低市场市场广阔广阔获得最高利润获得最高利润企业生产转移企业生产转移国际国际经济经济形势形势变化变化原生产原生产用地紧用地紧张、地张、地价昂贵价昂贵国家国家政策政策调整调整环环境境污污染染产业转移是多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用的结果。迁出区迁出区迁入区迁入区有有利利不不利利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3、环境质量提高、环境质量提高1 1、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资源消耗加剧资源消耗1 1、接受、接受 和和 密密集型产业,增加了就
11、业机会,集型产业,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缓解就业压力。1 1、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结构优化2 2、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2 2、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1 1、失业人口增多、失业人口增多3 3、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劳动力劳动力资源资源从总体层面来说:从总体层面来说:促进了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促进了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某地理事物变化图(1(1)右图示的地理事物发展过程被称为。()右图示的地理事物发展过程被称为。(2 2分)近年来,国外
12、分)近年来,国外许多汽车产业纷纷在此布局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汽车产业纷纷在此布局的主要原因是。(2 2分)珠汽车产业发分)珠汽车产业发展可以给珠三角带来的影响有展可以给珠三角带来的影响有 。(。(6 6 分)分)(2)珠三角向周边转移的是密集型产业。()珠三角向周边转移的是密集型产业。(2分)珠三角地区能源分)珠三角地区能源日益紧张,从资源调配和产业转型的角度,解决该问题的对策有日益紧张,从资源调配和产业转型的角度,解决该问题的对策有(5分分)(3)近年来,针对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不协调的状况,当)近年来,针对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不协调的状况,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改善?(地应采取哪些
13、措施加以改善?(4分)分)课本课本P69城市化城市化市场市场有利:有利: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2加快工业化和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城市化发 展、展、3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不利: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资源消耗不利: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资源消耗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开源:开源:1西电东送、西电东送、2西气东输、西气东输、3开发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节流:节流: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业、5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滞后于工业
14、化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划调整问题采取措施对城市化认识不够全面对城市化认识不够全面对城市化认识不够全面对城市化认识不够全面“组团式组团式组团式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保护进城农民的利益保护进城农民的利益保护进城农民的利益保护进城农民的利益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考点四考点四 水土流失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问题:生态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森林破坏(生物多水土
15、流失、荒漠化(沙尘暴)、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湿地减少(沼泽)、土地盐碱化、土地石样性)、湿地减少(沼泽)、土地盐碱化、土地石漠化漠化常考:1、分布,图文P67 2、原因:自然,人为 3、危害 4、治理:水土流失1、分布:东北黑土流失,黄土高原黄土流失,江南丘陵红壤流失。自然:2、原因:人为:3、危害:课本P37 生物措施:4治理:工程措施:a地形坡度大、地形坡度大、b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c植被覆盖率低、植被覆盖率低、d土质疏松土质疏松a过度开垦、放牧、樵采,过度开垦、放牧、樵采,b乱砍滥伐,乱砍滥伐,c不合不合理开矿,理开矿,d无计划修建窑洞无计划修建窑洞a植树
16、造林(陡坡)、植树造林(陡坡)、b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平整土地(黄土塬)、修筑梯田(缓坡)、平整土地(黄土塬)、修筑梯田(缓坡)、打坝淤地(沟底)、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沟底)、修小型水库。土地荒漠化图文P67分布: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布: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人为:过度放牧、樵采人为:过度放牧、樵采措施:退牧还草、易地育肥、发展舍饲养殖措施:退牧还草、易地育肥、发展舍饲养殖湿地破坏分布:三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三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人为:过度开垦人为:过度开垦措施:退耕还沼泽、湖泊措施:退耕还沼泽、湖泊(1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甲、乙两城市
17、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3 3分)分)(2 2)据图文信息判断出)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 C山脉的名称山脉的名称;甲城市所在省份属于部经济地带,乙城市甲城市所在省份属于部经济地带,乙城市所在省份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带中的区。(所在省份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带中的区。(6 6分)分)(3 3)写出适宜)写出适宜A A、B B、C 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6 6分)分)(4 4)近年来,)近年来,B B所在地形区严重的生态问题是,据黄土高原的经验,请为解决该所在地形区严重的生态问题是,据黄土高原的经验,请为解决该生态问题和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对
18、策。(生态问题和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对策。(8 8分)分).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甲;气温年较差甲为甲;气温年较差甲为46.7,乙为,乙为42.4,甲的气温年较,甲的气温年较差大。且甲降水量小于乙。差大。且甲降水量小于乙。大兴安岭大兴安岭中中东部季风东部季风A:畜牧业,畜牧业,B:种植业,:种植业,C:林业林业水土流失和湿地破坏水土流失和湿地破坏a植树造林植树造林b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c修筑水利工程修筑水利工程C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二、三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二、三产业D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产
19、业化: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E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低产田改造,施农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低产田改造,施农肥F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秸秆还田,科技兴农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秸秆还田,科技兴农考点五考点五 流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流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历史上有)历史上有“黄河百害,惟富宁套黄河百害,惟富宁套”之说。黄河上游平原和平之说。黄河上游平原和平原由于引黄河水形成了农业区。(原由于引黄河水形成了农业区。(3分)分)(2)黄河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是,制约该地区工农业发展的首要因)黄河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是,制约该地区工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国家为解决该问题采用的工程措施是,工程的实施可能给该素是。国家为
20、解决该问题采用的工程措施是,工程的实施可能给该区带来的影响有那些?(区带来的影响有那些?(5分)分)(3)简要描述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简要描述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4分)分)(4)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结合黄河的具体情)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结合黄河的具体情况,谈谈采取哪些措施开发治理黄河?况,谈谈采取哪些措施开发治理黄河?(8分分)a、含沙量小,b、植被覆盖较好,c、有结冰现象或出现凌汛,d、水能资源丰富上游: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建设,兴修水库,植树种草上游: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建设,兴修水库,植树种草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中游:大
21、力开展水土保持,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下游:修堤筑坝,加固大堤下游:修堤筑坝,加固大堤35.35.读国中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读国中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8 8分)分)材料一:近年来,黑龙江流域由于湿地破坏,洪涝灾害频发,导材料一:近年来,黑龙江流域由于湿地破坏,洪涝灾害频发,导致粮食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致粮食产量受到严重影响。(1 1)右图中松辽河产区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右图中松辽河产区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2)与松辽河产区相比,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双项选择)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双项选择)A粮食商品率高粮食
22、商品率高B耕地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广大C水热资源丰富水热资源丰富D复种指数较高复种指数较高(3)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为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一线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粮食生产指标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点有量(千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北方产区总计其中:松辽河产区53.911.567.319.785.131.9328.4366.5400.7495.2421.5569.5南方产区总计其中:长江产区46.129.732.724.31
23、4.911.3334.9352.6355.1396.3328.0379.92020世纪世纪70709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点有量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点有量的变化的变化(4)表中数据显示,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世纪70年代至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同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点有量变化特点是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点有量变化特点是。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随着粮食生产格局
24、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5)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多项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多项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B.粮食大量出口粮食大量出口C.粮食单产下降粮食单产下降D.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35(1)湿润、半湿润、湿润、半湿润、.(3)B(1分)分)42.小麦(小麦(1分)分)秦岭淮河(秦岭淮河(1分)分)(4)持续下降(持续下降(1分)分)不断增长(不断增长(1分)分)北粮南运(北粮南运(1分)分)(5)(2分)分)考点六考点六 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