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科版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科版1.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推荐学习 K12资料推荐学习 K12资料扬州市梅岭中学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 B 乙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丙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丁图中马路边的隔音板能阻隔噪声2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3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人步行速度约4km/h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 D 人心脏正常跳动1 次时间约 0.2s 4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
2、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化,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5.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该镜片是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D凸面镜6.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树荫下圆第 4 题图第 5 题图推荐学习 K12资料推荐学习 K12资料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
3、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7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熔化特点的是 A B C D 8.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下面哪一个光路图是正确的 A B C D 9.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Af2cm B 2cmf4cm C 4cmf5cm D 5cmf8cm 10在如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图象是 A B C D 11“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
4、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蜻蜒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列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推荐学习 K12资料推荐学习 A B C D 1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 6s,甲在乙前面1.2m 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3 分)13如甲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音叉时,与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5、发声的物体在,如乙图所示,小明敲响右侧音叉时,与左侧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也会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波具有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乙图实验,则(还能/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14.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会(吸收/放出)皮肤周围的热量俗话说:“下雪天不冷,化雪天冷”,是因为有的雪成水或成水蒸气时(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物态变化过程都要(吸收/放出)热量。15.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 PM2.5 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nm/m)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
6、16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km/h17.如图所示为光由空气向玻璃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界面是(PQ/MN),它的侧是玻璃(左/右/上/下);折射光线是,折射角是 度,入射角是度.s/m t/s 0 2 4 6 8 10 12 0.4 0.8 1.2 1.6 甲乙第 12 题图第 13 题图推荐学习 K12资料推荐学习18如图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左上方斜射向静止的水面,这时反射角为,折射角为。若把容器的右端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反射角为 ,折
7、射角为,那么,(均选填/=).19.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缩小/等大/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用一不透明的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C/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20(1)如甲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2)如乙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丙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甲乙丙三、解答题(作图题每题2 分,其他除了注明分值外,均每空1 分,共 53 分)21.(1)请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B;(请保留作图痕迹)(2)请在图乙中作出斜射到水面的入射光线的反
8、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3)请在图丙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2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下图中的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第 21 题图甲第 21 题图乙第 21 题图丙推荐学习 K12资料推荐学习 K12资料(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内焰/外焰/焰心)加热.(2)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甲组选择的是(A/B)套装置.(3)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
9、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 C所示的 a、b 两条曲线(a 表示乙组的,b 表示丙组的)。由图像C可知,他们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相同/不同),图(D/E)所示的情形表示水正在沸腾.(4)小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但看见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出现的“白气”比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多/少),这“白气”实质上是水蒸气经过(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明还发现:“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小明还注意到,冬天在煤气灶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下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甲/乙)图是火焰熄
10、灭后瞬间的图片.23如甲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 ON折转的 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 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 F 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1)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2)如乙图,若将F 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 F板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是否存在(是/否).2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1)为完成实验探究,还必需要的器材是(2)放置玻璃板时
11、,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放置甲乙第 22 题图第 23 题图推荐学习 K12资料推荐学习 K12资料(3)如果有4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某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A,小明 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 (点燃/不点燃)后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B移动到 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A的像 A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则像的大小(变大/变小/不变);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
12、察白纸,白纸上(能/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实/虚)(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 入射光经过玻璃板(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2 分)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向右/向左/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转向自己/转离自己/不动).(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明亮/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
13、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好处是 .25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 cm,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如果像在光屏上方,光屏和蜡烛不动,则需将凸透镜向(上/下)移动,可使像移到光屏中心(2)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如果将蜡烛在乙图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远离)透镜 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烛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变小),若凸透镜被手指
14、遮住一小部分,则像形状(不变/改变),像的亮度将(改变/不变)(4)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凸/凹)透镜,戴这种眼镜的人的眼睛缺陷是(近视/远视)第 24 题图推荐学习 K12资料推荐学习 K12资料(5)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26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1)如图 A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图B所示的 D、E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
15、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下图中的(B/C)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2)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实验原理是;为了便于测量下落时间,应选择图B中的纸锥(D/E)进行实验较好(3)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右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不变/先变大后不变/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B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为 m/s(4)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同学研究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因素取三个形状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纸锥并编号为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右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5)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 .A B C ED推荐学习 K12资料推荐学习 K12资料推荐学习 K12资料推荐学习 K12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