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加工贮藏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加工贮藏与.ppt(10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饲料加工贮藏与品质饲料加工贮藏与品质 l饲料加工、贮藏是饲料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饲料营养价值影响很大。l合理的加工和贮藏方法可保证饲料的营养成分损失最少和饲用价值最高。饲料加工方法对饲料结构饲料加工方法对饲料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粉碎粉碎混合混合制粒制粒膨化膨化浸泡浸泡发酵发酵 常用的饲料加工方法常用的饲料加工方法 l饲料粉碎是利用机械力将物料由大块破碎成小块的过程,目的是增大饲料表面积,以利于原料的均匀混合和动物的消化吸收。l饲料粉碎是饲料厂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对成品质量、产量、电耗和成本都有重要的影响。l粉碎粒度是饲料产品重要的加工质量指标之一。l粒度指颗粒的大小,用颗粒平均
2、粒径或全部通过某规格分析筛来表示大小;用均匀度来表示粒度的均一性。粉碎粉碎l混合指在外力作用下,各种物料互相掺合,使之在任何容积里每种组分的微粒均匀分布。l混合的目的在于保证饲料原料混合均匀,使产品的营养成分分布均匀、质量稳定。l常用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CV)来衡量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均匀分布的程度。混合混合l目前国家或行业对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的要求一般为:配合饲料10;浓缩饲料7;添加剂预混合饲料5。但是对于特殊的水产配合饲料,有的要求8。l混合是配合饲料厂的关键工序之一,是确保配合饲料质量和提高饲料饲喂效果的主要环节。l若饲料均匀度不好,动物采食后就会出现某些营养成分过剩,而另一些营养成分不足
3、的现象。特别是微量组分的差异就更加显著。l制粒是通过机械将饲料经挤压作用而制成颗粒状饲料的过程。l经过制粒的颗粒饲料提高了适口性和动物的采食量,能改善饲料利用率、消除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还具有降低粉尘、消除饲料结拱等优点。制粒制粒l制粒有时又称为热压制粒,是指在一定温度和蒸汽条件下对饲料原料进行调质处理,使饲料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饲料软化后再挤压成颗粒。调质对颗粒饲料的质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饲料生产中,有时采用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水分,利用压力将饲料压制成颗粒的工艺,被称为冷压制粒。由于这种方式并不能改变原料中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以及原料的物理特性,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粒。颗粒饲料的质量可用颗粒
4、大小、含粉率、粉化率、硬度等指标来反映。含粉率指成品颗粒饲料中粉末(0.6倍颗粒直径以下的)质量占其总质量的百分比,是颗粒饲料中现有含粉情况的说明,该指标主要是为了限制颗粒饲料中实际含粉量。粉化率指颗粒饲料在规定条件下产生的粉末重量占其总重量的百分比,是对颗粒在运输撞击过程中经受震动、撞击、压迫、摩擦等外力后可能出现的破散量的预测,是对颗粒本身质量的说明,可以用来对各种颗粒进行比较。含粉率和粉化率这两个指标代表饲料的不同特性,既有区别又有关联,在工厂产品检验中,是两个不能相互替代的指标。颗粒饲料投喂前的含粉量直接影响颗粒饲料本身的优势,降低饲料的利用效率,水产饲料还会造成水质的部分污染。造成颗
5、粒饲料粉化的因素很多,如配方、粉碎粒度、制粒工艺等。粉化是颗粒饲料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只要生产工艺合理、设备操作规范、选用合理的原料和配方、加强管理,可以降低颗粒饲料的粉化率。如在饲料配方不变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控制原料的含水率(一般不宜超过13)以利于增加蒸汽的添加量;油脂添加量不宜超过5(油脂过高时,颗粒不易成形)。粉碎粒度越细黏结性越好,粉化率也就越低。应尽可能提高调质的温度和水分,延长调质时间,促使淀粉充分糊化,以增强颗粒的黏结性。根据不同的配方,选用不同长径比的环模及模孔形式,保证将颗粒压实。切刀要锋利,位置要适当。保证颗粒断面相对平整,长度均匀一致。颗粒冷却时,冷却过程要柔和、均匀,冷
6、却速度不宜过快,避免颗粒料表层开裂,提高粉化率。国家标准“颗粒饲料通用技术条件”对肉鸡、蛋鸭、仔猪、兔颗粒饲料的含粉率和粉化率做出了规定,要求含粉率4、粉化率10。水产行业标准“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对渔用颗粒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只提出了粉化率要求,没有对含粉率提出要求,规定颗粒饲料的粉化率应小于10;膨化饲料的粉化率应小于1。膨化是将物料加湿、加压、加温调质处理,并挤出模孔或突然喷出压力容器,使之因骤然降压而实现体积膨大的工艺操作。膨化在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如用膨化机生产全脂黄豆粉、膨化羽毛粉、血粉、热喷秸秆类,对菜籽、棉籽进行去毒等。膨化膨化膨化饲料除具有颗粒饲料的一般
7、优点外,还可使脂肪从饲料颗粒内部渗透至表面,使饲料具有特殊的香味,利于增加动物的食欲;可杀死多种有害病菌;可制成各种沉降速度如浮性、慢沉性和沉性的饲料,以满足水产动物要求,减少饲料损失,避免水质污染;可加工成各种形状的产品,满足宠物需要,提高饲料的外观和诱食价值。l浸泡是在饲料中添加水分后放置一段时间的调制法。浸泡后的饲料软化,易于家畜咀嚼消化,特别对猪和家禽效果更好。浸泡浸泡l发酵是指将饲料在厌氧或好氧条件下,通过自然或接种特定微生物进行发酵处理的工艺。l发酵可以改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和粗蛋白的利用率,并增加维生素B族的含量,对于家畜食欲、健康、繁殖和饲料的利用均有良好的作用。l过去一般用于
8、精饲料的加工处理,现在也常用于配合饲料的加工。发酵发酵加工因素造成饲料营养价值改变的原因加工因素造成饲料营养价值改变的原因 饲料加工工艺不仅可以改变饲料的物理特性如颗粒大小、体积大小,也可以改变饲料的化学特性如养分含量、利用率和卫生质量等。饲料加工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机械摩擦、压力、热处理和湿度等,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机械摩擦机械摩擦在粉碎、混合、制粒等过程中都存在机械摩擦。机械摩擦使物料颗粒变细,产生粉末,温度升高。机械摩擦能造成蛋白质的剪切变性。剪切速度越高,蛋白质变性程度越大,而且高温和高剪切力相结合能导致蛋白质不可逆的变性。摩擦作用是不利于维生
9、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因为摩擦会使维生素晶体结构保护层破碎成粉屑,从而使大量维生素暴露而遭受还原-氧化反应。不同维生素及其各种形式受摩擦破坏的作用程度不同。压力压力压力是影响蛋白质构象的一个热力学参数。在饲料制粒和膨化工艺中,压力变化很大。压力可以诱导蛋白质变性,其原因主要是蛋白质在结构上具有柔性和可压缩性。压力诱导蛋白质变性是高度可逆的。当压力诱导低聚蛋白质和酶发生变性时,亚基首先在0.1200MPa压力下离解,然后在更高的压力下变性。当除去压力作用时,亚基重新缔合,在几小时内酶活几乎完全恢复。压力对于以结晶状存在的维生素(包括大多数B族维生素),只有很小影响,然而会严重破坏用来防护维生素A等
10、脂溶性维生素的凝胶-淀粉包被。热处理热处理在饲料加工中,加热处理包括干热处理和湿热处理。干热处理是指烧烤或焙炒和干热膨化。焙炒是将饲料置于一定容器内,在一定温度(130150)下加热一段时间。焙炒可使一部分淀粉转变为糊精而产生香味,也可破坏一部分抗营养因子。干热膨化是将物料置于密闭的容器内加热(温度一般为100200),使压力达到110 MPa,再将物料喷至大气压力环境,物料体积急剧膨胀。在加热增压过程中,淀粉发生糊化,可提高淀粉消化率。高温、高压还可破坏一些抗营养因子。湿热处理包括蒸煮、湿热膨化和调质。蒸煮是一种简单的热加工处理,可破坏部分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调质是将饲料输
11、入调质器内,通入干饱和蒸汽搅拌,蒸汽压力为0.10.4MPa,搅拌后饲料温度在6080以上,调质后物料水分可达16以上。温度作用可导致天然蛋白质发生结构变化。当蛋白质被逐渐加热并超过临界温度时,便产生由天然状态(折叠结构)至变性状态的剧烈转变。适宜热处理适宜热处理l在适宜水分条件下,热处理对饲料有不同影响。l饲料中淀粉经热处理会发生糊化。大麦淀粉在5864温度条件下,高梁淀粉在6777的温度下即可膨化。膨化淀粉可增加反刍动物瘤胃中总淀粉的消化比例;可加快单胃动物的消化速度,但不提高消化率。l适宜的炒、蒸煮、热爆膨化等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如豆类经适宜热处理,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一些块根类饲料
12、如土豆、红薯经过适宜热处理,能提高蛋白质和淀粉利用率。热处理也可以除去饲料中有害微生物。过热处理过热处理l过热处理的蛋白质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价值影响较小,但对单胃动物影响很大,原因是过热处理损害赖氨酸,含硫氨酸和色氨酸。l如猪日粮因制粒过程受热可使赖氨酸含量降低68,使其生物学价值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l加工过程中过热处理会减少饼粕中赖氨酸的含量。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赖氨酸损失量越大。如未经热处理的菜粕中赖氨酸的含量为5.9g/16gN;经100烘烤30min和120min后,赖氨酸含量则分别降低到5.7g/16gN和4.9g/16gN,损失量占赖氨酸总量的3.4和17.2。过热处理还降低了菜
13、粕中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温度越高,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越多。菜粕加工时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还原糖的减少,是赖氨酸的-NH2与还原性糖和/或一些硫苷的降解产物发生迈拉德反应的结果。迈拉德反应破坏了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结构,降低了氨基酸消化率,从而降低了饲料蛋白质的品质,是加工过程中损害饲料蛋白质品质的最重要的机制。过热处理除损失赖氨酸外,还进一步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因为迈拉德反应的产物和糖基化蛋白质一方面通过直接抑制消化酶活性而降低热损害蛋白质的消化率;另一方面也可能封闭消化酶与糖基化蛋白质肽键结合而发生影响。迈拉德反应的产物实质上应作为日粮纤维的一部分。热处理还使饲料中的一些维生素,特
14、别是维生素A、D、B1、泛酸、叶酸受到损失,而损害最严重的是维生素C。配合日粮中维生素C对制粒温度极为敏感,存留率和温度呈二次负相关。维生素C经过脂肪包被和微胶囊包被等处理后可以提高制粒的稳定性。制粒温度对维生素制粒温度对维生素C存留率的影响存留率的影响()项目制粒温度/354555657595普通维生素C93.270.868.565.660.050.3乙基纤维包被维生素C94.072.269.067.263.251.2脂肪包被维生素C94.085.783.280.675.773.7微胶囊包被维生素C94.390.482.281.678.375.9水分和加工时间水分和加工时间饲料加工过程中,水
15、分、温度和时间是加工三要素。随水分含量提高和加工时间延长,可加剧高温效应。随着调质条件的增强,淀粉糊化程度增加,粉化率减少,颗粒硬度提高。水分在挤压加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促使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另一方面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挤压机生产能力、减少挤压机磨损等作用。调质对产品的影响调质对产品的影响调质时间/s机型蒸汽压力/kPa入模水分/%糊化度/%粉化率/%硬度/kg1020KYW3.225016.232.06.62.1KYW3.535017.640.03.65.1SZLH4030010.328.04.41.660KYW3.231017.247.02.47.8KYW3.535017.6
16、50.54.96.2SZLH4035018.561.61.34.8饲料加工方法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饲料加工方法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控制好物料的粉碎粒度是饲料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饲料粉碎可改善饲料的加工特性和养分利用率。粉碎不仅可增大饲料表面积,便于混合;还能提高养分消化率和饲料利用率,改善断奶仔猪、生长肥育猪、肉鸡等动物生产性能。粉碎粉碎对仔猪而言,玉米的粉碎粒度精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胱氨酸酪氨酸。膨化对脂肪的影响膨化对脂肪的影响l经过膨化处理后脂肪酶会完全失活,饲料中的绝大部分微生物也会被杀死,进而有利于提高饲料的贮藏性能。l膨化后饲料的游离脂肪酸含量有所升高,由于膨化过程中脂肪
17、与淀粉基质结合而难以浸出,故总的脂肪测定量会有所降低,但这一作用对制造高质量的颗粒有利。l低密度的膨松结构使脂肪易被氧化,故在饲料中或在油脂中添加抗氧化剂亦有必要。膨化对粗纤维的影响膨化对粗纤维的影响l饲料特别是纤维饲料经过膨化机膨化后,由于湿、热、压力和膨胀作用,使细胞间及细胞壁内各层木质素熔化,使部分氢键断裂,结晶度降低,高分子物质发生分解反应,原有的紧密结构变得膨松,释放出部分被包围、结合的可消化物质,扩大了饲料的消化面积,从而提高了这部分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l故纤维含量多的饲料经过膨化后,消化率都有提高。膨化对维生素的影响膨化对维生素的影响大部分维生素对热、湿敏感,故经膨化(1201
18、60)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由于维生素在挤压膨化中的损失,在加工膨化料时,应选择经稳定化处理的维生素添加剂。普通维生素A在犬饲料的挤压膨化中损失达40,而采用高稳定性维生素A,损失只有12.5。其次,应选择正确的添加方式。对于稳定性好的维生素可在混合时或配料时加入,而稳定性差的维生素可在膨化后进行颗粒表面喷涂,这样可大大减少损失。在挤压蒸煮中维生素的损失在挤压蒸煮中维生素的损失维生素损失率/%维生素损失率/%A 1788B11(叶酸)865B1662C087B2040E786B12140H(生物素)326B5(烟酸)040泛酸钙010膨化对有害物质和有害微生物的影响膨化对有害物质和有害微生物的
19、影响挤压膨化和气体热压膨化都可有效地降低抗胰蛋白酶等有害物质的活性,提高大豆粉的饲用价值。膨化也能降低棉粕中的棉酚和菜粕中的芥子甙的含量。饲料原料中常含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动物性饲料原料中的含量较多。在高温、高湿、高压和膨化作用下,可将绝大部分有害微生物杀死。发酵发酵不管是精料发酵或是粗料发酵,都是希望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通常发酵提高了粗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增加了饲料中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发酵处理还可以提高适口性,促进动物采食量。发酵也会造成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损失,特别是一些可溶性糖类和一些高质量蛋白。发酵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全部饲料浪费,或显著降低营养价值。发酵
20、液体饲料主要用于早期断奶仔猪。发酵液体饲料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仔猪采食,从而促进小肠绒毛长度增加;同时饲喂发酵液体饲料可较好地保护断奶仔猪黏膜,使其不被破坏。另外,发酵液体饲料能加强口粮的酸化作用,如饲喂小麦发酵液体饲料的断奶仔猪在断奶后4天胃中pH降低,乳酸含量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尽管发酵液体饲料未能显著改变整个消化道的乳酸菌数量,但能显著降低小肠后部、盲肠和结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从而可使大肠杆菌隐性感染率大幅度降低,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因此,液体发酵饲料能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改善饲料利用率。饲料贮藏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饲料贮藏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饲料贮藏过程,由于呼吸作
21、用、氧化酸败等会造成饲料养成分损失;同时不当的储存条件易使饲料滋生微生物,特别是霉菌污染,不仅引起饲料养分损失和变质,更可能产生毒素,危害动物和人的健康。提高饲料质量及安全性的途径,除了优化饲料配方、改进生产工艺外,还必须对饲料进行合理贮藏。采用合理的贮藏技术,不仅可以延长贮藏时间、减少质量损失,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饲料霉烂变质及营养功能下降,从而有效地提高饲料的使用价值和饲料企业的经济效益。贮藏过程影响饲料营养价值的原因贮藏过程影响饲料营养价值的原因 呼吸作用是饲料最基本的生理变化。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有氧呼吸是饲料原料的正常呼吸作用,它是在有氧条件下对能源有机物彻底生物
22、氧化的过程。无氧呼吸是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基质内的氧对有机物进行不彻底的生物氧化过程。两种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并不能为活组织完全利用,而大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植物呼吸植物呼吸呼吸作用与饲料贮藏有密切关系。无论哪种类型呼吸作用的加强,都要消耗饲料的营养成分,同时由于呼吸热的积累,还会导致饲料的腐败变质,尤其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醛和乙醇过多积累,能使活组织细胞中毒而出现生理病害,缩短饲料贮藏寿命。贮藏饲料的基本原则是在饲料贮藏中,保持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并将有氧呼吸控制在比较低的范围。就需要对促进呼吸强度的因素,如温度、O2、CO2等加以控制。如采取低温、降低空气中的O2分压和提高CO2分压等措
23、施进行贮藏。对于干燥的原料应严格控制其安全水分,而对于鲜活的水产品、青绿饲料等则应供给必需的氧气,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贮藏效果。甲虫类属于昆虫纲的鞘翅目,是昆虫种类最多的一类,约有25万种以上,对饲粮贮藏危害比较严重。甲虫类的主要特征是,成虫的口器为嚼式,触角10节或11节,前胸部发达,前翅为角质而坚硬,故称为鞘翅。后翅为膜质并折叠于鞘翅之下。幼虫多为寡足胸,足退化。蛹为裸蛹。甲虫类属于完全变态的仓虫,其幼虫和成虫均能对饲料造成危害。饲料贮藏中常见的甲虫类主要有:象虫科的玉米象、米象等;豆象科的绿豆象、蚕豆象、豌豆象等;谷盗科的大谷盗、瞿逻谷盗等;锯谷盗科的锯谷盗等。虫害(昆虫)虫害(昆虫)甲虫
24、类甲虫类蛾类:包括麦蛾、印度谷蛾、粉斑螟蛾和一点谷蛾蛾类:包括麦蛾、印度谷蛾、粉斑螟蛾和一点谷蛾 l麦蛾幼虫危害麦类、稻谷、玉米、高梁等,籽粒常被蛀成空壳,是重要饲料害虫之一。生长最适温度为2135,抗热力差,44 时经6h各种虫态均能致死。成虫主要在料堆表面下达20cm的粮层产卵。根据这个特性,可以采取移顶处理或在次年春天成虫羽化前,采用物料压盖粮面的方法,阻止成虫羽化飞出粮面产卵,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印度谷蛾幼虫危害稻谷、大米、三麦、高梁、玉米以及花生仁、大豆等,食性复杂。幼虫从籽粒外部开始危害,咬食籽粒胚部或外皮,籽粒内部少危害。并能吐丝结网,潜伏其中,排出分泌物,使饲料的质和量均受到
25、重大损失。粉斑螟蛾幼虫主要危害谷类、豆类、油料、面粉等,幼虫喜食籽粒的胚部,常吐丝将籽粒缀成块状,匿伏其中,散装料堆危害严重时常见其吐丝成厚网。谷蛾一年发生1代,很少发生2代。幼虫吐丝缀连籽粒作巢,潜伏其中危害,先食胚部,再食表皮、淀粉及胚乳,老熟后爬到墙壁或天花板缝隙内及粮袋等处结茧越冬。螨类螨类l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螨类近100种,在我国发现的螨类有58种之多,分属于粉螨类、蚧螨类、恙螨和寄螨4个亚目。其中对饲料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是粉螨亚目的螨类,约有30多种,而较为常见的是粗脚粉螨、腐食酪螨、椭圆嗜粉螨等。在饲料中常发现有粗脚粉螨、椭圆嗜粉螨和害嗜鳞螨,能对大米、玉米粉、麸皮、米糠造成危害,
26、并且它们的尸体、皮屑和排泄物具有特殊异味也会污染饲料。老鼠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黄胸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等。鼠类生长不仅消耗大量饲料,而且引起饲料相互混杂和污染。鼠类鼠类腐败霉变发酵自燃真菌和霉菌真菌和霉菌腐败腐败从广义上讲,饲料贮藏期间由于微生物的污染使其外观和内质发生劣变,最终失去饲用价值,这种劣变通称为饲料腐败。从狭义上来讲,饲料腐败是微生物分泌的酶类对饲料中的蛋白质、肽类、胨、氨基酸等含氮有机物进行分解而造成的变质现象。与饲料腐败关系密切的有以下7个属的细菌:假单孢菌属、黄色杆菌属、五色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状芽抱杆菌属和小球菌属。霉变:霉变:引起饲料霉变的微生物引起
27、饲料霉变的微生物田间真菌和贮藏真菌田间真菌和贮藏真菌 田间真菌的数量很多,它们危害收获前生长在田间的作物种子或已收割而未脱粒的种子。所有的田间真菌需有较高的水分才能生长,这个水分约与90100的相对湿度相平衡,在种子上相当于2223的含水量(湿基)。这些真菌可使种子或籽粒变色、损伤胚部,或者造成种子萎缩。有少数可以产生毒素。贮藏真菌大致包括五、六种曲霉属和几种青霉,在严重变质前较常见。所有贮藏真菌在基质水分与7090相对湿度相平衡时(在此相对湿度下不出现游离水),可以生长。所有真菌都是先侵染种子的胚部。饲料的胚比胚乳含有较多的脂肪,所以在一定的湿度下比胚乳含有较低的平衡水分。饲料在开始变质的第
28、一阶段,首先是局限曲霉和灰绿曲霉缓慢或稍快地增长,接着是亮白曲霉和黄曲霉。当约510的籽粒为亮白曲霉或黄曲霉侵染时,饲料即在变质,即使当时没有发热也将很快发热。发酵发酵饲料发酵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氧化还原酶作用下,使饲料中的糖发生不完全的氧化过程。引起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与某些产酸的细菌。根据发酵产物的不同,将饲料贮藏中常见的发酵分为酒精发酵、乙酸发酵、乳酸发酵和丁酸发酵。自燃自燃自燃是饲料在贮藏期间,由于饲料自身的呼吸产热或微生物滋生使饲料温度升高,当料温上升到6065,随着嗜热菌生长,料温可达75,此后可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温度达到燃点,引起饲料自燃。自燃不仅引起饲料养分损失,也可能产生毒素,
29、如鱼粉自燃产生肌胃糜烂素。饲料酸败是由脂肪酸败引起。脂肪酸败有三种类型:水解型酸败、酮型酸败和氧化酸败。(1)水解型酸败是油脂在高温、含水、含杂等不良环境下,及饲料制粒前的调质过程在高温、酸、碱或脂肪酶作用下,被水解成次级甘油酯、甘油和脂肪酸。(2)酮型酸败是水解后的饱和脂肪酸进一步发生-氧化而产生甲基酮的结果。这种氧化是由曲霉和青霉等产生的酶类引起的。酸败酸败(3)氧化型酸败主要是由于脂肪水解的游离脂肪酸,尤其是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双键,容易被氧化成过氧化物并进一步分解的结果。这种过氧化物主要是氢过氧化物,同时也有少量环状结构的过氧化物,若与臭氧结合则形成臭氧化物。它们的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30、为醛类、酮类以及低分子脂肪酸类等,使饲料带哈味。是饲料贮藏中脂肪酸败的主要类型。脂肪的氧化分三个阶段:诱发期、增殖期和终止期。脂肪氧化型酸败一旦发生将不可逆或停顿,即使添加抗氧化剂也只能降低反应速度而不能阻止进行。通常情况下,同空气接触、受热或接触金属离子都可导致氧化过程加快,使脂肪的氧化反应循环进行。脂肪酸败不仅使贮藏饲料的味道显著变劣,产生哈味,而且脂肪酸败的产物,如酷类、酮类等还有害于畜禽健康。饲用酸败的脂肪,轻者会引起腹泻,严重者还可能造成肝脏疾病。增重减慢,降低饲料转化率;影响着色效果。此外,随着酸败饲料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C受到破坏,蛋白质中的有效赖氨酸含量减少,脂肪酸败的二羰基化
31、台物与蛋白质肽链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并阻碍消化酶的功能,致使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研究还表明,脂类氧化产物会影响细胞的通透性、黏性、分泌性及膜结合酶的活性,包括三羧酸循环的酶活性都受严重影响。饲料贮藏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饲料贮藏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饲料发生腐败时,饲料丧失原有色泽,而产生黄、橙、红、褐、黑、深桃红、深紫、蓝、绿等颜色;而且产生挥发性胺、低级脂肪酸及其酯和羧基化合物、酯和硫化物等混合物,使饲料产生腐臭气味。饲料外观变化饲料外观变化色泽变化色泽变化植物性饲料贮藏期间会发生植物色素的变色。因为叶绿素性质不稳定,对酸异常敏感,极易失去镁原子生成黄褐色的脱镁叶绿素,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饲料中
32、的叶绿素由于叶绿素水解酶、有机酸和氧的作用,逐渐降解为五色产物,使饲料的绿色完全消失。同时由于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共存于叶绿体的叶绿板层中,当叶绿素降解为无色产物后,胡萝卜素的颜色显露,饲料由绿色变为黄色或红色,即为青绿饲料的“黄衰”。“黄衰”是青绿饲料生理衰老和饲用品质下降的过程,所以在贮藏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延缓“黄衰”过程的进行。叶绿素在低温或干燥状态时,性质较为稳定,利用低温贮藏或脱水干燥都能较长时间保持鲜绿色。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对热、酸、碱都具有稳定性,但是,光线和氧能引起类胡萝卜素的氧化分解,而使饲料褪色。饲料贮藏期间可能发生由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引起的褐变。酶促褐变是一个复杂的酶促生化
33、变化过程,已知参与酶褐变的氧化酶主要是酚酶和多酚氧化酶,被氧化的基质是饲料中的一些邻二酚、一元酚、黄酮类化合物和单宁物质等。酚酶和多酚氧化酶需要有铜作为辅基,并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起催化反应。发生褐变时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聚合作用,最终形成一种结构复杂的褐色产物,称为黑色素。青绿饲料在加工、受到损伤后,极容易褐变,成为暗褐或黑色。非酶褐变实质是迈拉德反应即氨基酸与还原糖等的羰基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发生缩合、聚合反应,形成一种暗褐色物质,即类黑质。反应的实质是羰基和氨基相互作用,故又称为“羰氨反应”,是饲料受到热处理或在长期贮藏过程中出现褐变的主要原因。非酶促褐变也可由抗坏血酸氧化引起。抗坏血酸被氧
34、化放出二氧化碳时,脱氢抗坏血酸与氨基酸可发生反应生成褐色产物,以及抗坏血酸在缺氧的酸性条件下形成糖醛并进一步聚合为褐色物质的结果。抗坏血酸氧化引起的褐变现象常发生在青绿饲料中,与温度、pH有关系。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加剧抗坏血酸氧化褐变。单糖、双糖的吸湿性和晶体性质对某些高糖量的饲料原料如糖蜜、乳清粉等的安全贮藏有重要影响。当库房空气温度过高时,原料会因糖类吸湿而增加重量,并由于含水量升高而引起其他方面的质量变化,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黏结、溶化等变质现象。黏稠度变化黏稠度变化贮藏期间,饲料所含的风味物质减少而降低适口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包括香气成分和滋味成分。香气成分变化因饲料类别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35、。天然植物性饲料的香气变化比较明显,一些风味物质随植物的生长发育成熟而积累,但在收获后的贮藏过程中则因后熟衰老而不断减少。饲料适口性下降饲料适口性下降饲料风味物质减少饲料风味物质减少饲料加工后的香气与工艺过程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讲,经过加热处理的饲料,由于成分之间的反应而生成香气,并且产生一些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而这些中间产物在贮藏期继续反应并参与饲料香气的形成。饲料的香气具有挥发性,在贮藏中会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或包装容器密闭性差而挥发损失,降低饲料的原有香气。饲料的滋味是由多种能刺激家畜味觉器官的物质而引起的。这些物质在饲料贮藏期间的变化,会引起各种呈味物质本身分解和消耗而丧失其原有的滋味,如单宁
36、的鞣酸发生缩合而失去涩味。脂肪的水解一般不造成油脂营养价值的降低,但当所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含量0.75时很容易促使其他脂肪分子的水解。当游离脂肪含量2时,便会出现浓重的不良气味,对动物的采食产生不良影响。脂肪酸败使贮藏饲料的味道显著变劣,产生哈味,影响适口性。饲料霉变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增加,产生酸臭味甚至恶臭。产生异味物质产生异味物质饲料在无菌条件下贮藏,高温和高湿时会使淀粉发生变化。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糊精,麦芽糖酶和葡萄糖酶将葡萄糖转变成果糖,这类变化可提高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消化率。但是,总的碳水化合物损失大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增加提高消化率所得到的好处,因为淀粉转变成单糖的过程中,相当一部
37、分变成了热能,真正使饲料中单糖增加的比例并不高。养分含量下降养分含量下降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贮藏期间饲料水分高于15时,淀粉会发生水解,-淀粉酶和-淀粉酶将饲料中淀粉分解转化成糊精和麦芽糖,既损失淀粉又损失糖分,干重减少。贮藏期间小麦总含糖量趋于增加。水分高于15的大豆贮藏期间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同时非还原糖含量相应显著减少。饲料中的维生素因其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差异,在贮藏中的稳定性也各不相同。脂溶性维生素D、维生素K,性质较为稳定,在一般贮藏条件下,不易被破坏损失。但脂溶性维生素常存在于饲料脂肪中,容易因脂肪氧化酸败而氧化分解,使其含量显著降低。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A容易随着脂肪氧化
38、酸败而自动氧化分解,微量的亚铁血红素、光和高温都能加速其氧化分解过程。胡萝卜素的氧化过程受光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光敏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易氧化分解而使饲料缓慢褪色。-胡萝卜素在叶绿素光敏氧化时,生成5,8-呋哺氧化物,是油脂贮藏期间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维生素E是一种还原性强的天然抗氧化剂,能阻断脂肪自动氧化酸败的连锁反应,而延缓脂肪的酸败。亚铁离子(Fe2+)促使维生素E氧化生成-生育酚醌、生育红等。生育红的积累则引起大豆油贮藏期间的回色现象。因此,饲粮贮藏期间维生素E也有损失。水溶性维生素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稳定性差异很大。在贮藏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受到pH、温度、水分活度、氧、酶、光、射线以及贮藏
39、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分解,使其含量大为下降。许多试验表明,小麦、黄玉米、稻谷在室温条件下分别贮藏1221年,硫胺素损失较少。含水量为12和17的小麦在五个月内可分别损失12和30的硫氨素,小麦因水分高而明显变质。而粉碎后贮藏使硫胺素的含量显著下降。正常饲料贮藏条件下,整粒原料中其他B族维生素(核黄素、维生素B6、泛酸、对苯氨基甲苯和肌醇)都较稳定,不易分解(泛酸可能例外)。核黄素和维生素B6对光比较敏感,如果饲料粉碎后曝露中强光下,可能变得不稳定。另外,胆碱降低维生素C的贮藏稳定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最容易受贮藏影响。贮藏期间,饲料中的蛋白质与还原糖发生的迈拉德反应是导致蛋白质变性和赖氨酸
40、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迈拉德反应在常温下就可进行;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养分利用率降低养分利用率降低蛋白质和脂氧化的羟基化合物也可产生类似反应,影响蛋白质营养价值。色氨酸和含硫氨基酸都能被自由基和过氧化产物氧化。过氧化产物的降解产物更容易与赖氨酸反应,也能与其他氨基酸反应,造成这些氨基酸的大量损失。不饱和脂肪产生自由基引起的损害与时间、温度,也与环境中的氧和饲料中的水分有关。研究表明,蛋白质、脂肪酸、水混合贮藏,在37下,4周后蛋氨酸有94变成了蛋氨酸亚砜,60的赖氨酸发生了反应,色氨酸损失14。动物性饲料贮藏中营养物质损失比植物饲料严重,其中最不耐贮藏的是奶产品。乳酪蛋白对热处理比较稳定,但在加
41、热时或贮藏期间,K-酪蛋白的二硫键(SS)与乳清蛋白中的-乳球蛋白的巯基(SH)发生置换反应而缔合。乳清蛋白加热处理,容易变性,并产生臭味,这是因为乳清蛋白中的-乳球蛋白的巯基(SH)反应增强生成硫化氢的结果。鱼粉在贮藏中受鱼油影响很大。原因在于鱼油氧化或聚合反应的产物,阻碍了酶与蛋白质接触,或直接与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结合,形成不可消化的化合物,导致降低蛋白质消化率或氨基酸利用率。鱼粉在25条件下贮藏一年,有效赖氨酸下降9。虽然鱼粉中加抗氧化剂可大大降低这种损害,但也显著淡化鱼粉味道,影响适口性,对此应注意适宜用量。贮藏过程中,饲料的矿物质常随着环境条件变化而改变其存在状态,从而对饲料品质产生
42、不良影响。铜、铁、钴、镍、锰等金属离子可促进自动氧化过程,如加速饲料脂肪的自动氧化酸败、维生素的氧化分解等,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品质风味。蛋白质饲料贮藏期间的高温可造成蛋白质发生脱酰胺反应。磷酸丝氨酸-脱氢生成脱氢丙氨酸,脱氢丙氨酸非常活泼,易与其他氨基酸结合,形成交联产物,如赖氨酰丙氨酸、鸟氨酰丙氨酸、羊毛硫氨酸等。这些交联物在动物消化道内溶解性小,并且由于交联掩盖了消化酶的作用位点,而不能被动物利用。有的交联产物甚至有毒,如赖氨酰丙氨酸。产生毒素产生毒素饲料的贮藏技术饲料的贮藏技术 饲料在贮藏过程中,高温、高湿环境是引起饲料发热霉变的主要原因。因为高温、高湿不仅可以激发脂肪酶、淀粉酶、蛋白
43、酶等水解酶的活性,加快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分解速度,同时还能促进微生物、储粮害虫等有害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产生大量的湿热,导致饲料发热霉变。控制水分,低温贮藏控制水分,低温贮藏15 以下,害虫呈不活动状态,高温性和中温性微生物的生长受抑制;低于8,害虫呈麻痹状态,很少有微生物生长。饲料的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贮藏也鲜有虫霉滋生。因此,在常温仓房内储存饲料,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70以下,饲料的水分含量不应超过12.5;如果把环境温度控制在15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长期贮藏也是有可能的。为了控制贮藏室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安装通风机,利用通风均衡贮藏室温度和湿度。大麦贮藏期间糖的变化与水
44、分含量和贮藏时间有关。在含水12时,贮藏30周的还原糖没有发生变化,而非还原糖含量减少4.3;在含水18时,同样贮藏30周,还原糖增加92,而非还原糖减少48,说明有相当一部分非还原糖变成热能。谷类水分含量小于14,在适宜温度条件(20)或无菌贮藏条件下,可以贮藏。水分高于1418,温度高于35 ,植物呼吸作用都比较小,对饲料营养成分不会引起显著变化。饲料贮藏应十分重视饲料的防霉治菌问题。实践证明,除了改善贮藏环境以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手段防霉治菌。防治霉菌,避免变质防治霉菌,避免变质饲料经粉碎或颗粒化加工后,容易感染一些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研究表明,将雏鸡饲料用1
45、0GP射线辐射后,将其置于30、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中贮藏1个月,未发现有霉菌繁殖;而未经辐射的雏鸡饲料,在同样的条件和相同时间贮藏后则发生霉变。辐射饲料可达到灭菌效果,可长期贮藏而不变质。辐射灭菌辐射灭菌用防霉剂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储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储存时间。国外使用的饲料防霉剂较多,如碘化钾、碘酸钙、丙酸钙、甲酸、海藻粉、柑橘皮乙醇提取物等。研究表明,将多种防霉剂混合使用,效果较好。添加防霉剂添加防霉剂在饲料中尤其是油脂含量高的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可避免或延缓油脂氧化酸败。但必须在氧化酸败发生之前添加,否则达
46、不到应有的效果。添加抗氧化剂添加抗氧化剂清洁卫生是做好仓虫鼠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基本方法。对于已感染害虫的饲料可采用高温杀虫、低温杀虫、气控杀虫、熏蒸杀虫、药物杀虫和灭鼠。一般害虫在3840的环境里就渐渐丧失活动能力;当温度上升到45以上时,经过2h就要死亡。而在炎热的夏季太阳直射可使粮食或饲料温度升到50左右,这时几乎所有的害虫都可致死。当温度为48时,一般仓贮害虫即进入冷眠状态;如果温度降到-4时或更低,害虫即死亡。驱虫防鼠驱虫防鼠颗粒饲料的贮藏期一般为13个月,粉状配合饲料的贮藏期不宜超过10天;浓缩粉状饲料一般加入了适量抗氧化剂,贮藏期为34周:添加剂预混料一般加入抗氯化剂后。贮藏期可达36个月。注意贮藏时间注意贮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