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代表古诗词共享十篇_诗人陆游诗词大全.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6979479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游的代表古诗词共享十篇_诗人陆游诗词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陆游的代表古诗词共享十篇_诗人陆游诗词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陆游的代表古诗词共享十篇_诗人陆游诗词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游的代表古诗词共享十篇_诗人陆游诗词大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陆游的代表古诗词共享十篇_诗人陆游诗词大全 示儿宋:陆游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释: 1示儿:给儿子们看。 2元:同原。 3但:只。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洲,后以九洲泛指中华大地。同:一统江山。 4王师:指宋朝军队。北定中原:收复中原。中原指的是被金人侵占的北方领土。 5家祭:家人对祖先的祭祀。无忘:不要遗忘。乃翁:你的父亲。 这是陆游临终时写给自己儿子们的遗嘱,它充分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我原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

2、天到来之时,你们进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知你们的老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希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人的爱国.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闹、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殊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状况下,更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陆游的代表古诗词(篇二)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

3、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行及。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淡薄。满怀的忧愁心情,离别几年来的生活非常萧索。遥想当时,只能感叹:错,错,错! 春景照旧,只是人却憔悴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桃花被风吹落,洒满清冷的池塘楼阁上。永久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时,只能感叹:莫,莫,莫! 黄縢:酒名。或作“黄藤”。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潮湿。 鲛绡:神话传奇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

4、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陆游的代表古诗词(篇三) 陆游真珠帘原文 山村水馆参差路。感游、正似残春风絮。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鳌署。迟暮。谩凭高怀远,书空独语。 自古。儒冠多误。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醉下白苹洲,看夕阳鸥鹭。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休顾。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 陆游的代表古诗词(篇四)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合,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

5、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 陆游的代表古诗词(篇五) 陆游安公子原文 风雨初经社。子规声里春光谢。最是无情,零落尽、蔷薇一架。况我今年,憔悴幽窗下。人尽怪、诗酒消声价。向药炉经卷,忘却莺窗柳榭。 万事收心也。粉痕犹在香罗帕。恨月愁花,争信道、如今都罢。空忆前身,便面章台马。因自来、禁得心肠怕。纵遇歌逢酒,但说京都旧话。 陆游的代表古诗词(篇六)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全文赏析 这两首诗是七.岁时在山阴所作。他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

6、渭南文集卷十五澹斋居士诗序)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陆游常常在作品中抒发出浓勃深沉的积愤。这两首所抒发的,“就是塞上长城空自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前一首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泽中”,指诗人居住之地镜湖。其时,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紧接着,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终竟嚼吞舌,不屈而死。我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

7、。首二联心情激扬,一气直下。这一联则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最终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扬,心情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语)的英雄本色。 在其次首中,诗人的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虽然这一首好像是承接着上一首最终两句,诗人不得不发出无可奈何的叹谓。这一篇的首联和上篇“壮心未与年俱老”句,意思一脉相承,是说对镜照容,已是两鬓苍苍,但是年华虽逝,而自己的壮心依旧酷热,不减当年。其次联承上: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存胸,宝剑在握,寒光闪耀,还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为了收回失地,远戍的博(在今四川璠番东南。这里

8、泛指川、陕),鏖战皋兰(县名,在今甘肃兰州北)。然而,时间消逝,那自古以来的关河无穷之事(指征战疆场,澄清山河),在我身上最终无法实现。当年是壮志凌云,岂料到今日成了一个袖手旁观之人。其心情之哀思苍凉,溢于字里行间。这便是后二联的意境。 陆游的这两首书愤诗,笔力雄浑,气壮山河,充分得显示了他诗歌风格特征的一个主要情意,更是陆游整个创作中的精华所在。 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裂,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9、“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书愤两首诗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两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陆游的代表古诗词(篇七)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 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 岂惟涨沟溪,势已卷平陆。 辛勤蓺宿麦,所望明年熟; 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 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全文赏析 陆游的抗战思想此时受到当权派的排挤,生活潦倒不堪,但他坚决自身的信念,不与朝廷权贵同流合污他通过本诗对比控诉了

10、那种贫富悬殊、苦乐迥异的不合理现象,大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遗风。 陆游的代表古诗词(篇八) 江左占形胜,最数占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很多,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全文赏析 公元1163年(孝宗隆兴元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多影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固下滨大江,三面环水,登楼遥望,淮南草木,历历可数。这年十月初,陆游伴随知镇江府

11、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 词的上片追忆历史人物,下片写今日登临所怀,全词发出了对古今的感慨之情,表现了剧烈的爱国热忱。 开头从多景楼的形势写起。自“江左”而“古徐州”,再“连山”,再“危楼”,镜头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俯视到局部,最终大特写点题。这原来是描写景物常见的手法,陆游写来却更加具有特色。他选择滚滚长江、莽莽群山入画,衬出烟云缥缈、似有若无之产耸立着的一座高楼,摄山川之魄,为斯楼之骨,就使这“危楼”有了气象,有了精神。姜夔扬州慢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开篇,同样步步推近,但情韵气象两者完全不同。陆词起则苍莽横空,气象森严;姜则教导名胜,用笔从容平缓。当然,这是由于两位词

12、人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打算的。姜词一味低徊,纯乎黍离之悲,故发端纾缓;陆则寄意恢复,于悲壮中蓄雄健之气。他勾画眼前江山,意在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故起则昂扬,承则慷慨,带起“鼓角”一层五句,追忆三国时代孙、刘合兵共破强曹的往事。烽火明灭,戈甲刺眼,军幕星罗,而以“连空”、“万灶”皴染,骤视之如在耳目之前,画面雄浑宽阔。加上鼓角随风,悲凉肃杀,更为这宽阔画面配音刷色,与上一层的滚滚长江、莽莽群山相互呼应衬托,江山人物,相得益彰。这样,给人的感受就绝不是低徊于历史的风雨中,而是激起图强自振的士气,黄戈跃马豪情。上片情景浑然一体,过拍处更是一派豪壮。 然而,孙刘已杳,天地悠悠,登台浩歌,难免怆然泣下,

13、故换头处以九字为三顿,节奏峻急,露草风枝,绘出秋容惨淡,心情稍转低沉。接下去“使君”两句又重新振起,绽开当前俊彦登楼、宾主谈笑斥的场面,敷色再变明丽。“古今愁”启下结上。“古愁”启“襄阳登览”下意,“今愁”慨言当前。当前可愁之事实在是太多了。前一年张浚北伐,兵溃符离,宋廷从今不敢言兵,是事之可愁者一。孝宗侈谈恢复,实则输币乞和,靦颜事金。“日者虽尝诏以缟素出师,而玉帛之使未尝不蹑其后”,是事之可愁者二。眼下自己又被逐出临安,到镇江去做通判,去君愈远,一片谋国这忠,永无以自达于庙堂之上,是事之可愁者三。君国身世之愁,纷至沓来,故重言之曰“古今愁”。但志士的心,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事实上,山东、淮北

14、来归者道路相望;金兵犯淮。淮之民渡江归宋若有数十万,可见民心是可以挽回的国事,也是可以解决的。因此,虽烽烟未息,知府方滋就携群僚登楼谈笑风生。他的这种乐观心情,洗尽了词兴心中的万千忧愁。这一层包孕的感情特别复杂,颜色声情,错综而富有层次,于苍凉中见明快,在飞扬外寄深沉。最终一层,用西晋大将羊祜(字点子)镇守襄阳,登临兴悲故事,以古况今,前三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抑压不平的心情。所云“襄阳遗恨”即是指羊祜志在灭吴而在生时未能亲自克敌完成此大业的遗恨词。意在这里略作一顿,然后以高唱转入歇拍,借羊祜劝勉方滋,盼望他能象羊祜那样,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令名于千载,寄予一片盼望。羊祜是晋人,

15、与“古徐州”之为晋代地望回环相接,收足全篇。 这首词记一时兴会,寓千古兴亡,容量特大,寄慨遥深,后来,张孝祥书而刻之于崖石,题记中有“慨然太息”之语;毛开次韵和歌,下片有“登临无尽,须信诗眼不供愁”之句。“诗眼不供愁”之句。“诗眼不供愁”五字可以领悟放翁有所期盼、并未无望的深心。二十五年之后,另一位豪放词人陈亮也曾以念奴娇赋多景楼,有“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的感慨万千之语。陈亮此阕,较之陆词更为横肆痛快。词人着眼,凝注大江,意者此江不应视为南北天限,当长驱北伐,收复中原。与放翁之感慨抑郁者,意境大不相同。陈亮平生之怀,一寄于词,惯以词写政治见解。他这一阕多景楼,纯然谈论战守,纵谈攻防

16、,自六朝王谢到今之庙堂,特殊是对那些倡言“南此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的失败论者,明指直斥,豪无顾忌,其精神可流传千古。但作为文学作品讽诵玩味,终觉一泻无余,略输蕴藉风致,不如陆作之情景相生,万感横集,意境沉绵,三复不厌。借用近人陈匪石声执中两句话说,陈之词“气舒”,故“劲气直达,大开大阖”;陆之词“气敛”,故“潜气内转,百折千回”。陈如满弓劲放,陆则引而不发。陆较陈多积蓄,多意蕴,因此更显得沉著凝重,悲慨苍凉。 陆游的代表古诗词(篇九) 陆游木兰花慢(夜登青城山玉华楼)原文 阅邯郸梦境,叹绿鬓、早霜侵。奈华岳烧丹,青溪看鹤,尚负初心。年来向浊世里,悟真诠秘诀绝幽深。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 星坛夜学步虚吟。露冷透瑶簪。对翠凤披云,青鸾逆月,宫阙萧森。琅函一封奏罢,自钧天帝全部知音。却过蓬壶啸傲,世间岁月骎骎。 陆游的代表古诗词(篇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释: 1.戍轮台:戍,驻守。轮台,今.轮台县。此处泛指保卫边疆。 2.夜阑:夜将尽。 3.铁马:裹有铁甲的战马。泛指战马。 4.冰河:结冰的河流。这里指北方的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