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巩固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巩固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给加红字注音。)簌簌()销声匿迹( )农谚()刺槐() 萌发()翩然() 孕育(载途()亚热带()候鸟(2 .根据拼音写汉字。(1) yi ()器 (2)活 y诧()(3) yun ()育(4)冰雪 r6ng()化(5)区 yi()(6)显 zhfi( )(7) xudn ()殊(8)销声ni ()迹 (9)草长ying ()飞 (10) shuai ()草连天3 .选出对加红字解释正确的一项。(1)销声匿迹()A.隐藏B.暴露C.隐蔽D.不具备(2)风雪载途()A.满载B.充满C.带着D.夹杂4 .选词填空。(1 )1962年,北京地区的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2、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按照往年日期播种 的,结果受到低温的。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 就可能避免。(损失危害损害)(2)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就是因为有逆温层存在。 (适宜适应)(3)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可以利用 来 (避免减轻)或 (避免减轻)害虫的侵害。运用能力提升5 .判断下列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2)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 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
3、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6 .说明下列加红词语的表达作用。(1)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可能:(2)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首先:7 .填入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雁阵之美,在于它给现实生活提供哲思。有研究表明,雁阵飞行的速度能比单雁提高22%,因为飞 行中雁的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头雁没有真空,无法讨巧,但却是不停轮换的。, 这确实值得作为思想群体的人类深思。A.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勇于牺牲自我8 .雁阵里每一个成员能配合得如此之好C.人类与我们的大自然应怎样和谐相处D.任何团队总有一个精
4、明的领导者8 .“农谚”即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总结了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得出的 经验。请你向有经验的老人请教,收集两条反映物候现象的农谚,并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 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 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 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 是,周而复始。几千年
5、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白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 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 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 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 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 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 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9 .简要概括选段
6、的主要内容。10 .第段的说明中心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11 .第段内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简单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12 .第段加红句子中,“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13 .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大自然的语言”保持一致的语句有哪些?从原文中找出内容作答。14 .结合文章内容,给“物候”和“物候学”下个定义。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动物的眼睛欧阳军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 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一一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 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一一但
7、蚊子可以做到。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 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 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 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 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 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
8、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 什么样子的呢?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 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 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 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 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 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
9、片空白。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 地里的一只鸡。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 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 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2期,有改动)15 .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16 .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7 .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
10、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加红句的句式回答这一问 题。18 .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附加题(2015山东荷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敏渭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 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 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 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 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 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 苏醒了。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 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洪迈荣 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儿经推敲,改了儿次才定了 “绿”字。李白、王安 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 有区域
12、性的。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 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 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19 .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领悟考验感悟B.领略考验感觉C.领悟考证 感悟D.领略考证 感觉20 .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21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 什么?22 .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识记1. meng pia
13、n yun su ni zai ya hou yan huai2. (1)仪(2)跃(3)孕(4)融(5)域(6)著(7)悬(8)匿(9)莺(10)衰3. (1) A (2) B4. (1)损害损失 (2)适宜 (3)避免减轻运用能力提升5. (1)打比方 (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6. (1)“可能”一词表示推测,用得很准确。因为影响丰收的因素除了温度之外,还有其他因素, 所以对于未成事实的事只能推测,表达留有余地。(2) “首先” 一词强调了物候学研究对预报农时的重要性,语言很准确。7 . B 解析:要结合语境去分析。8 .示例一:清明前,开秧田一一讲的是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时间。示
14、例二:柳毛开花,点豆种瓜一一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示例三:馒头云,天气晴一一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课内同步阅读.主要内容: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大自然的语言”。9 .中心: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物候现象);顺序:时间顺序。10 .描写的表达方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一幅四季风景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1 .不能,从前文说明的内容看,文章先介绍了 “杏花开” “桃花开然后介绍了 “布谷鸟唱 歌”。这些内容与“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相照应,是有先后顺序的,因此不能调换。12 .语句: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15、。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13 .物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的称呼。物候学是利用物候知识来 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课外拓展阅读14 . (1)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2)引出下文。(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15 .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16 .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中的老 鼠。17 . (1)眼睛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2) “看世界”的特点(方式)。(3)不同的瞳孔构造或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附加题18 . A19 .绿色20 .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21 .使语言典雅而具有说服性,更生动形象的证明“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 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进而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