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2.3.2化学反应的限度新人教版必修2.pdf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974401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2.3.2化学反应的限度新人教版必修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2.3.2化学反应的限度新人教版必修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2.3.2化学反应的限度新人教版必修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2.3.2化学反应的限度新人教版必修2.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65 分)1下列事实能说明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的是()A氯水的漂白作用B氯水呈黄绿色C氯水与NaOH 反应D氯水与锌反应产生H2解析:选 B。可逆反应就是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存,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要证明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就是要证明有Cl2、H2O、HCl、HClO 同时存在或者证明反应物没有反应完全。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有Cl2,可以说明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酸性说明氯水中有HCl,漂白性说明氯水中有HClO,都不足以说明反应是可逆反应。2假设某化学反

2、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观察分析,符合图中变化的化学反应为()AA23B22AB3B2AB2B22AB3C2A2B5B2=4AB3D2AB2B2=2AB3解析:选 B。由图可知反应物用AB2、B2表示,生成物用AB3表示,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说明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为可逆反应,结合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AB2B22AB3。3下列反应体系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Cl2溶解于水B氨气溶解于水C工业合成氨DNa2CO3CO2H2O=2NaHCO3和 2NaHCO3=Na2CO3CO2 H2O 解析:选 D。A项,Cl2溶于水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B项,NH3溶于水存

3、在反应:NH3 H2ONH3 H2O;C项,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D项,两反应的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4下列对于一定条件下的某可逆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B达到平衡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D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都相等解析:选 D。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v正v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但不一定都相等。5可以充分说明可逆反应P(g)Q(g)R(g)S(g)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的事实是()

4、A反应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B反应器内P、Q、R、S四种气体共存C生成 P的速率与生成S的速率相等D生成 1 mol P必有 1 mol Q 生成解析:选 C。对于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无论是否达平衡,压强一直保持不变,而且生成1 mol P必有 1 mol Q 生成,并保持P、Q、R、S四种气体共存。6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A vA2 mol/(L min)vB2 mol/(L min)B vA2 mol/(L min)vC2 mol/(L min)C vA1 mol/(L min)vB2 mol/(L m

5、in)D vA1 mol/(L min)vC1.5 mol/(Lmin)解析:选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进行变换比较,A项,vA2 m ol/(L min),则vB1 mol/(L min);B项,vA2 mol/(L min),则vC3 mol/(L min);C项,vA1 mol/(L min),则vB0.5 mol/(Lmin)。7CO和 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CO(g)2H2(g)一定条件CH3OH(g),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达到最大限度的是()ACO全部转化为乙醇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

6、为零CCO和 H2以 12 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甲醇D反应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解析:选 D。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故A错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都大于0,是动态平衡,故B错误;只要反应发生,CO和 H2就以 12 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甲醇,故 C错误;反应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正确。8下列关于可逆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就是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B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同时,三氧化硫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因此该反应是可逆反应C对于合成氨的反应,如果调控好反应条件,可

7、使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达到100%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生成碳酸钙,因此这两个反应是可逆反应解析:选 B。可逆反应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可逆反应强调两点:相同条件和同时双向进行,B 正确;A项中没有说明相同条件和同时进行;C 项,由于是可逆反应,所以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D项中的两个反应,由于反应条件不同,不能称为可逆反应。9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 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 O22N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8、C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D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与正反应速率相等解析:选B。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A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能为零,B错误,C正确,D正确。10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C(s)H2O(g)CO(g)H2(g)。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v正(CO)v逆(H2O)C生成n mol CO 的同时生成n

9、 mol H2D1 mol H 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 O键解析:选C。A项,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当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项,CO的正反应速率等于其逆反应速率,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项,生成 CO、H2均表示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没有表示出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H H键断裂和HO键断裂是两个相反的反应方向,1 mol H 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即消耗1 mol H2的同时消耗了1 mol H2O,可知 H2的消耗量等于其生成量,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11已知汽

10、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 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解析:选 A。升温,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反应速率均加快,A项错误;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项正确;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保持不变,C项正确;由于CO和 CO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故当两者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即达到平衡,D项正确。12在一定条件下,向1 L 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X 气体和 1 mo

11、l Y 气体,发生反应2X(g)2Y(g)3Z(g)2W(g),达到反应最大限度时,下列各生成物浓度的数据中错误的是()Ac(Z)0.75 mol/L Bc(Z)1.2 mol/L Cc(W)0.8 mol/L Dc(W)1 mol/L 解析:选D。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反应物均有剩余,所以消耗Y的物质的量必小于1 mol,而生成Z的物质的量必小于1.5 mol,生成 W的物质的量必小于1 mol,所以 D错。13在 4 L 密闭容器中充入6 mol A气体和 5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xD(g),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 mol C,经测定 D的浓度

12、为0.5 mol 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1 BB的转化率为20%C平衡时A的浓度为1.50 mol L1D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85%解析:选B。由题意,平衡时n(D)0.5 mol L 14 L 2 mol,生成 2 mol C 的同时生成2 mol D,所以x2。由3A(g)B(g)2C(g)2D(g)起始/mol 6 5 0 0 变化/mol 3 1 2 2 平衡/mol 3 4 2 2 可知,B的转化率(B)1 mol5 mol100%20%,平衡时c(A)3 mol4 L0.75 molL 1。由x2 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容器内气体

13、的压强不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 小题,共35 分)14(9 分)在某一容积为5 L 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 CO和 0.2 mol的 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根据图中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反应达平衡时,c(H2)_。(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填序号)。CO减少的速率和CO2减少的速率相等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CO、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解析:(1)由图分析10 min 达到平衡,CO2的

14、浓度增加了0.03 mol/L,则 CO的浓度减小0.03 mol/L,所以v(CO)0.03 mol/L10 min0.003 mol/(L min),由于起始时H2浓度为 0,所以达到平衡时c(H2)0.03 mol/L。(2)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并不是停止反应。CO减少的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2减少的速率是逆反应速率,当二者相等时,v正(CO)v逆(CO),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答案:(1)0.003 mol/(Lmin)0.03 mol/L(2)15(9 分)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

15、),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_。(2)t1到t2时刻,以 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反应中M与 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生成b mol 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解析:(1)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所以ab(8 mol2 mol)(5 mol 2 mol)2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g)M(g)。(2)v(M)4 mol 3 mol(t2

16、t1)minV L1(t2t1)V mol/(Lmin)。(3)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物质的量之比为11 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A选项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B选项错误;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压强始终在减小,当该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则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C和 E选项正确;消耗a mol N 和生成b mol M 都表示的是正反应方向,没有体现逆反应速率的大小,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选项错误。答案:(1)2(2)1(t2t1)V mol/

17、(Lmin)(3)CE 16(17 分)在 2 L 密闭容器内,800 时 NO(g)和 O2(g)反应生成NO2(g)的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1)上述反应 _(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在第5 s 时,NO的转化率为 _。(2)下图中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_,用 O2表示从 0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18、解析:(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5 s 时,NO转化率为0.020 mol 0.007 mol0.020 mol100%65%。(2)由平衡体系2NO(g)O2(g)2NO2(g)知,NO2为生成物,初始状态时,c(NO2)0,随反应的进行,c(NO2)逐渐增大,当达到平衡时,c(NO)c(NO2)0.020 mol2 L0.007 mol2 L0.006 5 mol/L,故表示NO2变化曲线的为b。v(NO)c(NO)tn(NO)Vt0.020 mol 0.008 mol2 L 2 s0.003 mol/(Ls),则v(O2)12v(NO)0.001 5 mol/(L s)。(3)a项中未指明正、逆反应速率,故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b 项正确;c 项中已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由于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总体积也不变,因此,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气体密度总保持不变,故d 项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答案:(1)是65%(2)b 0.001 5 mol/(Ls)(3)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