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标规范 DBJ61-65-2011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省标规范 DBJ61-65-2011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1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DBJ 61-65-2011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12年05月01日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2012西安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陕建发201283号关于发布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各设区市建设规划局(建委)、质量技术监督局,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级各有关部门:由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西安市城乡
2、建设委员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主编的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己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审定通过,现发布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61-65-2011.依据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负责出版、发行及具体条文技术解释。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原量技术监督局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3 关于同意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地方标准备案的函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你厅关于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申请备案的函)(陕建函
3、20111005号)收悉。经研究,同意该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为:J 12026-2012。其中,同意将第4.1.3、4.1.4、4.1.5、4.2.2、4.2.3、4.2.8、5.1.1、5.1.7、5.1.8、5.2.3、5.2.4、5.2.9、5.2.13、5.2.19、5.2.20、5.3.3、5.4.3、5.4.7条作为强制性条文。该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附件:陕西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强制性条文。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二0一二年三月五日目。言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
4、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对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计划立项的批复(陕建函2010500)号文件,由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协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本标准是编制组结合陕西省建筑节能工作的实际,在总结实践经验,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设计、科研、施工及开发建设等单位意见,并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的基础上,并经专家委员会审查定稿。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气候分区和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太阳能利用等。本标准中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
5、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地址:西安市金花北路32号,邮编:710032,电话:029-83227995,邮箱:sha anxi_)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5 华实利中利农建贵振光宏晓薛金黄王韦梁司司公公平辉亮荣平太瑞限限钢成普军小生嘉有有侯柳任白霍王薛术份技股涛伟军园绪荣宽强新材积向守小高建付季邓张谢鱼丁孙
6、Hqb巳工鼎-AH口振节峰焕如钢广欧鹏炜京华增兆建北万闰屈高刘李张李时员员人人草查起审要要主主准准标标本本6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采暖度日数heating degree day based on 18 c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C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18C的差值乘以1d,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采暖度日数。2.1.2 空调度日数cooling degree day based on 26 c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C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26C的差值乘以1d,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空调度日数。2.1.3 计算采暖期天数heating period
7、 for calculation 对于采暖地区,采用滑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天数。计算采暖期天数仅供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时使用,与当地法定的采暖天数不一定相等。2.1.4 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mean outdoor tempera阳redu-ring heating period 采暖地区计算采暖期室外的日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2.1.5 典型气象年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 以近1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10年的平均值作为典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2.1.
8、6 建筑物体形系数surface to volume ratio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内墙及户门的面积。2.1.7 热惰性指标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2 表征围护结构抵御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各构造层材料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之和。2.1.8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index of heat loss of building 对于采暖地区,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2.1.9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hea
9、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e-nvelope 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C,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2.1.10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mea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mal wall 考虑了外墙上存在的热桥影响后得到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2.1.1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modification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考虑太阳辐射对围护结构传热的影响而引进的修正系数。2.1.12 窗墙面积比window to wall ratio 某朝向
10、的外窗洞口总面积与同朝向的墙面总面积(含窗洞口面积)之比。2.1.13 参照建筑reference bui1ding 参照建筑是一栋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假想建筑。是夏热冬冷地区作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判断时,与设计建筑相对应的,计算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的比较对象。2.1.14 锅炉运行效率efficiency of boiler 采暖期内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效率。2.1.15 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efficiency of network 管网输出总热量与输入管网的总热量的比值。2.1.16 耗电输热比ratio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ie
11、d heat quantity 3 在采暖室内外计算温度下,全日理论水泵输送耗电量与全日系统供热量比值。2.1.17 太阳能保证率solar企action太阳能热水器中由太阳能提供的热量占系统总供热量的百分率。2.2符口可2.2.1 气象参数HDD18一一采暖度日数,单位:C.d;CDD26一一一空调度日数,单位:C.d;Z一一计算采暖期天数,单位:d;马一一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c;一一计算采暖期室外空气密度,单位:kg/m3。2.2.2 建筑物S一一建筑物体形系数,单位:11m;D一一热情性指标,无因次:qH一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单位:W/m2;K一一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wl
12、Cm2 K);Km一一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单位:WI Cm2 K):ej一一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无因次。2.2.3 采暖系统1一一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无因次:2一一锅炉运行效率,无因次:EHR一一耗电输热比,无因次。2.2.4 太阳能热水系统f一一太阳能保证率,%。4 3 气候分区和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3.0.1 依据来暖度日数CHDD18)和空调度日数CCDD26),可将全省划分成为表3.0.1所示的3个气候子区。表3.0.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子区气候子区分区指标寒冷地区(II区)寒冷(A)区2000运HDDl83800.0CDD26运90寒冷(8)区2000;HDDl83800.90
13、CDD26 夏热冬冷地区(田区)HDDl82o 3.0.2 寒冷地区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应取18C;2 换气次数应取0.5h-1。3.0.3 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应取18C;2 换气次数应取1.0h飞3.0.4 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应取26C;2 换气次数应取1.0h-1o5 4 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建筑群的总体布置,单体建筑的平、立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
14、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热冬冷地区应有利于自然通风。4.1.2 建筑物宜朝向南北或接近朝向南北,主要房间宜避免夏季受东、西向日晒。寒冷地区,建筑物不直设有三面外墙的房间。4.1.3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4.1.3规定的限值,当体形系数大于表4.1.3规定的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4.3节的要求进行围妒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表4.1.3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建筑层数运3层(4-8)层I(9-13)层|注14层建筑的体形系数0.52 0.33 I 0.30 I 0.26 4.1.4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4.1.4规定的眼值,当体形系数大于表4.1.4规定
15、的眼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4.4节的要求进行围妒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表4.1.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建筑层踉建筑的体形系踉运3层0.55(4-11)层0.40:12层0.35 4.1.5 霉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不同朝向外窗(含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表4.1.5规定的限值,当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不符合表4.1.5的规定时,必须根据建筑物所处城6 镇的气候分区区属,按照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或按照4.4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且寒冷地区在进行权衡判断时,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量大也只能比表4.1.5中的对应值大0.1。表
16、4.1.5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限值窗墙面积比朝向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U;0.30 0.40 东、西。.35。.35南。.50。.45每套住宅允许一个房间。.60(不分朝向)注:1 朝向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60.至北偏西小于60。的范围东、西代表从东偏北小子等于30。至东偏南小于60.或西偏北小子等于30。至西偏南小于60.的范围南代表从南偏东小子等于30.至南偏西小于等于30。的范围。2 敞开式阳台的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应计入外商面积,下都不透明部分不应计入外窗面积。4.1.6 寒冷地区楼梯间及外走廊与室外相邻外墙上的开口处应设置密闭的门、窗。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4.2.1 各区、县(市)气
17、候分区区属及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确定。4.2.2 寒冷(A)(B)区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4.2.2-1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4.2.2-1规定的限值,当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不应大于表4.2.2-2规定的限值。7 表4.2.2-1事冷(A)(B)区围妒结构传热系数和保温材料层热阻限值传热系戴KW/(m2 K)1 围护结构部位运3层建筑(4-8)层建筑注层建筑屋面0.35 0.45
18、。.45外墙0.45 0.60。.70架空或外桃楼板。.45。.60。.60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楼饭。.500.65。.65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1.5 1.5 1.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2.0 2.0 2.0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1.7 1.7 1.7 分隔非采暖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外门4.0 4.0 4.0 窗墙面积比三军队22.8 3.1 3.1 外0.2窗墙面积比运0.32.5 2.8 2.8 窗0.3茵墙面积比罢王0.42.0 2.5 2.5。.4窗墙面积比罢王0.51.8 2.0 2.3 保温材料层热阻R(m2 K)/wl 围妒结构部位运3层建筑(4-8)层建筑9层建筑周边地
19、面。.830.56 地下室外墙。.91。.61与土壤接触的外墙)注:1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和户门传热系戴必须达标。2 分隔非采暖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外门不应通透并应有随时关闭的可靠措施,且传热系数必须达标。3 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不包括土攘、混凝土地面和墙体。4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保温材料层热阻R必须达标。表4.2.2-2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限值遮阳系数sc(东、西向/南、北向)围妒结构部位运3层建筑(4-8)层建筑二主层建筑窗墙面积比三三0.2一/一一/一一/-外商。.2窗墙面积运0.3一/一一/一/8 续表4.2.2-2遮阳系鼓sc(东、西向/南、北向)
20、固妒结构部位3层建筑(48)层建筑兰层建筑0.3窗墙面积髦。A。.45/一0.45/一。.45/-外窗0.42.5 屋面。.81.0 外墙1.0 1.5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桃楼板1.5 体形系数分户墙、楼板、楼间隔墙、外走廊隔墙2.0 三三0.403.0(通往封闭空间)户门2.0(通往非封闭空间或室外)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应符合本标准表4.1.5表4.2.3-2的规定屋面。.5。.6体形系鼓外墙。.81.0 0.40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桃楼板1.0 分户楠、楼板、楼间隔墙、外走廊隔墙2.0 户门3.0(通往封闭空间体形系搬2.0(通往非封闭空间或室外)0.40 应符合本标准
21、表4.1.5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表4.2.3-2的规定9 表4.2.3-2夏热冬冷地区外窗传热系数和外窗综合遮阳系数限值建筑物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K外商综合遮阳系戴sc.WI Cm2 K)(东、西向/南向窗墙面积比0.204.7-1一。.20窗墙面积比运0.304.0 一/一体形系数。.30窗墙面积比运0.403.2 夏季运0.401夏季运0.45运0.40单-朝向外窗。.40窗墙面积比运0.452.8 夏季运0.351夏季运0.40。.45窗墙面积比运0.502.5 东、西、南向设置外遮阳夏季运。.50冬季注。.60窗墙面积比运0.204.0 一/一0.20窗墙面积比运0.303.2 一/一
22、体形系数0.300.40 单一朝向外窗。.40窗墙面积比0.452.5 夏季运0.351夏季运。.40。.45GB/T 7106-2008中规定的4级;7层及7层以上的外窗及敝开式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该标准规定的6级。4.2.9 夏热冬冷地区外窗可开启面积(含阳台门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5%。多层住宅外窗宜采用平开窗。4.2.10 寒冷地区封闭式阳台的保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应设置隔墙和门、窗:2 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不设置隔墙和门、窗时,应将阳台作为所连通房间的一部分,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外窗、墙板、顶板、地板的传热系数必须符合本标准第4.
23、2.2条的规定,阳台的窗墙面积比必须符合本标准第4.1.5条的规定:3 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设置隔墙和门、窗,且所设隔墙、门、窗的传热系数不大于本标准第4.2.2条表中所列外墙、外窗限值,窗墙面积比不超过本标准表4.1.5的限值时,可不对阳台外表面作特殊热主要求。4.2.11 外窗(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补缝。4.2.12 寒冷地区的外窗(门)洞口的侧墙面应做好保温处理,应保证窗(门)洞口的侧墙面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减少附加热损失。4.2.13 寒冷地区的外墙和屋面变形缝应进行保温处理,以保证变形缝两侧墙体和
24、屋顶的内表面温度在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不低于露点温度。4.2.14 寒冷地区的地下室外墙应根据地下室不同用途,进行保温处理。12 4.2.15 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平屋顶宜采取绿化、涂刷隔热涂料等隔热措施。4.2.16 采用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含风管机、多联机)时,室外机的安装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应稳定牢固,不应存在安全隐患:2 室外机的换热器应通风良好,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之间应避免气流短路:3 应便于室外机的维护:4 应尽量减小对周围环境的热影响和噪声影响。4.3 寒冷地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4.3.1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应以建筑物耗热量指
25、标为判据。4.3.2 计算得到的所设计居住建筑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小于或等于本标准附录A中表A.O.1-2的限值。4.3.3 所设计建筑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qH=qHT+qINF-%H(4.3.3)式中:qH一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qHT一一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量(W/m2);qINF一一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空气渗透耗热量(W/m2);qIH一一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内部得热量,取3.8W/m2。4.3.4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qHT=qHq+qHw+qHd+qH
26、mc+qHy(4.3.4)式中:qHq一一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墙的热量13 L qHwi L E:wiKwiF wi C马-乌)qHw=丁=ABC4.3.6)式中:qHw一一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屋顶的传热量CW/m2);E:wi一一屋顶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应根据本标准附录G中的表G.O.2确定:Kwi一一屋顶传热系数W/Cm2 K)J;Fwi一一屋顶的面积Cm勺,可根据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计算确定。4.3.7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LqHrl;LKdiFdi C弘-乌)qHd=丁了=Ao C4.3.7)式中:q刷一一折合到单位建筑
27、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的传热量CW/m2);Kdi一一地面的传热系数W/Cm2 K)J,应根据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计算确定:Fdi一一地面的面积Cm:勺,应根据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计算确定。4.3.8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窗(门)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Lqmci LiFmci Ctn-Ityi卢ciFmciqHmc=丁7=AoCmci=O.87XO.70XSC C4.3.8-1)C4.3.8-2)式中:qHmc一一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窗(门)的传热量CW/m2);Kmci一一窗(门的传热系数W/Cm2 K)J;Fm目一一窗(门)的面积Cm2);15 Ityi一一窗
28、(门)外表面采暖期太阳总辐射平均强度CW/m勺,应根据本标准附录A中的表A.O.l一1确定:Cmci一一窗(门)的太阳辐射修正系数:SC一一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式C4.2.4)计算:0.87一-3mm普通玻璃的太阳辐射透过率:0.70一一折减系数。4.3.9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L qHyi LKqmCiFqmci(i C-te)-ItyiCmciFmcJ qHy=丁了=Ao C4.3.9-1)Cmci=CO.87XO.90 xSCw)X CO.87xO.70XSCN)C4.3.9-2)式中:qHy一一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非
29、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CW/m2);16 Kqmci一一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墙、窗(门)的平均传热系数W/Cm2 K);Fqmci一一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墙、窗(门)的面积Cm2);G一一阳台的温差修正系数,应根据本标准附录G中的表G.O.4确定:I刷一一封闭阳台外表面采暖期太阳总辐射平均强度CW/m勺,应根据本标准附录A中的表A.O.l-l确定:Fmci一一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窗(门)的面积Cm2);Cmci一一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窗(门)的太阳辐射修正系数:SCw一一外侧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式C4.2.4)计算:SCN一一内侧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式C4.2.4)计算。4.3.10
30、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雪气换气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q-(tn-te)(CppNV)-则FAo(4.3.10)式中:qINF一一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空气换气耗热量(W/m2);Cp一一一空气的比热容,取0.28Wh/(kg K);空气的密度(kg/m勺,取温度te下的值:N一一换气次数,取0.5h-1;V一一换气体积(m勺,可根据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计算确定。4.4 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4.4.1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应以建筑物在本标准第4.4.5条规定的条件下计算得出的采暖和空调耗电量之和为判据。4.4.2 设计建筑在规定条件下计算得出
31、的采暖耗电量和空调耗电量之和,不应超过参照建筑在同样条件下计算得出的采暖耗电量和空调耗电量之和。4.4.3 参照建筑的构建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参照建筑的建筑形状、大小、朝向以及平面划分均应与设计建筑完全相同:2 当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超过本标准表4.1.4的规定时,应按同一比例将参照建筑每个开问外墙和屋面的面积分为传热面积和绝热面积两部分,并应使得参照建筑外围护的所有传热面积之和除以参照建筑的体积等于本标准表4.1.4中对应的体形系数限值:3 参照建筑外墙的开窗位置应与设计建筑相同,当某个开间的窗面积与该开间的传热面积之比大于本标准表4.1.5的规定时,应缩小该开间的窗面积,并应使得窗面积与该开
32、间的传热面积之比符合本标准表4.1.5的规定:当某个开间的窗面积与该开间的传17 热面积之比小于本标准表4.1.5的规定时,该开间的窗面积不应作调整:4 参照建筑屋面、外墙、架空或外挑楼板的传热系数应取本标准表4.2.3-1中对应的限值,外窗的传热系数应取本标准表4.2.3-2中对应的限值。4.4.4 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采暖和空调年耗电量应采用动态方法计算,并应采用同一版本计算软件。4.4.5 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调年耗电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整栋建筑每套住宅室内计算温度,冬季应全天为18吃,夏季应全天为26C;2 采暖计算期应为当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空调
33、计算期应为当年6月15日至8月31日:3 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应采用典型气象年:4 采暖和空调时,换气次数应为1.0h-l;5 采暖、空调设备为家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制冷时额定能效比应取2.3,采暖时额定能效比应取1.9;6 室内得热平均强度应取4.3W/m2。18 5 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集中采暖和集中空调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先对每一个房间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然后再进行末端设备、输配系统和热冷源设备的选型。5.1.2 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应设置采暖设施:寒冷(B)区的居住建筑,还宜设置或预留空调设施的位置和条件。5.1.3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集
34、中采暖、空调系统的热、冷源方式及设备的选择,应根据节能要求,考虑当地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及用户对采暖运行费用可承受的能力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采暖、空调方式及其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当地能源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及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综合考虑确定。5.1.4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集中供热热源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z1 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主要热源:在城市集中供热范围内时,应优先采用城市热网提供的热源:2 技术经济合理情况下,宜采用冷、热、电联供系统:3 集中锅炉房的供热规模应根据燃料确定,当采用燃气时,供热规模不宜过大,采用燃煤时供热规模不宜过小
35、:4 在工厂区附近时,应优先利用工业余热和废热:5 有条件时应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5.1.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进行夏季空调、冬季采暖时,宜采用下列方式z19 1 电驱动的热泵型空调器(机组);2 燃气、蒸汽或热水驱动的吸收式冷(热)水机组:3 低温地板辐射来暖方式:4 燃气(泊、其它燃料)的采暖炉采暖等。5.1.6 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按热水连续采暖进行设计。居住区内的商业、文化及其他公共建筑的采暖形式,可根据其使用性质、供热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公共建筑的采暖系统应与居住建筑分开,并应具备分别计量的条件。5.1.7 集中采暖(集中空调)系统,必须设置住户分室(户)温度自动调节装置
36、及分户热(冷)量计量或分摊装置。5.1.8 除当地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居住建筑内不应设计直接电热采暖。5.2 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1 新建锅炉房时,应考虑与城市热网连接的可能性。锅炉房宜建在靠近热负荷密度大的地区,并应该满足该地区环保部门对锅炉房的选址要求。5.2.2 独立建设的燃煤集中锅炉房中,单台锅炉的容量不宜小于7.0MW;对于规模较小的居住区,单台锅炉的容量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4.2MW。5.2.3 锅炉的选型,应与当地长期供应的燃料种类相适应。锅炉的设计效率不应低于表5.2.3中规定的数值。表5.2.3锅炉的设计效率(0/0)锅炉
37、类型、在下列锅炉容量(MW)下的设计效率燃料种类。.71.4 2.8 4.2 7.0 14.0 28.0 H类烟煤73 74 78 79 80 燃煤皿类烟煤74 76 78 80 82 燃油、燃气86 87 87 88 89 90 90 20 5.2.4 夏热冬冷地区当设计采用户式燃气采暖热水妒作为采暖热源时,其热效率应达到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妒能效眼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665-2006中的第2级。5.2.5 锅炉房的总装机容量应按下式确定zQR=坠(5刀 1/1 式中:QB一一锅炉房的总装机容量(W);Qo一一锅炉负担的采暖设计热负荷(W);1/1一一室外管网输送效率
38、,可取0.92。5.2.6 燃煤锅炉房的锅炉台数,宜采用(23)台,不应多于5台。当在低于设计运行负荷条件下多台锅炉联合运行时,单台锅炉的运行负荷不应低于额定负荷的60%。5.2.7 燃气锅炉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z1 锅炉房的供热半径应根据区域的情况、供热规模、供热方式及参数等条件来合理的确定。当受条件限制供热面积较大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分区设置热力站的间接供热系统:2 模块式组合锅炉房,宜以楼栋为单位设置:数量宜为(48)台,不应多于10台:每个锅炉房的供热量宜在1.4MW以下。当总供热面积较大,且不能以楼栋为单位设置时,锅炉房应分散设置:3 当燃气锅炉直接供热系统的供、回水温
39、度和流量限定值,与负荷侧在整个运行期对供、回水温度和流量的要求不一致时,应按热源侧和用户侧配置二次泵水系统。5.2.8 锅炉房设计时应充分利用锅炉产生的各种余热,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热媒供水温度不高于60.C的低温供热系统,应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2 散热器采暖系统直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3 有条件时,应选用冷凝式燃气锅炉:当选用普通锅炉时,21 应另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5.2.9 锅炉房和热力站的总管上,应设置计量总供热量的热量表(热量计量装置)。集中采暖系统中建筑物的热力入口处,必须设置楼前热量表,作为该建筑物采暖耗热量的热量结算点。5.2.10 在有条件采用集中供热或在楼内集中设置燃气热水
40、机组(锅炉)的高层建筑中,不宜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炉(热水器)作为采暖热源。当必须采用户式燃气炉作为热源时,应设置专用的进气及排烟通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燃气炉自身必须配置有完善且可靠的自动安全保护装置:2 应具有同时自动调节燃气量和燃烧空气量的功能,并应配置有室温控制器;3 配套供应的循环水泵的工况参数,应与采暖系统的要求相匹配:4 户式燃气炉的热效率不应低于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665-2006中的能效等级第2级。5.2.11 当系统的规模较大时,直采用间接连接的一、二次水系统:热力站规模不宜大于100000m2;一次水设计供水温度宜取115C1
41、30C,回水温度应取50C80C。5.2.12 当采暖系统采用变流量水系统时,循环水泵宜采用变速调节方式:水泵台数直采用2台(一用一备)。当系统较大时,可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后合理增加台数。5.2.13 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当室外管网通过阀门截流来进行阻力平衡时,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值,不应大于15%。当室外管网水力平衡计算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在热力站和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闹。5.2.14 建筑物的每个热力入口,应设计安装水过滤器,并应根据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内供暖系统所采用的调节方式,决定是否还要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或其他22 装置。5
42、.2.15 水力平衡阀的设置和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阀门两端的压差范围,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2 热力站出口总管上,不应串联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当有多个分环路时,各分环路总管上可根据水力平衡的要求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3 定流量水系统的各热力入口,可根据要求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或自力式流量控制阀:4 变流量水系统的各热力入口,应根据水力平衡的要求和系统总体控制设置的情况,设置自力式压差控制阀,但不应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5 当采用静态水力平衡阀时,应根据阀门流通能力及两端压差,选择确定平衡阔的直径与开度:6 当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时,应根据设计流量进行选型:7 采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时,应
43、根据所需控制压差选择与管路同尺寸的阀门,同时应确保其流量不小于设计最大值:8 当选择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等水力平衡阀时,应保持阀权度S=0.30.5。5.2.16 在选配供热系统的热水循环泵时,应计算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并应标注在施工图的设计说明中。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应符合下式要求:EHR=一巳Jx(20.4 x a.L(5.2.16).t 式中:EHR一一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N一一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Q一一建筑供热负荷(kW);一一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应按表5.2.16选取:.t-设计供回水温度差(吃),应按照设计要求选取:A一一与热负荷有关的计
44、算系数,应按表5.2.16选取:23 II一一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一一一与II有关的计算系数,应按如下选取或计算:当ll!E.主400m时,a=O.Ol15;当400ll1000m时,a=O.003833+3.067/ll;当II二三1000m时,a=O.0069o 表5.2.16电机和传动效率及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计算系数热负荷Q(kW)GB 21454-2008 中规定的第3级。5.4.4 寒冷地区设有集中新风供应的居住建筑,当新风系统的送风量大于或等于3000m3/h时,应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无集中新风供应的居住建筑,宣分户(或分室设置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5.
45、4.5 当采用风机盘管机组时,应配置风速开关,宜配置自动调节和控制冷、热量的温控器。5.4.6 当采用全空气直接膨胀风管式空调机时,宣按房间设计配置风量调控装置。5.4.7 当选择土壤源热泵系统、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地表水27 源热泵系统、污水水源热泵系统作为居住区或户用空调(热泵)机组的冷热源时,严禁破坏、污染地下资源。5.4.8 空气调节系统的冷热水管的绝热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 8175中的经济厚度和防止表面凝露的保温层厚度的方法计算。建筑物内空气调节系统冷热水管的经济绝热厚度可按表5.4.8的规定选用。表5.4.8建筑物内空气调节冷、热水管的经济绝热厚
46、度绝热材料管道类型离心玻璃棉柔性泡沫橡塑公称管径(mm)厚度(mm)公称管径(mm)厚度(mm)单冷管道罢王DN3225(管内介质温度DN40-DNIOO 30 按防结露要求计算7t:-常温)DN125 35 三三DN4035 主主DN50热或冷热合用管道(管内介质温度DN50-DNIOO 40 DN70-DN150 5t:-60t:)DN120-DN250 45 主DN200DN300 50 热或冷热合用管道运DN5050(管内介质温度DN70-DN150 60 不适宜使用。t:-95t:)二DN20070 注:1 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2离心玻璃棉:=(0.033+0.0002
47、3/m)W/(m.K)柔性泡沫橡塑:=(0.03375+0.0001375/m)w/(m.K)其中1m一一绝热层的平均温度(t:)。2 单冷管道和柔性泡沫橡塑保冷的管道均应进行防结露要求验算。25 28 32 5.4.9 空气调节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应符合表5.4.9的规定。28 表5.4.9空气调节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风管类型|最小热阻(m2K/W)一般空调风管低温空调风管0.74 1.08 6 太阳能利用6.1 一般规定6.1.1 本章内容适用于居住建筑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6.1.2 全年日照总时数大于2000小时的地区的非高层居住建筑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应设计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高层居住建筑
48、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宣设计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其它地区非高层居住建筑应优先设计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6.1.3 各区、县(市的全年日照总时数可按本标准附录A确定。6.2 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及设备6.2.1 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可采用集中式、分散式及集中分散式系统形式。6.2.2 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宜采用强制循环方式。6.2.3 设计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1 宜配置辅助能源加热设备,辅助加热设备可采用外置式或内置式:2 集中系统应设置热水回水管道,并应保证干管和立管中的热水循环。6.2.4 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安装集中和分户计量装置。6.2.5 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各地区宜按表6
49、.2.5确定。表6.2.5太阳能保证率地区日太阳辐射照量|太阳能保证率(MJ/m勺I!(%)榆林市、延安市15.35 I 0.5-0.6 29 续表6.2.5地区日太阳辐射照量太阳能保证率(MJ/m2)!(%)榆林市、延安市15.35 0.50.6 西安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宝鸡市13.87 0.40.5 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12.04 0.4 6.2.6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 集热器总面积及补偿面积计算应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364的规定执行:2 热水系统的集热器直采用串并联方式组成集热器组,并应使集热器及集热器组的循环管道同程式布
50、置。6.2.7 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热水管道的流速不宜大于1.0m/s。6.2.8 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所设置的水泵和动力设备均应采取减振和隔声措施。6.2.9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水管道、容积式换热器和贮水箱均应采取保温措施。6.2.10 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集热器、贮水箱、支架、控制柜、管道等主要组成设备及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不应少于15年。其主要设备及部件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并取得认证的产品。30 附录A各区、县(市)气候区属、气象参数、耗热量指标A.O.l 各区、县(市)的建筑节能计算用气象参数和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表A.O.l-l和表A.O.1-2的规定确定。31 ;)气象站表A.O.l-l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