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症状学(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障碍的症状学(下).ppt(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神障碍的症状学(下)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谢秀东 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4、思维活动形式的障碍n n(1)持续言语:思维不仅粘滞,而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单调地对不同问题总用第一次回答的话来回答。见于器质性脑病。n n(2)重复言语:常重复所说一句话的最末几个字或词,能意识到不必要却不能克服。n n(3)刻板言语:指病人机械而刻板地重复某一无意义的词或句子。n n(4)模仿言语:多见于精分症紧张型。思维内容方面的障碍n n1 1、妄想: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妄想: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和判断。特征:特征:n n(1 1)、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
2、符,没有客观现实基)、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础,但患者坚信不移坚信不移坚信不移坚信不移。n n(2 2)、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害有关。n n(3 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n n(4 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妄想分类:按起源分类:n n(1)、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对知觉体验赋以妄想性意义)、妄想心境、妄想气氛。n
3、n(2)、继发性妄想: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妄想分类 按结构分类:n(1)、系统性妄想: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n(2)、非系统性妄想妄想分类n n按内容分类:n n(1)、被害妄想:最常见,患者坚信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n n(2)、关系妄想: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见于精分。n n(3)、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觉得自已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妄想分类n n(4 4)、夸大妄想)、夸大妄想n n(5 5)、罪恶妄想)、罪恶妄想n n(6 6)、疑病妄想)、疑病妄想n
4、n(7 7)、钟情妄想)、钟情妄想n n(8 8)、嫉妒妄想)、嫉妒妄想n n(9 9)、被洞悉感:内心被揭露感、读心症、)、被洞悉感:内心被揭露感、读心症、思维被广播。思维被广播。n n(1010)、其他:被窃妄想、变兽妄想、特殊意)、其他:被窃妄想、变兽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等。义妄想等。2、超价观念n n 指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并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n n 有某种事实作基础,但在强烈情绪影响下,病人对某些事实做出超过寻常的评价。n n 见于病态人格。没有摆脱的愿望,且认为对其本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强迫观念n n 即强迫性思维强迫性思维,指某一某一概念或观念,多次重复地出现于病人
5、的思想,伴有主观的被迫感觉和痛苦感。n n 要与强制性思维强制性思维区别,也即思维云集,其一是多个大量多个大量的概念涌现,其次是没有强迫与反强迫。(四)、注意和注意障碍n n 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集中地指向于一定集中地指向于一定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对象对象对象的过程。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的过程。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与保持性特点。动,具有选择性与保持性特点。n n 注意过程与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意识等注意过程与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意识等活动密切相关。活动密切相关。n n 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为由外界剌激引主动注意:又称随意
6、注意,为由外界剌激引起的定向反射,是对既定目标的注意与个人的起的定向反射,是对既定目标的注意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和既往体验有关。思想、情感、兴趣和既往体验有关。n n 被动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由外界剌激被动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由外界剌激被动引起的注意,没有自觉的目标。被动引起的注意,没有自觉的目标。n n 通常所说注意,指主动注意。通常所说注意,指主动注意。注意障碍:n n1、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增强。n n2、注意涣散: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稳定性降低。n n3、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广度缩小,稳定性下降。n n4、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但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
7、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五)、记忆和记忆障碍n n 记忆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视。记忆是在感知觉、记忆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视。记忆是在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思维、情感、行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三个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三个基本过程。记忆障碍:n n 1、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n n2、记忆减退:指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记忆障碍n n3、遗忘: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以往的经历。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情节、地点,特别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并坚信不移。n n
8、5、虚构: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六)、智能和智能障碍n n 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功能。反映的是个体在认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涉及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过程。智能障碍分类n n分二大类:n n1、精神发育迟滞n n2、痴呆:假性痴呆:预后良好,可完全恢复。n n(1)心因性假性痴呆(Ganser氏综合征)n n (2)、童样痴呆:多见于癔症n n (3)、抑郁性假性痴呆(七)、定向力n n 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及对自已
9、本身状态的认识能力。n 定向障碍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正常人与痴呆患者可有定向障碍而无意识障碍。(八)、自知力n重性精神病特有自知力障碍。n 自知力状态是判定病情轻重及病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二、情感障碍n n 情感情感和情绪为同义词,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的相应的内心体验。n n 心境心境:是一种较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情感障碍的三种形式:情感障碍的三种形式:n n1、情感性质的改变:n n2、情感稳定性的改变n n3、情感协调性的改变1、情感性质的改变:n持续12周以上,不能依其处境来解释时,方可作为精神症状。n(1)、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
10、,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乐。情感性质的改变n(2)、欣快:表现为不易理解的、自得其乐的情感高涨状态。n(3)情感低落、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已前途灰暗,严重的悲观失望,自杀言行。情感性质的改变n n(4)、焦虑: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致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n n(5)、恐惧: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2、情感稳定性的改变n n(1)、情感不稳:表现为情感反应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极端,显得喜怒无常,变幻莫测。n
11、 n(2)、情感淡漠;指对外界剌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n n(3)、易激惹:表现为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短暂。情感稳定性的改变n n(4)、强制性哭笑:病人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哭笑,此时表情奇特愚蠢,情感内容与表情不符,病人缺乏内心体验,说不出原因。(器质性)n n(5)、病理性激情:一类突然发作,非常强烈但又短暂的情感障碍。存在意识障碍。3、情感协调性的改变n n(1)、情感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协调。或相反。n n(2)、情感幼稚:指成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幼稚、缺乏理性控制,反应迅速而强烈,没
12、有节制和遮掩。n n(3)、矛盾情感:同一病人对同一事件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互相矛盾的情感体验。三、意志和意志障碍n n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已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自已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障碍:意志障碍:n n(1 1)、意志增强:增多,顽固。)、意志增强:增多,顽固。n n(2 2)、意志减退:减少,不能坚持。)、意志减退:减少,不能坚持。n n(3 3)、意志缺乏:)、意志缺乏:n n(4 4)、意向倒错:指病人的意向行为要求与一般)、意向倒错:指病人的意向行为要求与一般常情相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允许,难以理解如自
13、伤、常情相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允许,难以理解如自伤、异食等。异食等。n n(5 5)、矛盾意向:)、矛盾意向:四、动作与行为障碍n n动作:简单随意和不随意行动。n n行为: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n n动作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n n1、精神运动性兴奋n n(1)、躁狂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与行为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和环境密切联系。n n(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指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协调。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目的,难以理解。n nA、青春性兴奋n nB、紧张性兴奋n nC、器质性兴奋2、精神运动性抑制n n(1)、木僵n n 指动作
14、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n n 严重时不言、不动、不食、表情固定、二便潴留。n n A、紧张性木僵n n B、心因性木僵n n C、抑郁性木僵n n D、器质性木僵精神运动性抑制n(2)、蜡样屈曲n(3)、缄默症n(4)、违拗症:主动性违拗、被动性违拗。n3、刻板动作: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单一单调的动作,见于精分。n4、模仿动作:见于精分。n5、作态:患者做出古怪、愚蠢、幼稚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五、意识和意识障碍n n 意识: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意识: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n n 意识障碍时精神活动普遍抑制。意识障碍
15、时精神活动普遍抑制。n n表现:表现:n n1 1、感知觉清晰度降低、迟钝、感觉阈值升高。、感知觉清晰度降低、迟钝、感觉阈值升高。n n2 2、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出现遗忘或部分遗忘。、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出现遗忘或部分遗忘。n n3 3、思维迟钝,不连贯。、思维迟钝,不连贯。n n4 4、理解困难,判断能力降低。、理解困难,判断能力降低。n n5 5、情感反应迟钝、茫然。、情感反应迟钝、茫然。n6、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n7、定向障碍:定向障碍是意应付障的重要标志,但仍应结合其他方面综合判断。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意识清晰度降低、意识范围缩小及内容变化等。n n1、嗜睡:、嗜
16、睡:意识清晰度轻微降低。n n2、意识混浊、意识混浊;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n n3、昏睡、昏睡;意识清晰度进一步降低。n n4、昏迷、昏迷;意识清晰度完全丧失。n n5 5、朦胧状态:意识范围缩小。、朦胧状态:意识范围缩小。n n6 6、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恐怖性的错觉、幻觉,幻视为主,形象现大量恐怖性的错觉、幻觉,幻视为主,形象生动,因而紧张、恐惧、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生动,因而紧张、恐惧、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片段妄想、自兴奋,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片段妄想、自知力障碍,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昼轻夜重。知力障碍,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昼轻夜重。n n7 7、梦样状态: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伴有梦、梦样状态: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伴有梦样体验。样体验。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