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1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技术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31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技术与方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031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技术与方法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计算机管理开发应用中心 刘德峰前 S设备管理信息化已经由早期的以保护与维修为主的模式(CMMS及PMIS),向 现代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进展。一 个优秀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强大的数字化管理技 术,结合先进的设备管理思想与方法,优化设备资产管理流程,形成动态的设备 管理工作平台,利用对设备资产管理信息流与工作流的操纵,使企业更有效地配 置包含设备资产在内的有形资产,提高生产设备的可利用率及可靠性,操纵保护 及维修费用,延长设备生命周期,满足先进的
2、生产设备对现代生产组织保障的要 求。基于设备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于1997年设立了计 算机管理开发应用中心。六年多来,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领导下,在各地方与 行业设备管理协会的支持下,在广大企业的帮助与鼓励下,在设备管理计算机应 用研究与推广应用中,计算机管理开发应用中心不断进展,已经成长为中国设备 资产管理领域计算机应用的最重要的技术服务机构,在该领域拥有重要的影响 力,也是国内唯一可与国外同类企业进行竞争的本土化软件服务机构。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技术与方法,是计算机中心在总结国内外设备资 产管理软件设计与实施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提出与形成的、代 表目前
3、设备管理计算机应用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应用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将以EAM为基础,全面介绍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国内外进展动态、EAM在 企业设备资产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备件管理等要紧工作领域的计算机模 型与实现方法、希望这里的介绍,能起到为企业推进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 提供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实施策略的支持与指导作用。第一部分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进展与正确途径一、EAM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工业经历了上世纪末的高速进展,很多设备已进入故障高发期,保护成 本也开始增加。进入新世纪,中国更多的企业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先进 的生产设备已成为中国工业化历程中不断创新与进展的
4、重要基础。但是,随着全 球性竞争等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一味地靠更新设备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企业的竞四、利用计算机建立设备管理KPI评价体系1、动态的设备资产基础管理体系的建立:以设备资产树与生产线一单体设 备一工作机构一设备部位一零部件的设备体系结构为基础,建立动态的设备资产 基础管理体系,对计算机系统有三项基本的工作要求:(1)以设备部位为对象,建立完整的设备技术工作标准:如基于设备部位 的故障体系、维修标准、保养标准及设备点检、完好检查、精度检验、状态检测、 润滑五定标准等,使这些技术标准成为运行、保护与维修的现场工作根据;(2)自动集成有关一台设备的各类数据信息记录,包含现场数据采集、历 史
5、数据整理与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处理与分析等;其中关键绩效指标的分析, 已经成为衡量基础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3)实现设备资产、运行、维修、备件管理工作的一体化计算机管理,形 成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完善的基础管理体系、完整的数据信息体系及其统计报表 体系;在此基础上,自动生成包含动态数据在内的完整的设备管理档案。2、利用计算机建立设备管理KPI评价体系:设备资产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分析方法,建立在全寿命周期管理基础之 上,即以全寿命周期费用为基础,综合地对设备基础管理的质量与效果进行量化 评价,通过量化
6、指标,反映设备的运行性能、设备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等。(1)关键指标(KPI)指标的确定与计算方法建立企业关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进行绩效管理的重点,是确定关键指标 (KPI)指标,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计算KPI值。我们推荐下列九项KPI指标:全寿命费用评价:单位产能维修费用(=PT / CM);设备的可用性:设备实际利用率(=PTST) / PT);设备运行性能:期间产能与设计产能的性能利用率分析(=TP / DP);设备质量性能:期间产能与产品质量水平分析(=(TP-QP) / TP);设备管理质量评价:事故故障停机率(=FST / PT);设备可靠性评价:MTBF与MTTR分析;备件库存
7、状态评价:备件库存资金周转率(=备件库存资金/每年备件采 购资金);工作计划完成率:评价工作计划完成情况(=WGZ / GZ);工作效率评价:按规定时间完成工作计划的比率(=XGZ / GZ)O(3)设备资产KPI管理评价体系企业可根据确定的KPI指标,制定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总体目标,并将目标 分解,形成分厂与车间的KPI的年度计划与月度计划、及其A类设备的KPI第三部分建立以点检与故障分析为核心的设备运行预警体系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以管理为中心替代以检修为重心,且 逐步由预防维修、在线检修替代事后维修。这就要求将设备运行管理的重点放在 提早发现隐患、在使用中对隐患整改、对故障进
8、行预测分析等。因此建立以点检 与故障分析为核心的设备运行预警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计算机系统可通过运 行记录、停机记录、点检、完好检查、定期检查、精度检验、故障记录、事故记 录、状态监测等常规管理方法与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设备以往的状况并准确监 控设备的当前运行状况,分析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为制定合理的维修与 保护策略,提供量化根据。一、点检的计算机受控管理我国企业通常比较重视设备的点检工作,尽管力度与水平不一致,但确实将 设备点检作为基础管理工作的核心予以重视与推行。特别是在大型制造与加工企 业中,逐步建立了岗位点检、定期巡检、专业点检与精密点检的分级点检工作体 系,以点检为核心的预防
9、维修体系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因点 检的基础工作性质与庞大的点检记录的存在,如何对点检进行受控管理,保证点 检工作的质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计算机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 了一个重要手段。图四为点检受控管理的计算机工作模型,其工作方法如下。(1)将点检点分为受控点检点与通常点检点两类,并实行分级管理;关键设备、要紧设备、通常设备 的关键点检部位作为受控点 检点,建立统一的计算机点 检标准与点检记录档案,实 现企业级的统一管理与点检 工作监督,通常点检点的点 检工作由车间或者分厂直接 责管理。(2)根据统一的点检 工作标准,自动生成包含点 检完成时限在内的点检工作 计划,分
10、级实施点检并进行 点检记录处理。图四点检受控管理计算机模型(3)建立点检特殊记录及其处理的闭环工作体系,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特殊 记录及隐患整改、检维修建议送达有关责任人员,与预防维修体系形成闭环工作 网络,使点检真正成为预防维修的重要工作基础。为了保证点检工作的可验证性(在规定的时间取得可靠的记录),还可引入 PDA技术,将点检点、点检执行时间、点检人、点检记录等,置于计算机的操纵 与监督之下。二、故障代码体系设计与故障分析计算机模型1、故障代码体系的建立故障总是设备运行中伴随着性能劣化趋势而客观存在的。对故障进行量化分 析,是设备技术管理的基础,也是设备运行管理的及其重要的工作。为了建立故 障
11、分析模型,需要对故障进行编码管理。由于故障总是发生在某一具体的设备部位,因此故障编码应以设备部位为对 象建立(与设备资产树中的部位划分保持一致),且一个部位的不一致故障现象 可作为一个故障进行编码。由于同类(小类)设备的故障机理大致上相同,故障 编码可用一组10位数代码表示:XXXXXX XX XX前六位为设备分类代码,中间2位为故障部位,后2位为故障编码。一个故障编码包含的内容为:故障名称、故障编码、故障分类、故障原因、故障程度、 故障描述(现象)、故障机理及消除技术方法、修理内容及所需要的备件材料、 工种工时、费用等。在计算机系统中,会将来自于点检、完好检查、定期检查、精度检验、状态 监测
12、、保养与维修中的故障或者缺陷与突发故障,按统一的故障编码进行管理。 当一个故障发生或者出现时,对设备故障进行记载,记载内容中务必填写故障原 因、故障程度与故障编码,假如该故障已经有编码,可调阅故障代码库中的故障 记录,假如故障编码库中没有,可作为一个新的故障进行编码,有关该故障的管 理内容即以标准化的方式被存储在系统中,该故障的维修要求与所需要的备件材 料、工种工时、费用等也同时被系统管理。2、故障分析计算机模型假如条件同意,企业应尽量建立比较完善的故障编码体系,特别是建立要紧 设备的故障代码体系库,以便支持对设备进行设备故障分析与可靠性管理等。计算机系统的故障分析,将以设备缺陷记录、设备故障
13、记录、设备事故记录 为基础进行,由于不一致设备的故障发生机理不一致,建立设备的故障分析计算 机模型,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但计算机系统可基于常规的故障分析方法,提 供一些常规的故障分析方法:如故障停机率倾向分析、故障频率分析、故障强度 率分析、故障原因分析、典型故障分析等,这些分析能够按设备系统、分厂(车 间)、单体设备进行,也可按设备部位(通常情况下)进行,通过定性与定量地 分析故障的特点与规律,为找出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 或者减少故障,加强设备预防性维修提供支持。进一步深入的故障分析,可提供对下一次故障可能发生时间的预测,这一预 测的准确性受故障记录数据采集连续性与准
14、确性的影响较大,同时在一个长时间 周期内假如故障发生的频率较低的话,将影响这一方法的可靠性。下图为使用拟 合曲线推定方法,预测故障可能发生时间的一个计算机模型。故避E利就超坳露SW圈皆发生故障间间隔利用饵算机对.设备进行可靠性管理E最近点曲线斜率可靠型旨标,对关键设的可靠悻进行动态性怦价,二是针对重复性故障提供卉评价设笛 一拟合曲线维修吧导性策略,J期通过改手承合的策略,3第高设备可摘嚼|量生犍性图五故障发生趋势预测计算机模型管理的重点是:找出重复性故障,通过改进设计加以消除;通过性能检验, 确保维修后的设备无故障隐患;按照严格的精度要求维修与安装;辨认与消 除各类影响设备寿命的因素。因此,利
15、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可靠性管理,要紧依靠于管理过程中,对下列记 录与数据信息的处理与分析:(1)通过故障库的建立,记录、统计与分析单台设备或者一类设备相同故 障部位的故障,辅助进行故障趋势分析与故障因果分析。(2)通过MTBF (故障间隔时间)、MTTR (平均修复时间)的动态计算,掌 握反映设备及系统的可靠性参数。(3)通过维修项目标准库的建立,提供对单台设备或者一类设备的相同维 修要求的重复性维修技术支持。(4)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与维修历史记录,形成设备与维修的知识库,支 持对同类设备在系统及工厂范围内与公司不一致工厂之间进行可靠性比较。其中,过MTBF (故障间隔时间)与MTTR (平均修复
16、时间)数值的计算,将在设备运行记录、故障记录与维修记录的基础上,动态地反 映在设备卡片中。MTBF与MTTR的计算方法如下:MTBF = (tl + t2 + t3 + tn-2 + tn-1 + tn) / nMTTR = (tlO + t20 + t30 , + tnO - 1 + tnO) / nO其中:n为故障次数(含故障与预防修复排除故障的次数),nO为修理次数; tk t2、t3、tn-K tn为观测期内故障间隔时间,即设备的运行时间;tlO t20、t30、tnO-k tnO为观测期内故障修复时间(含事后修复与预防修复排除);数据记录的逻辑模型如下:状态监网1 F乃汉黄上1J J
17、火富TJ女乐十氏,1工止亚十红1寸11百洌口J八可,彳艮多大型企业为关键设备建立了在线监测系统,还配备了比较齐全的离线监测设备 开展离线监测。但是,监测数据的分析、特别是在线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与管理 系统的接口问题,一直比较难以解决。在这里,我们特别介绍解决这两类问题的 技术方案。1、离线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离线监测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是建立监测项目的技术标准,以便能够将实测值 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下图为离线监测工作操纵过程与数据处理分析的一个计 算机模型。息交换务必要有动态 图七 离线监测数据分析处理模型.系统与状态监测系统(或者其他的在线监控系统,如DCS、PLC等)之间实现数据接口的核心
18、技术, 是在两个系统之间配置动态数据服务器,并提供一个动态数据接收分析系统软件。其技术方案如下图。据息网的其他用尸提供历史数据及实时数据的查询功能。的动态数 .据,向信(2)各在线监测系统向实时数据服务器发送数据的方式是:在每套在线监 测系统网络中配置一台网关机,此网关机有两块网卡,第一块网卡连接到系统网, 第二块网卡为以太网卡,连接到管理网上。网关机通过第一块网卡取得在线监测 系统的数据后,通过第二块网卡把数据以UDP数据包的方式发送到企业网中的实 时数据服务器,在信息网上的管理人员就能够通过访问实时数据服务器来获得在 线监测系统的数据了。(3)动态数据接收分析系统:安装在动态数据服务器上,
19、用来接收网关机 器上传来的实时数据,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储存到数据库系统中;这个系 统同时能对设备管理系统提供实时的在线监测系统数据。(4)状态监测数据自动分级上传:在设备管理系统中定义数据的分级传递 路径,实现数据与分析报告的自动上传。的实际,提出与实行了其他的维修管理方法,如建立检修与生产共同体,修改结 合、持续改进,检、修分离,部件化快速修理,在线检修与在线更换结合,工序 系统同步检修,事后维修,计划性大修,模拟社会化维修等,符合中国企业实际、 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维修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实际上,企业维修工作的合 理组织要求一种能融合各类维修方式的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中的要紧维修方式
20、如 下,它们将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而实现有机地结合。(1)故障维修BM (Break Maintenance):设备发生故障、事故,或者者 性能、精度降低到合格水平下列时所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故障维修也称事后维 修。(2)定期维修或者预防性维修PM (Prevention Maintenance):为了防止 设备性能、精度劣化,以时间为根据,预先设定检修工作内容与周期;特点是,根 据设备的磨损规律,事先确定修理的类别、修理要求、修理间隔、修理工作量、 需要的备件、材料等。定期维修在现代逐步进展为将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测分析, 事前防范,即通常所说的预防性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
21、ce)体系,也称之 计划维修(SM)或者周期性维修(TBM)。(3)状态维修 CBM( Condit ion-based Maintenance):也叫预知性维修(PDM, Predictive Diagnostic Maintenance) o这种检修方式以设备当前的工作状况为 根据,通过状态监测手段,诊断设备健康状况,从而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或者最佳的检修时机。通常,我们所讲的基于点检、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提供的设备 技术状态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处理,来判定设备的性能、性能劣化程度与局部 缺陷,并在可能出现故障之前有针对地进行维修,即为预知维修或者状态维修。(4)可靠性维修 RCM (Rel
22、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为了消除设备的先天性缺陷或者频发性故障,对设备的局部结构或者零件的设计加以改进, 以提高设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的措施。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来源于故障分析。(5)零部件更换:也称无维修设计,基于理想设计而在有用过程中无维修要求。设备的局部无维修设计要求在设计寿命到时,更换零部件。(6)设备大修:这是我国企业特有的一种维修管理方式,其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定期维修中的大修级别所派生的大修计划,另一类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而 进行的设备解体检修工程。因大修管理的管理流程与过程操纵比较复杂,很多企 业对大修有专门的管理方法或者管理方案,而使大修与其他的维修
23、工作区别开 来。二、以预防维修为主导的多元化维修管理的计算机模型图十是多元化维修管理的计算机模型,此管理模式的技术实现,有三个重点:突发故障囱q 故障分析实那夕早/箱理爵待修设备MIL可靠性维修月度维修计划生成口依浦标,Ml故障报告重要维修工作计划锥大修计划勺析结果而调整时,故障维修 申j11未进入执行於厚的定前维修计却将太要ffa帝是生成点检、检查、检验.一,定期唯能个紧急修理稳维修任务安排状态监测削曲定期维的 修计划状态维修计修工作计划WJE7E,只侬号是维维修任务工单源平衡技术标准维修项目库出,攵十 为外维修实施运行台时/二,,:维修费用分析优生备费先产件用级日计计别程划划申报前邺修资衡
24、(3)制定维修计划时,备件材料的需求计划,将影响到备件的管理,也需要得到备件管理的数据支持,这里牵涉到几个数据关系的处理,我们将在备件管 理部分全面介绍。三、维修标准的制定与合理维修周期分析1、维修标准项目库的建立计算机系统应对维修标准项目库中的维修项目实行编码管理。维修项目编码 的属性规定包含:维修类型(策略)、维修级别、维修优先级别、维修预备工作 时间、备件清单、工种工时清单、维修费用计划、维修工具清单、维修合格供方、 维修技术标准与修理方法、维修习惯的设备与工程项目等。维修标准项目库可支持维修周期定标与维修计划编制,即要求有关维修属性 的规定在表现方式与数据字段结构上保持全系统的一致性。
25、同时要求,在进行维 修周期定标或者制定维修计划,当输入设备编号(工程项目类型)与设备名称后, 可自动过滤生成一个与该设备(工程)相匹配的维修项目列表,供操作者选择维 修标准项目。维修标准项目库的建立,实际上是将企业的维修经验与维修实践进 行标准化与知识加工的过程,对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可借助标准项目库,快速推 广好的维修经验,并有效操纵维修的质量与费用预算。2、定期维修的维修周期定标维修标准是制定维修计划、考核修理中各类消耗及分析修理活动经济效益的 根据。维修周期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合理化过程,唯有定量的分析设备生命 周期中不一致阶段的合理维修周期,才能确实避免维修不足与维修过度的问题, 因此
26、,维修周期的时间标准将根据维修周期的分析结果进行调整。维修周期定标的内容包含:各类设备的不一致维修级别的维修周期、工时标 准(钳工、机工、电工、热工、仪表及其他)、要紧材料标准、费用标准(人工 费、材料费、管理费、其他费用、修理费合计)与修理停歇天数标准、维修技术 标准(大修、中修、小修的修理技术方法、对工具、安全、动火等的要求与修理 后应达到的技术性能要求)等。维修周期标准的具体内容,可直接从维修标准项 目库中调取。3、合理维修周期分析一个有用可行的维修周期分析方法,是最小费用周期法。在系统中,将定期 维修、故障维修及其他维修分别进行维修费用与维修间隔时间的统计分析,在一 个分析期内,一个级
27、别的维修(大修、中修、小修)至少需要5次以上的记录。 其分析的数据采集模型如下:0 元 500 84()52048()92054051060089055()假定,|a为M期型维修(修),|共发生I了 7次I D为故障维他及其他维修,AOAlBlA2A3B2A4A5A6B3 A7则:计划维修平均费用F=3700/7 = 529元,平均故障维修费用GF=2650/3 = 883元,假定在发生故障前进行维修,可节约维修费用Fl= (883529)*3 = 1062元,合理维修周期 T= 1800/(3700+2650-1062)/529 = 180 小时。在计算机系统中,当需要对某设备进行维修周期分
28、析时,应先列出纳入分析 的设备的所有维修记录,且按维修类型,排列每次维修的间隔台时与维修费用, 计算给出合理维修周期的时间推荐值。四、合理组织维修资源,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生产维修资源包含人力资源、备件材料、资金费用、技术资源(设计)、维修工 具及维修供方等。这些资源的系统化组织,是实现维修管理计算机化的一个难点;也是降低维修成本、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1、维修资源的协调平衡方法为了合理使用维修资源,应确定每一维修项目的优先级别,以便进行维修工 单安排时,可保证所有待修设备的安排最小程度地影响企业的生产。通常按紧急 维修(含抢修)、优先维修、通常维修三个次序来进行维修资源的协调平衡。在 计算机
29、系统,实现维修资源组织平衡的方法是:平衡策略一:按维修项目的优先级别排列人力资源,给出各维修任务的维修 时间规划;其中,在满足抢修项目的维修时间要求下,给出所有非委外项目的最 大可支配人力资源分析表。平衡策略二:在按策略一满足抢修项目前提下,对优先级的维修项目,结合 企业生产进程计划,以周为单位,计算企业每天可提供的人力资源总量,并匹配 维修项目,以此确定优先维修项目的具体维修时间安排;并计算在本周时间内, 为了执行计划的维修项目,而需要的人力资源状况。平衡策略三:在满足前两个策略前提下,给出其余维修项目的建议维修时间 计划,并结合企业生产计划(生产日历)的安排予以调整,形成维修计划时间表。平
30、衡策略四:按维修优先级别与时间(以周为单位),计算分析各维修项目 需要的备件材料清单,并与库存备件、维修操纵备件、在途预达备件进行比较分 析,给出每周需要的备件量、缺少备件量、需要补库的备件量;对缺少备件与需 争力问题,况且,设备更新也意味着代价巨大的投资,而过去降低企业管理费用 的设备保护方法已经不能习惯新的要求。要整体上解决设备管理进展的这一重要 课题,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就是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下列简称“EAM”)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要紧表 现在下列三个方面:1、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设备管理作为现代企 业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对企业的安全正
31、常生产与产品质量影响重大。在企业信 息化已经逐步普及的今天,将不断地发生企业ERP系统及其他信息化系统,与设 备资产资源之间的冲突,并通常以生产排程的困难、物料供应的操纵缺失、企业 产品提供能力的紧张为表现。这些冲突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不能够给予生产 设备的能力操纵与保护功能以足够重视引起的,特别是当企业的设备管理不善, 不得不以更多的设备资产投入来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冲突就会加剧,同时会导 致更多的设备保护与运行成本的产生与更低的资产利用率,在资产密集型企业这 一矛盾会更加突出。EAM将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设备资产资源配置、设备生产能 力操纵与设备运行状况的数据信息处理功能,而成为企业信息化
32、中一个重要的子 系统,使设备资产管理的数据信息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一个 优化的管理之中,确保设备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利用。2、通过实施EAM,建立与完善具有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设备资产管理体 系:EAM是与设备管理现代化同步进展起来的,其管理思想要紧融合了三类设备 管理与维修理念:前苏联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维修、欧美流行的预防维修、设备综 合工程学与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因此,建立与实施EAM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是 否实现信息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EAM,建立与完善具有先进管理思想 与方法的设备资产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EAM的全面 解决方案,将帮助用户从
33、合理使用操作设备资产中,获得管理效益、通过重组企 业资产管理流程减少管理生产的费用与增强综合竞争力、以先进的管理方式与管 理思想改良企业资产、通过高透明度的工作组织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行与保护费用 等。对资产密集型企业,特别是设备管理国优企业,这个作用将更加明显。3、支持设备管理的持续改进与持续进展:建立EAM系统,将有效地促进设 备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运作,在此基础上,为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经验的积存、要补库备件,应同时生成备件紧急采购计划与补库计划;在紧急采购不能满足维 修需要时(往往因采购周期),调整维修项目或者给出备件问题的解决方案。平衡策略五:按维修优先级别,统计各维修项目需要的资金费用,形
34、成维修 资金计划表,并在资金计划受到限制时,调整维修工作计划。平衡策略六:按维修优先级别,给出每周的维修工具使用台帐,假如现有维 修工具不能满足需要时,应确定是否申请购买维修工具,或者制定一个维修工具 使用协调通知(必要时)。平衡策略七:以上策略的运用,其分析的前提是企业内部的维修资源,因此, 在执行以上维修策略时,所有已经确定需要委外修理的维修项目不参与分析计 算;但当内部维修资源不能满足维修需要时,可提出委外维修建议。平衡策略八:因生产计划原因或者维修资源不能满足维修需要,而需要延后 或者取消维修任务时,生成待修设备清单或者停止维修设备清单。2、维修任务工单处理工单的排程是工单管理的重点。
35、在进行工单工作日程安排时,通常使用的方 法是:系统将同时显示四个窗口,首先显示按工单的优先级别由大到小排列的待 处理工单,每一个工单包含子项目附表页、人员安排页、工具页与备件材料页四 个附页,这是排程的主窗口,三个辅助窗口分别为按可利用率排序的人员清单、 可用的工具清单与备件库存清单。这样,用户在工单排程时将对当时的资源情况目了然,并可通过从辅助窗口向排程主窗口进行记录的拖放来完成。工单附表-备件材料3、-工单附表-工J!工单附表-人员安排程时件修资源V备件库存清单I-IU 工具清单修方彳工单附表-分项信息 工单主表(指定开工日 期、完T日期)一事对维修管四的七 人员清单 :* q短维 最大程
36、甚而呆障企业生产。I长关键设备的大修周期U天修周期的合理定长既延隹了设备的连续运行相间, 相对增加了设备的生产效能,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减少了维修费用,并 减少了由于修理带来的先进技术水平设备的整体性能的结构性损伤。(2)逐步降低周期性计划维修类型的比重:强化点检管理,建立点检的专 业工程师体制,以量化点检为重要数据基础,使用多元化维修策略,减少、避免 与操纵设备故障与事故的发生。(3)按专业化化维修要求,提高维修质量,操纵并降低维修费用:车间或 者分厂负责中小修的管理、组织实施与维修力量的配置,并以日常修理为自己的 要紧任务;机动部(设备处)以专业化维修为主配置维修力量,要紧负责大修管
37、 理与维修费用的分配、使用监督与费用结算审核,并基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 能力实施统一的维修计划管理、费用管理与质量监控。第五部分备件管理的计算机化解决方案一个优秀的备件管理计算机解决方案,将能有效地为备件品种多而储备规模 较大的企业,实现备件管理的科学化重组,按“零库存”思想与“准时制”原理, 对备品备件的计划、采购、出入库、盘点、库存等进行动态操纵与预警管理,通 过有效操纵供应商、采购计划、采购价格、采购质量,达到降低库存、备件费用 与及时保障维修需要的管理要求。在本部分中,我们重点介绍三方面的内容:(1) 利用计算机有效操纵备件采购计划;(2)合理库存动态分析模型与自动库存预 警;(3)
38、电子仓库的建立与备件配送的计算机管理。一、利用计算机有效操纵备件采购计划只有有效地操纵采购计划,实现满足正常需要条件下的最小采购量,才能逐 步降低库存,也就是说,对库存的操纵应建立在合理采购计划的基础上。因此, 计算机系统应将合理库存评价与合理采购计划确定,作为操纵库存的两个相辅相 成的手段。1、备件需求计划的处理:正常情况下,需求计划来源于维修申请、专项项 目申请与库存预警提出的补库申请。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来自各不相同的申 请,其申请总量相关于一种备件的库存操纵最低水平来说,是否应该全部同意这 个申请。推断这一问题,需要同时考虑目前的实际库存量、估计使用期间内到货 的备件(在途备件)、期
39、间内估计消耗的备件,与它们相关于合理库存水平许可 的应采购数量是多少。如图十二,一个申请单提出90天后需要15个备件,目前实际库存为6个备 件,合理库存水平为810个备件,在申请时间点计算,结果是应采购17-19 个备件,其中2-4个备件是补库需要。假如计算的时间点是申请备件的领用时 间,而不是申请时间,应采购的备件数量就可能是不一致的,要紧原因是两个: (1)在这90天内,有到货也有消耗,可能还有对备件的专项使用操纵要求,(2)合理库存水平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考虑这些因素后,按估计领用时间点计算应 采购的备件数量,才能有效地操纵需求计划。购范围数据,取偏小的采购数量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但对生
40、产的支持程度将容 易受到意外因素影响(如到货延迟),假如取偏大的采购数量,可能造成库存资 金的偏高。缩小这一采购计划区间,务必建立合理的仓库评价体系,使之对安全 的库存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预警。除此之外,由于备件是为维修服务的,备件的采购计划与维修计划存在着密 切的关系,这些关系务必在计算机系统中给予正确的处理。如:(1)在编制维修计划或者审核维修计划或者编制维修工单时,当操作者确 认备件计划为有效时,该备件计划将自动与其他备件计划一起核对备件库存量能 否满足需要,在不能满足需要时应自动产生备件审购计划,(2)在编制维修计划或者审核维修计划或者编制维修工单时,当操作者确 认备件材料计划为有效时,
41、假如需要,能够通过指定库存备件来保证被指定的备 件只能优先满足该维修工单,以操纵库存备件不被其他领用单领取。(3)当一个维修工单的备件领用单生效后,该领用单中的备件自动在库存 中减少,同时在维修实施记录生效后,自动核算备件的实际使用数量,当存在数 量差异时,显示差异信息。3、补库计划与紧急采购计划的处理假如已知备件的采购周期与合理库存定额;假定目前库存数量为M,合理库 存水平为Min/Max,维修计划操纵的库存备件为N,执行维修计划需要领用的备 件为X (扣除该维修计划的N),在途预达备件数量为Y,存在如下的分析推断:(1)当(MN+Y)X WMin时,应生成补库计划,补库数量:Xax=Max
42、 (MN+Y);Xin=Min- (MN+Y);其中:N=nl+n2+n3+nn=2n,指所有已批准维修计划的备件库存操纵数量;Y = yl+y2+y3+yn= Ey,指所有已批准采购合同的在途预达备件数量;X=xl+x2+x3+xn=Sx,指所有已批准维修计划的预期备件领用数量。(2)当补库计划的采购周期大于维修计划执行时间前的等待时间周期时,应启动紧急采购流程,生成紧急采购计划。二、合理库存动态分析模型与自动库存预备件库存是动态变化的,一种备件的合理储备受生产负荷、维修方式、设备 技术状态、备件获得的难易程度、备件的使用寿命、备件质量、备件管理方式等 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合理库存动态分析
43、模型的建立,务必将这些因素进行简 化与抽象,否则,在计算机系统中,将由于分析因素的复杂化与数据采集的难度 高而使分析失去有用性。我们推荐的一种分析方法,将在备件管理分类基础上, 要紧考虑生产负荷、消耗频率与订货周期三个因素,通过系统“自学习与自习惯” 的算法模型,操纵备件储备的合理性。其分析与计算模型如下:(1)定义月消耗量WPM、供货周期POS、生产修正系数3、分类储备系数B : 月消耗量WPM:每月出库数量,在系统中取最近三个月的平均值。供货周期POS:单位:天,在系统中取最近3次的平均。生产修正系数6:指生产负荷对备件储备的影响,正常生产情况下,8 =1; 超负荷生产情况下, =1.4;
44、开工率不足80%情况下,6=0.8。生产修正系 数可由用户定义,缺省时取3=1。管理分类储备系数B: A类备件,Ba=1.5; B类备件,Sb=L0; C类备 件,Bc = 0.3; D类备件(零库存),Bd = 0。储备系数可由用户定义。(2)动态计算备件合理储备水平MinMax:最低储备量 Min=B X (WPMXP0S)/30X 8 ,取整;最高储备量 Max=B X (WPMXPOS) X3/30 X 3 ,取整。(3)自动库存预警:预警的初始值建立在Min与Max的设定上。即系统合 理库存始终是一个包含Min与Max的一个库存数值区间。对区间值影响较大的是 采购周期(供货周期)与消
45、耗量。当采购周期趋于缩短的条件下,Min与Max及 其区间会缩小。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内来看,随着采购效率的提高,库存水平 会逐步下降,当系统计算的Min与Max趋于零时,该种备件可按“零库存”方案 进行管理。这一预警模型是一个动态的修正过程,如图十三。备件申请在途备件到货周期合理库存三采划与预型 十件计纵存模 图备惭操库警1、建立虚拟电子总仓,实现多仓库统一管理对规模较大且地域分布较广的企业,往往存在着多个仓库,在计算机管理环 境下,多仓库管理与单个仓库的管理是有本质区别的。对多仓库来说,为了实现 备件资源的全企业共享,应建立一个电子总仓。电子总仓是一个虚拟仓库,含盖 了企业所有备件材料的实
46、体仓库,系统将建立仓库及其货位的编码体系,用来标 识备件的存放位置,并将相同类型的备件归为一个电子分仓进行库存管理,所有 存放位置中存放的备件的总与,就构成了企业的电子总仓。该总仓的库存数据信 息动态地反映了各实体仓库中的备件信息。电子总仓模型如下图。图十四电子总仓模型备件实体仓库在电子总仓体系下,企业的仓库配置将被分为三个层次:(1)第一层:电子总仓,提供备件资源的共享与全企业备件库存分析、备件采购操纵与统一管理; (2)第二层:分仓,物理上存在的实体仓库与同类型备件构成的电子分仓;电 子分仓的要紧意图,在于实施备件的配送与采购计划的分析与操纵;(3)第三层: 仓库分区与库位,对实体仓库进行
47、分区与库位管理,车间或者分厂的存货点将作 为实体仓库的一个库区进行编码管理。2、备件配送的计算机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备件统一配送的管理体系,以便在专业化管理基础 上,提高备件管理的工作效率。人工备件配送的问题在于配送指令的传达不能保 证准确与及时,而计算机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对大型企业来说,通过计算机实 行备件的统一配送管理,将极大地提高备件管理的保障功能。配送的计算机管理务必以电子总仓的统一数据信息为基础,以保证实体仓库 间在需要时给予其他仓库以支持与调剂。支持与调剂的数量及其时间,应该由总 仓发出工作指令,生成工作指令的根据有二:(1)某一现场所需要的备件,在与其距离最近的仓库中是没
48、有的,但也无 法提出有效的需求备件申请,因他的需求申请,不符合所在电子分仓对合理库存 的需要,因而需求申请被计算机驳回。(2)计算机会将本电子分仓关于申请备件的仓库存量列表告知申请者,并 同时告知在哪个就近的实体仓库存放有该备件;这一通告会同时告知存放有该备 件的仓库,并指示什么时间,会有工作人员来领走该备件。需要备件的申请者或者仓库管理人员,将根据计算机发出的配送指令,而实 现备件的出库与领用。显然,在实施全企业统一配送管理情况下,将能有效地减 少各实体仓库的备件储备良,最终实现企业备件储备的优化管理。先进管理技术的使用、管理流程的优化与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技计算机技术途 径,保证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管理的进展而同步进展。二、国内外EAM的进展动态国外的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进展已经有25年的历史,我国的应用也有15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