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全程化_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选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全程化_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选择.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2011年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数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数为660万人。另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1为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2011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提出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2。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向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
2、,高校就业工作走向市场化必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将以全新的就业指导理念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有益尝试。一、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内涵解读所谓“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就是将就业指导全程中所有的环节(就业指导目标、就业指导内容、就业指导的时间安排、就业指导的实施方式)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见图1)。这一就业指导模式贯彻了指导理念、指导内容、指导时间及实施路径全程化的基本理念。(一)就业指导目标理念的全程化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理论基础。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金兹伯格等人提出了“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
3、发展相一致的过程”的理念。该理论认为,职业选择不是人生特定阶段的静态事件,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连续性行为过程,相应地,职业指导亦不是局限于某个阶段的静态事件,而应是一个系统地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动态过程,应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实行不同方式和内容的就业指导。金兹伯格将职业发展视为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发展过程,在职业指导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11期大学生就业研究“全程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选择翟波(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110870)摘要: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向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在工作定位、指导内容、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不足。学
4、生对就业指导期待高,但满意度相对较低。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将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在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上各有侧重,并将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全程化;职业指导;职业生涯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85(2011)11011104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就业压力趋高条件下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培育问题研究”(L09DKS021)。作者简介:翟波(1977),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工业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
5、化研究。学业规划指导图1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模型图指导内容创业指导择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时间安排人的全面发展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职业规划调整与优化职业素质培训职业启蒙111义。在就业打破传统的行业及地域限制的今天,职业变迁成为职业生涯中的常态事件,职业指导亦不再是局限于某个特定阶段的“局部事件”,而是成为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全程化事件”。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顺应了这一变化,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从安置型的指导转向发展型的指导,将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就业指导过程,追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就业指导内容体系设计的全程化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将职业生涯规划、学业规划指导、择业
6、指导、创业指导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突破了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局限于择业指导的单一性。1.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依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使个人在职业起步阶段成功就业,在职业发展阶段走出困惑。32.学业规划指导学业规划主要是指规划主体为了高效地获得职业或事业平台而对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发展效
7、率,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学业规划指导可以引导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积极拓展个人兴趣,提升工作能力。3.择业指导择业指导是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讲解、就业信息提供等方面的指导。择业指导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职业理想,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求、个人兴趣、需要等因素,从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一作为个人的职业。4.创业指导创业指导是指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础知识、创业途径、创业环境、创业素质、创业风险、创业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指导。创业指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生创业经验的不足,合理引导其创业热情,提高创业成功率。4从内容上看,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有机整体,由原来的短暂就业安置行为
8、扩展到大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三)就业指导实施时间及实施路径的全程化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在实施时间上贯穿于大学四年级的全过程,在实施路径上注重各阶段的指导内容相互贯通、有机衔接。1.大学一年级进行职业启蒙,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理念这一阶段适时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学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与不足,科学地确立短期目标及中长期目标,进而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及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2.大学二、三年级进行职业素质培育,辅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这一阶段适时地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及抗挫折的心理指导,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及相关领域知识的涉猎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发展效率,
9、并结合多途径的心理辅导培育健全的人格特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大学四年级进行职业规划调整与优化,引导学生着眼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阶段适时地进行择业指导及创业指导,向学生提供求职信息的搜集与筛选方法、求职信的书写规范、面试技巧、择业心理调适、就业优惠政策、求职法律常识等指导,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创业政策与法规、创业环境、创业素质要求、创业基础知识、创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开发实践平台,助其积累创业经验。“职业启蒙职业素养培育职业规划的调整与优化”,这种全程化的路径设计既适应了人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又顺应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对教育规律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尊重。二、
10、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是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高校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相应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也由原来的协助分配转变为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支持与服务。笔者于2010年对辽宁省20所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对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有3444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6556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在于没有遵循教育规律,没有构建起一个协调、有序、高效的就业指导模式,致使就业指导工作效果不佳。与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相比,现行的就业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定位有失偏颇,指导目标短期化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
11、式下,毕业生的就业率被看做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学生培育112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就业率,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重服务而轻教育,出现就业指导目标短期化的倾向。5就业指导被简单地等同于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介绍求职技巧、开辟就业渠道上,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很少关注。只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工作,至于这份工作对学生来讲是否合适,是否与其个性、兴趣、特长相适应,是否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没有做为就业指导的目标予以追求。关心短期就业数量的多,考虑长远就业质量的少。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定位不准确,狭隘地将就业指导等同于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找工作,忽视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功能,忽视了对
12、人的全面发展及对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关注。(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体系建设滞后,指导内容简单化从内容上来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有一个系统而完善的内容体系。但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确的影响,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既不完善,也不合乎教育规律,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内容体系,大多停留在“临阵磨枪”阶段,内容安排也极其简单。具体表现为,只针对临近毕业的高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只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技巧、就业信息发布方面的指导;以说教为主,组织形式被动而无序,经常与正常的教学活动发生冲突;以共性指导为主,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咨询与指导;就业指导教材建设滞后,缺少规范的指导教材,多
13、系自编教材,理论体系尚不完整,难以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体系建设十分滞后,指导内容简单化倾向严重。(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偏离教育规律,指导时间局限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目标短期化体现在就业指导时间的安排上,即就业指导时间局限化。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将就业指导时间安排在临近毕业的大学四年级,这是十分不合理的。由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既要忙于学位论文的写作,又要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无暇对就业作出更多的判断与思考,大多求职心态盲目,无所适从。由于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没有接受过基本的就业教育,对于“突如其来”的就业抉择无暇进行充分的准备,甚至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从
14、哪些方面进行准备。诸多的毕业生毁约现象及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充分表明学生们还没有从心理上、思想上、能力素养上做好就业准备。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职业价值观的塑造、职业素养的提高、职业心理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要遵循教育规律,纠正就业指导时间局限化的错误倾向。(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滞后高校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就业指导的工作效果。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十分滞后,部分高校就业部门虽托名“就业指导中心”,实为“就业服务中心”,很少通过发挥其“就业指导”职能来干预心理预期,6并且存在专职人员严重不足,人员流动性大的共性问题。大多数高校基本是由行政人员兼任就业指
15、导教师,如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学生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等7。这部分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且专业的培训,本身又负担着繁杂的行政工作任务,难以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少部分从事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由于长期从事学生工作,在现行职称评定体制之下,往往面临着难以评职的种种障碍与尴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果。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已是加强与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综合以上分析,现有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存在着指导目标短期化、指导内容简单化、指导时间局限化、指导队伍业余化的诸多弊端。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则以其科学的目标设计、丰
16、富的内容体系构建、全程化的统筹安排以及专业化的队伍建设等诸多优势弥补了当前就业指导模式的不足,是改革现有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合理选择。三、高校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路径设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是将就业指导目标、就业指导内容、就业指导的时间安排、就业指导的实施方式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并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相应地,在其构建路径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这一内涵的基本要求。(一)指导目标:追求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全程化就业指导的目标设计要适应高校就业模式市场化转变的需要,从安置型的指导转向发展型的指导。传统就业指导的目标设计过度量化
17、,其典型表现是将就业率视为就业指导的唯一目标,关心就业数量的多,关注就业质量的少。在这一指导理念的驱动之下,传统的就业指导完全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力,职业发展力的培养,导致了大量不必要的“摩擦性失业”,间接增加了就业的难度。由于传统的就业指导是一种安置型指导,忽视了对113学生个体素质、兴趣、能力的必要考量,陷入了片面追求初次就业率的泥淖,因而短期效应明显。全程化就业指导在目标设计上要克服这一弊端,扭转把就业指导等同于谋取职业的指导的错误观念,注重培育学生的职业选择力、职业发展力,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从安置型指导向发展型指导转变,以追求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二)指导内容:职业生
18、涯规划、学业规划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四位一体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体系设计要突破传统就业指导局限于择业指导的单一性,遵循“职业启蒙职业素养培育职业规划的调整与优化”的指导思路,将职业生涯规划、学业规划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四个方面内容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首先,借助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行必要的职业启蒙,使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以便依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职业奋斗目标。其次,通过学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对学业进行必要的筹划和安排,以便日后高效地获得职业发展平台。再次,通过择业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及社会发展需求,做
19、出切合实际的职业判断与抉择,同时借助创业指导,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基础知识、创业途径、创业风险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这种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内容体系就是要将过去短暂的就业安置行为扩展为长期的职业发展谋划,既顺应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又照顾了人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是对教育规律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尊重。(三)指导时间:大学教育全过程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在实施时间的设计上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与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将就业指导的时间仅仅局限于大学四年级明显不同,“全程性”是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鲜明特色。“全程性”既是对职业素养养成规律的遵循,也是对大学生不同阶段心理需求及思想特点的充分考量。一方面
20、,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需要在系统的教育与丰富的实践中逐步孕育、调整、完善;另一方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其心理需求及思想状态有所不同,对就业问题的兴趣点及关注度有所差异,体现在就业指导内容的选择上即是各有侧重,彼此衔接。相应地,在就业指导时间的设计上亦是随着指导内容的变换而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部过程。具体地说,大学一年级主要进行职业启蒙,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理念。大学二、三年级进行职业素质培育,辅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大学四年级进行职业规划调整与优化,引导学生着眼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四)实施方式:制度化与职业化紧密配合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在实施方式上要注重制度化与职业化
21、的“两化”紧密配合。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我国高校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建设,构建激励与约束并存的双重机制,定期发布评价结果,强化高校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的责任,并将就业质量(工作满意度、薪水、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稳定性、工作地点、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一致、社会认可度等)纳入高校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进而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提供正确的观念导向及强有力的制度支撑,避免重数量轻质量,单纯追求初次就业率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引入就业指导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健全职业成长机制,打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团队。严格按照师生比配备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健全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职业成长机制,给予他们与专业教师同等的职业发
22、展待遇,鼓励其参与相关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并在科研经费、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支持,拓展其发展空间。只有关注其长远发展,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才能保证工作效果。参考文献:1冯蕾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EBOL.20110223http:wwwiqilucomhtmlztother2011lianghuiminsheng201102234230552html2教育部教育部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 EBOL20101119http:wwwgovcngzdt20101119content1749236htm3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1):138-1394陈小娟,赵力明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培养J社科纵横,2008,(2):163-1645邱飞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问题解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2):117-1186刘洋,戴则健基于经济学视角的高校就业市场违约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6):132-1347张景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化诉求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再审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82-84(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王舒)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