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就业能力”视野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6969981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可就业能力”视野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可就业能力”视野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可就业能力”视野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可就业能力”视野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3 2卷第 2期 No 2 Vo 1 3 2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 o u r n a l o f N i n g x i a T e a c h e r s 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2 0 1 1 年 4月 Ap r 2 01 1 论“可就业能力”视野下的 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张和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 武汉 4 3 0 2 0 5)摘要:可就业能力不 同于“职业探 索期和创 立期”的就 业能 力,而是指 在工作 中获得和 保持新 工作 的能 力。通过比较可就业能力的结构模型,探讨大学理念与就业能力、大学

2、人才培养模式与可就业能力的内在关 系,并对我国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和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方向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关键词:可就业能力;就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4 7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41 3 3 1(2 0 1 1)0 2 0 1 2 6 0 4 收稿 日期:2 0 1 01 2 0 5 作者简介:张和平(1 9 7 7一),男,湖北巴东人,硕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 研 究 一、可就业能力的研究背景(一)可就 业 能力 的 内涵及研 究现 状 什么是可就业 能力(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

3、国际劳 工组织的表述是:“个 体获得 和保持工作、在工作 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刘小平(2 0 0 6)认为,可就业能力是在某个特定 的 时期 内,劳动力市场没有发生 重大变化时一种与 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包括识别工作机会,获得工 作,在工作 中自我发展 的能力,包含 了对工作环境 变化的适应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等个人特质。西方发达国家对可就业能力 的研究始 于上世 纪 9 0年代初,各国在研究“可就业能力”时使用 的 术语不尽相同。美 国用 的是技能(S k i l 1),澳大利 亚是关键 胜任 力(K e y C o mp e t e n c e s),英 国是核心 技能

4、(C o r e S k i l l s),法国是可转换胜任力(T r a n s f e r a b l e C o m p e t e n c e s),德 国是 关 键 任 职 资 格(K e y 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 s)。到 9 0年代末,各 国的讨论 由上面 列举 的能 力转 向了可就 业 能力(E m p l o y a b i l i t y)。可就业能力的表述体现了个体建立职业生涯 的长 期能力,它意味着适应性 和灵 活性。这种术语上 的变化表明了各国都开始重视工作中人的特性对 1 2 6 职业发展 的重要影响。(二)职 业环境 变化 与 可就业

5、 能 力 知识经济 时代 的就业市场变化巨大,已今非 昔 比。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市场竞争程度加剧,企业 的生命周期常常 比个人的职业生涯都短。企 业裁员不再限于半熟练或非熟练工,技术工、工程 师、经理甚至专家也发现终身就业甚 至一份 长期 合同都不 易得 到。技术进步、外部竞争 和管理革 新引起的组织变革、组 织破 产、兼并重组,使 终身 制的雇佣关系基本不复存在。这样 的改变不仅意 味着个人 的职业生涯可能会面临多次择业,而且 也意味着组织必须“应对员工心理契约 的转变问 题,采用合 理 的措 施 达到 组织 和个 人 各 自的 目 标 。S c h e in(1 9 9 6)在他的研究中

6、将职业分为内在 职业和外在职业。内在职业强调寻求对 自己个人 发展最有力 的职业机会,以跨组织 的 自我发展为 特征,因此职业被视 为是无边界 的。H a l l(2 0 0 3)随后提出了“变幻式职业”。变幻式职业也强调 自 我管理,核心价值观是个体的自由和成长而不是 组织内的晋升,更关心 工作满意和专业承诺 而不 是组织承诺,以个人的心理满足为成功标 准。“无 边界职业”和“变幻式职业”能解 释新 时代雇佣关 系本质上 的变化。现代组织结构扁平化发展 和组 织本身发展 的不确 定性,使雇主不仅难 以雇佣终 身员工,而且无法 承担 员工职业生涯发 展的管理 责任,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责任 由组

7、织转 向个人,雇佣关 系也由原来 的“紧密联系型”向“松散交易 型”转变。这种雇佣关 系的改变意味着 工作流动 性程度的提高。整个职业环境 的变化趋势是 以流动性和不稳 定性为特 征 的。可就业 能力 的体现 主要不 是在“职业探索期和创立期”,而是就业之后 的工作变 换和更替 中。那么通过教育来提高个人可就业能 力,就是一项营造新生产力的基础性工作。二、可就业能力与大学人才培养(一)可就 业 能力 的结构 可就业能力 是一 系列 与工作 有关 的能力 集 合。关于可就业 能力 的结构,学者们 的观点不尽 相 同(见表 1)。表 1 可就业能力 的结构模型 资料来源:刘小平、杨淑薇:可就业能

8、力及其培乔研 究进展,科技 管理研 究,2 0 0 6,(9)从表 1不难看 出,各研究者从不 同 的角度对 人。2 0世纪高等教育 的各种思潮,从 教育本质 与 可就业能力进行概括。影响可就业能力的因素是 功能上看,可归 因于理性 主义、功利 主义此 消彼 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品行 和能力、就业环境和职业 长、相互融合,交替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功利 主 特点等。但无论哪种 能力结构模型,都包含着对 义以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为价 值标准,主张 个人基本 素质(如求知欲、责任感、道德价值观和 教育活动要适应社会,个人 接受的教育是为职业 沟通合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如学习能力、思维方 做准备。理

9、性主义 以探求真理、完善人格、坚持 自 法)的要求。己的个性为价值追求,弘扬大学 自治和学术 自由,在可就业 能力结构 中,最重要 的是基 本素质 大学发展不为世俗力量所左右,主张在教育 中实 和基本技能,是独立获取知识 的能力,对知识 的掌 现人的 自我完善,抛弃教育中适用性与职业性,主 握程度退居其次。因为我们所处 的时代是一个知 张教育为生活准备而不是为职业准备。_ 3 识陈旧周期 日益缩短,以终身学习为特征 的时代。在 2 0世纪里,随着 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 的兴 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教育重在培养 学生 的基本 起及工业经济的发展,大学 活动的职业化和专业 素质和技能,学习能力比知识本

10、身更加重要。化被加强,功利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明显比理(二)大学理念与可就业能力 性主义要大。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专业化和 大学理念决定 了大学教育要培养什么样 的 非智力化倾 向遭到了教育思想家们的批评,无论 1 2 7 是德 国的洪堡、雅斯贝尔斯,还是美 国的弗莱克斯 纳、赫钦斯都一致认 为过分 的专业 化导致人 的工 具化,而非智力化则使 大学减少了对智力培养 的 关注,使人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与 自由。他们认为大学教育 的 目的与教育 目的是一致 的,那就是培养“完人”。所谓“完人”即个性 和谐、全 面发展的人,它包括基本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求知 欲);独立性和个人责任感;广泛

11、的知识(既包括整 体知识,又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和适宜 的个性特 征。这一追求 与终 身教育 思想 的价值 观念 是一 致 的。终身教育 的 目的是促进人 的全 面发展,以适 应新(工作与职业)的变化,自行变更 学习 内容和 学习技术,提高个人或社会 的适应能力 和革新 能 力。它建立在“学会认 知、学会做事、学会共 同生 活、学会生存”的基础之上,概括起来就是“学会 学习”。终身教育思想要求大学教学要教会 学生“学会学习”。在 当代社会,学 习必须成为一种普 遍的生存状态,大学不能再让学生把 时间和精力 过多地耗费在很快就可能过时 的知识 和技 能上,而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建立在智力基

12、础 上的学习能力,使其不但拥有学习的兴趣,而且发 展了 自学 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 以及选择信息、判断信息、综合和分析信息 的能力。终身教育 的 主观动力是人 的求知欲望 和学 习能力,这种求知 欲望和学 习能力是大学教育 的培养任务。美国 1 9 8 4年发布 的 投入学习:发挥美 国高 等教育的潜力 研究报告认为,高等教育“是为未 来的最好做准备,不是 为某 一具 体职业进行面窄 的训练,而是使 学生能够适应不 断变化 的世界”。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也说过,哈佛要为学生提 供一种基础,使其养成 自我依 靠的能力和终生学 习的习惯。MI T的本科教育则是致力于帮助学生 发展适应现代社会挑

13、战所需要 的理解 力、成熟 的 性格以及其他能力。可就业能力的完善更倾 向于大学教育 中的理 性主义色彩,也与终身教育思想及其体系分不开。可就业能力 中个人的特性(即基本素质 和基本技 能)跟大学的“完人”教育 目标是一致 的。过分 的 专业化不利于个人在 职业生涯 中进行职业转换,非智力化使个人丧失 了进一步完善 自我、增强可】28 就业能力的基本条件。(三)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可就业能力 从理性主义 的角度来看,工业性人才 培养模 式(即过分专业教育)的弊端是很 明显的:大学 的 学科、专业划分更加细化,大多数学生遵照着相 同 的学习标准和学习进度。为了适应大批量和标准 化的培养规格,教学方

14、式僵化单一,学生失去了学 习的乐趣和追求真知的动力。专业教育和知识传 授膨胀,而普 通教育 和个性 价值塑造 日益萎 缩。而理性主义强调的是人才培养首先要有广泛的知 识,为此各 国大学 纷纷开展通识 教育。如美 国大 学各种形式的普通教育、日本大学 的教养课程、法 国和德国大学的基础学习课 程,都是为 了加强通 识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作为现代大学教育不 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通 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相互联 系相互渗透的一面。恰如 M I T前院长詹姆斯 基 利安所言:“只有通才教育会导致肤浅,只有专业 教育则导致狭隘和缺乏远见,只有实现两者 的结 合和整体化,才能培养 出具有

15、创造性 的人才。”为 实现二者的结合,世界各国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 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模式 以及 教 育评估等方面进 行 了改革。譬 如通 过建 立多 层 次、多类型、多形式 的高等教育体系满足多样化的 教育需求,实现培养 目标的分类;赋予学生更多的 选择权和学习 自由,使个性得到发展,促使其全面 发展;建立一个内容广泛的课程体系,实现通识教 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与平衡。美 国大学一、二年级部分专业,全部学习普通 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科和 自然科学三个领域的 通识课程。以哈佛为例,它通过实施“核心课程计 划”,形成了由核心课程、专业课和选修课构成的 课程体系。其他各国的大学教改

16、在课程设置上也 都一致 性地强化 了“加强基础、拓宽 口径、淡化专 业”的通识教育模式。在教学理念和模式上,各 国大学纷纷 尝试通 过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接受式学习为 探究性学习,以及 重视教学的个 性化来培养学生 的能力,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因为“正确理解 的教育就是智力培养,智力培养对所有社会 的所 有人都是有益的,其他一切都是智力培养 的工具”(赫钦斯,1 9 7 9)。“大学的真正 目的并不是 学习和掌握知识,而是在掌握知识 的基 础上形成 思想和理性”,“被动的接受知识并不能发展智力,只有积极地思考,对学习的知识进行 比较,并将它 系统化,才能发展智力”(纽曼,1 9 8

17、7)。_ 6 J 以哈 佛大学为例,其本科 生教育常用 的教 学方法有讲 授、讨论、辅导、实验、角色扮演、案例研究、模拟法 庭、独立学习等,在教学 过程 中,教 师也特别注重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 自由的学 习环境,鼓励学生 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评价和形式上,大学应追求多样化,倡 导开放式教学。开放 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课 堂教 学,还包括科学研究、模拟教学和经验型教学。帮 助学生积极通过各种社 会实践,获得参 与解决实 际问题 的机 会,在实 践 中培 养领 导能力、交 流能 力、首创精神 和合作 态度。承认学 生的社 区服务 为教育 必 要 的 构 成 部 分,承

18、认 学 生 的旅 行 经 验等。广泛的知识体系和个人能力 的培养是可就业 能力形成的核心,毫无疑 问它是建 立在大学人才 培养模式上 的诸如上述一类的革新之上。三、对我国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未来我 国大学 的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无论是 走“专中求 通”之 路,还是“通 中求专”之路,都离 参考文献:1 刘 小平,杨 淑薇 可就业 能力及 其培养研究进 展 J 科 技管 理研究,2 0 0 6,(9)2 迟文倩 职业探索期和创立期大学毕业生可就业能力结构 研究 D 大连理工大学,2 0 0 8 3 潘懋元 现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演变从2 O 世纪至2 1 世纪 初期 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

19、版社,2 0 0 8 4 王英杰,刘宝存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 M 太原:山 不开社会多元主体 的广泛参与和国家教育体 系发 展的完善。譬 如,社会用人部 门是否主动建立健 全自身内部培训体系,终身教育体系是否建立完 善,对大学“通”与“专”、“术”与“学”的价值 目标 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并决定着对“通 才教育”的接 纳与否。因此,未来 中国大学应研究 社会各方参 与改革的合理途径和方式,并探 索构建多元主体 协作的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在 大多数情况下,教育培养方向的定位更多 的是学校要求与学生需 求两者间达成的一种默契;通与专的定位并非学 校单方面所为,而是学校 富有弹性的规定与学生

20、灵活选择 的统一”(王英杰,2 0 0 5)。在“通”和“专”的教育上,学校应该 做的是为 学生提供尽可能多 的教育资源 和选择 自由,并尽 可能地通过建立富有弹性 的制度来提供保障。一 个有效的教学制度设计必须能够善于调动学生 的 主动参与精 神,并 激发 学生 的好 奇 心和求 知欲。这种制度是需要一定 的资源支撑 的,如学校必须 能够开设出大量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除了重视 大学生综合素质 的提高外,我 国大 学在教学方式上应加强学生 的批判性 思考,注重 发现问题、审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 程结构和教育制度上灵活化,为学生 自我学习能 力的提高和 自我责任意识的养成营造条件。西

21、教育 出版社,2 0 0 5 5 R MH u t c h i n s T h e H i g h e r L e a r n i n g i n A me r i c a G r e e n w o o d P r e s s P u b l i s h e r s,1 9 7 9 6 J h o n He n r y C a r d i n a l N e w m a n T h e I d e a o f a U n i v e r s i t y:D e f i n e d a n d I l l u s t r a t e dL o y o l a Un i v e rsit y P r e s s,1 9 8 7 7 王英杰 试谈理想的大学 J 比较教育研究,1 9 9 8,(2)责任编辑冯敏 l 2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