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林业技术专业_校企合作·工学结合_人才培养模式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林业技术专业_校企合作·工学结合_人才培养模式的.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徽农业科学,J o u r n a lo fA n h u iA 一S e i 2 0 1 1,3 9(1 5):9 4 1 0 9 4 1 3责任编辑陈红红责任校对况玲玲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研究韩东锋,钱拴提(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 1 2 1 0 0)摘要为适应当前林业生产目标的转变,现代高新技术在林业行业的应用,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为中小型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趋势,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改革的主要措施为:构建以必需、够用为度,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课程体系;配置“校企合作、工学结舍”的实践教学
2、条件和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材,建立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机制。关键词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 7 2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5 1 7 6 6 1 l(2 0 1 1)1 5 0 9 4 1 0 0 4E x p l o r a t i o no nt h eW a y sa n dM e t h o d so fT a l e n t-t r a i n i n gM o d e lt h r o u g hS c h o o l-e n t e r p r i s eC o o p e r a
3、t i o na n dW o r k s t u d yC o m b i n a t i o nB a s e dO i l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F o r e s t r yT e c h n o l o g yH A ND o n g-f e n g“a l(Y a n k i n gV o c a t i o n a la n dT e c h n i c a lC o l l e g e,Y a n g l i n g,S h a a n x i7 1 2 1 0 0)A b s t r a c tI no r d e rt oa d a p tt o
4、t h eg r e a tc h a n g e so nt h eg o a lo fc u r r e n tf o r e s t r yp r o d u c t i o n,h i t e c ha p p l i c a t i o no nf o r e s t r y,a sw e l la sm i d d l ea n ds m a l ls i z ee n t e r p r i s e sa sc o l l e g eg r a d u a t e s m a i ne m p l o y e r s t h e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5、gm o d e lr e f o r mw a sd i s c u s s e d。T h em e a s u r e sw e r ea sf o l l o w i n g:s t r e s so np r o f e s s i o n a lk n o w l e d g ea n dp r a c t i c i n ga b i l i t y,p r o m o t i n gs t u d e n t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s k i l l sa n dq u a l i t y;d e p l o yr e l a t i v ef a
6、c u l t ya n df a c i l i t yt os u p p o r tt h eS c h o o l-e n t e r p r i s ea n dW o r k s t u d yc o m b i n a t i o np r o g r a m;d e s i g n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t e x t b o o k so nt h i sp r o g r a m;e s t a b l i s hc o r r e l a t i v es y s t e mt oe n s u r et h ep r o g r a mf u
7、n c t i o nw e l l K e yw o r d sH i g h e rv o c a t i o nF o r e s t r yT e c h n o l o g y;S c h o o l e n t e r p r i s e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W o r k-s t u d yc o m b i n a t i o n;T a l e n t-t r a i n i n gM o d e l林业技术专业是我国传统专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兴起、林业形势和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只有不断地为传统的林业专业赋予新内容,建立新机制,形成
8、新模式,才能保持活力和可持续发展。1 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客观要求1 1 林业生产目标发生变化林业形势和发展战略的巨大变化,使得学生就业方向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林业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标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要目标。林业实行分类经营,天然林保护和封育知识成为职林业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而商品林经营技术成为在校生就业、创业、立身的重要知识和技能。可见,教学内容需要重新设置。1 2 林业生产技术发生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成为便利的T 具,转基因、组织培养、设施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至关重要。要提高林业生产效率,扩大林产品商品数量,必须加强林业科学研究,使大学生懂
9、得信息技术。因此,教学中须增加林业新技术与新方法方面的内容。1 3 学生就业市场发生变化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林业中小型企业与民营企业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过去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以省级以下行政事业单位为主,以培养基层林业干部为主。自2 0 0 0 年以来,原渠道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受阻且规模锐减。截至2 0 0 7 年,该专业进入各类企业的就业人数达到9 5 以上。而进入林业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不足5。1 4 学生就业竞争发生变化人才市场的竞争,要求高职林业教育必须办出特色。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上有本科的挤压,下有中职的侵蚀,周边有园林、园艺等近似专业的渗透。因而,提高
10、质量,办出特色,增强就业竞争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及专业群建设”示范性建设项目(0 6 2 3 0 1 4 0 1)。作者简介韩东锋(1 9 6 5 一),女,陕西周至人,副教授,从事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教学和科研工作、林业职业教育研究。收稿日期2 0 1 1-0 2 1 8力是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必须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弱一不可的观念。1 5 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林业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林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旷野、大山、森林、环境”是林业知识和技能的载体。因此,林业生产的特点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
11、着先天的一致性。2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在深入生产一线与行业、企业专家座谈与讨论、走访毕业生等多种形式调研的基础上,依照当前林业生产目标和现代林业技术内涵的变化、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高职学生学习和思维特点,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原则,通过模式的归纳和理论的提升,总结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行业为依托。职业岗位需求为指导,以林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宗旨,构建由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商品林培育和森林管护技术,森林调查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由学校、企业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三线双规式”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三线指培养学生的知识线、技能线、素质线,双规指由学
12、校、企业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教学进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课程的安排与生产季节相结合,课常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形成时问和空间的结合点。教学模式实行“双证通融”,将专业职业资格内容、行业标准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教学方式方法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将“教”“学”“做”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是校内外环境相结合;课程具体内容改革是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生产活动内容为单元,对原本以完整科学体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在组织实践教学中,根据实际生产任务完成
13、的程序、方法条理化教学内容,用生产标准作为学习标准和考核万方数据3 9 卷1 5 期韩东锋等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研究9 4 11标准来检查学生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如让学生在苗圃地育苗,进行林场森林资源调查、病虫害防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外业勘界勾图,荒山荒坡造林规划设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等具体实际的生产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提升职业素养和培养职、能力;教学评价方式采取企业、学校、学生“三元”综合立体评价,考核评价内容由职业素质、平时表现、技能操作、期末考试几部分组成,考核的方式采取“多场次、多形式”。重过程性评价,轻结果性评价;重特质性评价,轻同一性评价;重
14、发展性评价,轻终结性评价。3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学习内容与实际生产工作任务的一致性,符合专业技能(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便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原则,学校与企业共同归纳总结出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岗位一岗位工作任务一工作任务完成”的工作任务,将工作过程作为参考系,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3 1以必须够用为度设置课程基础理论在构建高职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旧。1。如专业核心课程中的森林调查技术,是将以往的测量学、森林计测学、3 S技术3 门课程,根据森林资源调
15、查需掌握的调查仪器工具使用方法技术,用仪器、工具、地形图、航片卫片及其相应软件进行单株树木、大面积森林资源调查的技术整合成的新课程。在课程中,删减仪器的构造原理,简化测定和读数的原理、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将具体的仪器操作使用方法与地形图使用方法,以及利用仪器工具对树木、大面积森林测算程序和测算方法作为教学重点;新增加用G P S、R S(遥感图像)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外业资料、数据采集,用G I S(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进行内业资料整理、分析和计算内容。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森林植物课程,由以往的能够识别植物,会制作各种植物标本变为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植校企专家共同进行职业衙位分析分析工作岗位(
16、群)学生能够完戍的工作任务j学生将来的ij 萄臣赫磋。分析完成该岗位任务所需职业知识技能、素质物分类学知识外,重点强调识别西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了解其分布规律和生长特性,计算机应用、土壤、气象、数理统计、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等课程则强调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种苗基地经营管理、商品林培育、林业调查规划等。3 2 围绕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根据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变化,笔者经过深入调研,由校企专家参与确定出该专业对应的4 个下作岗位1 2 项工作任务4 0 项职业能力。依此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H 1。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确保
17、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如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全面对接现代化大、中型苗圃的生产任务,有害牛物控制技术课程则侧重点对林业生产上常见有害生物的识别和防治、控制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介绍近几年陕西省各地严重危害树种的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和控制技术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林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3 3 聚散结合,全程贯穿,培养职业精神良好的职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学生职业生涯立身之本。在课程体系中除了开设专门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高职语文、入学及毕业教育、军训、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等)外,将向善乐群、爱岗敬业、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等职业精神通过课程设计贯穿于学习始终。
18、如森林培育技术、森林调查技术、森林资源综合调查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设置和内容改革中除了强调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外,更强化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精神、工作中创新意识和理念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4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途径和方法4 1 制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如图1 所示。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j 工作课考呈导向确定课程j 内容和课程开设先后J 悦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立体评价蓉豢爨H 黼住H 躲敦图1 人才培养方案的流程T a b l e1F l o wo ft a l e n tt r a
19、i n i n gs c h e m e4 1 1目标和规格。在保证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从完成职业岗位(群)任务所需要职业综合素质出发,培养在林业建设领域从事种苗基地经营管理、商品林培育、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业行政执法、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和监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4 1 2 人才培养模式。3 年学程按照“1 0+1 5+0 5”结构分段。第一年主攻文化和专业基础课程,第6 学期顶岗实习,中间3 学期外加2 个暑假,按照不同季节林业生产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实现校与企、工与学、专与兼紧密结合,特别使得核心技能有2 个周期的训练过程,职业素养有半年以上的提升。4 1 3 职业能力分析
20、。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学校实现社会责任的核心所在。它要建立在严格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采用“T 作岗位分析一工作任务分析一职业能力分析”逐步递进的国际标准流程,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如林业调查规划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见表1。4 1 4 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及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所有课程内容分为五大类:公共基础类课程和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类课程、一般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课程及内容描述要求紧扣培养目标,体现统一性、逻辑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等(表2)。4 1 5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传万方数据9 4 1 2安徽农业科学2 0 1 1 生表1 林业调
21、查规划设计岗位职业能力及相关课程T a b l e1O c c u p a t i o n a lA b i l i t y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相天课程S c o p eo fw o r kO c c u p a t i o n a la b i l i t yR e l e v a n tc o u r s e一、二、三类森林资源调查l n v e s t i g a-熟练使用测量、测树仪器工具和地形图;能够熟练测算单森林植物学、森林环境、森林调查技术、3 S 技术及t i o no f f i r s t,s e c o n da n dt h i r df o r e s t r y 株树木
22、和林分各个凋奄因子,用标准地法、角规测树、森其应用、森林经营技术、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营造n 粥o U r C e 8森林资源信息处理I n f o r m a t i o nt r e a t 严mo ff o r e s t r yr e s o u r c e 8特殊资源专项调查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s p e c i a lr e s o u l c A*林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森林资源调查;依照规定和要求进行森林区划和一、二、三类森林资源凋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评估用人工(传统)、遥感技术、G P s 技术进行森林资源信息采集;用地理信息系统、主流
23、软件等进行森林资源信息组织与管理;用数据库技术、网络工程技术等进行森林资源信息传输与共享经济植物(含野生)资源凋查;种质资源调查;经济林产量调查;有害生物调查;景观资源调查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经济林栽培学、森林资源综合调查实训、经济林综合实训、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综合实训、有害生物控制综合实训等表2 林业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体系T a b l e2T h e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o ff o r e s t r yt e c h n o l o g ym a j o r课程类型所包括课程作用S u b j e c tt y p eC o v e r i
24、n gs u b j e c tF u n o t i o n公共基础课P u b l i cb a s i cC O U r s 4 j 8英语、政治思想理论、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语文、高等数学、体育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C a r e e rg u i d-军训、入学及毕业教育、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a n O e业指导一般专业课B a s i cc o u r s e专业核心课C o r ec 职业拓展课E l e c t i v e森林植物、土壤肥料、气象、森林生态学、数理统计、经济林栽培、3 s 技术及其应用、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森林调查技术、森林营造技术、森林经营技术、
25、森林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工程综合实训、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技术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观赏植物综合应用、城镇绿地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资源评估、林副产品利用、林产品营销、木材商品检验培养和提高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文化素养、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能力、热爱劳动、热爱专业等基本素质使得学生形成较好的林业行业职业素养,将来更好地完成“种苗基地经营管理、林业调查规划、商品林培育、林业行政执法”等岗位具体工作任务所需基本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要完成任务时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拓宽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了解专业最新科研成果及生产一线新技术、薪工艺、新材料应用等
26、统教学计划相比,增加了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分析2 项内容;在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设置上,是根据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构建课程体系和进行课程设置,确定主要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中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即学校和企业资源的整合与高效利用,以真实的学习场景的利用等来培养学生。4 2 配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条件较好的实训条件是保证新模式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在充实专业实验室,改善林业综合实训基地的同时,与陕西省凤县、山阳县、宁夏固原市等签订“校政合作”协议,与陕_ 两省太白林业局、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2 0
27、 家企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同时,通过让学生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参加相关专业教师科研课题与社会服务项目,参加实际的生产任务完成,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自2 0 0 5年以来,累计有1 0 0 余人次学生参加6 位教师l o 余项各类科研推广课题,1 2 0 余人次学生参加杨凌明基花卉、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等种苗基地的种子与种苗生产任务,以及陕西省太白县、麟游县、旬邑县等县二类森林资源调查、三类作业设计,1 5 0 余人次学生参加陕西省山阳县、丹凤县、岚皋县、平利县、洋县、长安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勘界勾图工作等各类生产性任务。4 3 建设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优质的教学团队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
28、证。在专业专职教师基本满足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企业,形成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兼职辅导员系列,通过签订协议来规范其职责。目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已有来自生产单位一线的兼职教师8 名,客座教授1 名。他们通过和专业教师一起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参与相关课程改革和建设,审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等讲座;在各自单位(校企合作企业、单位)指导学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活动方式来共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万方数据3 9 卷1 5 期韩东锋
29、等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研究9 4 1 34 4 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材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是规范教学的依据之一。重点强调了专业优质核心教材和特色教材的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了开发团队专兼结合,教材内容理实结合。内容结构项目与任务结合,教材形式纸质与电子结合,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基本形成了森林植物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森林调查技术商品林培育等新教材,是新模式的重要支撑。4 5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为了保证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需要相应的机制保障。为此,杨凌职业
30、技术学院制订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工作条例等,如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校企横向协作项目管理办法,“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的实施办法,兼职教师、客座教授选聘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暂行规定,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回访制度等。5 讨论5 1 提高认识是实施的前提在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提高认识是前提。教师通过进修学习、国外考察研讨,到林业生产单位调研、毕业生追踪回访调查等,逐步树立了高职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观念。为自觉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思想基础。5 2 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是实施的条件新模式教学对师资队伍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内专职教师要迅速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方法艺
31、术。生产场景中综合训练和比较分散的顶岗实习,如果没有兼职教师的参与是不可能顺利完成。因此,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专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实施“校企合作、丁学结合”教育教学的首要条件。5 3“多赢”机制是实施的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牵涉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利益。只有实现了“多赢”,事业才可能可持续发展。为此,在示范性建设的大背景下,林业技术专业在共建实训基地,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开发课程内容和编写“工学结合”教材,职工培训,设备共享,申请横向协作科研项目,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 M 北京:中固梅I k 出版社,2 0 0 0 2 蒋庆斌,徐圈庆
32、基于丁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 J 职业技术教育,2 f 肠(挖):4 6 5 0 3 张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0 4(5):2 5 2 8 4 陈晓阳林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 0 0 6(上接第9 4 0 2 页)围,计算机可以发出控制命令调节相应设备,同时发出报警信号。4 6 远程控制功能可联网传输现场检测的各种信息,方便远程上传和下载催青室的各项数据、报表及图文等;实现了远程控制与管理。5 小结该监测系统经过模拟运行试验,监控所得各测点温湿度等与现场采集的数据是完全一致的,保证了恒温、恒湿和气流稳定的催
33、青环境,证明该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均达到设计要求,并且具有稳定可靠、安装简单、显示直观等特点。该系统综合了蚕种胚胎发育控制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电子集成技术、数据库技术及通讯网络技术等构建而成软硬件相结合平台,对蚕种发育各阶段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气流循环及气流速度等多项物理量进行测量控制,实现了各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异地集中管理。整个系统需要、的元器件很少,主要以组态软件的二次开发来实现多种控制策略,具有较强的可修改性和扩展性,与现有监测和管理系统相比,经济成本降低3 0 以上。该系统对催青工作的所有内容、催青过程中各种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并存储,建立催青档案,催青人员通过规范
34、化管理和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优化每次催青过程,实现催青过程标准化,提高催青质量。该系统能根据催青工艺要求精确控制被控制量,使催青过程更科学。参考文献 1 许才铨蚕种催青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J 蚕桑通报,2 0 0 3 3 4(4):3 9 一加 2 朱明,张围政,紧培生,等蚕种催青计算机测控及智能分析系统 J 中圈蚤业,2 0 0 2(4):4 3 0 4 3 6 3 刘俊,柳春图,李颖红,等新一代工控组态软件M C G S 及应用 J 新技术新工艺,2 0 0 0(6):1 0 1 2 4 北京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M C G S 参考手册 z 2 0 0 0 5 郭庆粱,农娟M C
35、 G S 在温室群多因子环境监控中的作用 J 科学技术与工程,2 0 0 9(9):1 5 7 4 1 5 7 6 万方数据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研究现途径研究作者:韩东锋,钱拴提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刊名:安徽农业科学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2011,39(15)参考文献(4条)参考文献(4条)1.陈晓阳 林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20062.张晓明 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 2004(05)3.蒋庆斌;徐国庆 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 2005(22)4.江泽慧 现代林业 2000 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