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音乐的发展及其教学模式的实现.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6968732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脑音乐的发展及其教学模式的实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脑音乐的发展及其教学模式的实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脑音乐的发展及其教学模式的实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脑音乐的发展及其教学模式的实现.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电脑音乐的发展及其教学模式的实现冯杰(安徽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安徽芜 湖241000)关键词:MIDI;计算机音乐;音乐软件;声音工作站;音乐教育摘 要: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脑音乐几乎渗透到了音乐的创作、演奏、教育、网络以及商业音乐的各个层面。电脑音乐技术无论是在硬件系统的配置、软件的开发利用以及网络的传输等各个方面都日渐成熟,也越来越贴近和改善着甚至创造着我们的音乐文化生活,这势必影响到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因此,将电脑音乐教学及时地纳入现行音乐教育体系,成为眼下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图分类号:J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02)06-0731

2、-05Development of MIDI and its teaching methodologyFENGJie(Music College,ANU.,Wuhu A nhui241000,China)Key words:MIDI:computer music;music software;workstation;music education.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MIDI has been changing greatly.Nowadays,MIDI has already permeate

3、d music creation,playing,education,Internet and all the aspects of the commercialmusic.MIDI teaching has become matured both in hardware compounding,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usage orInternet transmitting and is closer to,improving even creating our music culture.Meanwhile,the trend is to af2fect the

4、 traditional music teaching style.Thus applying the MIDI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present education sys2tem is an inevitable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电脑音乐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与音乐技术理论于一体的一种新型的综合学科。其发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60年代,但是其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发展以及利用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音乐软、硬件协议的制定,电脑音乐已由十几年前的星星之火燃成

5、了如今的燎原之势,渗透到音乐的创作、制作、乐器演奏、商业音乐、教育、娱乐各个层面。总之,电脑音乐将距离我们越来越近。在音乐教育领域,我们传统的教育及教学模式早已固成体系,但在电脑音乐技术飞速发展的冲击下,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科技化发展的需要而全面引入电脑音乐技术是建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化学科的先决条件,也是普通高校普及音乐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但是如何将电脑音乐技术熔入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怎样“度身定做”电脑音乐教学的软、硬件系统是很多院校正在探索与实践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每个关心现代化音乐教学的工作者在讨论的一个新课题。电脑音乐学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

6、殊性,所以要求研习者既要有专业化的音乐技术理论,又要有较完备的计算机以及音乐录音方面的知识。而这一点恰好又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各自的局限面。在我们周围,不难看到有志于此的音乐工作者由于缺乏技术及资料,无法把握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而在快速演变的电子乐器面前茫然失措。有感于此,笔者在多年关注电脑音乐技术发展及其教学的基础上,对它的发展现状做一个逻辑性的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讨论一下电脑音乐教学的基本框架与模式,旨在引玉。一、电脑音乐技术的发展概况1.电子乐器的产生与MIDI协议的制定电子乐器的发明与发展,是上个世纪音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六七十年代以来数字技术进入第3

7、0卷第6期Vol.30.6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Soc Sci)2002年11月Nov.,2002收稿日期:2002-04-08作者简介:冯杰(1972-),男,安徽金寨人,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电脑音乐技术发展以及其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电子领域,引起了电子乐器的演奏技术、表现能力、以至于乐器观念等方面的一场革命。微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波及到电子乐器制造业。六七十年代末,日本率先研制并推出小型电子合成器,使得电子乐器由实验室走进家庭以及个人音乐工作室,并快速影响到我们的社会音乐生活。这一时

8、期,阻碍电脑音乐进一步发展及普及的重要因素是异类电子乐器间的“通讯协议”问题。由于当时各个制造商所采用设备的软、硬件互不兼容,从而使数字乐器间不能同步互控,而无法协同演奏。直到1983年初,美、日等各大合成器生产商们终于肯放下眼前的利益而坐在谈判桌前就以上问题进行协商讨论。从而制订了一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子乐器间数字接口的通讯协议”,也即常说的MIDI(Music InstrumentDigital Interface)。至此,多台电子乐器间相互通讯成为了可能,将计算机引入音乐制作系统也即将成为现实。电脑音乐这种形式也因此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1991年10月,IMA(Internat

9、ional MIDI Association国际MIDI协会)又通过了General MIDI规格(即MIDI的GM格式)。它是对于原MIDI规格中的内容进行更为详尽的补充,使得其在后来的多媒体电脑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后来所有的电子乐器几乎都兼容GM格式,因此其相互间互相控制及数据交流成为了可能,电子乐器间也因为MIDI协议的诞生而迅畅交流、互通无阻。MIDI格式中的GM格式对于音乐制作中的众多参数进行了制定。其中对于乐器音色的定义只有128种,难以满足专业音乐制作的需要。所以日本的Roland公司在1990年进一步提出了GS规格,它不仅包括GM所有的控制参数,还有比它更多的乐器音色定义、

10、打击乐组编号以及效果编号等。在此基础上,GS规格已基本满足了专业音乐制作的特殊需要,成为了继GM之后被广泛使用的通用音源标准。支持产品主要以Roland公司的电子乐器为主。而日本的YAMA2HA公司在1994提出了XG音源格式,它与GS规格大体相似,同样兼容GM规格,并增加了比GS更多的乐器音色定义、控制码选择、SYX(系统专用信息)选择以及支持外部音频信号的处理能力。由此可见,XG是一种表现力更加丰富、应用更加专业化的音源规格,受到了专业音乐制作领域的认可,支持产品主要以YAMAHA公司的电子乐器为主。其实,在电脑音乐的实际制作中,单用到GM格式的音乐作品不多,这主要是由于受GM控制参数太少

11、的制约,因此GM格式的音乐常缺乏人性化因素。对于GS和XG,Roland和YAMAHA两家公司一直在明争暗斗,谁都希望自己制订的音源标准能像当年GM格式一样成为电子乐器界新的唯一标准。但由于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已经宣布对Roland公司的GS标准的支持,并且借助GS自身出色的参数控制,因此GS在业界暂领风骚。2.电脑音乐系统的硬件配置及特点电脑音乐制作系统是目前个人音乐制作中以电脑为核心的典型硬件配置。其功能可以涉及作曲、编曲、配器、录音、混音、乐谱打印以及商业音乐出版等。其外设通常包括音源、合成器、MIDI键盘、采样器、数字或模拟录音设备、监听设备等。以上设备以电脑为中心,组成了一个方便、快捷

12、、高质量的完成所有的音乐制作的硬件系统。根据其使用场合及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影响,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普及型、个人制作型、专业制作型。普及型:主要适用于入门级电脑音乐爱好者,用于非商业性用途。系统中对于电脑的要求不高,其中CPU为486,主频120MHz以上,内存8M,这对于入门级的爱好者进行初级MI2DI制作的学习、欣赏已经足够了。音源部分可以使用电脑声卡上固化的GM基本音色,再配上带有MIDI接口的电子琴,用MIDI电缆将其与电脑连接,这样,就可以用电子琴的键盘在电脑上进行MIDI音乐的简单编辑与制作了。当然,由于电脑声卡的音色品质与电子琴键盘物理特性决定了这种“作坊”生产

13、出的音乐距离专业音乐相差甚远。但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也就拥有了一套电脑音乐系统。这对于只需要进行MIDI音乐欣赏、学习与教学的初学者已足够了。个人制作室型:这是目前我国最普及、最实用的一种配置模式,它在硬件上包括计算机、合成器、音源、调音台、监听设备、数字录音设备等等。在此套模式中,由于要进行后期模拟声音信号的录制与编辑,因此要求电脑的硬件配置也要相对高得多:CPU为Pentium以上,内存以256M为下限,另外,还需要容量大、性能好的硬盘用以存储海量的音频数据,专业的音频卡作为电脑内、外部音频数据交换的接口(A/D及D/A转换)也必不可少。至于音源,可以根据资金和使用目的进行购买,但至少有一、

14、二台专业的音源或合成器,它们通过专门的MIDI237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0卷Cable与电脑相连。外部的调音台应选择品质较高的调音台,监听以及声音的记录设备(磁带录音机、CD刻录机、DAT等)也应选择至少准专业类。运用这套系统,可以进行较为专业的MI2DI音乐制作与人声、乐器的混合录音、编辑与制作。专业制作型:这种配置实质上是整个传统录音棚的功能变通为仅以电脑为中心的制作系统的缩影。其硬件配置除了个人制作型所提到的以外,还包括专业音源、采样器、声音工作站、数字录音设备等。采样器是用来获得更多音色种类、更逼真的声音效果和更广泛音色控制能力的一种数字设备。在这个系统中,音频硬件系统

15、的选用甚至比MIDI系统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成品音乐的最终音响效果,虽然这些系统不直接处理MIDI信息,但都具有用于MIDI控制功能的MIDI接口,可以与别的MIDI设备同步以及多通道的同时录音,具有高性能的声音分析、处理能力。其周边通常有声音工作站或外置数字存储设备用以存储声音数据文件,同时,这样也减轻了计算机在整个系统中的工作负荷,所以计算机在系统中只起到统一管理、协调周边设备的作用,因此对其硬件标准要求不高。这套系统与传统的录音棚相比,优点主要表现在投资少、形式灵活、性能稳定等方面,但最主要是它在音频处理能力上以完全可以和传统录音模式相抗衡。3.电脑音乐系统中音乐软件的分类与特点在计算

16、机系统中,硬件是躯壳,软件是灵魂,在MIDI系统中也是一样。MIDI系统中的音乐软件种类繁多,但根据其各自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音序器软件(Sequencer):又称编曲软件。它的作用是把MIDI键盘或鼠标传送来的MIDI信号分轨记录下来,供作曲者进行编辑,然后再将这些信号送至音源发声。音序器软件提供给作曲者的数据编辑界面有五线谱、模拟键盘、图形或数字等方式,其编辑界面模式相当丰富而且便捷,其实这也是软件音序器终究替代硬件音序器的必然所在。常见的音序器软件有CakeWalk、DOP、Cubase、Logic Audio等等。其中Cake2Walk最为常用,以最新的9.0版本为例,其性能非

17、常强大而且专业:256个音序轨、128个模拟音频轨、支持与DVD相当的音频格式(24Bi、96KHz)、480ppqm的MIDI分辨率、无限步数的UNDO和REDO执行命令、支持SMPTE/MTC同步码等等。其实这也表示CakeWalk可以完成从原始音乐动机的产生到编曲制作、多轨录音、混缩编辑、视频同步等成为了可能,它是我国目前专业及非专业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音序软件。乐谱打印软件:这类软件是专为编辑并打印乐谱、出版而开发的。乐谱编辑对于我国音乐工作者来说,要包括两个方面:五线谱与简谱。常见的五线谱编辑软件有:Encore(Passport De2sign公司)、Finale(Coda Soft

18、ware公司)等等。它们不断预置了大量的音乐专业书面符号,而且还具有强大的图文混排功能,有的软件甚至自带音序器。用它们可以制出非常专业的声乐谱、器乐谱以及管弦乐总谱。简谱软件,市面上常见的只TT作曲家以及贝音两种,二者在谱面的处理能力上各有千秋,但作为简谱的打印,已经足够了。自动伴奏软件:实际这类软件是一种“傻瓜式”的音乐制作软件。它把音乐制作已经简化到了仅仅需要输入和弦类型和选择伴奏风格这两个环节。常见的这类软件有Band-In-a-Box、Jamer等。它们系统内部都预置了大量的伴奏音乐风格,编曲者只要输入和弦进行序列以及选择合适的风格片断即可得到伴奏音乐,这类音乐由于熔入作曲者的主观因素

19、太少,因此,常用作为歌曲伴奏、背景音乐或者网络音乐。音源软件:这类软件是最近几年才开发使用的。它的研发目的是让多媒体电脑变通为一台功能强大而且具有良好的可升级性的实时响应的音源或采样器。常见的音源软件有Reality、Giga等等。它们都能进行专业的录音采样以及音色制作,它的推广和使用可以说是音源领域的一次革命,甚至有替代昂贵的硬件采样器的可能性。音乐教育类软件:这类软件是离我们教学实际最近的一类软件。主要有音乐欣赏教学软件、视唱练耳教学软件、和声教学软件、音乐史教学软件、乐理教学软件等等,它们均以人机互动的界面、灵活的多媒体手段,把通常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且直观。例如:Auralia

20、这类试唱练耳教学软件,它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和测试学生的节奏、旋律、和弦等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作答的正确率自动提高练习难度,主要适用于学生自修学习使用;Tonica是一种和声教学软件,它可以进行四部和声的写作练习,聆听实际音响,甚至能指示出作业中出现的平行五、八度以及功能反向等常见的和声错误;ChordTranscriber软件是一种和弦分析软件,它能够从337第6期 冯 杰:电脑音乐的发展及其教学模式的实现CD或磁带等模拟声音文件中提取和弦数据,甚至还能够以标准MIDI文件的形式存盘,再进行和声分析与编辑;The Pinist是一种介绍钢琴艺术的软件,内含大量的钢琴作品MIDI文件,便于欣

21、赏以及教学示范。二、建设高校电脑音乐教学模式的构想1.我国高等院校电脑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1998年前后,随着电脑音乐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一些专业音乐院校相继在自己的教学模式中引入了电脑音乐教学系统,到2000年底,国内已初具规模。比如,武汉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等。其形成初期只属于电脑音乐教学的最低层面,所以设备主要是带MI2DI接口的电子琴、电钢琴等。实际上它还属于单一的乐器教学领域,而现在的教学环境和当时已不可同日而语:电脑均以网络化管理、音源与键盘再也不像往日那样可望而不可及。但从纵向来看,各专业院校在这套系统中的运用还处于两个极端,即底层的电子乐器演奏教育(比如电子琴、电

22、钢琴集体课)和高层的计算机作曲实验室。而作为中间段的多学科的应用,如基本乐理、和声学、音乐欣赏、配器、视唱练耳等学科尚处于空白阶段,而这些方面的运用却最能发挥电脑音乐系统生动、直观、高效的特点,进而全面而且迅速的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所以,如何在中间层引入电脑音乐教学系统,将是高等院校音乐学科建设的工作重点。在普通院校的音乐教学中,由于认识不足、师资短缺、教材不够完善,资金缺乏等等原因,引入电脑音乐教学系统尚处于待开发阶段。实际上我们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教室,设计电脑音乐教学系统非常简单。比如,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中加入一块带有GM音源的声卡,再配一套普及型的监听系统,安装上所需的音乐软件,即可

23、完成系统的配置。这套系统已基本上能满足MI2DI初级入门以及音乐基础课教学的需要。由此看来问题的关键是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电脑音乐系统的引入能在多方位、多层次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能给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这也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在这样一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的战役中,谁尽早抢占这一制高点,谁就将取得胜利。2.早日建立和完善电脑音乐教学相关的软、硬件系统计算机音乐教学是一门全新的学问,它要求教学者同时要具备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熟练使用能力、多声部的创作能力、一定的键盘演奏能力、对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的把握能力等等。其知识面涵盖计算机技术、音乐基础理论与实

24、践、电声物理及音响美学等综合性的理论知识。它把传统音乐创作、演奏、指挥、录音等多道环节压缩到一体化中完成。因此它的教学则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比如,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讲授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在讲授作曲法的同时还要讲授音色采样合成以及音色库的调用等技术。它在创作上具有即兴性,音响上具有直观性,音色的选择近乎无限,“乐队”技巧高超到几乎没有难度制约,另外在教学顺序上也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关键是学生能变以往被动式学习为极具兴趣的主动式学习。这一切都给计算机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及挑战,这一学科命题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得到完满的解答。前不久中央音乐学院中音公司在南京艺术学院主持召开了首届STN全

25、国数字化音乐教育研讨会,会议期间再次倡导将计算机音乐技术与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结合起来组成共享教育网络(Share Teaching Net),让全国的音乐教育机构能真正的做到教学软件共享、教学经验共享、甚至教学硬件共享。其实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建立电脑音乐教学系统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改革沿袭了多年既定教学模式的一个契机,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全面人才的利器,更是把音乐教育融进社会发展需求的切入点,它必将使现代音乐教育更上一层楼。3.在基本乐科和音乐技术理论教学中引进电脑音乐系统传统的视唱练耳、乐理、和声、复调、配器、音乐欣赏等课程的教学方法已沿袭多年并各成体系但也形成了教学方法的封闭性及专业

26、教师的职业惰性。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也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授课面积。而电脑音乐系统丰富多彩的各类软件为改变这种现状提供了条件例如,过去视唱练耳的教学一个班十几名学生由一位老师教授已显吃力。因为每个同学基础不同,悟性有别,进展不一。进步慢的同学跟不上,进步快的同学又感到吃不饱。即使频繁使用分班制调整进度,但这样教师得付出大量的工作。而在多媒体教室中引进相关教学软件就可较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不同难度系数的习题,437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0卷根据听力及演唱的弱顶针对性地进行各种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师也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监督者,有效地

27、辅导数倍于以往的学生。再如配器课的教学中,学生可在谱例及作业中随时听到各种乐器真实声响以及不同配器法的色彩变化。把以往哑口无言乐谱变成即时的音响范例。和声、复调等课程也可通过相关的教学软件使学生掌握动态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以来,既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阔学习的思路,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扩大教师授课面,使被动的灌输性教学变为互动式的积极教学,最终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模式。4.建立校际计算机音乐网络及网站,跨入信息化教学时代伴随着计算机科技的进步,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从技术上已易如反掌,在价格上也日趋下降,易于承受。它的建立,能使校内音乐信息达到最大范围约共享。它可以将教师的荧屏画

28、面及声音传播给所有或特定的学生,可控制学生的操作并监视学生荧屏,可以双向交谈进行交互式讨论,也可分组交谈、电子举手、电子抢答。使授课的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教学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而音乐网站的建立能使院校的音乐信息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能够通过与其它音乐网站的交流掌握汇集极为丰富的音乐资源。它可通过简单的步骤将普通的磁带、DAT、CD光盘等音乐转换成网上优秀音乐作品或其它有特色的音乐资讯,最大限度的宣传自己。甚至可直接切入专家的音乐工作室,给学生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将来也可能形成全国乃至全世界艺术院校及团体的联网,形成一个全球化的专业音乐教育网络,构成各个级别的音乐教育系统,让所有热爱音乐的人们都能系统地、专业化地完成音乐教育课程。参考文献:1 师勇.电脑音乐制作大师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2Steve De Furia.The MIDI Book M.Third EarthProductions,Inc.1991.3 冯毅.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发展及其教学实践之构想J.交响,2001,(1):53-57.责任编辑:凤文学537第6期 冯 杰:电脑音乐的发展及其教学模式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