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分析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甲环酸分析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900 Chin J Mod Appl Pharm,2014 July,Vol.31 No.7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氨甲环酸分析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霞1,2,王琼1,3,江爱1,3,胡焰1,2,邱细敏3,李健和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长沙 410011;2.中南大学药学院,长沙 410013;3.湖南师范大学,长沙 410012)摘要:目的 介绍氨甲环酸分析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供药品质控、新药开发、药动学以及生物等效性研究参考,确保药品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查阅近 20 年的国内外文献,对氨甲环酸分析测试方法进行概述。结果 氨甲环酸
2、制剂以及体液的分析测试方法主要有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结论 氨甲环酸的检测方法在不断提高,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进一步开发新型的氨甲环酸药物制剂提供依据与参考。关键词:氨甲环酸;制剂分析;体液分析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7693(2014)07-0900-07 DOI:10.13748/ki.issn1007-7693.2014.07.034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nexamic Acid Analysis Methods WANG Xia1,2,WANG Qiong1,3,JIANG Ai1,3,
3、HU Yan1,2,QIU Ximin3,LI Jianhe1*(1.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1,China;2.Pharmacy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3.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4、 tranexamic acid for the reference of drug quality control,development of new drugs,pharmacokinetics,bioequivalence study,an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medicines and the safety of clinical drug application.METHODS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in recent 20 years were consulted to provide an overvi
5、ew of tranexamic acid analysis methods.RESULTS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tranexamic acid preparation and body fluids included volumetry,spectroscopy,chromatography,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etc.CONCLUSION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tranexamic acid are constantly improved to provide referenc
6、es of using medicines reasonably and safely,and further developing new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of tranexamic acid.KEY WORDS:tranexamic acid;preparations analysis;body fluids analysis 作者简介:王霞,女,硕士生 Tel:(0731)85292093 E-mail: *通信作者:李健和,男,硕士,副主任药师,硕导 Tel:(0731)85292093 E-mail: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7、TA)为合成的氨基酸类抗纤溶药,能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的赖氨酸与纤溶酶结合,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裂解,产生止血作用,临床主要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1。2009 年 TA 缓释片在美国作为首个非激素类药物获批用于治疗月经过多2。其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3-4,但该适应症尚未获得各国药品管理机构批准。近年来,还发现其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皮肤疾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支气管炎、恶性肿瘤、复发性胎盘早期剥离等多种疾病有一定的作用5-7。对在 PubMed、Medline、荷兰 医学文摘(EMBASE/EM)、国际药学文摘(IPA)、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中 2013
8、 年 6 月之前有关 TA 分析测试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概述其研究进展,供药品质控、新药开发、药动学以及生物等效性研究参考,以确保药品质量,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进一步开发新型的氨甲环酸药物制剂。1 制剂的分析测试 目前已开发上市的 TA 制剂有:普通片及胶囊、缓释片、糖浆剂、注射剂,文献及专利报道的在研制剂有吸收性止血海绵、含漱液、复方制剂及外用制剂如乳剂、溶液剂、脂质体等。1.1 容量分析法 中国药典 2005 年版二部中 TA 片、胶囊和注射剂的含量测定均采用容量分析法8,此方法虽然比较简便,但专属性不够强,制剂中的辅料对其测定可能有所干扰,容易产生滴定误差。此外,其片剂质量标准中溶出度
9、检查项下溶出液的检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衍生物吸光度的方法,此操作过程较烦琐,且重复性不好。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 TA 片、注射剂的含量测定及片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Mod Appl Pharm,2014 July,Vol.31 No.7 901 剂项下的溶出度测定均改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其胶囊剂仍采用容量分析法9。1.2 光谱分析法 于香安等10用分光光度法对外血停主药 T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TA 在 466 nm 处有最大吸收,且空白溶液无干扰,TA 在 10.062.5 gmL1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达 100.9
10、1%,RSD 为1.09%,方法准确、快速、简便。此外,TA 也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利于其含量测定,如范爱玲等11采用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 TA 注射液的含量,该方法相对比较复杂。研究 TA 与 2,3-二氯-5,6-二氰-1,4-苯醌的反应条件,确定在硼砂溶液中,在 30 反应 140 min 可获得稳定的络合物,其在 34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 17 300 Lmol1cm1;应用拟定的方法测定药物制剂含量与文献一致,回收率99%,RSD0.999),测得回收率在 98.0%101.8%,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 RSD1.85%。本法已成功用于 TA 凝胶贴剂中药物含量
11、和释放曲线的分析。1.3 色谱分析法 TA 存在顺反式异构体,其中反式异构体为其活性成分,活性作用是顺式异构体的 50 倍。中国药典(1977、1985、1990 年版)未收载异构体测定方法,自 1988 年生产厂家开始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检查,该方法被 1995 年版中国药典采用,顺式体限度为 1.0%。陈志华17基于 TA 离子与反离子(四丁铵离子)能形成离子对,以正丙醇-水(41)为展开剂,采用离子对薄层色谱分离检测 TA 中的顺反式异构体,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量为 0.02 g。中国药典 2000 年版18将 TA 与4-氟-3-硝基三氟甲苯反应后,采用正相 HPLC 测定
12、顺式异构体,限度规定为0.5%。中国药典 2005年版二部8和英国药典 2007 年版19TA 注射液的有关物质仅控制 Z-异构体,测定方法是先化学衍生化,然后采用正相色谱分离测定;衍生化实验中需用无醇三氯甲烷,该试剂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对人体毒害较大。上述 2 种药典标准中,TA 的含量测定采用容量法,方法是先将注射液蒸干,再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测定步骤繁琐,冰醋酸还会污染环境。而日本药局方 2007 年版20对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未加控制。针对上述存在问题,采用现代色谱分析技术,使用高灵敏度的 HPLC 仪,能有效地对 TA 原料及 902 Chin J Mod Appl Pharm,2014
13、July,Vol.31 No.7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制剂的有关物质及含量进行测定21-26,色谱条件基本一致: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0.2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取磷酸二氢钠18.3 g,加水 800 mL 溶解,加三乙胺 8.3 mL 混匀后再加入 2.3 g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解混匀,用磷酸调节 pH 至 2.5,加水至 1 000 mL 摇匀)-甲醇(6040);检测波长:220 nm。这些研究成果已被国内外新版药典(如中国药典 2010 年版9)收载。由于 TA 分子中无发色基团,需衍生化后,才能采用紫外或荧光法分析。Shi
14、h 等27通过运用滚镀镍电极法,报道了一个相对简单的电化学 TA 检测法。以乙腈-0.1 molL1氢氧化钠(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 0.9 mLmin1,Hamilton PRP-X100(150 mm4.1 mm,10 m)为阴离子交换柱进行色谱分离,在+0.55 V Ag/AgCl 条件下检测,结果在31 000 mgL1浓度窗口内,校准曲线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和检测限(S/N=3)分别为 0.999 3和 0.13 mgL1(0.84 molL1),50 ppm TA 注射组(n=10)测得 RSD 只有 0.3%,表明该检测系统有良好的重复性,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美容产品中的
15、TA 含量的分析,控制质量快速、可靠。2 体液的分析测试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Abrahamsson28采用 HPLC 测定全血中的 TA前体药物(KABI 2161),其能迅速在全血中水解,样品能直接收集到提取管中。荧光胺柱前衍生化后,采用反相 HPLC 荧光检测器检测,色谱柱为C8-Nucleosil 柱,洗脱液为磷酸盐缓冲液和乙腈的混合物(pH 3)。血样体积为 0.5 mL 时,KABI 2161在全血中的检测限10 ngmL1。测定浓度 300,50 ngmL1的精密度 RSD 分别为 4.1%和 6.9%。Svahn 等29进一步对该 TA 前体药物在 3 名健康志愿者中的吸收
16、情况进行考察,KABI 2161 口服给予剂量分别为 1,2,3,3.5 mmol,以 TA 临床给药剂量 1.5 g(9.6 mmol)作对照。给予 KABI 2161后,048 h 内尿液中的回收率分别为 84.7%,82.4%,89.4%和 97.5%;给予 TA 后,尿液中的回收率为 37.0%。该结果与标准给药剂量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相似。KABI 2161 组的浓度分别为13.1,19.6,14.4,14.3 mghL1mmol1,而 TA组为 8.0 mghL1mmol1,表明 KABI 2161 能够显著增加 TA 的生物利用度。Matsubayashi等30采用柱前衍生-HPLC
17、 测定人血清中的 TA,样品中的 TA 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生成苯胺硫甲酰基衍生物,通过酸处理和溶剂萃取处理后,可消除样品中-氨基酸的干扰,应用常规 HPLC 仪和紫外检测器分析样品,血清样品检测限为 0.2 gmL1(S/N=2)。Fiechtner等31对 TA 在体外循环(CPB)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患者注射 TA 初始剂量 10 mgkg1 20 min 以 上,随 后 通 过 中 央 静 脉 导 管 输 注1 mgkg1h1,到达重症监护室后继续输注 2 h,收集不 同时间点 的血液样 本 900 L,置于0.105 molL1柠檬酸钠缓冲液 100 L 试管内,血样 1 h 内 2
18、000g 离心 15 min,冻结去血小板,上清液于70 保存。TA 血药浓度采用 HPLC 邻苯二甲醛衍生化法测定,亮氨酸脱氢酶预处理样品,以减少支链氨基酸色谱峰的干扰。把亮氨酸脱氢酶添加到等份的血浆样品中,37 孵化 1 h后加入乙腈脱蛋白,2 000g 离心 2 min。上清液用 0.45 m 聚四氟乙烯膜过滤,与邻苯二甲醛衍生2.5 min。检测色谱柱 Microsorb-MV C18(4.6 mm150.0 mm),流动相为 19%丙酮和 81%缓冲液(20 mmolL1 pH 6.9 磷酸钠,90%水,10%丙酮),流速为 1.3 mLmin1。TA 衍生物用荧光检测器测定,线性浓
19、度为 040 gmL1。Huertas-Prez 等32采用 HPLC 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液中的 TA,对 TA 的处理与上述Duangrat等16使用的方法类似:制备去血小板血浆,离心过滤,与 NDA 及氰化物衍生化,2 min 后加入色氨酸除去过量 NDA,生成的衍生物在 4 下稳定时间高达 36 h,随之衍生物采用 C18柱(2.1 mm100 mm,3 m),以乙酸盐缓冲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柱温为 40,流速为 0.2 mLmin1,用荧光检测器在 ex=440 nm 和 em=520 nm 下测定,最低检测限为 0.5 molL1,全血中平均回收率为81.7%,RSD 为
20、 10.9%。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全血样品 RSD12%)和线性(去血小板血浆样品R2=0.999 6),已成功应用到热敏脂质体中热诱导的TA 释放研究。Goobie等33采用 HPLC 测定 TA 血药浓度,取接受颅手术儿科患者的动脉血 1.8 mL,并立即用依地酸二钠抗凝,冰冻储存。离心分离血浆(4 下 1000g 离心 10 min 以上),80 储存解冻后分析。取 100 L 血浆与溶解在 0.1 molL1盐酸中的 1 mmolL1内标 L-正亮氨酸同体积混合,采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Mod Appl Pharm,2014
21、 July,Vol.31 No.7 903 Amicon Ultracel 10K 滤膜纯化混合物。之后,6 500 rmin1离心 30 min,50 L 的滤液真空干燥后,用 1 molL1醋酸钠-四乙胺-甲醇(221)溶液 10 L 处理。上述溶液再次真空干燥后,用甲醇-四乙胺-水-异硫氰酸苯酯(7111)20 L 室温下衍生 20 min。衍生样品进一步真空干燥,加入pH 7.4的5 mmolL1磷酸钠-乙腈(95050)溶液100 L 溶解后,置琥珀色进样瓶中进样。色谱柱采用反相 C18柱(3.9 mm300 mm,4 m);流动相使用前脱气,取 A、B 组分混合,其中 A 组分为7
22、0 mmolL1乙酸钠(pH 6.5)-乙腈(97525),B 组分为乙腈-水-甲醇(450400150),按下述梯度进行洗脱:0 min 30%B,13.5 min 9%B,20 min 30%B,35 min 100%B,52 min 3%B;柱温为 38;流速为 1 mLmin1;进样量为 10 L;检测波长为254 nm。TA 在 101 800 gmL1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为 0.960.98,最低定量限为31 gmL1,在 25250 gmL1浓度进行批内分析的 RSD 为 7.8%,样品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分别为93%和 95%。TA 在儿科患者中的药动学尚未明确,且临床给
23、药方案具有多样性,上述测定方法的建立有利于进行其群体药动学分析,建立模型预测小儿颅骨重塑手术患者颅缝早闭有效的 TA 给药方案。2.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Grassin 等34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法(LC-MS)测定人血清中的 TA,血清样品(100 L)采用高氯酸沉淀蛋白,色谱柱 Thermo C18柱(150 mm2.1 mm,5 m),流动相甲酸盐缓冲液-乙腈(955),内标顺-4-氨基环己甲酸,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ESI+),TA 母离子质荷比(m/z)为 158.0,内标 m/z 为 144.0,选择性监测 m/z:122.7(TA)和 126.0(内标)的离子峰。检测
24、浓度1.0200.0 gmL1。日间精密度 1.9%8.1%,准确度 93.3%100.5%;日内精密度 1.9%9.7%,准确度93.2%96.1%。本法测定血中TA浓度的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在此基础上,Grassin-Delyle等35进一步探讨小儿心脏手术 CPB 的 TA 群体药动学。21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 2 组,一组连续给予 TA,负荷剂量静注 10 mgkg1 5 min以上,之后整个手术中注入 1 mgkg1h1,以及CPB 的最初剂量为 10 mgkg1;另一组间歇给予TA,负荷剂量静注 10 mgkg1 5 min 以上,之后CPB 的最初和最后剂量均为
25、10 mgkg1。每组分别于给药前、负荷剂量 10 min 后、CPB 开始前、CPB开始后 30 min 和 60 min、CPB 结束后、CPB 结束后 10 min 和手术结束后采集动脉血 3 mL。离心(4 下 4 000g 10 min)后分离血清,80 下储存直到采用上述 LC-MS 分析。TA 药动学过程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体质量和 CPB 系主要协变量因素。校正 70 kg 体质量的药动学参数如下:总清除率为 2.45 Lh1;中央室的分布容积为 14.1 L;室间清除率为 5.74 Lh1;周边室体积为 32.8 L。据此,本研究提出了一个体质量调整给药方案:负荷剂量后,结合
26、体质量调节连续输注量以维持儿童术中有效的 TA 浓度为 2030 gmL1。Chang等36使用高氯酸一步去蛋白质法从200 L 血浆样品中提取 TA 和内标甲基多巴,然后采用 LC-MS 测定,色谱柱:XtrraTM MS C18柱(2.1 mm100 mm,3.5 m),流动相:含 10%乙腈的 2 mmolL1醋酸铵缓冲液(pH 3.5),流速:0.15 mLmin1,分析时间:5 min,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 m/z 15895(TA)和 m/z 212166(甲 基 多 巴)。TA的 浓 度 线 性 范 围 为0.0210.00 gmL1,定量下限为 0.02 gmL1,日内
27、日间精密度的 RSD 分别为 1.12%10.23%和3.98%9.08%,相对名义浓度的准确度偏倚分别为10.88%11.35%和 1.89%6.21%。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并已成功地应用于 12名健康志愿者 TA的临床药动学研究。Yang 等37采用 LC-MS 检测血浆中药物浓度,18 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 TA 受试制剂(胶囊)和参比制剂(片剂)。取服药前及服药后不同时间的肘静脉血 5 mL,置含有肝素的离心管中,离心分离,血浆置20 冰箱中保存待测。精密吸取上述血浆 0.3 mL,置 1.5 mL 塑料离心管中,加内标甲氧苄啶工作液 0.9 mL
28、(含内标 2.7 g 和甲酸18 L)以沉淀蛋白,涡旋 2 min,超声 5 min,离心(13 000g)7 min 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色谱柱 Thermo C18柱(150 mm2 mm,3 m);流动相:30 mmolL1乙酸铵溶液(含 0.1%甲酸)-乙腈(6040);流速为 0.4 mLmin1;柱温为 45;进样量为 2.5 L。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ESI+);毛细管电压为 3.0 kV;锥孔电压为 26 V;萃取电压为 6 V;源温度为 100,去溶剂化温度为250;锥孔气流速为 60 Lh1;去溶剂气流速为 904 Chin J Mod Appl Pharm,2014
29、 July,Vol.31 No.7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400 Lh1;选择性监测质荷比(m/z):158.4(TA)和291.6(内标)的离子峰。TA 和内标的保留时间约为3.3 min 和 4.6 min,峰形良好,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TA 在 0.0512.58 gmL1内线性良好,定量限为 0.05 gmL1(S/N10)。低、中、高浓度样品的平均萃取回收率分别为 98.2%,96.9%和 96.0%,RSD 分别为 4.8%,7.8%和 0.8%(n=5)。日内、日间 RSD15%;方法回收率均为 85%115%。血样中 TA 的稳定
30、性良好。符合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方法学要求。流动相中加入 0.1%甲酸是为提供质子,增强待测物的离子化程度,提高灵敏度和信号稳定性。TA 极性较大,较难通过固相萃取或液-液萃取而从血浆中提取,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可保证较高回收率。以乙腈作沉淀溶剂时引起的离子化抑制效应较小,再加入一定量的甲酸可显著改善峰形。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是在固相萃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为一体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对样品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分析灵敏度,无溶剂化,装置便于携带,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可以实现野外现场取样分析,较常规技术
31、更易于实现自动化和体内分析的可行性38。Bojko等39-40采用自动固相微萃取和 LC-MS 测定血浆中 TA 的浓度,在不同时间点采集的血样于 4 下 2000g 离心 15min,上清液70 保存。在 1.5625 gmL1和 25 300 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5,1.5 gmL1,方法回收率为 0.19%0.02%,准确度偏倚和精密度 RSD 分别为9%和11%(除LLOQ 外,准确度偏倚和精密度 RSD 分别为16%和13%)。Sharma 等41采用 SPME 法提取血浆中的 TA,进行 LC-MS 测定。利用校准曲线获得血浆中 TA 的浓度,其线
32、性范围为 1.56300 gmL1。10 例患者的初步结果表明,在 CPB 期间 TA 的平均浓度为 134 gmL1,RSD 为 21%(TA 体内抑制纤溶酶的有效剂量仍然未知)。与血浆蛋白沉淀的标准方法相比,采用萃取技术(固相微萃取)提取血液样品中 TA 更为有效、快速。Wasowicz等42比较研究蛋白质沉淀(PPP)法和 SPME 法测定 TA 血药浓度的一致性。PPP 法测得 TA 的绝对回收率为 64.9%78.2%,精密度RSD10%(除 LLOQ 外,RSD 为 18%),相对名义浓度的准确度偏倚7%(LLOQ 时为 15%);手动SPME 法测得的绝对回收率、精密度 RSD、
33、准确度偏倚分别为 0.06%、9%和6%(LLOQ 时,精密度 RSD11%、准确度偏倚8.9%);自动 SPME 法测得的绝对回收率、精密度 RSD、准确度偏倚分别 为 2.5%、8%和 9%(LLOQ 时,精 密 度RSD10%、准确度偏倚8.8%)。使用布兰德-奥特曼差异图分析 PPP 法和 SPME 法,发现 2 种方法有良好的一致性,SPME 是一种相对简单、快速提取技术,可方便日后在不同的临床实践中分析 TA药物浓度和药物剂量的药动学研究。2.3 气相色谱法 Pilbrant等43采用衍生化后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静注 1 g 或口服 2 g TA 后血液和尿液中的浓度,当血浆浓度
34、为 12,0.24 gmL1时,本法的RSD 分别为1.4%和7%(n=8)。前 8 h 内大部分药物消除,表观消除半衰期约为 2 h,血浆清除率110116 mLmin1,95%TA 以原型从尿中排出。食物对口服 TA 的吸收无影响,口服 TA 的生物利用度为 34%。Sindet-Pedersen44探讨口服和含漱 TA 后在血浆和混合非刺激性唾液中的浓度,10 名健康志愿者口服 TA 1 g,另 20 名健康志愿者用 5%TA 水溶液 10 mL 漱口 2 min,给药后于 30,60,120,240,360 和 480 min 收集血液和唾液,以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口服给药 1
35、20 min 后,TA 的平均血浆浓度达峰值,约 7 gmL1,该检测水平下唾液样本中未检测到 TA。含漱给药后,血浆中 TA浓度一直200 gmL1),治疗浓度维持2 h 以上。可见仅通过局部给予 TA,可抑制口腔内纤维蛋白溶解,对于凝血缺陷患者,该药用于治疗和预防口腔出血具有重要意义。Almer等45对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5名健康志愿者单次直肠滴注 2 g TA 后的药动学进行研究,血样 3 000 rmin1离心 10 min,20 下保存直到分析,尿液也于20 下保存。采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检测,毛细管柱 Hewlett Packard Ultra 2(0.32 mm25
36、m,0.17 m),柱温240 保持 8 min后,以 40 min1升温至 300,进样器温度为 250,检测器温度为 300,以分流比 125 进样,血样和尿液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 0.12,0.5 gmL1。在志愿者和患者中检测到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Chin J Mod Appl Pharm,2014 July,Vol.31 No.7 905 的血药浓度和在尿中的排泄量低于口服相同剂量的值,对全身纤溶系统无明显影响。2.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 项随机、非盲临床研究对 1845 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研究 1,n=32;研究 2,n=40)服用
37、2 种新型 TA 缓释片的药动学和稳态给药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是确定该药最佳处方,以推进其治疗月经过多的后期临床研究。第 1 项研究中,志愿者分别在禁食和进食(早餐后)条件下单剂量服用1.3 g 改良速释型 TA(2 片,650 mg片1)和迟释型TA。第 2 项研究中,志愿者单剂量服用 1.3 g 改良速释型 TA 或迟释型 TA 后,给药方案调整为1.3 g(8 h)1,连服 5 d。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肝素锂抗凝血浆离心分离后储存在20(10)。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血浆中的 TA 和内标加巴喷丁,所有样品在二氯甲烷和四丁基酒石酸氢铵的混合溶液(pH 9.5)中与甲基碘衍生,采用气相色
38、谱-质谱联用法(GS-LC)进行检测,气相色谱仪程序升温,氦气作为载气,Rtx-5 MS 色谱柱分离,质谱仪在负离子化学电离模式下运行,氨气作为反应气。选择性监测 m/z:360(TA)和 374(内标)的离子峰。结果 TA 的人血浆检测浓度范围为 0.050 250 gmL1,所有测试浓度的质量控制样品和标准样品的精密度(以变异系数 CV 表示)和准确度(以偏倚表示)均10.5%,表明该方法可用于血浆中氨甲环酸的检测。服用改良速释型和迟释型 TA的患者分别于 1.5 h 和 3 h 内血浆 TA 浓度达到最小有效浓度(5 gmL1)。改良速释型 TA 药动学不受食物的影响,而高脂肪膳食显著降
39、低迟释型TA 的最大浓度。患者在服用改良速释型 TA 1.3 g(8 h)1后,全身性药物暴露的峰值和血浆TA浓度在治疗窗(515 gmL1)维持最佳。改良速释型和迟释型 TA 的耐受性均较好。改良速释型TA1.3 g(8 h)1或 tid,连服 5 d峰谷稳态特性提示其可进入治疗女性月经过多的后期临床试验46。2.5 核磁共振波谱法 孙国林等47研究了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CPB 期间应用 TA 的血液浓度。5 例先天性法洛四联症患儿,体质量(7.362.08)kg,在开胸前应用TA 100 mgkg1,单次静脉缓慢注射(10 min),CPB 开始前再次注射 100 mgkg1。应用磁共振
40、波谱仪(1H-NM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段 TA 的血液浓度。结果 CPB 开始前(负荷剂量用药后约20 min)、CPB 开始后 1 h、手术结束时的血液 TA 浓度分别为(224.61195.28),(509.58181.57),(243.9532.30)gmL1。CPB 开始前与 CPB 开始后 1 h 及手术结束时 TA 浓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83);CPB 开始后 1 h 与手术结束时TA 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2)。本法能够检测出TA 的血液浓度。TA 用法血药浓度高,大于抑制有高度出血风险可能需要的血液浓度 125 gmL1,提示可降低剂量。3 讨论
41、近年来,随着 TA 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新制剂的研制成功,其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适用于药物体内动态研究检测方法的发展,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进一步开发新型的 TA 药物制剂提供依据与参考。REFERENCES 1 ZHANG X L.Tranexamic Acid M/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enter for Drug Evalution.Clinical Drug Reference.Chengdu:Sich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8:828-829.2 US Food and D
42、rug Administration.Lysteda(tranexamic acid)label information EB/OL.FDA,2012 2013-3-3.Availablefrom:http:/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label/2011/022430s002lbl.pdf.Accessed.3 CHO H H,CHOI M,CHO S,et al.Role of oral tranexamic acid in melas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IPL and low fluence QS Nd:Y
43、AG laser J.J Dermatolog Treat,2013,24(4):292-296.4 NA J I,CHOI S Y,YANG S H,et al.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on melasma:a clinical trial with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3,27(8):1035-12039.5 CHENG X F.Tranexamic acid for the treatment of many diseases J.Today Sci Technol
44、(今日科技),1998,30(3):28.6 SETO A H,DUNLAP D S.Tranexamic acid in oncology J.Ann Pharmacother,1996,30(7/8):868-870.7 KIM M S,CHANG S E,HAW S,et al.Tranexamic acid solution soaking is an excellent approach for rosacea patients:a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in six patients J.J Dermatol,2013,40(1):70-71.8 Ch.P
45、(2005)Vol(中国药典 2005 年版.二部)S.2005:611-612.9 Ch.P(2010)Vol(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S.2010:828-829.10 YU X A,JIAO H S,LUO Q,et al.Determin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content in Waixueting by spectrophotometry J.J Lanzhou Med Coll(兰州医学院学报),2000,26(4):20-21.11 FAN A L,LI S Y,LI N.Charge moving spectrophotometric me
46、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tranexamic acid injection J.J Taiyuan Teachers Coll(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2,1(1):37-39.12 WAHBI A A,LOTFI E A,ABOUL-ENEIN H Y.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with chloranil J.Talanta,1984,30(1):77-78.13 RIND E M,LAGHARI M G,MEMON A H,et al.906 Chin J Mo
47、d Appl Pharm,2014 July,Vol.31 No.7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 年 7 月第 31 卷第 7 期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using vanillin J.Acta Pharm Sin,2009,44(2):175-180.14 ANSARI T M,RAZA A,REHMAN A U.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pharmaceutical bulk and dosage forms J.Anal
48、Sci,2005,21(9):1133-1135.15 EL-AROUD K A,ABUSHOFFA A M,ABDELLATEF H E.Spectrophotometric and spectrofluorimetric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 J.Chem Pharm Bull(Tokyo),2007,55(3):364-367.16 DUANGRAT C,WONGSRI K,PONGPAIBUL Y.Spectrofluorimetric determi
49、n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hydrogel patch formulations by derivatization with naphthalene-2,3-dicarboxaldehyde/cyanide J.J Cosmet Sci,2007,58(3):215-227.17 CHEN Z H.Ion of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detection of tranexamic acid cis trans isomer J.Chin J Pharm(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9,20(10):465-466.18 Ch.P(2
50、000)Vol(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二部)S.2000:611-612.19 BP(2007)Vol S.2007:2966-2967.20 JP(2007)S.2007:1193-1195.21 TONG F.Study on tranexamic acid related substance analysis method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D.Hengyang:Masters Thesis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2010.22 DU N,WANG Y,CAI M M,et al.Determination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