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及中国的策略分析_修晶.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6962727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革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及中国的策略分析_修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变革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及中国的策略分析_修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革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及中国的策略分析_修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革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及中国的策略分析_修晶.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8/06总第 374期商业研究C O M M E R C I A LR E S E A R C H文章编号:1001-148X(2008)06-0005-05变革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及中国的策略分析修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100089)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制时代。浮动汇率被认为可以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然而浮动汇率制本身难以解决双边汇率易变性和偏离性的难题。目前,如何改变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机构正在进行积极的改革,以应对这一挑战。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I M F 职能调整;策略分析中

2、图分类号:F 821.6 文献标识码:AT h e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Mo n e t a r yS y s t e mU n d e r R e f o r ma n dC h i n e s e S t r a t e g i e sX I UJ i n g(C h i n aY o u t h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P o l i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s,B e i ji n g100089,C h in a)A b s t r a c t:S i n c et h ec o l l a p s e

3、o f t h eB r e t t o nWo o d s S y s t e m,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o n e t a r y s y s t e mh a s e n t e r e di n t ot h ef l o a t i n ge x c h a n g er a t es t a g e.A l t h o u g h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 f l o a t i n ge x c h a n g er a t ei s d e e m e dt oa d j u s t t h eb a l a

4、n c eo f p a y m e n t sa u t o-m a t i c a l l y,i t c a nn o t 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o f v o l a t i l i t ya n dm i s a l i g n m e n t o f t h eb i l a t e r a l e x c h a n g er a t e.N o w,h o wt oc h a n g e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 g l o b a l i m b a l a n c eh a s b e c o m et h e m a

5、 j o r i s s u ef o r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 m u n i t y.A s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i n t e r n a t i o n-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o n e t a r yF u n d(I M F)h a s b e e nr e f o r m e da c t i v e l yt of a c eu pt ot h e s ec h a l l e n g e s.K

6、e yw o r d s: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o n e t a r ys y s t e m;f u n c t i o n a l a d j u s t m e n t o f I MF;s t r a t e g i ca n a l y s i s收稿日期:2007-07-03作者简介:修晶(1977-),女,辽宁沈阳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基金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课题重点项目 开放条件下国际宏观政策的协调问题:基于博弈的分析,项目编号:5050612。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国际货币

7、体系进入了一个“没有体系”的牙买加体系时代,成员国可以自由决定实行浮动汇率制还是固定(钉住)汇率制。然而,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流动频繁、数额巨大,主要货币的相对汇率易变并且波幅较大,给国际贸 易、金融的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货币、金融危机引起的动荡,给世界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又出现了新问题:即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日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美国日益严重的“双赤字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经济失衡和资本流动发生逆转的风险。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国际货币 2 马林.全球贸易环境下的供应链一体化风险管理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

8、06.3 谢科范,彭华涛.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与信息风险 J .中国机械工程,2003(17).4 沈祖志,余福茂.基于适度递阶控制的物流系统规划研究 J .中国公路学报,2003(2).5 黄培清,张存禄,揭晖.基于 S C O R 模型的供应链再造 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1).6 卢海.S C O R-国际标准化的供应链流程管理 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5).7 马林.基于供应链演变的信息分享模式分析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1).8 马林.基于机制设计的供应链优化整合决策效应分析 J .商业研究,2003(12).9 马林,钟昌标.在供应链管理环

9、境下“走出去”企业的汇率风险决策分析 J .中国软科学,2004(7).10G e o r g e A.Z s i d i s i n.Ag r o u n d e d d e f i n i t i o no f s u p p l yr i s k.J o u r n a l o f P u r c h a s i n g S u p p l y M a n a g e m e n t,2003(9):217-224.11P e rJ.A g r e l l a,R o b e r t L i n d r o t h b,A n d r e a sN o r r m a n,R i s k

10、,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i n c e n t i v e si nt e l e c o m s u p p l yc h a i n s,P r o d u c t i o nE c o n o m i c s 2004(90):1-16.12Z s i d i s i n,G.A.,Ma n a g e r i a l P e r c e p t i o n so f S u p-p l yR i s k,T h eJ o u r n a l o fS u p p l yC h a i nM a n a g e-m e n t,T e m p e:Wi n

11、t e r,2003:14-25.(责任编辑:石树文)6商 业 研 究2008/06体系进行新的调整和改革。2006年 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 I MF)和世界银行年会上,I MF 成员国针对全球经济失衡而达成建立多边磋商机制的共识;同时年会提高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四个国家在基金组织的份额。笔者主要讨论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以及中国在变革环境中需要进行哪些调整。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史,说明国际货币体系进行的动态调整;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的特点及对各国经济造成的不对称影响;第三部分讨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调节机制或机构的改革情况;第四部分探讨

12、变革环境中我国的策略选择。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史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国际货币体系大体上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三个时期。而对当今世界影响较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之后的牙买加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为稳定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国际社会希望建立新体系来预防大萧条时期世界性经济灾难的再度发生。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 4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 召开会 议,决 定建 立国 际货 币基

13、 金组 织(I MF)和世界银行,以预防经济危机再现并重建遭受战争破坏的各国经济。这次国际货币与金融会议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由此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被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会国认为缺乏稳定的全球金融市场以及战争造成的破坏是阻碍未来全球繁荣的两大因素,因此布雷顿森林会议达成协议:(1)建立 I MF,提供建立可靠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机制所需的资源来稳定全球的金融市场和各国货币,确保战后世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框架;(2)建立世界银行,通过提供推动重建和发展所需的投资来复兴欧洲。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的汇率制度安排,为战后恢复国际金融秩序提供稳定的环境

14、。(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固有的“特里芬难题”无法解决。随着美国国际收支的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1971 年和 1973年两次出现“美元灾”,美国无法承受其黄金储备的持续下降,于是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停止兑换黄金。自此,以美元与黄金双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了,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动调整的时代。1976年形成的牙买加体系并没有对于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关系、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以及资本流动监管做出实质性的安排,只是对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安排的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和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国际

15、收支调节方式灵活化进行了事后的承认。当然,这一体系保留并加强了 I M F 的职能,使 I M F 在日后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参与者与领导者成为可能。牙买加体系虽然更加灵活并富有弹性,但该体系缺少统一的理念和制度安排,缺少权威性的监督管理。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处于一种没有体系的状态。在这一体系下,不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即使发达国家内部也存在着利益上的不均衡。为了促进增长和缓解不均衡,1985年的“广场协议”要求:德国减税,日本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同时进一步要求汇率应更多地反映经济的基本面,要求各国联合干预促进美元贬值。二、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

16、及对经济造成的不对称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主要工业化国家货币从传统的固定汇率转向了浮动汇率,各个双边名义汇率出现剧烈波动;虽然进入 20世纪 90年代后波动幅度小于前期,但仍继续浮动并波动,有时也出现短暂的剧烈波动。图 1是根据美联储公布的主要国家即期汇率(日汇率)整理而成。通过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得出的月平均汇率,不难发现,汇率的波动从未停止过。20世纪 80年代以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有较大的偏离情形,大半源自内部政策的失衡。在随后的1984年末到 1985年初,投机泡沫扮演了重要角色。欧元诞生后,在美元、欧元和日元三个主要货币之间发生的大幅度汇率的变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不稳的主要因素:主

17、要货币之间的汇率频繁波动,增大了国际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主要国际货币国家通过汇率调整掌握着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竞争力调整的主动权;国际支付手段的供给由国际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政策和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而不按照国际经济基本面的客观需要提供相应的国际流动性,这将造成国际货币体系的严重失衡。虽然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直到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前仍采取的是这样或那样形式的钉住汇率体制;但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货币危机的冲击,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放弃了名义汇率目标制,转向了浮动汇率制或增加了名义汇率的弹性。表 1从描述统计角度概括 1994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来若干新兴市场经

18、济体即期日汇率的波动情况。从全距(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可以看出,这些国家都经历了汇率的浮动或较为浮动的情况。其中泰国、巴西的汇率波动较为剧烈,马来西亚波动相对小一些,这与各国 20世纪 90年代后的经历是吻合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首先遭受投机冲击,泰铢贬值幅度很大;此后,多数经济体都转向浮动汇率,只有马来西亚例外,危机后宣布实行更加严格的钉住汇率。而巴西则于 1999年转向浮动汇率。总第374期修晶:变革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及中国的策略分析7图 1美元对主要国际货币汇率(月平均)1978.12-2006.11表 1新兴市场经济体即期日汇率(1994年 1月 3日-

19、2006年 12月 4日)墨西哥巴西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最大值11.6353.94513694.731960最小值3.110.83222.752.389758.5平均值8.9499961.974279627.0573.4336141070.978标准差2.1362170.791353561.08530.570944205.0634中位数9.411.971956.23.81118.5众数3.111.80525.253.8895峰度1.080123-1.04573-1.91437-1.06328-0.3493偏度-1.246950.189982-0.07964-0.853530.185539变异系数0

20、.2386840.4008310.8947920.1662810.191473说明:图 1和表 1的原始数据均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的即期汇率计算得来:h t t p:/w w w.f e d e r a l r e s e r v e.g o v/r e l e a s e s/h 10/h i s t/d a t 96 b z.h t m。浮动汇率面临两大难题在于:主要国家双边汇率的易变性和偏离性。汇率易变性(v o l a t i l i t y)指名义汇率多变,波动幅度大,而且难以预测。汇率偏离性(m i s a l i g n m e n t)指名义汇率水平长期偏离依据基本层面因素

21、所确定的均衡汇率水平(李荣谦,2006)。汇率波动如果不严重,它可能属于金融市场对一些政策或冲击的正常反应;然而汇率波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偏离基本面的长期均衡汇率的话,带来的成本则是很大的。首先,汇率偏离可以给市场参与者一个错误的价格信号,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受损。其次,汇率偏离可能带来一国长期的汇价低估,因而招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贸易摩擦加剧,最终会妨碍全球贸易的发展。即使是汇价高估,也没有好处,使本国产品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最后,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浮动汇率、市场经济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但往往是局部范围内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如果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非常频繁,波动幅度又很大的时候,这种浮动汇率的制

22、度安排就不排除其他国家会采取竞争性贬值的手段,给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灾难性影响。汇率波动对工业化国家与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的影响往往是不一样的。通常,汇率波动对前者的经济影响或冲击作用要小于对后者的经济影响或冲击作用。换句话说,后者对汇率波动的经济承受力要小于前者。造成这种承受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几点:1.工业化国家通常拥有较为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它们防御货币市场波动及其带来的风险的能力相对高。2.发展中国家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内,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小于工业化国家,在完全竞争与完全差异方面,前者出口产品近似于完全竞争,由于这一原因,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具有较高的价格敏感性。因此

23、,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平衡较多地受到汇率水平及其波动的影响。工业化国家出口企业的市场多样化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工业化国家金融市场也为各类贸易企业提供了较多的汇率避险工具。3.在许多工业化国家,国内市场相对发达,外贸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通常普遍小于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主要国际货币汇率长期的易变性和偏离性给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 1995年开始的美元升值对东亚国家的出口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美元的坚挺导致了 2000年阿根廷和土耳其的困境。汇率不稳定也影响了这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健性、国内金融部门的健全性、企业部门的竞争力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由于上述原因,新兴市场经

24、济体在 1990年后半期开始转向了浮动汇率制或弹性程度较高的汇率制。然而近年来,世界经济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即:以美国为代表的经常账户持续性巨额逆差与若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持续性经常账户顺差;这种情况被称为“全球性的经济失衡”(g l o b a l i m b a l a n c e)。全球性的8商 业 研 究2008/06经济失衡问题,已经引起了包括 I MF 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可以说如何解决全球性的经济失衡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D r.We b e r,2006)。三、国际货币体系调解机制的转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调解机制主要有:I MF 和“七国集团高

25、峰会议”(G 7m e e t i n g s)。(一)I M F 的职能转变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I MF 自建立起就承担着贯彻国际货币合作原则、防止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的职责。在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I M F 在敦促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个别成员国从狭隘利益出发采取有损于其他成员国利益并招致其他成员国报复行为的货币经济政策。而 1970年后,由于黄金储备的持续下降,美国单方面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自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主要工业化国家转向浮动汇率制度。这时I MF 及时作出调整,并使自己在新的环境下继续主导国际货币事

26、务,维持国际合作成为可能。1976年由I MF“二十国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的国际会议确认:各国有权自行选择汇兑安排体制;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都可作为被选择的对象;黄金不再作为成员国汇率挂钩的对象;成员国在汇率体制上的任何调整都应当及时告知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应继续对成员国汇率政策实行监督。这些政策调整的基本意义是,浮动汇率制虽然被“合法化”了,但各国汇率政策仍然不可以作为贸易竞争的手段。I M F 在原有一般性汇率政策磋商机制之上新设立了“补充性磋商”,即基金组织在认为有必要时可与某一成员国当局就后者的具体汇率政策进行双边商讨并提出校正建议,这也称为“特别政策磋商”。20世纪 80年代,I M

27、F 先后分别与瑞典及韩国当局就它们的汇率政策举行这种特别磋商。在两次磋商过程中,基金组织并未直接批评成员国的汇率政策,但也明确表示有关当局可寻求更好的经济对策。基金组织的这种活动,从总体上说促进了在浮动汇率制背景下国际社会在汇率事务上的相互理解和自觉遵从基本规则。以 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为标志,近十多年来国际货币体系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常常面临货币金融危机的冲击或威胁。I M F 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危机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作出了反应,推出了针对特殊各例的措施和针对普遍情况的对策。近几年来中,1990 年以来遭受货币金融危机冲击的经济体大多走出了危机阴影,货币危机的国际扩散性

28、也得到了相当的遏制。而今天,针对世界经济关系中出现的“全球性经济失衡”问题,I MF 进行了新的调整。2006年 9月在新加坡召开的 I M F 与世界银行年会上新加坡会议通过了基金组织总裁拉托先生提出的“中期战略”,其中包括正式建立基金组织与成员国在汇率和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多边磋商机制”(m u l t i l a t e r a l c o n s u l t a t i o n)。多边磋商机制的含义是由基金组织出面召集对全球经济平衡关系有重大影响或关联的成员国进行集体商讨,商讨议题包括经济问题的原因、性质和应对措施,并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由基金组织连同有关成员国制定政策实施方案。显然,多边

29、磋商机制超越了传统双边磋商机制的局限,并能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和多边性特点推动成员国经济政策的互动调整进程(贺力平、修晶,2006)。2006年 4月开始,基金组织初步进行了由中国、欧洲地区、日本、沙特阿拉伯和美国同意参加的第一次多边磋商。这次多边磋商的报告预计在 2006年底形成。按照基金组织的设想,今后每年都将举行这类多边磋商活动,其参加者将随议题的性质和关联性而确定。同一议题的多边磋商活动也可能重复进行,这主要取决于磋商进程在达成共识上的成果以及有关政策调整的效果。可以说,多边磋商机制既扩大了国际谈判的范围,又给有关参与者留下了相当的回旋余地。多边磋商机制的建立被认为是国际货币基

30、金组织框架内国际协调机制的一个重要改革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互动的一个逻辑结果。(二)七国集团高峰会议的调节机制1970年以来,工业化国家转为浮动汇率制度;1973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出现了二战后最为严重的不景气。为了维持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化国家首脑集会商讨和进行应对新形势协调货币汇率政策,促进经济景气循环。在法国总统的倡导下,1975年 11月 15日 C 7高峰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一般为期三天,主要代表包括各国领袖、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总裁。目前,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及俄罗斯总统,也参加 G 7会议中政治议题的讨论。20世纪 70年代,G 7在政策

31、协调上并没有十分具体的表现。人们认为比较成功的合作是 1985 年的“广场协议”。为调整对外不均衡,美国、英国、法国、西德和日本五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召开会议,讨论当时各国出现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并最终通过了“广场协议”。广场协议要求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并达成一致联合干预外汇市场。1986年东京会议上,与会国形成了多边监测的共识,这意味着 G 7在政策协调合作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此外,G 7还积极与 I M F 合作,I MF 为 G 7提高多边监测数据支持,G 7也参加由 I M F 主导的国际债务危机解决方案当中,推动了“布雷迪计

32、划的出台”(张文才、龚俸、石丁,2006)。四、变革环境中我国应采取的对策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动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在不断加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比如最近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总第374期修晶:变革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及中国的策略分析9界银行新加坡年会上,I MF 调高了中国的份额,从原来的 2.98%提升至 3.72%,投票权从 2.94%提升至3.65%,中国在基金组织的话语权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出现了持续贸易顺差的局面,截至 2006年 10月,我国连续 30 个月实现

33、贸易顺差。与此相对应,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突破 1万亿美元。而国际形势是,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进一步加重以及相应的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受挫。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恶化与美欧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加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汇率升值压力与全球性经济失衡关系密切,任何国家如果长期处于贸易赤字或者盈余,都需要调整,中国也不例外。解决世界经济的失衡既不能完全依靠美国的调整,也不能单纯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解决当今世界经济失衡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各国在经济货币领域进行多边磋商,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采取措施。2005年 7月 21日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它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市场化。

34、自此,人民币持续升值;进入 2006年 11月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单日升幅连创八新高,人民币兑美元突破7.85关口,汇改以来已累计升值超过 3.44%。2007年 5月 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07年 5月 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空间由 0.3%扩大至 0.5%。而中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人民币升值刚刚接触,要达到对汇率变动能够进行灵活调整的水平还需要时间。此外,中国加入 WT O 的过渡期已经结束。2006年 12月 11日,中国银行业将从地域、业务种类、客户对象等各个方面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为控制风险我们需要进行审慎监管,以维护全面开放后中国

35、经济金融的健康与稳定。综合考虑目前的经济环境,我们认为在变革的世界中,中国应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在汇率制度改革方面要积极自主,加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全面影响的研究。其次,加强金融监管,建立科学的审慎性监管机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国际收支危机预警机制,提高对金融市场上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第三,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政策协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磋商解决全球性经济失衡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改变过渡依靠外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局面,切实采取措施扩大内需,找

36、到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少贸易摩擦,外汇储备增长幅度不至于过快。因为中央银行增加对外汇储备的持有,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基础货币被投放,如果不采取冲销干预的方式,货币供给的增加势必增大通货膨胀的压力。采取冲销干预又意味着将来偿还的负担加重,使货币政策操作十分被动(钟红,2006)。我国目前所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外汇占款”导致的,连续十余年的贸易顺差和外资的净流入,尤其是 2006年的国际收支失衡更为严重,贸易顺差竟达到了 1 700多亿美金,外资净流入达到 700多亿美金,两者相加达到 2 500多亿美金,按照 1:8的外汇价格来计算,央行为了收购这 2500多

37、亿美金,不得不增加 2万多亿的货币供应,从而形成了流动性过剩(魏杰,2007)。流动性过剩对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是显而易见的,2007年前两个季度 C P I连续上涨 3%,以至于中央银行不得不于 2007年 5月19日宣布再次加息。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国,汇率决定应该主要由市场供求完成、资本流动比较自由、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我国目前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只能说弹性开始增大,但距离市场化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在长期实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将是我们的选择,这就意味着目前我们要仔细思考,寻找一条合理的路径来实现这一目标。注释:实际上,1975年的会议只有美

38、国、法国、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及日本参加,1976年 6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二次会议,又邀请了加拿大参加,始称G 7高峰会议。此后,七国高峰会议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每年召开一次。贸易与汇率的数据 E B/O L .人民网:h t t p:/f i-n a n c e.p e o p l e.c o m.c n.萧也喜.人民 币汇率浮 动扩大 E B/O L .h t-t p:/w w w.c h i n a p r e s s u s a.c o m/y a o w e n/200705190142.h t m.参考文献:1 D r.We b e r,“T h eI MFi naC h a n

39、 g i n gWo r l d”,P r e s i d e n t o f D e u t s c h eB u n d e s b a n kP r o f.D r.We-b e r P r e s e n t e di nB e i j i n g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S e p-t e m b e r 21,2006.2 I M F 年度报告,“A n n u a l R e p o r t o f t h eE x e c u t i v eB o a r df o rt h eF i n a n c i a lY e a rE n d e

40、 dA p r i l30,2006”2006,h t t p:/w w w.i m f.o r g/e x t e r n a l/p u b s/f t/a r/i n d e x.h t m.3 贺力平,修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与国际汇率关系调整 J .国际金融研究,2006(10):9-13.4 李荣谦.国际货币与金融(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48-549.5 魏杰.股市扩容破解流动性过剩 Z .21世纪经济报道,2007-05-21.6 萧也喜.人民币汇率浮动扩大 E B/O L .h t t p:/w w w.c h i n a p r e s s u s a.c o m/y a o w e n/200705190142.h t m,2007-05-19.7 张文才,龚俸,石丁.G 7与国际经济协调 J .国际金融研究,2006(10):14-15.8 钟红.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与中国的对策研究 J .国际金融研究,2006(10):24-26.(责任编辑:席晓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