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综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综述.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综述(19291999年)邱洁威(复旦大学 旅游学系,上海 200433;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会展与旅游管理系,上海 200336)摘 要:“商业模式”一词早在1929年就首次出现于文献当中。19291999年间,国外“商业模式”相关研究历经萌芽阶段(19291959)、平缓成长阶段(19601990)、快速发展阶段(19911999),今天已经发展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热点。“商业、经济与管理”、“教育”、“社会科学”和“信息科学”是商业模式相关研究在1999年之前四个最主要的学科领域,各学科在对“商业模式”的内涵在不同时期各有其理解,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尤其各自
2、的研究背景,不同时期有其各自的研究侧重点。“商业模式”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对许多领域、机构都产生了较大影响;而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商业模式”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研究领域。关键词:商业模式;内涵;研究综述;研究历程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847(2010)08-0049-05本研究受到东华大学校基金项目“旅游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商业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8-10-0044008)资助【作者简介】邱洁威(1973-),女,四川威远人,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博士生,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会展与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提及“busi
3、nessmodel”,即被国内普遍理解和接受的“商业模式”,在许多人的概念中,是20世纪90年代后新生的时髦术语,并常常与互联网及互联网企业关联起来。尤其是十年来,“商业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外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关注热点,相关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国外学术界在商业模式的概念理解、体系构成及评价方法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较有价值的成果。在此背景下,有学者开始对“商业模式”问题的国外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评价。但从已有的回顾性文献看,主要集中于对2000年以后国外研究文献的归纳,而对于2000年之前尤其是1999年以前的文献却鲜有提及。事实上,“商业模式”一词早在1929年就首次出现于文献当中,从那时起就逐渐走入
4、不同学科众多学者的视野,直至1990年代后期成为独立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19291999年期间涉及“商业模式”的共计207篇国外文献进行梳理,厘清“商业模式”相关研究在国外的缘起、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特征,探究不同学科的学者在什么背景下开始关注“商业模式”、各学科学者对“商业模式”内涵理解的变迁以及各学科研究侧重点的演变发展过程,以期在“商业模式”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独立研究领域的今天,为摸清它的研究来龙去脉提供一点依据。一、“商业模式”相关研究文献统计分析(一)文献数量统计本文采取Abrahamson等(1999)的文献计量学方法来考察“商业模式”在国外的研究缘起及发展历程,即通过追寻某个特定管
5、理名词在众多学术期刊中的出现频率来分析该领域或概念的发展演变。笔者以“题名”、“摘要”和“全文”作为检索途径,分别在数据库JSTOR、EBSCO、Elsevier、Web of Science以及Blackwell中搜索“businessmodel”(包含全文期刊和评论期刊),文章的发表日期截至1999年12月31日,共计检索到文献207篇。根据搜索结果,绘制出19291999年间国外商业模式研究文献数量状况曲线图,如图1所示。根据图1,从各年份包含“商业模式”的文献数量分布状况看,可以把1999年之前的“商业模式”研究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19291959年)。该阶段,涉
6、及“商业模式”的研究文献非常原始和零散。作为一个词组,“businessmodel”最早出现于1929年一篇题为The M odern D ry-as-Dust的文章(Edwin Berry Burgum,1929),1该文探讨了英语语言的学习问题,“businessmodel”的出现是作者用于描述一个既是语言学者又是商人的人,指出他是一个按照商业模式行事的官僚主义者,因为他总是以产出(output)作为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准。Louis Delman(1935)在描述一种手动式放映机时,也使用了“商业模式”一词。21945年,由美国国家规划协会出版的了一本名为 实现充分就业的政府预算(Nat
7、ional Budgets for Full Employm ent)的小册子,3书中提出了三种财政预算模型:“政府”模型(“government”model)、“商业”模型(“business”model)和“生活标准”模型(“stand2ard-of-living”model);其中,“business”model是用于计算私人投资的预算模型。总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businessmodel”在这一阶段还算不上一个专门术语,只是相关作者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临时将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使用。2.平缓成长阶段(19601990年)。此阶段,尽管涉及“商业模式”的文献数量依然很少(每年基本不超
8、过5篇),但已明显表现出连续性特征。1960年,GardnerM.Jones首次在其论文标题中使用了“businessmodel”(但文章中并没有出现),4可以说这是“business model”作为专门术语的最早尝试,其含义可以理解为“商业企业的经营模式”,跟今天我们所指的“商业模式”意思较为接近。尽管如此,本阶段还没有94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第8期研究者把“商业模式”作为专门研究对象,只是逐步接受“商业模式”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出现在文章当中。此外,由于这个时期文献涉及的学科领域逐渐增多,如经济管理、社会科学、信息科学、哲学等等,研究者站在各自的立场看待“商业模式”,使其含义的理
9、解和运用五花八门,这将在下文详述。3.快速发展阶段(19911999年)。此阶段“商业模式”的相关文献数量增长明显,尤其是19971999年三年间,文献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0%、77%和43%。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积累了许多经验,商业模式逐渐发展成为管理科学领域的一种有效工具,于是越来越多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探究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应用于其他行业部门的管理,如政府管理、学校管理、城市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社会公共管理等多领域;另一方面,19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迅猛发展,商业模式也逐渐在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文献中受到追捧,从“计算机科学
10、”到“信息系统”,后来还出现了专门词汇:E-businessmodel,即“电子商务模式”。Paul Ti mmers是最早给商业模式下定义的学者之一,他于1998年在探讨电子商务市场的商业模式时,给其下了明确的定义,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关于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架构。5至此,“商业模式”正式开始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引起多学科学者们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直至今天,依然是学术期刊、杂志、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热门专业术语之一。(二)文献所属学科分类根据文献发表期刊所属的学科领域进行分类统计,19291999年间,商业模式相关研究文献涉及的学科研究领域非常丰富,包含了“商业、经济与管理”、“教育”、
11、“社会科学”、“信息科学”、“政治学”、“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与心理学”、“法学”、“历史”、“图书馆学、情报与档案学”、“医学”、“生命科学”及“其他”等共计13个学科领域(图2)。如图2所示,“商业、经济与管理”、“教育”、“社会科学”和“信息科学”是商业模式相关研究的四个最主要学科领域,文献数量占总量的近80%。其中:1.“商业、经济与管理”类文献。“商业、经济与管理”是文献数量最多的一个学科领域,共计77篇,约占文献总量的37%。该学科领域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商业管理类(40篇)、经济学类(11篇)、公共管理类(9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类(8篇)、会计和审计类(2篇)及其他(6篇)
12、等。2.“教育”类文献。“教育”学科也是较多涉及商业模式的一个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共计33篇,约占文献总量的16%。文献主要集中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中,“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是众多学者关注并探讨最多的主题,该主题的文献也成为商业模式早期研究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方面。3.“社会科学”类文献。“社会科学”是最早开展商业模式研究的学科之一,相关文献共计28篇,约占文献总量的14%。“社会科学”类文献中涉及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民俗学等角度展开,其中尤以社会学最多。4.“信息科学”类文献。“信息科学”也是商业模式一个较为重要的学科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共计25篇,约占文献总量的12%。
13、相对于其他研究领域,该领域的文献出现时间相对较晚,但1990年代起,伴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文献数量增加迅速,1990年代中期以后更加凸显。研究角度也从早期的战略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M IS),逐步扩展到网络信息技术、企业流程建模、电子商务等多个方面。二、各学科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及研究侧重点脉络梳理“商业、经济与管理”、“教育”、“社会科学”和“信息科学”是商业模式相关研究在1999年之前四个最主要的学科领域,笔者选择其中“商业、经济与管理”、“教育”和“信息科学”三个学科领域的商业模式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回顾与梳理。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第一,各学科学者如何理解商业模式的内涵
14、;第二,各学科学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在研究中涉及商业模式;第三,各学科商业模式相关研究的主题侧重点在哪里。(一)商业、经济与管理1.对“商业模式”内涵的理解。由于时间跨度较大,不同时期“商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学者们对“business model”的理解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早期很多人把“business model”看作一种计算机化的虚拟模型,即设定一些参数,用计算机对现实状况进行模拟,既可以是商业模型(Philip A.Doherty,1963;W.Howard Cook,1968;W illiam E.Arnstein,1973;Ali H.Man2sour、Hugh J.Watson,
15、1980;Kim Cameron,1981;Allan G.Bogue,1986;Brian L.Dos Santos、Martin L.Bariff,1988;SharonL.Caudle,1994);也可以是数学模型(Leonard J.Savage,1971),用来模拟一些经济指标在各种理想状态下的情况。6例如,Philip A.Doherty(1963)在探讨运筹学的过程中,就考虑把“businessmodel”作为一种计算机化的商业模型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决策中;7文中所谈到的“businessmodel”与数学模型类似,可以采取图标、矩阵、值表、一个或多个方程式系统等多种形式,不必把现
16、实世界中的每一个架构都复制出来,但必须与现实接近,以确保处理方法的有效性。1980年代以后,该学科把“businessmodel”理解为“商业模式”的学者逐渐增多。其中,有些商业模式指代企业的运营模式,其内涵就是企业获利的逻辑(Abeer Y.Hoque、Gerald L.Lohse,1999;ArieY.Lewin、Chris P.Long、Timothy N.Carroll,1999;HeatherGreen,1999),还有些学者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把商业模式看作“商业运作的逻辑”,即组织或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John H.Barnett,1985;James L.Garnett,198
17、7;Raymond W.Cox,III,1988;David L.Altheide,1988;WalterBalk、Dorothy Ol2shfski、Paul Epstein、Marc Holzer,1991;Carliss Y.Baldwin、KimB.Clark,1994)。例如,N.Venkatraman、John C.Henderson(1998)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是由“客户互动”、“资产采购”和“知识的杠杆作用”这三个和谐共处的向量加上一个强大的IT平台共同组成的战略和架构。8Joan Magretta(1998)在阐释商业模式的内涵时则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必须能承受以下
18、两项测试:一是叙述测试。商业模式叙述了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故事 谁是顾客,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你如何通过满足他们的需求而赚到钱。二是数字测试。只有当你对顾客的假设符合经济学原理 即你的损益必须加总起05经济 管理 来时,这个故事才能成立。92.研究背景及重点内容。“商业、经济与管理”是早期商业模式文献中数量最多的一个学科领域。其缘起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管理科学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步繁荣,“businessmodel”作为管理科学(Science of administration/man2agement)的一种方法,在这些国家的企业中获得成功,由此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商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文献中
19、,以下几个主题较多地涉足商业模式:(1)组织效率(Ronald J.Webb,1974;Richard M.Steers,1975)。这是早期涉及商业模式的一类主题文献。(2)企业管理决策(Philip A.Doherty,1963;Brian L.DosSantos、Martin L.Bariff,1988;Masanori Namba,1997;Andy A.Tsay,1999)。该主题多年来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MasanoriNamba(1997)认为商业模式囊括了管理、营销和产品开发三个领域,他发现了一种通过“即时交互式营销”实现“预售产品的开发”的商业模式。10Andy A.Tsay
20、(1999)则举例说明生产外包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商业模式。11(3)城市管理(Richard J.Stillman,1977;Howard E.Mc2Curdy,1979;Alan DiGaetano,1991)。Alan DiGaetano(1991)主张城市管理改革,建议城市议会任命一个“城市经理”,文中例举HenryM.Waite极力赞同城市管理引入商业模式,对政府的服务系统进行重组织,去除党派特征,建立一个中央采购部门,使城市的各类合同及政府礼品的分配标准化。他认为这种改革会使城市的服务更有效率,还能够减少城市的财政赤字。12(4)如何提高政府/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Walter L.Ba
21、lk、Geert Bouckaert、Kevin M.Bronner,1989;W.BartleyHildreth、Rodger P.Hildreth,1989;Walter Balk、Dorothy Olshfs2ki、Paul Epstein、Marc Holzer,1991;Gerald E.Caiden,1994;Soumitra Dutta、Stephen Kwan、Arie Segev,1998;Mark A.Gla2ser、W.Bartley Hildreth,1999)。这一主题的文献数量一直比较多。如WalterBalk、Dorothy Olshfski等人(1991)指出政
22、府管理日益官僚化,建议把商业模式引入公共管理部门,希望藉此提高和改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13(5)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革新(Soumitra Dutta、Stephen Kwan、Arie Segev,1998;Gary Hamel,1999)。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推动下,商业世界发生了巨变,不仅前进速度加快,而且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企业形成了强烈冲击,1990年代中期后,学者们开始探索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革新问题。Soumitra Dutta等人(1998)认识到因特网和万维网的交互性(interactivity)、连通性(connectivity)这两个基本特征正在改变组织机构的
23、商业模式,他们最先就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组织机构对各自的商业模式作了多大程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以便探索由因特网创造的市场空间中的商业机会。结果发现,只有少数组织对自身商业模式在商业空间里如何变化进行了重新思考。14Gary Hamel(1998)则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不仅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且战略周期也越来越短。要想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进行商业模式的革新;革新不能只是循序渐进地进行,要突破常规非线性化;革新也不能仅局限于以产品为核心,要突破原有界限,围绕整个产(行)业的商业系统进行。15此外,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这类企业的商业模式(Buchanan、Leigh,
24、1998;Suresh Kotha,1998;N.Venkatraman、John C.Hen2derson,1998;JoanMagretta,1998)。如Suresh Kotha(1998)以亚马逊(A)的商业模式为研究对象,16Joan Ma2gretta(1998)探讨了Dell电脑公司商业模式的成功秘诀,17Buchanan and Leigh(1998)则分别详细分析了和CyberGold Inc两家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商业模式。18(二)教育学1.对“商业模式”内涵的理解。教育领域的学者多把“businessmodel”理解为一种架构/框架(structure)。Karen H.H
25、arris、W ilma S.Longstreet(1990)指出,在商业模式架构下,产出能够被预先确定和标准化。19W illiam B.Thomas、Kevin J.Moran(1992)认为BM强调效率和标准化。20Peter Roberts(1996)则认为在商业模式的理念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为获得商品和服务,在一个表面上开放的市场与他人相竞争。21CharlesA.Zappia(1999)解释商业模式是一种运营架构,它重视“结果/产出”而非“过程”。这种“产出/结果”易于衡量,且应与“消费需求”相对应。“集中控制”也是商业模式的内在特征之一。22Karen H.Harris、W
26、ilma S.Longstreet(1990)认为,美国商业企业的成功和高效归功于企业活动的集中控制。即企业高管们清晰地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并且牢牢掌控每个要素如何发挥作用。23总之,早期教育领域学者们所理解的商业模式是一种用于企业管理的手段,“以产品而非过程为核心”(Charles A.Zappia,1999)、“标准化”、“效率”、“权力集中”是它的核心思想。2.研究背景及重点内容。教育学科是较多涉及商业模式的一个研究领域,尤其又以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文献居多。商业模式在教育学科领域的研究起源于1960年代初,当时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在经历了二战后十几年的快速扩张后,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大学随之
27、出现一系列“教育危机”:经营效率低下且成效不足(Tapio Reponen,1999)、经费短缺而成本不断上升造成经营困难(Tom P.Abeles,1999)、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Carol Axtell Ray、Roslyn ArlinMickelson,1993)等等。与此同时,“business model”作为管理科学的一种方法,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获得了成功。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以政府官员为首的一批人纷纷呼吁大学改革,其中呼声较高的一种途径就是把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即“business model”引入大学;另一方面,商业模式在企业的成功实践及其长处,对处在窘境
28、的大学管理者也产生了强烈的诱惑力。由此,商业模式逐渐走入了大学校园。如1960年代,设立董事会就成为许多私立和公立大学纷纷效仿的对象(Boyd R.Keenan,1961);1970年代,商业模式在大学的应用迹象逐渐明显,但多局限于一些级别较低的普通学校,而一流的尤其是公办的知名大学里应用很少(Irving Krauss,1997);到了1980年代,借鉴商业模式成为各类大学越来越普遍的现象(Cynthia Hardy,1988)。但是大学和企业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机构,它们分别承载着各自不同的职责和使命。故伴随商业模式走进大学之初,围绕“是否应该把商业模式应用到大学”、“商业模式是否适用
29、于大学这一生产特殊 产品 的组织机构”等问题,就在学者中引发了诸多争议,并成为教育学科领域商业模式相关研究最多的主题,并且一直持续至今。学者们对商业模式褒贬不一。有的学者直接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商业模式完全不适用于大学。例如,Boyd R.Keenan作为最早从教育学角度探讨“businessmodel”的学者,是最早对此现象持反对意见的学者之一。Boyd R.Keenan(1961)认为,作为盈利性机构,商业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有经营、管理活动都围绕这个目标而进行,并形成一个完整系统,但对于学术机构而言,是否拥有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才是评价其优劣的最基本要素。24Julia Kwo
30、ng(1993)则在认为商业化趋势影响了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同时,提出了诸多质疑:即便在教育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大学就应该扩招吗?大学应该变成职业学校、为社会需要的即时劳动力提供培训,还是应该坚守传统的教育方式?科研应该是与产业应用相结合,还是该鼓15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第8期励纯学术研究?25持赞成观点的学者则认为商业模式是高校进行管理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Terry F.Lunsford研究认为(1968),大学的经营成本日益提高,对政府财政资助的依赖性很强,也由此处在了政府的严密监督之下,因此有必要对大学预算进行“减肥”,通过“成本 收益”分析来提高经营效率,故大学管理的改革就
31、应从借用商业模式开始。26也有学者提出折中观点,Robert Zemsky、Michael Tierney(1986)就指出在过去10年间,大学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也获得许多不可否认的成就;但商业模式在高校里的应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一些天生就像企业的部门领域,如财务部、校办工厂、书店、宿舍等。27(三)信息科学1.对“商业模式”内涵的理解。与“商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学者类似,“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对“businessmod2el”的理解大致也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看作计算机化的“模型”(DaleL.Goodhue、Laurie J.Kirsch、JudithA.Quillard、Mi2chae
32、lD.Wybo,1992;Michael J.Earl,1993);而大多数则看作“模式”,即企业/商业系统运作的逻辑。“商业模式”开始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标志性文章 Paul Ti mmers所著的Busi2nessModels for ElectronicMarkets 就是出自信息科学管理领域。Paul Ti mmers(1998)在探讨电子商务市场的商业模式中,给“商业模式”下了明确的定义: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关于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架构,内容包含:(1)对不同的商业活动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2)对不同的商业活动参与者的潜在利益的描述;(3)对收入来源的描述。28Dan Ziegler等
33、人(1998)在探讨企业信息系统时,指出商业模式是“一套目标、特征、关系、方法、模板、筛选和战略”。2.研究背景及重点内容。1999年之前,相对于“商业、经济与管理”、“教育学”和“社会科学”,“信息科学”领域涉及商业模式的文献相对较少,1990年代之前更是寥寥。Kon2czal(1975)和Dottore(1977)是最早把“商业模式”作为专业术语引入研究信息科学领域文献的两位学者之一,他们各自在探讨数据和流程建模时,提出并使用了“商业模式”。这里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为公司的所有流程、业务、数据和通信线路建模,以此建立一个网络(IT)系统,即信息系统,来支持公司的日常工作。1990年代之后,
34、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信息科学”类的商业模式相关文献数量增加迅速,1990年代中期以后更加突出。信息科学领域的相关文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研究角度:(1)管理信息系统(M IS)(John C.Henderson、John G.Si2fonis,1988;Dale L.Goodhue、Judith A.Quillard、John F.Rock2art,1988;Dale L.Goodhue、Laurie J.Kirsch、Judith A.Quil2lard、Michael D.Wybo,1992;Michael J.Earl,1993;Kate Gog2gin、Jim Browne
35、,1998)。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科学领域最早涉及商业模式的研究角度。其中,战略信息系统规划方面的研究文献居多。Dale L.Goodhue等人(1988)意识到企业越来越重视对数据资源的管理,他们设计了一个战略数据规划流程,它以“business model”的开发为起点,“business model”在此指“企业模型”,它描绘了企业的功能领域以及商业活动得以运行所必要的一些流程。29Michael J.Earl(1993)把应用于27家企业的规划方法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的“技术方法”以开发一个“信息系统为导向的商业模式”为核心。30Kate Goggin、Jim Browne(1998)在
36、探讨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电子产品的回收问题时,描述了信息系统里包含的商业模式应包含成本、物流、收入状况、产品结构、信息系统需求、产品及流程需求等要素。31(2)企业流程建模(G.Salvato,I.J.Leontaritis、P.W in2stone,M.Zelm、D.Rivers-Moore,D.Salvato,1999)。G.Salva2to等人(1999)指出,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商业社会,企业修正商业流程使之更有效、适应市场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日常需求。解决这个管理需求的途径就是需要一个改良好的商业流程,而这个流程只有在有效的IT系统的支持下才会取得成功,进行企业流程建模。PR I MA项目开发出
37、一种新的IT投资决策方法 “PR I MA流程”,用户和企业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流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使人们能够参与修正并选择商业模式相关的必要信息。32(3)电子商务(Birud Sindhav,1998;Soumitra Dutta,Ste2phen Kwan,Arie Segev,1998;Dawn Jutla,Peter Bodorik,YieWang,1999)。电子商务是随着1990年代“.com”企业的兴起而产生的新研究角度,但它一出现就颇受学者的关注,商业模式也正是因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而成为独立研究对象的。Birud Sindhav(1998)在他的书评中谈到,Hagel和Ar
38、m2strong的新模式被称之为“虚拟社区商业模式”,它有五个特征:成员集中、内容和沟通一体化、强调在成员内部生成的内容、在相互竞争的卖者间做选择、商业化驱动的社区组织者。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在网上开展商业活动的动态模式。33Dawn Jutla等人(1999)在探讨电子商务模式(e-commerce businessmodel)时,把它分为三种类型:网络中介模式(cyber mediarymodel)、制造商模式(manufacturer model)和拍卖模式(the auction model);他认为网络中介模式在许多企业获得成功,如1-800-FLOWERS、A、;Dell
39、(戴尔)和Cisco(思科)公司则是制造商模式的成功典范,公司成功地应用了拍卖模式。34三、结论“商业模式”的相关研究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今天,“商业模式”能发展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追逐探讨的热点,不仅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也与漫长的研究积淀密不可分。70年里,“商业模式”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懵懂期。尽管众多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商业模式”,并把它作为分析工具应用到研究中,但不可否认“商业模式”的相关研究长期处于零散、不系统的状态,也没有什么专门的研究方法。尽管如此,通过对19291999年间“商业模式”相关研究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看到,从1929年“商业模式”第一次在文献中出
40、现到1999年成为独立研究领域,它长久以来对许多领域、机构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高等教育领域、高校管理、城市政府管理、商业企业管理等。70年间,“商业、经济与管理”、“信息科学”、“教育学”以及“社会科学”等领域是推动“商业模式”研究发展的重要学科,尤其是“商业、经济与管理”和“信息科学”领域。正是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商业模式”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研究领域。注释:也有人译为“业务模式”、“商务模式”、“经营模式”、“盈利模式”、“赢利模式”等。尽管“商业模式”是否准确地描述和表达了“business model”的确切含义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但本文在此不作探讨,文中的“商业模式
41、”均表示“businessmodel”。作为一个词组,“businessmodel”最早出现于1929年由Edwin BerryBurgum写的TheM odern D ry-as-Dust一文。Paul Timmers(1998)在探讨电子商务市场的商业模式时,首次给商业模式下了明确的定义。笔者以此作为商业模式正式成为独立研究对象和领域的开始。这207篇文献分别出自于数据库JSTOR、EBSCO、Elsevier、Web of Science、Blackwell。在Paul Timmers之前,已有学者描述了商业模式的定义。1996年,Adrian Slywotzky在其 价值转移(Valu
42、eM igra225经济 管理 tion)一书中这样描述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关于一个企业如何选择客户、如何界定和区分所提供的产品、如何界定它要自行执行的任务和外包的任务、如何配置资源、如何进入市场、如何为客户创造效用并获取利润等的综合结构。”这是目前所能检索到的有关商业模式定义的最早记载。1968年,W.Howard Cook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ys2tem s Science and Cybernetics(IEEE系统控制论汇刊)杂志发表题为Decision Analysis for ProductDevelopm ent(产品开发决策分析)的一文,是信息科学领
43、域第一篇有关“businessmod2el”的研究文章,“businessmodel”在该文中指的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价值商业模型。由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商业模式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基本都包含在其他三个学科当中,故不再重复单独列出。参考文献:1Edwin BerryBurgum.TheModern Dry-as-DustJ.The English Journal,1929,18(6):465-475.2Louis Delman.The Order of Participation of Limbs inResponses to Tactual Sti mulation of the New
44、born Infant J.Child Development,1935,6(2):98-109.3W illiam F.Ogburn.Reviews:National Budgets for FullEmployment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45,51(2):162-163.4GardnerM.Jones.Educators,Electrons,and BusinessModels:A Problem in Synthesis J.The Accounting Review,1960,35(4):619-626.5 28 Paul Ti
45、mmers.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MarketsJ.Journal on ElectronicMarkets,1998,8(2):3-8.6Leonard J.Savage.Elicitation of Personal Probabilitiesand ExpectationsJ.Journalof theAmerican StatisticalAssocia2tion,1971,66(36):783-801.7Philip A.Doherty.A Closer look at operations researchJ.Journal ofMarketi
46、ng,1963,27(2):59-65.8N.Venkatraman and John C.Henderson.Real strate2gies for virtual organizing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8,40(13):1-16.9 17 JoanMagretta.The powerof virtual integration:aninterview with Dell ComputersMichael Dell J.Harvard Busi2ness Review,1998,72(13):1-9.10 MasanoriNamba.Applicat
47、ion of“Pre-sold ProductDevelopment”Business Model through“Interactive Marketing”A.Innovation in TechnologyManagement-The Key to Glob2alLeadership.PI CMET97:Portlan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C,1997,27-31 Jul,464-467.11 Andy A.Tsay.The Quantity Flexibility Contract andSupplie
48、r-Customer IncentivesJ.Management Science,1999,45(10):1339-1358.12Alan DiGaetano.Urban Political Reform:“Did It KilltheMachine?”J.Public Productivity Review,1991,18(1):37-67.13 Walter Balk,Dorothy Olshfski,Paul Epstein,MarcHolzer.New Approaches to Productivity:Proceedings of theFourth National Publi
49、c Sector Productivity Conference Z.Pub2lic Productivity&Management Review,1991,15(2):265-279.14 Soumitra Dutta,Stephen Kwan,Arie Segev.Businesstransformation in electronic commerce:A studyof sectoral and re2gional trend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8,16(5):540-551.15 Gary Hamel.The Challenge Tod
50、ay:Changing theRules of the GameJ.Business StrategyReview,1998,9(2),19-26.16Suresh Kotha.Competing on the Internet:The Case ofA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8,16(2),212-222.18 Buchanan and Leigh.A businessModel of ones ownJ.I NC,1998,20(16):82-85.19 Karen H.Harris and W ilma S.Longstreet.Alter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