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与运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与运用.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与运用-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必修)为例曲忠厚【专题名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专 题 号】G32【复印期号】2010年03期【原文出处】课程教材教法(京)2009年1期第6871页【作者简介】曲忠厚,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南郑州450016 曲忠厚(1954-),河南偃师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及教材建设。人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全面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站位高,落点实,特色新。形成了扎实(重基础)、平实(重衔接)、朴实(重实用)的风格。案例栏目的设计更是一大亮点,其内容的编排与呈现,对教学过程具有一定
2、的导向性与规定性,对教师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本文将就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中案例的系统理解、整体把握、有效挖掘、科学使用等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一、地理案例的功能与作用 案例是指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第一手材料,且真实,有环境,有情节。哈佛大学的案例方法专家莫塞斯博士在研究哈佛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上世纪20年代使用案例方法失败的原因时指出,缺乏教师足够的支持,仅仅依靠研究者去编写案例,结果证明许多材料是不实用的,无法为案例教学服务。1人教版地理实验教科书将实践者自己的声音作为课程资源引入,在案例的设计上凸显其功能与作用。下面以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以下简称地
3、理必修1)为例,做一简要分析。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圈层构成说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设计的案例篇幅短小,多是就教材中的某一个焦点问题,把背景材料呈现,使学生能够以教师或案例当事人的身份,深入到案例的具体情境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对于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这部分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第1节中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第2节中火山内容之后的案例日本的富士山,第3节中河流堆积地貌内容之后的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等都是纲举目张,顺势出现。它们的作用在于提出问题之后,层层深入,理性地选择最有效达到目的的手段,针对性强,使学生
4、高效率地进入学习境界。二、地理案例的设计与分类 教科书中的案例栏目选用大量的案例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用知识,变呆板的知识介绍为处理实际问题的手段。据统计,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必修教材中共有案例43处,其中地理必修1有12处,2地理必修2有23处,3地理必修3有8处,4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统观这些案例,其设计特点与类型划分如下。(一)案例的设计突出启发性、典型性和实践性 选取的案例注重营造启发性情境,注重递进式探究,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递进性,有利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地理必修1第一章中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可读性强,有
5、利于学生阐述概念,防止主观臆断。又如地理必修2第五章中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探究一个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鉴于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现实性、广泛性和复杂性,案例的选取具有典型性,以较好地解释和阐述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规律等。如:地理必修1第三章中选取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等,均以例证说明洋流对流经地区气候的影响。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人教版教材在案例的设计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从身边的实际出发,增强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可从案例的剖析中学到知识和方法,并进一步整理思路,在运用中去巩固、升华
6、。(二)按照内容,案例分为基本知识类、基本技能类和基本观念类 地理案例的编写方式决不意味着对教学基础知识的弱化,相反,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材中的体现更加实在、实用。例如,人教版教材在论述有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内容时设计了副热带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等案例,做到了图文结合,相互印证,循序渐进地提炼、巩固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不是覆盖知识的方方面面。地理技能培养既是学科教学特点的要求,也是增强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人教版教材旨在通过案例教学训练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从而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基本技能。地理案例中隐含着基本观念,这些
7、知识并不是直白地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思考、领悟后逐渐形成。如:地理必修2第六章的案例玛雅文明的消失,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反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三)按照功能和呈现方式,案例分为例证性案例、分析性案例和讨论性案例 例证性案例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地描述地理事物,没有主观评价,且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即案例围绕问题来呈现。如教科书中在解释了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过程之后,即附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它不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而是给学生建构平台,通过地理事实加深理解,进而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新建构的意义,并获
8、得自信心。分析性案例除客观公正地描述地理事物外,落脚点是评价与分析。这一类型的案例在地理必修3中较多见,典型的如: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研究荒漠化的防治;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研究森林的开发与利用;等等。通过案例,认识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加强对所学区域的深入探究。讨论性案例一般出现在章节之后,它的特点是以大量引发思考,鼓励动脑、动口和体验探究价值的案例分析,注重训练学生通过表达形成地理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如珠江三角洲影响生产的工业集聚、德国鲁尔工业区与辽中南工业区的比较、美国硅谷与北京中关村的比较等。讨论性案例不预设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9、就达到了教学效果。三、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地理案例教学是本轮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为了运用得当,有必要了解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与方法。(一)目标明确,主题鲜明 地理案例是为开展案例教学服务的,地理案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教师教学决策的智慧和水平。在总体目标统领下,还要针对一个个案例的具体目标,或考虑教学策略,或考虑学习行为。如果主题不明确,就无法做到居高临下驾驭案例,无法做到运用自如、跳出案例看案例,必然会使案例教学进入追求琐碎和细枝末节的胡同里,失去案例教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只有把案例置于地理教学的基本层面直至课程改革的更高层面的架构下来观察、取舍、
10、使用,才能使案例的教学得到提升。(二)联系实际,突出专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紧紧围绕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等核心问题,采用以发展能力为主线的案例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家乡的地理实际出发。例如,城市学生可利用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的案例关注当地工业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及节能减排的实例;农村学生可利用生物循环与自然地理环境等案例,通过教师引导,关注当地环境的变化。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对学生要有突破点,即培养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形成善于探究的地理素养。(三)信息适量,加工精细 教科书中的案例虽然经过教材编写专家们的精挑
11、细选,但相对于浩如烟海的文化积淀和地理素材,教材上的案例终究只是微小的一部分。如果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那么案例更是例子中的例子。地理案例教学要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借鉴、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来支持教学。从系统性来说,教师应当在专家的引领下,参与到案例编制过程中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导学生走进案例,使专家、教师、学生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形成师生共同体。从某种意义上说,编制地理案例的过程,就是研究地理案例教学现象的过程。四、地理教学中案例的处理与尝试 实践证明,地理案例是愈教愈有兴趣、愈学愈有感悟,但部分教师对案例的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
12、要我们不断总结、分析,以便进行有益的探讨。当前地理案例教学中的不足,可以集中概括为三重三轻。一是重教材主干,轻地理案例。有的教师在使用新课标教材施教时还是想方设法从教材中挖主干内容,把地理案例视为边角料弃之不用,或走过场了事。二是重现成案例,轻资源挖掘。有的教师只把教材现成案例当作范例,缺乏案例资源的深度挖掘、广泛搜集和系统整理。三是重案例讲述,轻学生参与。有的教师放不开手脚,认为案例教学会导致课堂教学盲动,秩序混乱,担心学生知识储备的有限,会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于是放弃参与式学习,新瓶装旧酒,对待教材上的案例仍然采用讲授方法。地理教学中对案例的处理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而应依据每一案例
13、的个性特征,灵活处理,有的放矢。教科书中案例显现的位置与教学要灵活处理。例如,人教版教材地理必修1中12个案例中有9个穿插在教学内容之间,地理必修2的23个案例中有10个放在内容之后,地理必修3中的8个案例则以节的形式出现。这不仅涉及案例教学是穿插进行或是后置进行的问题,还涉及案例教学的分解与对应。如果由教材中的案例出处决定案例教学的时间和方式,那就犯了教学之大忌,因为雷同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只有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才能真正领略到案例的妙处。有的案例趣味性强,可以前置,起到导入新课的作用;有的案例围绕重点、难点,可以根据教学进程穿插进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案例侧重归
14、纳概括,可以平移至本节教学内容之后,替代课堂小结,等等。对案例妙味和境界的体验及领悟,莫过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如果说教材中案例的学习能把教材由厚变薄,那么挖掘案例的学习则能把教材由薄变厚。如地理必修3中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内容分为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四个板块。在完整地理解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就可按照能力培养的预定轨道让学生以本节内容为例,自己去设计、分析同类案例。但要注意的是,学生参与地理案例的研讨不能要求高(起点过高)、大(题目过大)、全(要点齐全)。地理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四点:一是学生对案例有兴趣;二是学生有能力把握和驾驭案例;三是给案例教学留有足够
15、的时间和空间;四是不断提升案例的研究价值。面对案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现实问题,研究、优化案例教学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我们善于学习、加强交流,更重要的是要勇于实践、勤于思考,走出一条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改之路。收稿日期:20080903;修回日期:20081112【参考文献】1刘胜军案例教学研究N.南方周末,20060921.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88.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103.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3(必修)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