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及风险管理能力比较.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6962449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0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及风险管理能力比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及风险管理能力比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及风险管理能力比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及风险管理能力比较.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7卷 第4期2008年 4月技 术 经 济Technology EconomicsVol127,No14Apr.,2008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及风险管理能力比较苏敬勤,徐 尧,刁晓纯(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116024)摘 要:建立产业生态网络是企业应对全球环境资源问题、迎接绿色化挑战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产业生态网络一体化与多元化协同发展的基本特征,以我国东北地区13个工业园区的企业为样本,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产业生态网络的模式进行识别,得出在一体化和多元化两个维度下的产业生态网络的四种基本模式:松散型、整合型、自主型和协同型。同时,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对企业自身及产业生态网络都具

2、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模式下,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具有显著差别,其中在协同型产业生态网络模式下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最强。关键词: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06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80X(2008)04-0007-06收稿日期:2007-12-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3009);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2014101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20620284)作者简介:苏敬勤(1961),男,湖北武汉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徐尧(198

3、4),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与资源在工业发展的进程中遭受到严重的威胁,传统的产业模式已无法应对绿色化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区域产业成员会以合作的方式减少环境问题并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各企业在“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能源有效使用”等领域进行的交互合作构成一种由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网络,称之产业生态网络1。副产品交换网络、环境资源外包网络、工业共生网络等形式是产业生态网络的具体体现2。同时,企业自身的运作方式及对其他企业的依赖程度不同,决定了产业生态网络模式的差异。在各种产业生态网络模式下,成员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经

4、营风险并表现出风险管理能力的差异。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不仅影响其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同时也影响到产业生态网络中产业链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区域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见,识别产业生态网络模式,并比较风险管理能力的差异,有利于企业选取合适的产业生态网络发展策略、降低经营风险。在识别产业生态网络模式的研究中,一体化(integration或round2put)与多元化(diversity)的合作方式成为研究的焦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对一体化或多元化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独立研究。而实践中,一体化与多元化往往协同地作用于产业生态网络发展策略,使企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管理能力。为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

5、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东北地区的13个工业园区的企业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识别一体化与多元化协同作用下产业生态网络模式,并比较企业在不同产业生态网络模式下的风险管理能力,以期为揭示产业生态网络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降低企业管理风险提供理论指导。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111 产业生态网络的一体化与多元化分析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对产业生态网络多元化与一体化的合作关系进行研究3。在多元化合作关系方面,大部分研究表现为网络成员的数量变化以及合作内容的不断拓展等内容。例如,Templet通过研究发现,增加产业系统中组织的数量能够提高在不同企业间建立能源和物质连

6、接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单位物质能源消耗的产出效率4。在一体化合作关系方面,企业通过采用7一体化合作手段来增强与网络成员间的一体化合作水平,生态效率也随之提升。Ayres等人指出,所有的活性系统都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而一体化的物质能量流动关系更有利于系统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5。Cote等人提出,仿照物质在自然界中经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一体化流动,工业系统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结构6。可见,一体化和多元化恰好描绘了产业生态网络成员间的合作关系,但是仅通过描述其基本特征不足以对产业生态网络的具体模式进行识别。因此,如何测度产业生态网络中一体化和多元化的程度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组织间关系的测度指标

7、对一体化及多元化进行度量。组织间关系(IORs)的测度指标为测量产业生态网络成员间的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合作提供了依据。一个单一组织同其环境的关系是通过其他组织的行为产生的,组织间关系就是组织之间、网络内部以及组织集内的互动过程7。由此,组织间关系的数量和差别体现了网络成员开展多元化合作的特点,而组织间关系内部的关联体现了网络成员间一图1 产业生态网络多样化和一体化特征测量示意图体化交互的程度8,见图1。核心企业(FA),与其他利益相关者(MA1MAn)之间开展各种类型(a1 an)、不同层次(b1bn)的合作。其中,MA1MAn,a1 an代表了多样化合作程度,b1bn代表了一体化合作程度。这种

8、产业生态网络与组织间关系的契合使得衡量组织间关系的变量能够用以测度产业生态网络。Min2soo Kim等学者指出,紧密地合作表现为长期的交易和信息共享9。孙国强认为,数量越少,合作者之间的交易频率增加,是强联系结构10。陶青、仲伟俊认为,对合作的投入代表合作的程度,投入的资源越多,表示合作的程度就越深、范围越广11。李守伟、钱省三提出,产业网络多样性指的是网络成员之间联系的异质性及其数量与地位的不同12。综合学者们对于组织间关系的测度指标,本文从下述两个构面、八个维度测量产业生态网络,见表1。同时,产业生态网络与其他网络的区别之处在于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的目标,合作内容的特殊性界定了产业生态

9、网络的特质。Cohen2Rosenthal和McGalliard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产业生态网络的潜在领域进行了研究,其具体的合作内容包括了材料、能源、交通、信息/通讯系统、人力资源、市场开拓、生产过程、生命/社区联系的质量、环境以及健康和安全等领域13。这些领域圈定了产业生态网络的合作内容,本文也以此为基点展开后续实证研究。表1 产业生态网络测量维度和指标变量构面维度构面维度一体化信息共享合作时间交易方式投入资源多元化合作内容数量合作内容差异成员数量成员差异112 基于协同理论的产业生态网络风险分析协同理论认为,各种完全不同的系统在远离平衡时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从无序态转变为有序态,在这

10、种转变中,时间结构或空间结构在宏观尺度上以自组织的形式产生出来,其核心的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产业生态网络作为企业整合区域环境治理资源的重要载体,一体化与多元化代表了它的基本特征,构成了产业生态网络结构子系统,两者之间亦存在着协同发展的特点。一方面,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能够吸引新成员的加入和新的产业生态网络关系的生成;另一方面,在诸多产业生态网络关系中,强化几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链条也必然会促进一体化的发展14。为此,本文提出假设H1。H1假设:一体化与多元化协同作用下,产业生态网络存在不同的模式,且彼此存在显著差异。同时,Tsang认为,企业间合作的动机包括资源使用多样化动机,将企业资源应用在多个领域

11、,能降低企业所必须承担的风险;而一体化的发展可能造成风险集中在核心企业15,致使企业努力降低对其他成员的依赖,如对供应商的依赖,从而降低自身的管理风险。由于产业生态系统本身强调各个公私部门的密切合作,并能够考虑到各构成成员的综合利益,使得企业在不同的一体化与多元化关系中表现出不同的风险管理能力16。但是理论分析尚需实证检验,为此本文提出假设H2。H2:处于不同产业生态网络模式时,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2 实证研究设计211 变量选取及问卷设计8技术经济 第27卷 第4期调查问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开展产业生态网络合作的模式以及企业针对产业生态网络所采用的风险管理策略。第一部分包

12、括了两个方面、8个维度、18个题项5,17220;第二部分包括了3个题项15,16。采用李克特五点打分,问卷要求被测量者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1、2、3、4、5来表示对问题陈述的同意或不同意程度(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同意;5,完全同意),题项见表2。2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由于边界界定困难,从整体上把握某个产业生态网络的情况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只能选取企业样本,填答者回答所在企业与其他企业间所开展产业生态网络合作的情况。采用“便利”方法开展调研,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对分属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级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盘锦经

13、济技术开发区、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春汽车工业区13个园区的760家企业进行电话访问,回收问卷360份。经过对问卷筛选,剔除一些存在缺项的问卷,此次调研最后获得有效问卷303份。本次调查的问卷回收率为4714%,有效率为8412%,有效回收率为3919%。之所以选择工业园区作为产业生态网络的样本来源,是因为工业园区一方面开展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又进行着资源的获取和废弃物质的排放等活动,从而具备生态经济系统的一般特点;同时工业园区作为聚集着众

14、多工业企业的较大地理区域,易于形成园区内企业的产业关联和业务关联,从而为企业间的绿色合作及产业生态网络的协同效益创造条件18。根据样本企业所在工业园区的集聚特征,将样本企业分为:容纳多个产业、生产加工多种产品类型的非专业园区(196家,占6417%);以某类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专业园区(54家,占1718%);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园区(41家,占1315%);其他(12家,占410%)。由于企业中层负责人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利,且更为了解企业间的合作对成本控制和环境绩效带来的益处19,20,因此此次研究选择这一层面的管理者作为电话访谈的对象。从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电子软件(52家,

15、占1712%);机械制造(29家,占916%);汽车及其配件(29家,占916%);化学、石油化工(25家,占813%);建筑材料(25家,占25%);生物制药(21家,占619%);机电设备(20家,占616%)机密仪器及用具(17家,占516%);商贸服务(12家,占410%);金属制品和陶瓷(11家,占316%);物流(8家,占216%);造纸印刷(7家,占213%);纺织制衣(7家,占213%);木材家具(7家,占213%);其他(7家,占213%)。被访问企业没有在某一行业过分集中。企业规模包括大型企业(44家,占1415%)、中型企业(180家,占5914%)、小型企业(79家,占

16、2611%)。21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首先采用探测性因子分析验证问卷的有效性,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取特征根大于1作为截取因子的标准,进行Varimax旋转,保留负载大于015的题项。问卷的KMO值分别为01787和01754,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均达到01000的显著性水平,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和有效性检验的结果见表2。从Cronbach系数来看,各因子的Cronbach大于016的水平,同时因子负载大于016的水平,构成因子的题项很好地进行了聚合(详见表2),也没有出现各题项间相互混淆的情况,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通过统计检验,能够用

17、于支撑后续的数据分析。对风险管理的因子分析和有效性检验,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取特征根大于1作为截取因子的标准,进行Varimax旋转,保留负载大于015的题项。问卷的KMO值分别为01754和01789,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均达到01000的显著性水平,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和有效性检验的结果见表3。从Cronbach系数来看,因子的Cronbach 大于016的水平,同时因子负载大于016的水平,构成因子的题项分别来自探讨产业生态网络本身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它们很好地进行了聚合(见表3),也没有出现各题项间相互混淆的情况,问卷的信

18、度和效度通过统计检验,能够用于支撑后续的数据分析。9 苏敬勤等: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及风险管理能力比较表2 因子分析与有效性检验结果内容构面因子题项负荷解释变异数百分比系数产业生态网络特征一体化多元化信息共享合作时间交易形式投入资源合作内容数量合作内容差异成员数量成员差异信息传播媒介01803信息传播程度01801合作时间长短01810合作时间周期01769园内上游厂商交易形式01853园内下游厂商交易形式01772园内其他厂商交易形式01743园内上游厂商资源投入程度01845园内下游厂商资源投入程度01817与上游开展网络合作项目数量01867与下游开展网络合作项目数量01852与上游成员

19、间的合作领域差异01847与下游成员间的合作领域差异01831园区上游合作成员数量01798园区下游合作成员数量01731园区其他合作成员数量01680合作成员在经营环境上的差异01821合作成员在主营业务上的差异0170712105001711915121401775322134401758116185501701 621153201823 420138401858 114109701743 116120301733 4表3 因子分析与有效性检验结果内容因子题项负荷解释变异数百分比系数影响产业生态网络的因素风险管理降低企业自身运营风险的需要0169避免对合作伙伴过于依赖的需要0167合作关系

20、所需专用性资产投入少016571776016353 数据分析过程311 聚类分析针对样本数量较大的特点,本文采用快速聚类(K2means Cluster)的方法对收集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多元化和一体化程度高低分为四种类型,如表4所示。表4 产业生态网络模式的ANOVA统计和各类均值因子()N=74()N=90()N=55()N=84Sig1一体化程度31028 1 31482 9 31457 4 31006 401000信息共享21554 1 31944 4 31927 3 21494 001000合作时间41076 4 31685 4 31717 0 41029 801102交易方式21211

21、 7 21529 6 21333 3 21293 701000关系资源31270 3 31772 2 31851 9 31208 301000多元化程度31459 5 31591 2 21463 7 21320 501000合作内容数量31959 5 41144 4 11836 4 11511 901000合作领域差异41094 6 41244 4 21163 6 11916 701002成员数量31013 5 31281 5 21836 4 21722 201001成员差异21770 3 21694 4 31018 2 31131 001010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03个样本很好地归为四类:

22、第一类74个样本(占2414%),第二类90个样本(占2917%),第三类55个样本(占1812%),第四类84个样本(占2717%)。为了评估各因子在四种模式类型中是否存在明显不同,从而验证产业生态网络模式类型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进行了ANOVA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检验的结果表明,除“合作时间”因子大于0101外,其余各因子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四种模式类型在一体化和多元化合作程度方面的总体均值呈显著性差异。312 方差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假设,本文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方差分析采用One2way ANOVA方法,以四种产业生态网络模式类型为自变量(Fac

23、tors),以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强弱为因变量,方差分析的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方差齐次性检验的结果,P值为01278,大于0105,说明模式类型具有方差齐次性,所以在多重比较检验结果中,只列出了方差齐次性的LSD项的结果,见表5。企业在不同的产业生态网络模式下表现出不同的风险管理能力。01技术经济 第27卷 第4期表5 不同产业生态网络模式下风险管理的方差分析(I)模式类型(J)模式类型均差(I2J)标准差显著性检验-01278 69301101 990100701033 54501115 6101759-01122 4801103 320123701278 69301101 9901007013

24、14 14301110 820100501157 9301097 9301112-01035 4501115 6101759-01314 14301110 8201005-01157 9301112 050116001122 4801103 3201237-01156 2101097 930111201157 9301112 0501160 注:3 表示在0105置信水平下具有显著性。4 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及风险管理能力比较411 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企业选择一体化和多元化的方式安排与其他企业间的产业生态网络合作关系,从而使企业间产业生态网络表现为松散型、协同型、互动型和自主型四种不同的模式

25、,见图2。图2 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类和()类表明结点企业各偏重于一种策略。()类企业偏重于多元化合作策略,均值达到314596,此类企业在整合区域环境治理资源时,采用多元化的合作策略,同时将更多的企业资源用于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得围绕企业所形成的产业生态网络表现出广泛而松散的联系,称为松散型。在荷兰鹿特丹港口地区所形成的产业生态网络及我国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态工业园均具有松散型的特征。()类企业偏重于一体化的合作策略,均值达到314574,此类企业专注于环境合作的特定内容,强调与成员间的互动合作,从而获取较高的环境效率和经济效果,称为互动型。围绕德国DSD公司所形成的产业生态网络及我国广西贵港

26、的生态工业园区都具备互动型的特征。()类的多元化和一体化程度均值最高,分别为31591 2和31482 9。此类企业一方面在诸多领域整合区域环境治理资源,另一方面强化所建立的环境合作关系,无论是纵向合作还是横向联系,企业都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实现一体化与多元化的协同发展,称为协同型。瑞典纸浆造纸业在能源设备外包过程中所形成的产业网络关系具备协同型的特点。()类的多元化和一体化均值最低,分别为21320 5和31006 4。此类型中的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环境问题,称此类为自主型。企业通过“末端治理”以及“清洁生产”等办法,实现物料和能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无害化。尽管如此,企业依靠自身力

27、量改善环境问题只能局限于某一个生产工艺的过程,而无法考虑不同的生产系统之间的联系,因此只能解决局部的小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可见产业生态网络关系存在四种不同类型,即松散型、协同型、互动型、自主型。由此证明假设H1:一体化与多元化协同作用下,产业生态网络存在不同的模式,且彼此存在显著差异。412 风险管理能力比较在确定不同产业生态网络模式类型下风险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后,对处在不同产业生态网络模式下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均值比较,见表6。表6 风险管理能力的均值分析因子松散型N=74协同型N=90互动型N=55自主型N=84Sig1风险管理能力31465 8 31744 4 31430 3 31588

28、 201000 表6的均值分析结果表明,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Sig.值为01000,小于0101的显著性水平,从而说明四种模式下的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在四种模式下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比较见图3。当产业生态网络处于协同型模式时,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最高,均值为31744 4,此类企业充分利用横向及纵向资源,协同性强,管理水平和运作能力最强。当产业生态网络处于松散型模式和互动型模式时,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这两类企业都偏重于一方面的发展,协同性差。其中,处于松散型模式下的企业,其均值为31465 8,这类企业虽然在多元化方面程度高,但缺乏与其他企业的互动合作,从而降低了企业的风险管理

29、的能力;处于互动型模式下的企业,其均值为31430 3,此类企业偏重于一体化的发展,忽视了利用更多的企业资源用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多元化程度低,协同性差,因此风险管理能力弱。当产业生态网络处于自主型模式时,其均值为11 苏敬勤等:产业生态网络模式识别及风险管理能力比较31588 2,风险管理能力适中,虽然此类企业的多元化与一体化的程度均较低,存在局限性,但其充分发挥了自身管理力量,通过“末端治理”以及“清洁生产”等办法,加强了企业废物及能力的循环利用,企业管理控制能力较高,因此表现出适中的风险管理能力。可见,处于不同产业生态网络模式下,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H2假设得到证明。图3 风

30、险管理能力比较5 结论与启示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一体化与多元化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高产业生态网络中成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在实践中,一体化与多元化发展并非完全割裂,在其协同作用下产生了产业生态网络的不同模式,表现为松散型、协同型、互动型和自主型。其中,协同型模式下,一体化与多元化的协同性最强,对应的风险管理能力最好;互动型和松散型对应的协同性低,因而风险管理能力差;自主型模式下,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适中。可见,为了降低产业生态网络的合作风险,成员企业在构建网络关系时应该注重一体化与多元化的协同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我国约有1812%的企业处于互动型模式,2414%的企业处于松散型模式,

31、这两类企业过于偏重单方向发展。互动型模式下的企业应通过加强与其他企业在环境资源方面的整合互动,提高自身的协同性。松散型模式下的企业则应注重在多领域多企业间进行环境合作,提高一体化程度,从而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另外,我国有2717%的企业处于自主型模式,为较低的发展阶段,此类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在纵向及横向上建立起环境合作关系,对其他领域的环境治理资源加以利用,逐步向协同型模式过渡。2)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人,应当以区域环境、财政政策乃至环境教育为基点,为企业间的环境合作搭建制度平台,通过方向性的发展政策加以引导,促进企业加快一体化与多元化合作的协同发展。同时,政府也应当发挥政策优势

32、,完善服务功能,为产业生态网络营造良好的运营及合作环境。参考文献1POSCH A.From Industrial Symbiosis to SustainabilityNetwork R.The Confere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entral Europe:Austria and Its Neighbors,2002.2CARTER C R,ELLRAM L M,KATHRYN L M.Envi2ronmental purchasing bench marking our German co

33、un2terpar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2rial Management,1998,34(4):28238.3HARDY C,GRAEDEL T.Industrial ecosystems as foodwebs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02(6):29238.4TEMPLET P H.Energy,diversity and development in e2conomic systems:an empirical analysisJ.Ecological E2conomics,

34、1999,30:2232233.5AYRES R U.On the life cycle metaphor:where ecologyand economics divergeJ.Ecological Economics.2004,48:4252438.6GENG Y,COTE R.Scavengers and decomposers in an eco2in2dustrial park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2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2002,9:3332340.7HAUNSCHILD P R,

35、MINER A S.Modes of IOR imita2tion:the effect of outcome salience and uncertaint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4772500.8BOWEN F E,COUSINS P D,LAMMING,R.C,et al.The role of supply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in green sup2ply 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1.10(2):1742189.9KIM M,KIM

36、 D,YONG G J.A modeling framework ofbusiness transactions for enterprise integrationJ.Lec2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5,5:124921258.10 孙国强.关系、互动与协同: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03(11):14220.11 陶青,仲伟俊.合作伙伴关系中合作程度对其收益的影响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2,16(1):66269.12 李守伟,钱省三.产业网络的复杂性研究与实证J.科学学研究,2006(8):5292533.13COHEN2RO

37、SENTHAL E,MCGALLIARD T,BELL M.De2signing eco2industrial parks: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J.Industry and Environment,1996,19(4):32236.14 邱国栋,白景坤.价值生成分析:一个协同效应的理论框架J.中国工业经济,2007(6):88295.15 劳爱乐,耿勇.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4295.16TSANG E W K.Transaction cost and resource2based ex2planations of jo

38、int ventures:a comparison and synthesisJ.Organization Studies,2000(1):2152242.(下转第28页)21技术经济 第27卷 第4期学技术管理,2007,28(2):952102.11CHURCHILL N C,LEWIS V.The five stages of smallbusiness growth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3,61(5/6):30250.12GRENIER L E.Evolution and revolution as organiza2tions growJ.Harv

39、ard Business Review,1972,50(4):37249.13GREENE P G,BROWN T E.Resource needs and the dy2namic capitalism typolog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2ring,1997,12(3):1612173.14BARBER A E,WESSON M J,ROBERTSON Q M,etal.A tale of two job markets:organizational size and itseffects on hiring practices and job searc

40、h behavior J.Personnel Psychology,1999,52:8412867.15TEECE D.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2ment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2533.16CARLSSON B,STANKIEWICZ R.On the nature,func2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echnological systemsJ.Jour2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1,1(2):93211

41、8.Comparative Analysis o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cessbetween New Ventures and Mature FirmsZhu Xiumei1,Cai Li1,Chen Wei2,Liu Qing2(1.Management School,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5,China;2.Entrepreneurship Center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5,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neral

42、 resource management process,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research on 46 new ventures and 78 maturefirms in Changchun,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resource management process between new ventures and mature firms.The result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 that,in the process of st

43、ructuring resource portfolio,it is difficult for new ventures to acquire resourcesfrom the external,and they mainly depend on the internal accumulating;in the process of resource bundling,the enriching and pioneering abili2ties of new ventures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mature firms;in the process of

44、resource leveraging,the leveraging abilities of new ventures are infe2rior to those of mature firms1Key words:new venture;mature firm;resource management process;comparative analysis(上接第12页)17WALLNER H P.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industry:networking,complexity and eco2cluster J.Journal of Cl

45、eaner Production,1999(7):49258.18ANDERSSON P,SWEET S.Towards a framework forecological strategic change in business network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2(10):4652478.19CONSWANT F,TUNALV C.Coordinating customersand proactive suppliers:a case study of supplier collabo2ration in product develop

46、ment J.Journal of Engineer2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2,19(9):2492261.20CAGLIANO R,CHIESA V,MANZINI R.Differencesand similarities in managing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sin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a casestudy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2agement,2000,17(6):1932224.

47、Model Identification of Eco2industrial Network and Comparisonof Risk Management AbilitySu Jingqin,Xu Yao,Diao Xiaochun(School of Management,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Liaoning 116024,China)Abstract:Eco2industrial network(EIN)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ase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resou

48、rces problems and meet the green chal2lenge.Based on the characters of synergy development on the integration and the diversity,this paper takes the enterprises in 13 northeast indus2trial parks as samples.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it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four EIN models under two dimensionali

49、ties of the integration andthe diversity as followed:the loose,the interaction,the self2determination and the synergy1And the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has the importantsignificance for both enterprises and their EINs1The results based on statistical tests show that there ar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on risk manage2ment ability under different EIN models,and the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is the strongest under the synergy model1Key words:eco2industrial network;model identification;risk management82技术经济 第27卷 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