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分析.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6962311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分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书书2013/06总第 20 期JOUNAL OF ETHNOLOGY第四卷1DOI:10 3969/j issn 1674 9391 2013 06 001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分析何雄浪张慧颖毕佳丽 摘要 本文对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了 SWOT 分析,并对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科学判断。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部民族地区没有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优势。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相对比较特别的地缘优势,来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词

2、 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西部民族地区中图分类号:F127 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9391(2013)06 0001 0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新形势下加快形成西部沿边开放格局的机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YJA790127);受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1XWD S0202)。作者简介:何雄浪(1972 ),男,汉族,四川南充人,经济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张慧颖(1988 ),女,汉族,吉林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毕佳丽(1989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

3、究。四川 成都610041产业地区转移指的是发达区域的产业顺应竞争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使产业表现为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产业地区转移的实质是分工结构的变化,在客观上表现为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分工结构的优化。作为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转移的需求已在我国显现。一方面,随着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入,一部分传统产业需要退出,继而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西部民族地区广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交织在一起,迫切需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转移,用这些转移过来的产业带动本地

4、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西部民族地区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关键在于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由此,本文将对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 SWOT 分析,并对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科学判断。显然,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 SWOT分析1971 年美国哈弗商学院的 KJ安德鲁斯在其 公司战略概念 一书中首次提出SWOT 分析。SWOT 是指在对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与其内部能

5、力和外部JOUNAL OF ETHNOLOGY2013/06总第 20 期第四卷2环境相适应的经营战略,以保证企业经营的成功。现在很多的经济学者将 SWOT 分析方法运用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重点分析区域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我们也利用 SWOT的分析方法,分析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一)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Strength)一是自然资源优势。西部民族地区有着丰富密集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我国很多矿产资源大部分也都聚集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经地质勘查探明有储量的矿产有 161 种,矿产储量的潜在价值在全国总值中的比重为50.45%,明显多于我国东部及中部地区。

6、我国天然气储量在世界排名第16,其中64.5%的储量在我国西部地区,另外,我国水利资源位居世界之首,其中西部水资源蕴藏量占全国82.5%。二是区位优势。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交通运输业发展非常落后。尽管如此,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仍然有着自己的区位优势。第一,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大多处于我国西部边界,与十多个国家相邻,北接蒙古、俄罗斯,西邻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等中亚国家,南有缅甸、泰国、越南等南亚国家,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我国与这些国家的交往非常有利。处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西北部的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通往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必经之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就途经新疆

7、,同时,新疆也是国内外伊斯兰教地区进行交往的主要纽带。处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西南部的西藏和云南,是我国通向印度半岛的必经之路,并且可以通向印度洋。西部民族地区的地理优势,有利于与毗邻的国家进行经济上的互补和宗教文化上的交流。第二,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国内区位优势,抓紧与相连省市的经济来往,主动加快产业承接,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经济的发展。三是市场优势。民族地区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巨大。近十几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不仅仅只是满足温饱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质量、高档次的生活。加上国家对一些生活必需品的补贴,民族地区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市场潜力越

8、来越大,不仅扩大内需,更重要的是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民享受的惠利越来越多。四是劳动力成本优势。相对于产业转移方而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资源、要素禀赋、生产成本等条件的限制,一些相对弱势的产业不得不转移到这些条件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正是由于具有这些优势,民族地区可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方转移出来的产业。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吸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表 1 说明,民族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产业转移方的劳动力成本低的要求。表 1部分地区职工平均工资(元)地区省份20062007200820092010东部上海3758544976521225833666

9、115江苏2365727212312973521739772浙江2757030818336223655340640中部河南1679120639244382690629819湖北1577919548223842654731811湖南1740021060241462653429670西部内蒙古1838221794259492480535211广西1757121251247982732230673贵州1648120254239792743730433云南1826219912233052616329195西藏2911942820440554534749898青海21981253183010132481

10、36121宁夏2090025723300503291637166新疆1770421249246862761732003数据来源:根据各地方统计局网站整理而得。2013/06总第 20 期JOUNAL OF ETHNOLOGY第四卷3(二)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劣势分析(Weakness)一是西部民族地区不具备吸引发达国家外资的区位优势。首先,我国西部地区有着独特的地形特征,多山脉和高原,所以交通运输和通信业发展极其落后;其次,西部地区环境恶劣,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第三,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差,基础设施落后,生活设备不完善。以上这些区位上的劣

11、势导致西部地区远离世界经济中心,并且离我国的大城市消费区和出海口很远,与外界经济联系较弱,不利于吸引发达国家的资金。二是西部民族地区产业基础弱,产业配套能力不高。在产业基础方面,虽然西部民族地区与中部地区差距不大,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明显拉大。一方面,东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再加上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外资的进驻并形成产业集聚,使得东部地区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产业总产值在 GDP 的比重,都比西部民族地区有绝对的优势。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的产业优势吸引了各地科技人才的大量聚集,从技术层面带动了产业的升级,这就更加拉大了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差距。由于西部民族地区远离沿海,区位优势不明显,再加上起步较

12、晚,产业基础薄弱,所以在产业吸引能力方面,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能力仍有待提高。许多外资企业和东部企业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配套企业,主要是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当地的产品或原料达不到外商企业和东部企业的要求。三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人才外流严重。虽然民族地区有着廉价的劳动力,但是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不高,严重限制了劳动力的质量。除了少数几个省会中心城市外,大部分地区的人口素质较低,文盲、半文盲比率高。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绝大多数属于经济落后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环境、过低的物质待遇和落后的用人机制等,使得民族地区的许多优秀人才纷纷外流。他们有的流到国外,有的流向国内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

13、地区。不仅已经成长起来的人才在不断流失,而且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后继人才也都纷纷流失,这种巨大的流失潮,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四是西部民族地区政府工作效率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地理空间上的闭塞造成了这些地区经济观念比较落后,有些地方政府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导致了这些本来就很落后的地区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另外,政府工作效率低,外商投资审批手续繁琐,行政干预过多,也阻碍了发达地区产业向西部的转移。(三)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一是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大规模产业升级带来的产业转移的机遇。改革开放

14、30 多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浪潮,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大规模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空间分布格局的大调整。东部沿海地区土地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生产原材料、生产要素等等成本昂贵,而且政策的扶持力度日渐减弱,环境污染较严重等因素,迫使东部沿海地区向内地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民族地区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发挥自身独特的经济优势,吸引和承接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是政府宏观经济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增强了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民族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2007 年,

15、商务部出台了 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意见,2008年,国家发改委制定了 促进民族地区崛起规划的政策,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深入推进,成渝经济区、关中 天水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的发展与规划,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四)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挑战分析(Threat)一是外商投资一般首先考虑具有良好区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头初期,外商主要投资广东、福建两省。后来外商投资的区JOUNAL OF ETHNOLOGY2013/06总第 20 期第四卷4位向江苏、浙江等地转移,但还是集中于我国沿海地区,中西

16、部民族地区受益不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商倾向于在海外寻找一个最有利的生产地点,并把其纳入全球产业链中。我国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不仅有利于加强与公司总部和海外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各种原料、设备产品的进出口。其次,外商选择制造业的投资区位,会优先考虑有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环境,较好的产业配套条件的地区。而我国东部地区无论在基础设施、经济制度环境还是配套条件上都远远优于西部地区。另外,外商选择投资区位时重视集聚经济,一些外资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在某些地区投资成功,会吸引大批相关企业进入,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事实上,大量的相

17、关外资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减少不确定性1。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在投资环境、市场辐射能力和产业发展条件上,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二是沿海地区外资大多向所在省较落后地区转移,而较少向西部地区转移,主要原因是:首先,东部各省市内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距,比如江苏的苏南和苏北,广东的珠三角和粤北地区,地方政府也不愿意外资流出本地,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外资是发展经济的政绩表现,所以沿海各省努力创造条件,尽量留住外资,将产业进行内部的转移;其次,产业转移必然包括企业的迁移,而企业的迁移尤其是跨省区迁移成本较高,迁移手续繁琐,导致了跨省产业转移成本也很高。而且外资在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集

18、群,转移代价较大。集群内长期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促使企业在集群内落地生根,除非整个产业链转移,企业才会考虑迁移到其他地区2。三是外来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导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存在区域粘性。我国沿海省份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是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是决定投资区位和产业转移的关键因素。而我国落后地区的剩余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的向沿海发达地区供给,使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与西部地区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所以外资向西部地区转移缺乏劳动力成本方面的动力。二、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实证分析(一)产业承接能力指标的确定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19、在应对产业转移时,能够吸引转移产业进而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能力。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选择和吸纳产业时所具有的综合实力。它包括产业吸引能力、产业选择能力、产业支撑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产业吸引能力,是指产业移入地具有因产品需求或资源供给的比较优势而吸引产业转移的能力。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构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前提,具体包括产业集聚吸引力、市场潜力吸引力和优惠政策吸引力。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产业转移吸引力的高低决定了潜在转移产业、转移资本以及转移技术的多少。能力越强,接纳承接产业的要素质量就越高,选择余地也就越大。反之则不然。因此,对于产业集聚吸引力、市场潜力吸引力及优惠政策吸引力是提升国家或地

20、区产业吸引力的重点所在。产业选择能力是指产业移入地在对生态效益、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对承接产业的认识、甄别、筛选能力。由于综合来看许多转移产业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产业尽管在短期内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始终是利小于弊、得不偿失。唯有在信息采集及选择上将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根据需要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工作,做到去掉糟粕、吸纳精华,从整体上提高决策层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才能提高对移入产业的选择能力4 5。产业支撑能力,是指在承接产业过程中,为使经过筛选后的产业能够更好的融入移入地,移入地为相应企业提供支撑和保障,保证产业的顺利承接与日后的发展。产业支

21、撑能力,具体包括配套的产业支持和辅助的产业支持两个部分。其中,配套的产业支持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市场水平等指标。而人力资2013/06总第 20 期JOUNAL OF ETHNOLOGY第四卷5本,即劳动力供给,是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劳动者的素质越高,市场化水平越高,产业发展的创新意识越强,移入地的产业支撑能力就越强。产业吸引能力、产业选择能力、产业支撑能力的具体指标构成体系如表 2 所示:表 2产业承接能力指标体系构成系统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产业承接能力产业吸引能力产业选择能力产业支持能力市场状况(A)产业基础(B)收集处理(C)配套支持(D)辅助支持(E)A1 人口数、A2

22、职工平均工资、A3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A4 城镇居民消费性指数、A5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A6 职工工资总额、A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A8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B1 产业的企业数量、B2 产业总产值占 GDP 比重、B3 产业产值/就业人员、B4 有效发明专利数、B5 技术市场成交额占 GDP 比重、B6 技术市场成交额、B7 产业科技人员数占从业人员比重、B8 产业 D 经费占 GDP 比重、B9 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C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C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人员、C3 国有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数、C4 国有企事业单位农业技术人员、C5 信

23、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D1 地区货物周转量、D2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D3 公路里程、D4 邮政局营业网点、D5 人均用水量 D6 每十万人口高校评价在校生人数、D7 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D8 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D9 外商投资总额E1 单位 GDP 能耗、E2 单位 GDP 电耗、E3 森林覆盖率、E4 城市化水平、E5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E6 就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E7 城镇恩格尔系数、E8 农村恩格尔系数、E9 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E10 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二)数据的处理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地区的综合产业承接能力,数据来源于 2011 年 中

24、国统计年鉴。本文选取的数据均为正向指标,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变量取值越大,地区产业承接能力越强。由于本文选取指标较多,各个数据的量纲和意义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首先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主成分分析法使用的前提是各个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否则无法综合提取出反应这些变量共同特征的公共子变量。所以进行主成分分析前,必须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可知,各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满足主成分分析法的适用条件。由于选取的二级指标较多,在反应一级指标时会存在重复部分。因此选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检验二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且确定各因子在综合评价中的不同作用。各变量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及累

25、计贡献率如表 3 所示:表 3主成分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成分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116.41360.40030.400429.54620.232800.633233.37210.08220.715442.52390.06160.777052.04720.04990.826961.36450.03330.860271.18000.02880.889080.86890.02120.9102从表 3 可以看出,31 个变量的前 8 个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 90%以上,即这 8 个特征根揭示了我国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的 90.97%,所以,这 8 种成分体现了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用它们代替原来的

26、 31 个变量解释各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八个主成分与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如下表 4 所示:JOUNAL OF ETHNOLOGY2013/06总第 20 期第四卷6表 4主成分与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F1F2F3F 4F5F 6F 7F 8A10.09970.26980.04570.16660.01360.07660.02900.0346A20.16620.20050.00410.13400.10480.16570.01570.0544A30.20680.15220.04860.04360.12060.03200.04620.0173A40.00180.06860.22950.00580.19940

27、.44130.45030.0220A50.21760.08080.03940.15740.10000.03770.01000.1400A60.23210.06990.04770.08260.07640.00140.05890.1102A70.18620.19980.02160.03440.07870.00830.00620.0539A80.11070.16900.06510.04760.00150.34640.24860.2547B10.20460.15200.02420.05620.09790.03280.00520.0556B20.18180.20920.00350.00860.07600

28、.01130.02520.0915B30.09960.14870.19830.20300.05180.01410.19330.4326B40.16350.13640.13740.12590.23860.16940.03700.0919B50.14220.21820.03420.24890.00500.07120.00840.1307B60.17110.18640.06920.21640.03290.03250.04710.1565B70.05620.24140.03690.27340.08270.07640.02510.2566B80.20000.07550.12130.20890.07440

29、.01820.12880.0165B90.22330.09020.01020.11210.00320.03500.03660.1274C10.22560.07150.09710.07200.09700.06520.00850.0417C20.19070.10310.09950.28860.04790.14430.01140.0458C30.13130.15770.10590.22130.08020.23740.16050.1784C40.02610.19910.11550.35740.02940.20330.22720.1245C50.19280.12330.09620.06320.03950

30、.25830.11610.0038D10.14470.07720.18650.23620.09130.35070.15730.1644D20.18800.19120.06890.01540.04060.08340.01810.0854D30.01900.24870.03080.30520.00340.10790.17790.0378D40.16120.18510.07750.03010.06700.06760.11630.0490D50.07250.04990.02040.14370.31420.00430.57090.3254D60.13830.09930.12420.03710.43380

31、.05780.05830.2228D70.04380.18990.32850.02900.06620.05410.12520.0498D80.13730.21050.19390.02040.10670.09280.02670.0490D90.19640.08610.03050.24110.14450.05330.09320.1174E10.15440.04130.24110.06290.37990.06560.10330.0351E20.10390.03750.22130.01040.42740.27490.26660.0331E30.01500.07900.31440.08040.32260

32、.34270.12840.3137E40.19950.10360.14130.15220.12590.14590.02090.1230E50.17710.21020.04490.04600.09070.02420.05820.0030E60.17690.20040.04090.02700.05000.06250.03930.1919E70.11220.01580.37770.20390.00930.10660.14430.1245E80.07430.04330.42160.18410.03050.00840.03010.1459E90.17610.20850.07990.06140.02730

33、.02080.02650.1400E100.14950.18130.18740.02860.07760.13240.16350.3034令主成分矩阵为 F=(F1 F2 F3 F4 F5 F6F7 F8)T,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为 Q,变量矩阵为 P=(A1A8,B1B9,C1C5,D1D9,E1E10),则有:F=PQ,由此得到了主成分矩阵 F,从而得到主成分函数表达式。(三)综合得分分析以各指数的贡献率为权重构造各地区产业承接能力指标函数,公式为:地区综合产业承接能力=0.4003F1+0.2328F2+0.0822F3+0.0616F4+0.0499F5+0.0333F6+0.0288 F

34、7+0.0212 F8。将文中所选择的 2011 年各个地区各指标数值代入到主成分函数表达式及地区综合产业承接能力表达式中,得到各个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排名,如表 5 所示:2013/06总第 20 期JOUNAL OF ETHNOLOGY第四卷7表 5中国各个地区综合产业承接能力排名地区综合产业承接能力值排名北京2.13095天津0.023313河北0.562110山西0.494019内蒙0.364117辽宁1.10407吉林0.728720黑龙江0.380818上海1.97596江苏3.63972浙江2.31204安徽0.242815福建0.106914江西0.962523山东2.95893

35、河南0.75488湖北0.192911湖南0.135012广东4.44831广西0.760321海南2.352830重庆0.762022四川0.57039贵州1.903227云南1.019624西藏3.279631陕西0.301216甘肃1.646126青海2.261829宁夏1.965528新疆1.276225从表 5 可以看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内蒙、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藏、广西、云南、贵州这九个少数民族较聚集的省、自治区中,内蒙古排名最靠前,但也仅仅是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第 17 名,其他八个少数民族地区排在了最后几位,由此

36、可见,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这说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西部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潜力还很大。三、改善西部民族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途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部民族地区没有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优势。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相对比较特别的地缘优势加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来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一是加大物质资本投入。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严重滞后,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当前特别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造良好的产业承接环境,来吸纳更多的资金投

37、入,形成良性循环。二是重视人力资本积累。要想从本质上彻底改变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承接环境,最重要的环节是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首先,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整体水平,这不仅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工作熟练度,还能促进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的转变,进而节约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资本的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西部民族地区物质资本的不足。其次,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带动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资本的收益率,从而形成报酬递增效应,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三,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改善产业转移的不良环境。通过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来吸引不同行业的资金投入。西部民族

38、地区地广人稀,大多数本地劳动者属于无技术低层次劳动力。要想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就不能仅靠大规模的正规教育来培育高级人才。同时,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很难大量吸引高级人才。因此要因地制宜,通过短期大批培训来培养初级和中级专业人才,实现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本的初步积累。初中级人才的集聚,再加上政府对投资给予的优惠政策,必将吸引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入驻,提升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西部民族地JOUNAL OF ETHNOLOGY2013/06总第 20 期第四卷8区环境恶劣、地形复杂,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改善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

39、境,才能为居民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这也会最终提高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参考文献:1贺灿飞,肖晓俊 产业集聚产业共聚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1 120 2刘艳 论东部产业集群对西部开发的影响 对传统“梯度转移”理论的一种质疑 J 经济问题探索,2004(1):22 25 3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 M 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5 122 4马涛,李东,杨建华,翟相如 地区分工差距的度量: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评价的视角 J 管理世界,2009(9):168 169 5苏华,胡田田,黄

40、麟堡 中国各区域产业承接能力的评价 J 统计与决策,2011(5):41 43收稿日期:2013 07 20责任编辑: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许瑶丽书讯社会性别多样性研究:基于凉山彝族性别关系变迁考察即将出版即将由民族出版社(北京)出版发行的社会性别多样性研究:基于凉山彝族性别关系变迁考察一书,系西南民族大学马林英教授多年潜心以性别为分析视角、以人类学为研究方法写成的彝学学术力作。该书赢得了国际彝学专家、美国人类学家郝瑞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彝族人类学家潘蛟教授的一致好评,并分别作序评荐。社会性别多样性研究:基于凉山彝族性别关系变迁考察

41、探讨了主流文化进入凉山彝族地区以来,彝族两性表现在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层面的性别关系,究竟发生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的动因、程度和效果如何?这些变与不变的两性关系还将怎样继续?该书还从性别歧视的文化建构入手,揭示了文化关于性别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交错空间规范,文化关于性别的血缘关系与姻缘关系互动发展脉络,文化关于性别的主流社会与边缘社会融合交流轨迹等地方性特征,以此回答前述所提的问题。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性别视角透视,观察和分析凉山彝族近百年来两性关系的发展变化,揭示彝族社会不仅已有许多具有性别污名化意义,如强调女性不孕不育和成年与否的服饰标签被取缔,限制女性接触文字符号和文献典籍等公共资源的性别

42、规范被解除,同时也指出更多文化深层结构中,避重就轻的性别不公平仍在顽固地执行。该书对性别关系变迁的研究视角独特,其创新性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第一,从社会学和人类学交叉视角,揭示了彝族社会性别歧视的多样性,及其这一多样性下潜藏的文化建构机制;第二,对于彝族两性在公私两域或血姻两亲性别规范的,这一近乎“自然”的性别属性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解构,揭示了“自然”背后隐藏性别歧视的制度强制性和传承性;第三,全书从逻辑思维和性别分析的角度,论证了彝族习俗惯制与“内化的污名”的契合,从而破解了彝族女性与司法职业、宗教职业分离的观念障碍和行动滞后之因素。研究表明,无论在什么文化语境下,性别歧视的最终

43、改善必然需要内因与外因的交互作用,即女性参与和社会认同的双向作用才能逐步实现;对男权长期在公私两域的划分结构改革,不仅需要改革划分标准,而且更要强化女性进入公共领域的能力培养。2013/06总第 20 期JOUNAL OF ETHNOLOGY第四卷89An Analysis of the Capacity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Western Minority egion in ChinaHE Xionglang,ZHANG Huiying,BI Jiali(College of Economics,Southwestern Univ

44、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Sichuan,610041,China)JOUNAL OF ETHNOLOGY,VOL 4,NO 6,01 08,2013(CN51 1731/C,in Chinese)DOI:10 3969/j issn 1674 9391 2013 06 01Abstract:Industrial transfer to regions refersto a phenomenon in which developed areas,inconformance with the chang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45、,transfer part of their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developing areas by means of interregional directinvestmentThe essentials of regional industrialtransfer are the change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a phenomenon of geo industrialmobility,and the core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howto achiev

46、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swell as promote an optimum labor division As acommon economic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development,the need for industrial transfer hasappeared in our country On the one hand,as thein 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n developedareas continues,there is a need

47、 for part of thesetraditional industries to exit,and to seek a new de-velopment space On the other hand,due to theinterwoven nature of the of vast territory,rich re-sources and different requirements,like capital,technology and talents requirements,the westernminority areas are crying out for undert

48、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from eastern China to optimize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chieve industrial upgradingThe feasibility to undertake such industry transferis the key for seizing this opportunity for westernminority regionsNowadays,many economic scholars,whenthey undertake research on reg

49、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mainly focus on regional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usingthe method of a SWOT analysis Here we also useth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capacity of undertakingindustrial transfer to the western minority regionsThe advantages of undertaking an industri

50、al trans-fer come from things such as natural resource ad-vantages,location advantages,and market advan-tages The disadvantages are lack of performancewith no niche superiority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and a weak indus-trial base as well as faint industrial support ab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