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6962072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7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总第109期)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蔡秋杰 胡 谍摘 要生命价值学说说明了寿险需求产生的经济合理性,寿险的消费平滑作用为寿险需求的产生做了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和保险供给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影响人们购买寿险的动机或愿望,或者人们的支付能力来影响寿险需求。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是促进寿险需求增加的重要变量;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与寿险需求显著正相关;教育的影响结果不一致,说明代理变量的选择对回归结果有着重要影响;考虑到死亡率和负担系数各自的综合效应,其影响难以确定。关键词寿险需求;影响因素;保障;储蓄中图分类号 F84文

2、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60(2006)06000106中国寿险业自1982年恢复以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现阶段一方面寿险潜在需求巨大,寿险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存在“想买保险的买不到,想卖保险的卖不出去”的问题,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已引起高度重视。从理论上分析人们购买寿险的原因,从定性的角度描述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等对寿险需求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考察这些影响因素的统计显著性,对于理解寿险业发展变化的原因,促进潜在寿险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寿险需求源于安全保障需要,以产生寿险购买欲望为条件,以具

3、有经济能力为基础,因而,所有影响人们安全保障需要大小、影响人们寿险购买欲望高低、影响人们支付能力的因素都会对寿险需求产生影响,这也是所有因素作用于寿险需求的三个基本途径。很多人在Yaari(1965)的研究方法及结论的启示下进一步从理论上考察寿险需求的具体影响因素。如,Fis2cher(1973)给出了一个人寿保险需求函数,指出寿险需求(定期寿险)与死亡率、遗赠动机和未来预期劳动收入正相关。Karni&Zilcha(1985)研究了风险厌恶和寿险需求之间的关系,认为风险厌恶度较高的人会购买更多的人寿保险。Lewis(1989)假定人们购买寿险的目的是使依靠其生活的人期望效用最大化,认为家庭供养

4、者的死亡概率、家庭成员消费的现值越大、家庭的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对寿险的消费也就越多;而保单附加因子越大,家庭净财富越多,寿险需求也就越少。归纳起来,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宏观经济、社会和文化、制度因素以及保险供给等几个大的方面。(一)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如收入水平、储蓄、利率、通货膨胀、收入分配、金融发展水平等都是寿险需求产生和发展的经济背景,它决定着人们的保险支付能力,影响着寿险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的优势和人们通过寿险进行保障或储蓄作者简介:蔡秋杰(1979),男,山东单县人,现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保险与精算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保险经济学,曾在 金融研究 、保险研究 、中国软

5、科学 等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胡 谍(1982),女,湖南常德人,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公开发表论文多篇。Greene(1964)检验了风险态度对寿险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风险态度与寿险消费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Greene进一步的验证也证明了这一结论。价格是影响寿险需求的重要变量,我们将之分散到各种具体因素,特别是“社会和文化”因素中的寿命预期中进行阐述。Babbel(1985)指出,人们在理论研究中总是将价格作为消费需求函数的重要变量,而在关于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中,由于缺少合适的价格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保险价格从来没有作为自变量出现。1的愿望,是寿险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1、收入水平对寿险

6、需求的影响收入水平与人寿保险需求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是因为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对人寿保险的支付能力;二是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相应的人力资本也会增加,为了保证较高消费预期的实现和持续的高收入水平,对寿险(特别是死亡保障)的需求就会增加(Browne&Kim,1993;Beck&Webb,2003)。国内外所有的实证研究成果都表明收入与寿险需求正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未来五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5%,2010年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保险支付能力快速增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

7、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会更多关注安全需要。特别是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会发生变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成长以及自己的健康会更加关注,这都会促进寿险需求的增加。2、储蓄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和寿险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由于二者所发挥的功能相似,特别是一些长期寿险产品具有较强的储蓄功能,储蓄和寿险需求又可以相互转化。较高的储蓄也意味着较高的寿险需求潜力。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高不下,而且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有调查显示,在目前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过程中,人们面临着很大的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中国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中预防性储蓄居多。目前,中国大量的居民储蓄存

8、款与有限的保费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00年-2004年保费收入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2.5%、2.9%、3.5%、3.7%、3.6%,说明目前中国储蓄对寿险需求的替代效应较为明显。3、利率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寿险需求与利率的变化紧密相连。一方面,市场利率的变化将会导致投保人购买寿险的机会成本和相对价格的改变,如果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水平低于或其调整滞后于市场利率的增加,人们就会减少对寿险产品的需求,从而产生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变动也会影响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但是,一般而言,利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寿险需求事先是难以确定的。就中国的利率走势而言,1980年以来波动较大,而寿险产品预定利率

9、的走势却相对平稳(见图1)。资料来源: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整理计算而得.由此可见,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的相对变化确实会对寿险需求产生明显的影响,若预定利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就会抑制寿险需求,或导致退保增加;而一旦预定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只要这种利差足够有吸引力,就会导致寿险需求大大增加,1997年长期寿险产品的疯狂热销就是明证。同时,这也说明,中国居民仍然非常看重寿险的储蓄性,习惯于将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相比较,表现得过于敏感。这也启示我们,单纯从利率的变化难以预测寿险需求的变化,它有赖于寿险预定利率能多快进行调整,以及二者之间的利差有多大。2Cummins(1973)

10、认为,寿险准备金是储蓄的一个合理近似,因为它是消费者为了未来消费而延迟现期消费,从而形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概念。4、通货膨胀对寿险需求的影响通货膨胀通过两个不同的途径影响金融资产的选择:一是通过提高价格水平从而减少未来任何固定金额给付的真实价值。二是通过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减少那些具有固定名义收益率的资产或负债(如寿险准备金)的实际收益率。此外,通货膨胀还会产生收入效应,它使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实际增长速度慢于名义增长速度,甚至会出现收入的负增长,而且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其他商品价格的上升,从而产生替代效应。一些实证结果显示,通货膨胀会对寿险需求产生负面影响(Browne&Kim,1993;Outrev

11、ille,1996;Ward&Zurburuegg,2002;Zhu,2002;Beck&Webb,2003)。就中国的情况而言,通货膨胀分别在1985年、1988-1989年、1993-1995年达到高峰值,与此相对应,寿险保费收入的增长率在这些年份却明显下降(如图2所示)。(资料来源:通货膨胀数据为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计算而得,寿险保费收入数据来源于杨舸等“中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3期),其中2003-2004年数据来源于 中国保险年鉴 。)此外,收入分配也会对寿险需求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以及中间收入阶层的壮大会促进寿险需求。中国目前

12、收入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达到了0.45,不利于寿险需求的增加。此外,金融发展水平、税收制度等也对寿险需求有着重要影响。(二)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1、人口特征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人口特征,如人口总量、人口的职业结构、组织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是寿险业经营所面临的重要现实背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总量越多,潜在寿险需求市场也就越大。中国人口总量非常大,达到13亿左右,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为寿险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就人口职业结构而言,在职人口越多,从事工商业的人口比例越大,人们的收入就越稳定,也越能接受保险这种现代风险转嫁方式,从而寿险需求也就越大。就人口年龄结构而言,如果有较多的

13、经济依赖的年轻人,通过寿险进行储蓄的需求会较低,而为幼年人口未来生活提供保障的死亡保障需求会较大;如果有较多经济依赖的老年人,储蓄需求会加大,而死亡保障需求会较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200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已经增长到7.6%,已经超过国际通行标准所定义的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标准。与国外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相比,中国是“未富先老”,社会养老问题和矛盾非常突出。中国老年负担比率近年来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2004年达到10.69%,同时,幼年负担比率逐年下降。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加大了社会养老负担,同时也为保险需求的快速增加奠定了基础。2、寿命预期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寿命预期反

14、映了死亡概率的高低,较长的寿命预期预示着较低的死亡概率,对纯保障型的寿险产品的需求就较低,而对为老年生活保障的储蓄型寿险产品的需求会增加。一般而言,由于无法区分对死亡保障和储蓄型寿险产品的需求,寿命预期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就是不确定的。一些回归结果显示,寿命预期这一变量是不显著的(Browne&Kim,1993;Beck&Webb,2003;Hwang&Greenford,2005)。Outreville(1996)和Ward&Zurburuegg(2002)的研究结果表明寿命预期与寿险需求正相关。Zhu(2002)的一个回归结果显示寿命预期与寿险需求负相关。3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

15、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就中国的情况而言,随着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在稳步增加,1982年约为67岁,2003年延长到73岁左右,预计2020年将达到79岁。预期寿命的延长必将增加人们对于养老保险、年金等储蓄型寿险产品的需求。3、教育水平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与保险需求正相关。一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更加了解保险的经济保障作用,也较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对保险及其具体保单形式有着更加客观的认识(Hammond,Houston&Melander,1967;Hwang&Greenf

16、ord,2005;Truett&Truett,1990);二是受教育的水平越高,人们越厌恶风险,也就更加重视通过保险的方式转嫁风险;三是较长的教育年限延长了年轻人的经济依赖时间,并且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价值,更需要通过寿险为其提供经济保障或降低人力资本损失的不确定性(Browne&Kim,1993;Beck&Webb,2003);此外,受过较高教育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收入,其保险购买能力较强。所有的回归分析都一致显示教育水平与人寿保险需求正相关(回归系数都为正数),说明教育是人寿保险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以平均每百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这一指标为例,1982年为18.

17、6人,到2004年已达到102.6人,而且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继续实施和9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加强,中国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会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如前所述,这将增加人们的保险需求。4、城镇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一般而言,总人口中城市人口所占比例越高,对保险的需求也就越大。这是因为城市人口之间缺乏紧密的家庭联系,人情较为淡薄,相对于农村人口紧密的联系而言,城市人口对外界较为正式的风险分散机制较为依赖,从而会增加寿险需求。此外,城市人口居住较为集中,这减少了保险分销渠道的成本,而成本和价格上的优势对保险供给有正面影响,会进一步促进寿险需求。Hwang&Greenford(2005)认为城镇化是社会结构变化的重

18、要体现,他们以中国为例,认为城镇化改变了中国传统家庭模式以及个人和家庭的经济保障结构,寿险越来越被看作家庭理财计划的重要部分。5、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购买保险的欲望,进而保险需求的产生有赖于人们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而人们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又受特定社会文化环境和人们的社会心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意外、疾病都比较忌讳,中国人一向习惯于使用储蓄的方式来化解风险,而且节俭和储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尽管人们储蓄的目的大多都在于为未来生活提供保障,这与寿险的保障功能相类似,但人们对保险这种现代风险转嫁方式仍缺乏认同感。另外,中国人强烈的家庭观念使得父母对子女承担过多的经济义务,

19、子女成年之后父母与子女间的经济联系仍然相当紧密,往往要持续到子女就业、婚假、生育之后。即使购买保险,很多父母不是首先考虑为自己,而是先为子女购买保险。这都限制了寿险需求的增加。(三)制度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制度方面的因素构成了保险需求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特别是对于目前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中国而言,制度因素对保险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越为庞大、运行越为有效,寿险的需求就可能越低,二者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然而,社会保障也能提高家庭的安全保障,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活,增加其购买寿险的能力。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进行,改变了风险承担的主体,增加了新

20、的风险,人们必将产生较大的安全保障需要。然而,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还很不健全,而且只能提供基本的保障,这为商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次,由于保险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以保险合同为其载体,以一系列的法律规范作为保障,法律制度和法律环境对保险需求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人们的保险需求会不断增加。其他制度因素,如政治环境、监管水平、对腐败的惩治等,对保险需求也非常重要。健全的监管制度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等制度因素有利于保证保险业经营环境的稳定安全,增加潜在保险消费者的信心。(四)供给方面因素的影响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些保险供给方

21、面的因素,如保险承保能力的大小、保险服务质量的高低、保险产品能否适应市场需求、保险市场结构及市场竞争度等对保险需求产生重要影响。Browne&Kim(1993)指出,一些影响保险供给的因素,如政府对偿付能力的监管、贸易壁垒、资本的获得、专业技术以及寿险保单营销和服务的基础设施等,也对保险消费产生重要影响。Beck&Webb(2003)指出,供给方面的因素影响寿险产品的成本,它反映到寿险的附加保费中,从而影响寿险需求。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保险业提供了技术支持,网上交易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大大丰富了寿险供给的手段和方式,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技术水平和服务效率,这都会对寿险需求产生重要影响。二、中国

22、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本部分在前文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对一些影响因素的显著性进行统计检验。我们选取全国除港澳台、西藏外的其它30个省、市、自治区的年度数据直接建立变截距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由于受数据的限制,我们只能选取部分变量进行回归模型。模型中所使用的变量及其预期符号见表1。4表1:中国寿险需求面板模型中所使用的变量及预期符号变 量衡 量 指 标预期符号收入(Y)1、人均GDP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D I)正相关教育(Edu)1、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程度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Edu1)2、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消费性支出(Edu2)正相关负担系数(Depe)0-14岁人

23、口以及65岁以上人口占工作人口(15-64岁人口)的比例正相关死亡概率(Mort)死亡概率不确定社会保障(SS)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支出之和不确定其中,收入和教育变量分别使用了两个衡量指标,以避免单一指标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武断性。同其他指标一起建立如下两个模型:模型1:log(Plife)it=i+1log(GDP)it+2log(Edu1)it+3log(Depe)it+4log(M ort)it+5log(SS)it+uit模型2:log(Plife)it=i+1log(DI)it+2log(Edu2)it+3log(Depe)it+4log(M ort)it+5

24、log(SS)it+uit寿险保费数据根据 中国保险年鉴 整理计算,是个人寿险和团体寿险的加总,并不包含意外和健康保险在内,社会保障基金支出数据为根据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整理加总,其他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样本区间为1999-2003年。对模型1使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死亡率和负担系数这两个变量并不显著,剔除这两个变量重新回归;对模型2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时剔除死亡率这一不显著的变量。模型的拟合优度都较高,而且回归方程在总体上都是显著的,模型有着良好的统计性质。回归结果见表2。表2:面板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模型1模型2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中的解释变量Lo

25、g(GDP)2.86925(20.3061)*1.203775(11.60215)*Log(D I)3.009420(13.91570)*2.546971(11.29437)*Log(Edu1)0.124027(1.766626)*0.468479(4.78633)*Log(Edu2)0.142324(1.067067)0.146069(1.026675)Log(SS)0.296971(2.539320)*0.424963(2.896699)*0.393790(4.114393)*0.477022(4.144332)*Log(Depe)0.141154(0.668303)-0.887668(-

26、3.448093)*Log(Mort)-0.640908(-2.434668)*C(截距)i-9.773327(-8.2007)*i-17.45119(-8.696159)*调整后的R20.9919270.9186400.9971220.962686D.W.值1.9020500.8011021.9086631.478422收入弹性95%的置信区间(2.5923-3.1462)(1.0004-1.4071)(2.5855-3.4333)(2.1050-2.9890)注:括号内的数值为t统计量的值*表示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5*表示回归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示回归系数在10%的

27、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用人均GDP还是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的收入变量对寿险需求都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寿险需求的收入弹性都较大,除模型1的随机效应模型的收入弹性稍低外,其他模型的收入弹性95%的置信区间大都在2-3之间。这说明收入是影响寿险需求的重要变量,收入每增加1%,寿险保费收入就会增加2%-3%。教育对寿险需求有着正的影响,这与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但用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消费性支出来衡量的教育指标并不显著,这说明代理变量的选择对回归结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对变量使用单一的衡量指标时必须谨慎分析其结果。社会保障变量在所有的模型中都与寿险需求显著正相关,而且其回归系

28、数都在0.4左右。这说明社会保障对寿险的促进作用超过了替代效应,社会保障支出越高的省份,人们的保险意识和寿险购买能力也越高,寿险需求也越大。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约有49%的家庭只拥有社会保险,而19%的家庭同时拥有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4%的家庭只拥有商业保险,城市社会保险的普及率越高,相对应的商业保险的普及率也就越高,说明在中国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和互动的关系。死亡率和负担系数除在模型2的随机效应模型中与寿险需求显著负相关外,其他模型中都不显著。如前所述,这两个变量都对寿险需求有双重影响,由于无法在寿险保费中区分以保障为目的的需求和以储蓄为目的的需求,其综合效应也就难以确定。参

29、考文献:1 挪威卡尔 H 博尔奇.保险经济学,庹国柱等译J.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 卓志,中国人寿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1(5)。3 杨霞,中国保险需求实证研究J.武汉大学保险与精算学系硕士论文,2005。4 万晴瑶,人口家庭结构变化对寿险消费需求的影响初探J.上海保险,1999(10)。5 BrowneM.J.and K.Ki m,1993,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Life Insurance Demand,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60,616-634.6 Beck,T.and I.Webb,2003

30、,Economic,Demographic,and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Life Insurance Consumptionacross Countries,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7,51-88.7 Enz,R.,2000,The S-Curve Relation Between Per-Capita Income and Insurance Penetration,The Geneva Papers onRisk and Insurance,25:396-406.8 Hwang,T.and Brian Greenfor

31、d,2005,A Cross-Section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Life Insurance Consumption inMainland China,Hong Kang,and Taiwan,Risk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view 8,103-125.9 Hammond,J.D.,D.B.Houston and E.R.Melander,1967,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Life Insurance Premium Ex2penditur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

32、n,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34,397-408.10 Fischer,S.,1973,A Life CycleModel ofLife Insurance Purchases,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4,132-152.11 Fortune,1972,Inflation and Saving Through Life Insurance:Comment,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39,322-323.12 Lewis,F.D.,1989,Dependents and the D

33、emand forLife Insura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9,452-466.13 Outreville,J.F.,1996,Life InsuranceMarkets in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of Risk and Insurance 63,263-278.14 Pissariades,C.A.,1980,TheWealth-Age Relation with Life Insurance,Economica 47,451-457.15 Schlag,Carsten-Henning,2003,Determinant

34、s ofDemand for Life Insurance Products:Theoretical Concepts and Em2pirical Evidence.Swiss Re,Economic Research and Consulting.16 Truett,D.B.and L.J.Truett,1990,The Demand forLife Insurance inMexico and the United States:A ComparativeStudy,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57,321-328.17 Ward,D.,and R

35、.Zurburuegg,2002,Law,Politics and Life Insurance Consumption in Asia,The Geneva Papers onRisk and Insurance,27:395-412.18 Yaari,M.E.,1965,Uncertain Lifetime,Life Insurance,and the Theory of the Consumer,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32,137-150.19 Zhu,Minglai,2002,AnAnalysisofDemand for IndividualLife Insurance in China,JournalofRiskManagement and In2surance 7,28-43.(作者单位:蔡秋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胡 谍 上海财经大学)(责任编辑:吴金文)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