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结构_对24名青年志愿者的访谈分析_吴鲁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结构_对24名青年志愿者的访谈分析_吴鲁平.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青年研究 2007年第5期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类型、结构 对24名青年志愿者的访谈分析吴鲁平内容提要:本文依据对青年志愿者所做的访谈资料,对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的类型及其阶段特征做了分析。研究发现,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可分为三类:即传统性动机(以“责任感”为轴心)、现代性动机(以“发展”为轴心)和后现代性动机(以“快乐”为轴心)。一、导 言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越来越受到研究志愿活动的学者们的重视。然而,国内学者关于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经验研究,从总体来看存在不足:其一,调查研究与理论相脱离。不少调研报告只是简单地罗列出各种具体动机的百分比(徐文新、李五一、李艳、郝瑞庭,1996;涂敏霞、张炳富19
2、98;金大陆、袁沛林,1998;谭建光、凌冲、朱莉玲,2005),调查之前,没有明确的理论假设,而调查之后,又没有对调查结果加以经验概括,更谈不上将其上升为理论。其二,在一些有理论指导的研究当中,采用的理论范式非常单一,基本上都是“利他-利己”范式,即将动机分为“利他动机”与“利己动机”两大类(仇力平,1998;王芳、张乐天,2000;刘珊、风笑天,2005)。其三,绝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都是结构式问卷调查法,而采用深度访谈等质的研究方法来探寻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研究,在“学术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文献资料中还尚未发现。众所周知的是,结构式问卷调查法具有明显的缺陷,即所有关于动机的各种答案
3、都是研究者事先拟定好的,而被调查者,除了在研究者事先列出的那些封闭式的答案范围内做出选择外,别无他法。因此,这类研究常常漏掉许多被访者实际存在的真实动机(Walter Rehberg,2005)。为了弥补国内在志愿者参与动机研究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将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访谈法(Interview),来对中国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做些探索性的研究。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探寻被访者参与志愿活动之动机的基础上,具体回答以下六个问题: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具体动机到底有哪些?他们的参与动机可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他们的参与动机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即是单一结构,还是混合结构?在不同的参与阶段,他们的参
4、与动机有无变化?即进入时的初始阶段的参与动机与进入后的持续阶段的参与动机是否不同?根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我们能够探索性地建构出一些什么样的有关中国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建构出的这些理论,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什么样的启示?笔者于2005年设计了一份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内容包括:参与动机、参与类型、苦13恼与困难、快乐与收获、政策建议等方面),把提纲交给研究生实施调查。两次调查共调查了27名志愿者,其中有24个访谈涉及到了他们的参与动机。调查样本是采用目的抽样抽取的,尽量抽取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在抽取的样本中,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既有学生,也有职业青
5、年;既有一般参与者,也有志愿活动的组织者;既有体制内的志愿者,也有体制外(如NGO)的志愿者;既有归属于某一志愿组织(包括官方的或非官方的组织)的志愿者,也有不属于任何志愿组织的自由自在的个体志愿者。被访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1被访者的基本情况被访者编号性别是否党员学习或工作单位1女预备党员某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在北京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实习2男否某大学二年级硕士生,曾被学校授予2004年校级青年志愿者一等奖,没有加入专门的志愿组织3男否(团员)北京某商贸学校毕业,曾就职于计算机行业,现已辞职,受过北京市青志协的培训,从事有关老人关爱的志愿服务工作4男否北京中关村一家科技公司中某小部门的经理5男否
6、北京某大学英文系新闻专业大三学生6女否打工妹,在一家贸易公司做销售,主要做手机附件的销售7女党员北京某学院大四学生,从大二起担任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8男否(入党积极分子)北京某学院一年级硕士生,研究方向是集成电路设计,没有加入专门的志愿者组织9女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经济学专业,现在一家NGO从事专职志愿服务工作10女在北京某学院读书期间曾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现已参加工作11女北京某高校的一名行政人员,大学期间,间歇性地参加过志愿服务,毕业前参加过北京市大学生基层服务团12女党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大学学历,报名参加2005年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团中央示范项目13男党员高校辅导员,本科学历14男
7、党员在读研究生,本科专业是电子电路,现在学的是集成电路设计15男不详16男北京某学院大二学生,西部之窗协会成员17女北京某大学一年级研究生18男北京某学院大二学生,现任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19女否北京某学院大四学生,曾在系级志愿者组织中任宣传部长20男党员北京某大学二年级研究生21男党员北京某大学二年级研究生,爱心社手语社社长22女北京某学院二年级本科生23女北京某学院二年级本科生24女党员北京某学院一年级研究生 访谈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一是面对面的访谈,访员在征求被访者同意后录音,然后将录音资料整理成文本资料;(2)二是利用网络聊天工具QQ实施访谈。个案2、个案3、个案6、个案12和个案1
8、5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其余个案均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在利用23网络聊天工具QQ实施的访谈中,个案2是访员高中的一位校友,比较熟悉和了解,当面访谈反而可能达不到通过网络交流的效果。个案12是访员的一位同学介绍认识的。个案6是访员在参加一次有关志愿者的学术论坛上认识的。个案3和个案15是访员通过相关论坛发帖子征集到的。对访谈资料的分析,主要按照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进行(陈向明,2000:332-335;Earl Babbie,2005:389-390)。在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对资料进行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或轴心登录)、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等三个级别的逐级
9、编码时,为了高效率地做好这项工作,笔者采用了专门用于分析质的资料的软件Nvivo 7(Earl Babbie,2005:402-409;Http:/)。针对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做了两类分析:即类型分析和情境分析。二、参与动机的类型化分析在对资料实行开放式登录中,笔者找到了26个受访者使用的“本土概念”,如“责任感”、“帮助别人或为他人服务”、“做些对社会有益或有意义的事情”、“专业实践”、“锻炼能力”、“扩大交往圈”、“丰富生活”、“寻机会找个兼职”、“好奇”、“新奇”、“兴趣”、“自由”、“休闲”、“玩玩”、“开心”、“好玩”、“快乐”等。在关联式登录或轴心登录中,我发现,可用三个概念或主要类
10、属将上述这些概念连接起来,即“责任感”、“发展”和“快乐”。除“发展”概念是本人根据实际情况建构出的一个概念之外,其余两个概念都是受访者使用的“本土概念”,来源于开放式登录中的一级编码。在关联式登录或轴心登录中浮现出的这三个概念,便构成了志愿者参与动机类属分析当中的三个主类属,或主要类型。而在每一个主类属或主要类型的下面,都包含若干个相关的分类属,比如在“责任感”下面有“帮助别人或为他人服务”、“做些对社会有益或有意义的事情”等;在“发展”下面有“专业实践”、“锻炼能力”、“扩大交往圈”、“丰富生活”、“寻机会找个兼职”等;在“快乐”下面有“好奇”、“新奇”、“兴趣”、“自由”、“休闲”、“玩
11、玩”、“开心”、“好玩”等。以下试对志愿者参与动机的三个主要类属或主要类型及其所包含的相关分类属做些具体分析。(一)动机类型一:以“责任感”为轴心的传统性动机基于责任感而参与志愿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性参与动机。在被访问者中,提到这一动机的有10人。他们当中又分三种情况:一是直接使用责任感这一抽象概念,来回答有关参与动机的提问。例如,当被访者15被问及促使你第一次参与志愿行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时,他的问答是:“责任感、荣誉感、觉得这样做比较进步。”当被进一步要求说得具体点时,他也只用了“作为大学生应该富有一定的责任感”这类抽象话语来做进一步的阐释。二是通过述说看到那些需要帮助而得不到帮助之人的痛
12、苦的眼神,心里就有一种负罪感来间接表达这种责任感的。说实话,是不是协会会员我倒觉得没什么,但是参加不参加就大不同了。看到电视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痛苦的眼神,心里就有一种负罪感。大家都是同胞,怎么能没人帮助他们呢?我怎么感觉有点说大话的感觉?!不过心里真是这样想的,信不信由你,当今这社会也是有“傻瓜”的。(被访者3)三是非常具体地表达了这一参与动机。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公民,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别33人或为他人服务;有义务和责任做些对社会有益或有意义的事情。当时,就是举办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时候,研究生会人手严重不足,我是临危受命 没想太多,先把事情扛下来再说,帮同学的忙。(被访者2)以前入协会之前,包
13、括现在我都觉得,北京、中国就是我的家,这里的人民就是我的家人,帮助他们就像给家里人帮忙,没什么,再说,我也有需要大家帮助的时候呀,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大家也是这样帮我的。(被访者3)我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就是想去做点事情,帮别人做点事。(被访者19)从个人来说,是因为我接触了手语,参加了爱心社的手语班,我觉得手语很美,也能满足我自己。所以我自己觉得我要学,我要去帮助别人。(被访者21)刚开始来的时候确实是有一种大学生的感觉,就是感觉自己考上大学了,就觉得应该符合大学生的那种时代要求,心里确实想着要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被访者7)从个人理想方面看,我从小就有那么一些为社会做一点点事情的抱负;志愿
14、服务正好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去通过它来为他人服务。(被访者16)还有的谈到:“能为社会做点事啊,也很光荣。”(被访者7)(二)动机类型二:以“发展”为轴心的现代性动机现代性的一大特点是工具理性在人们的世俗生活当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体现在个体价值层面就是,社会中的个人往往将自我发展或成就动机作为个人的核心价值。在本次访谈中,以“发展”为轴心的具体参与动机有10种,提到这一类参与动机的有13人。具体情况如下:有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是因为他们参加的活动与自己的所学专业关系非常密切。例如,学外语的参与“北京市英语游园周”活动,学社工的参加一些帮助福利院老人或艾滋病患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活动。由于他
15、们参与的这类志愿活动类似于专业实践,因此,他们把它看成是一种专业实习的机会。和自己的专业能挂钩 也可以学习一下,见识一下。(被访者17)当时是去敬老院,去跟那些老人聊聊天。那个时候好像是春天 大一的时候想多接触一下社会吧,正好又是学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的,这些活动和社会学有一些关系,去这些福利机构去看一下,觉得挺好的。(被访者10)可能是因为社工需要实践的原因吧!而且我对这一块比较感兴趣,我觉得做的越少的人我就越感兴趣,而且相对于其他的弱势群体来说,艾滋这一块更属于弱势群体,刚好有这个机会,刚好美心露来咱们学校做讲座,就跟着她一块去了,差不多也就是这样子。(被访者23)一位从事社会学研究的研究生在
16、回答“最初你是怎么想到参加志愿者活动的?”这一问题时,她的回答是:我导师是研究这个方向的,我跟着这个方向走,要进行研究,自然要多了解一点。(被访者1)锻炼能力是不少被访者提到的一个参与动机。志愿服务能让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实,能够锻炼自己的个人能力,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被访者16)因为我的好朋友在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会长,她说如果我加入的话,直接就可以做外联部的部长,外联部主要负责与其他学校的志愿者协会联系,以及联系一些部门、单位合办一些活动,我想在此过程中非常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工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所以就欣然43答应参加了。(被访者24)在大学里,锻炼能力有很多方式,参加其他社团也可以锻炼
17、能力,为什么大学生要选择参与志愿组织的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呢?被访者18的回答为我们提供了答案。问:锻炼的途径有很多,为什么会选择西部之窗和青志协呢?答:因为在XXX(学校名称)只有这两个社团可以走到外面去,其他的社团都不能 我觉得自己还是属于那些挺愿意做事情的那种。像有些协会招的那些干事,好多都是那种只想挂个名、不想做事的人。我愿意从做事中得到东西,不是像有些人那么功利,想以后在简历中写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担任过什么职务等。我想从做事中锻炼自己,而不是为了将来写简历。(被访者18)扩大交往圈也是一些志愿者常提到的一个重要的参与动机。例如,被访者24在谈到自己的参与动机时,除了提及前面所说的能
18、够锻炼各种能力之外,还提到了参与志愿活动“能够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还有一些同学谈到了比扩大交往圈更为具体的动机:问:促使你第一次参与志愿行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责任感,荣誉感,觉得这样做比较进步。问:能说得具体点吗?答:大一感觉比较空闲,有时间,而且觉得作为大学生应该富有一定的责任感,再加上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和同学有更多交流机会。(被访者15)我觉得参加的动机一开始应该是感性的,大概是功利性的动机也会有 比如校庆吧,就是我们学校的办公室、团委老师指导的,如果带有功利性思想的话,在这活动中故意跟老师接触啊,以后在种种方面会得到一些回馈啊,我觉得如果有这种想法的话也是很容易达到的,其实,就看一
19、个人真正抱着什么心态去了。(被访者8)刚来学校吧,就觉得也确实应该参加一些活动,可能就可以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而且当时青志协在我们看就是走出校园的活动比较多,而且活动比较丰富,所以当时就选了参加青志协了。(被访者7)我是在大二开学的时候加入XXX(学校名称)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从那时起才开始参加志愿工作。主要是因为当时功课比较轻松,没什么课程压力,平时自己也没什么事情可作,为了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免得闲的无聊,才去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被访者24)接触了解与适应社会。我没有工作就直接上的研究生,需要自己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被访者1)被访者10和被访问者18也表达了类似的动机。前者表示,
20、当初去福利院服务,就是“想多接触一下社会”,而后者表示,之所以去做志愿服务,就是“想接触社会,面向社会”,并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应该有一种公益性人格,对外面社会的事情必须了解。”被访者10明确地表述了这一动机。问:你为什么参加北京市的志愿服务活动啊?答:当时是毕业之前,工作也找到了,就想去基层锻炼一下自己,给自己更多的实践机会,觉得机会挺难得的,然后就报名参加了。问:你觉得它给你带来什么机会啊?答: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对基层的一些认识,这也是一个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的桥53梁和中介,能让我学会如何去适应这个社会,我觉得是一个挺好的实践机会。(被访者10)有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还想借此
21、机会找个兼职。被访者17非常清晰地叙述了她的这一想法。问:你为什么愿意来参加这些志愿服务?答:可以学习一下,见识一下,看看有没有机会,找个兼职什么的。(三)动机类型三:以“快乐”为轴心的后现代性动机在后现代化(或晚期现代化、反思现代化)阶段,人们开始对早期现代化阶段的古典现代性开始反思,已充分认识到古典现代性,尤其是工具理性的局限性,因此,不再以成就动机和个人发展为核心价值,而是以快乐和幸福为个体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本次调查发现,以“快乐”为轴心的具体参与动机共有11种,除“快乐”外,还有10种具体动机,提到这一类参与动机的共有12人。具体情况如下:被访者11经常在报纸或新闻中听到志愿活动这一词
22、语,觉得很好奇,想去体验一下,于是,便去参加了志愿活动。问:是什么促使你参加志愿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最开始是很好奇,因为经常听到志愿活动这一词语,比如在报纸或新闻上。问:这些报道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答:就是感觉是一项蛮崇高的活动,对于它到底是做什么的很好奇,因为只是听说过但不知道究竟是做什么的,想去体验一下做志愿者到底是什么感觉。小时候学校会组织一些活动,看望孤寡老人,但都是硬性的规定,就觉得这项活动很有意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一个提高,让自己生活挺充实的,因此很愿意参加这个活动。(被访者11)被访者2也有类似的参与动机,在谈到为什么参与志愿活动时,他说“就是想体验一下”。而当访员进一
23、步追问“仅仅想体验吗?”,他回答“是呀,没有其他的什么企图”。还有的被访者参与志愿服务,是因为他们觉得这项活动很新奇。被访者17就是一例。问:你为什么愿意来参加这些志愿服务?答:觉得很新奇的,以前没有参加过这些活动。(被访者17)被访者7是通过社团招新而参与志愿组织的。他之所以参与志愿服务,是他对青志协的一些活动挺感兴趣,然后就参加了。当时学校很多社团招新,就觉得那个青志协这边确实是,嗯,因为它以前有关于它社团的简介,看到它以前做的一些活动,觉得挺感兴趣的,然后就参加了。(被访者7)而被访者23之所以参与援助艾滋病患者的一些志愿活动,除了专业因素外,与她“对这一块比较感兴趣”也是分不开的。有的
24、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是出于对自由的追求。被访者5所讲述的故事,具有典型意义。他在大一的时候,当过班长,后来又在学生会做一般的干部。但无论是当班长还是当学生会干部,他都觉得“没意思”,“不舒服”。因为两者都是“体制内”的,“一是自由度不够,还有就是做的那些事情很多不是自己想做的,像在班委和学生会里做的那些事情,已经给你划好圈了,你只能在那个圈子里面做。”因此,在大二的时候,成立了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研究会,然后围绕“西部阳光”,成立了一个NGO组织,向各个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等几个公司去讨一些赞助。钱一来了,很多困难就解决了。他的最大感受是,在NGO这类组织从事志愿服务,“没有太多的东西束缚你,可
25、以发挥自己的东西的空间比较大。”而且,这类志愿者组织,“人性化很强”。在这类组织当中,“人们比较单纯,其他想法很少63 有什么说什么,免不了吵架什么的,工作上的分歧,吵完了就完了,没事 比如说这NGO的负责人,有那块做得不对,我就直接指出来,哪怕把他骂一顿(笑),发一个邮件,在网上说一些坏话是吧,没关系,过一阵子就好了,他也不在乎。”休闲-玩玩。问:你作为志愿者并不是所有事都做,选择做某事,有自己的价值考虑在里面,对吧?答:主要是帮助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种闲暇,一种放松。(被访者20)被访者17明确地表述了这一动机:问:你为什么愿意来参加这些志愿服务?答:我们上街的机会较少,学校离那很远,上
26、一次街也不容易,就当出去玩玩吧!她还具体分析了自己和与她同行的两个同学参与志愿活动的三种不同心态。她讲道:我们三个研一的有着三种不同的心态。因为我是三个人中间的组长,和他们两个人交流的也挺多的。有一个同学是完全抱着混的心态去的,她说我去了,他也就跟着去了,反正是玩的。还有一个同学她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而我又是抱着玩的心态,又抱着学的心态。那个抱着学习态度来的同学,把学习看的很重,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学到东西。所以太庙前面的专家讲座,就认真地去听了。而抱着玩的态度来的同学,也就是衣服被人拿走的同学,就是领资料什么的。(被访者17)她认为,上述三种不同的态度,与她们各自的家庭背景有关。抱着玩的
27、态度来的同学家里条件很好,生活过得很优裕,像个小公主似的。而那个抱着学习态度来的同学在农村长大,还有个弟弟,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就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我就是居中的那种,能学就学,能玩就玩。我想这与每个人的处事态度和方式有关,与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关。(被访者17)和做NGO相关工作的这些人特别容易接触,然后就觉得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特别开心,特别轻松。(被访者27)问:参加志愿者最主要的因素有哪些?答:有的是来打发时间,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参与过来,觉得挺好玩的。(被访者24)促使我参加志愿行动的因素应该是:有一半是在打工妹之家期间受到他们的影响;另一半是自己觉得参加这些心里比较充实。(被访者6)
28、志愿服务能让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实。(被访者16)我觉得对刚进入志愿领域的人来说,最大的动机是兴趣或者一种帮助别人的优越感、满足感。(被访者21)如果说上述提到的种种具体参与动机还都只是在间接地展示“快乐”这一“轴心”动机的话,那么,被访者4的参与动机,则直指“快乐”这一轴心。他认为,好人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一种是自己痛苦,但别人快乐。他不喜欢做第二种人。因此,他现在之所以做志愿服务,完全“是因为它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个快乐的东西 因为我觉得它不快乐的话,我就不会去做的。”我认为我做的事都很有代表性,想代表一个群体,即代表一个70年代后生的一个群体 你看到许多像50年代的人,他们
29、总是在说:“抛头颅,洒热血。”60年代的人说:“我用青春赌明天。”70年代的人说:“我想用轻松的生活来对待每一天。”这是我和我旁边的人共同的想法,就是如果能用一种游戏的方式,一种很轻松的方式能让我们还有大自然以及身73边的父母都能快乐,这是我一直想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被访者4)三、参与动机的过程化分析本次调研有一个意外惊喜的发现,这就是,有些被访者在陈述自己的参与动机时,对其做了阶段性划分。从他们的叙述来看,个体的参与动机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处于变动之中。而这一演变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进入时的初始参与阶段和进入后的持续参与阶段。两个阶段的参与动机,即进入时的“初始参与动机”和进入后
30、的“持续参与动机”存在很大的不同。被访者21的感受是,最初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是兴趣或者是一种帮助别人的优越感、满足感(初始参与动机)。但时间一长,这种满足感转化为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和个体的自觉行动(持续参与动机),成为支撑志愿行动者持续参与的原动力。我觉得对刚进入志愿领域的人来说,最大的动机是兴趣或者一种帮助别人的优越感、满足感。但时间一长,这种满足感会转化为一种社会的责任感,看到别人要摔倒的时候就会有责任去拉别人一把。时间越长,这种责任感越强烈。有一次,在车上看到一个聋哑人和另外一个人发生矛盾了,我会手语的话,我会用手语帮他们解释一下。比如说我是做儿童护理的,当遇到儿童有自闭症的话,我会用自己
31、的知识帮他解决困难(被访者21)。参与动机在不同阶段的这种变化,从被访者23的讲述中也能够清晰地看到。她最初参与援助河南的艾滋病患者这个项目的原因非常富有激情,“因为自己是河南人,想扭转大家对河南人的印象”(初始参与动机)。与此同时,她也比较理性,因为她所学的专业是社工,需要实践。而现在,她正在经历从激情向责任(持续参与动机)的过渡。“我觉得现在的阶段属于就是从激情向责任过渡的那个阶段。我在这个学期是到了那种我觉得哪一天我不看艾滋方面的东西我会觉得不舒服,所以每天我们寝室人说你快掉到那堆里了,我觉得我开始做这方面的事情我就会觉得自己走不出来,有不想走出来的那种感觉,你就会觉得有很多很多事情需要
32、你去做。”(被访者23)被访者9是一名在NGO中从事志愿活动管理工作的专职志愿工作者。在她的谈话中,她还将第二阶段,即持续参与阶段的动机,进一步分成两个阶段。即责任阶段和最高境界阶段。对于我们的志愿者,他们很多时候进来的时候(初始参与阶段)是充满了激情的,我们经常会时不时帮他调整一下情绪。因为你有激情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光有激情就容易做坏事了,所以我们经常会有一些知识上还有心理各方面的引导,让这个志愿者慢慢地意识到,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就是光有激情是不够的。你需要责任,你需要知识来加强你的服务的能力(持续参与阶段)。然后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他会进入志愿者的最高境界(持续参与阶段),即每一个志愿者他
33、会把志愿服务的内容、志愿服务的工作当成日常生活一样。每天早晨起来我不刷牙我不舒服,我每个月没有这个孩子的信息我就觉得生活少了什么似的,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一个境界。而且每个志愿者不管你是做什么样的志愿服务你都会遇到困难的。我们经常跟志愿者说,志愿者精神提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很开心、很乐观地在帮助别人,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一点都不气馁,你把它当成自己的事情一样去想办法去解决。(被访者9)83四、启示1.“责任-奉献”及其启示今天的青年志愿者,是一代新型的志愿者,他们参与具有奉献意义的志愿活动,更多地是出于责任伦理的考虑,而不是出于信念伦理。他们非常关注志愿行动的客观效果,而并不是仅仅满足于象征性
34、地进行富有奉献符号价值式的表演。在他们心目上,志愿组织开展的一些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个正在实施的“社会项目”(Project)。他们不仅在各种项目间进行选择,更重要的是,他们特别关注项目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对于那些只具形式主义意义的志愿活动,如“学雷锋日”去河边或公园打扫卫生之类的活动,他们往往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这类活动毫无必要和价值,因为它是园区或公园清洁工的份内之事。他们真正想参与的志愿活动,是那些能为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办实事的“献爱心活动”、“支农支教活动”、“西部阳光行动”、“扶贫接力计划”和“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等。这一发现的启示是,对志愿活动项目的策划,要力避形式主义,而在活动实
35、施当中,要务求实效。否则,所实施的活动项目,将对青年没有任何吸引力。2.“发展-奉献”及其启示从理论上讲,志愿行动,是一种不计报酬和回报的奉献活动。但从现实层面看,当代志愿者,他们在参与志愿活动时,是有所期待的(Hustinx,2001)。从本次调查来看,相当多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在谈及自己的参与动机时,除了提到传统的参与动机(如责任感,帮助他人,做些对社会有益或有意义的事情)外,还提到了许多与个人发展相关的动机,如专业实践、专业研究、锻炼能力、扩大交往圈、丰富生活、了解与适应社会、寻机会找个兼职等等。这意味着,青年志愿者的奉献,是建立在自我发展基础之上的奉献。至少,在他们看来,这种奉献,不应与他
36、们自身的发展相冲突。这一发现的启示是,对于志愿活动项目的设计,要充分重视志愿者在行动中是否能够获得进步和发展;而在进行志愿活动的社会动员时,要更多地从青年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宣传,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社会需要的视角。3.“快乐-奉献”及其启示本次调查发现,被访志愿者提到的许多参与动机都与个体的快乐有相当程度的关联。这意味着在他们心目中,志愿活动中的奉献,是一种快乐的奉献,而不是一种痛苦的奉献。这一发现的启示是,大众媒体在宣传志愿活动,尤其是在宣传志愿行动者时,要多一份快乐,少一点痛苦。4.“量力-奉献”及其启示在本次访谈调查中,有的志愿者谈到,他们不推崇丛飞那种精神,认为他做的一些事情,已超出了他
37、自身的能力。志愿奉献应当量力而为,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丛飞,他本来是一个歌手,但是他为了把自己歌唱事业的钱贡献给山区的小孩,给那些需要钱帮助完成学业或其他的小孩,他居然吼着嗓子唱,累得自己后来得了癌症,成那样了。我觉得这样都丧失了自己以后创造生产力的可能,而且自己的小孩都没上学呢 因为他没时间照顾小孩,他老婆就跟他闹离婚,小孩就被扔在家里。他自己也没时间照顾小孩,自己的小孩都不管。自己的小家都没管好,他去管那个大家。我觉得这种就没有权衡好,应93该先把小家管好再管大家嘛。一定要力所能及,不要搞得那么极端嘛。你要全社会来学习你,你也要先顾好自己的小家,份内的事情
38、要先做好。(被访者19)这一发现颇具启示,它意味着,不要过度地拔高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奉献精神,他们追求的是量力奉献,而不是透支奉献。与此同时,它也提示媒体,榜样的宣传要具有可学性,要尽可能多地报道那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下列四句话可成为志愿活动之社会动员的口号:“我参与、我奉献、我发展、我快乐。”参考文献: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仇力平:上海社区的志愿者活动,社会1998年第2期。金大陆、袁沛林:上海青年心目中的志愿者行动 关于对青年志愿者行动认识、理解与心态的调查,当代青年研究1998年第3期。刘 珊、风笑
39、天: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类型及问题,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谭建光、凌冲、朱莉玲:现代都市志愿者心态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1期。涂敏霞、张炳富:广州市民如何看待志愿工作 关于广州市民对志愿工作认知的调查报告,青年探索1998年第4期。徐文新、李五一、李艳、郝瑞庭: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现状与发展,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第2期。王芳、张乐天: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主体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Earl Babbie,2005,The Basicsof Social Research Third Edi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Hustin
40、x,2001,Individ2ualism and new styles of youth volunteering:An empirical exploration.Voluntary Action 3(2),47-55.转引自:Walter Rehberg,2005,Altruistic Individualists:Motiv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Among YoungAdults in Switzerland,Volunta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Vol.16,No.2,June 2005(C 2005)Walter Rehberg,2005,Altruistic Individualists:Motiv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Among YoungAdults in Switzerland,Volunta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Vol.16,No.2,June 2005(C 2005)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邮编:1000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