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的间接社会福利效益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垄断的间接社会福利效益分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03-12-31作者简介:朱敏(1978?),男,上海市人,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垄断的间接社会福利效益分析 朱?敏(上海师范大学 商学院,上海?200234)摘要:本文在传统的福利分析模型中加入税收变量,同时结合公共产品的社会效益函数,通过分析税收这一中间变量对垄断效应的传导,推导出垄断造成的间接社会福利效益,即从垄断间接外部效应的角度,探讨垄断这种市场结构对社会的净福利。在一定条件下,本文得出以下的结论:首先,在考虑了垄断间接社会福利效益后,垄断造成的福利三角形损失有可能被弥补,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垄断对社会的净福利效益可能为正。其次,税收作为垄断效应传导的中间变量,它的
2、变动对垄断社会净福利效益有重要的影响。关键词:垄断;税收;间接社会效益中图分类号:F0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301(2004)03-0017-05一、引 言垄断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诟病,对垄断的指责主要集中在垄断的低效率和垄断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而在现代社会中,垄断却充满无限的生机,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虽然以政府为主导的反垄断政策一直在执行,但现实却是市场的集中化程度不断加强,而且成为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形式。倘若垄断正如传统经济理论分析那样存在种种弊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却能够存在和发展,那现实确实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可能的答案只有一个:要么是市场经济制度
3、的内在缺陷,不能优化选择;要么是垄断并非一无是处,我们在议论垄断的时候忽视了它的正效应。经济学家在现实的反思中,开始研究垄断这种市场结构的存在对企业和社会的作用。就垄断的经济效率而言,人们开始从垄断形成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角度?17?产业经济研究(双月刊)?2004 年第 3期(总第 10 期)切入,探讨垄断在降低成本、技术创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熊彼特在 1943 年(J.A.Schumpeter,Capi?talism,Socialism and Democracy)著作中把垄断和创新联系起来,他认为只有较大的厂商才能负担起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费用,而研究和开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较大而且
4、多元化的厂商才有能力承担失败的风险,并且通过持续大范围的研发消化失败的成本。而一旦获得了创新的成果,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控制要素,才能把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利润。垄断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而垄断的市场控制力量为创新成果的孵化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固的环境。鲍莫尔、潘萨和维利希在 1982年(Baumol,with J.C.Panzar and R.D.Wilig,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一同发展起来的可竞争市场理论进一步指出,只要存在潜在的进入者,市场垄断的成员并不会失去追逐成本最小
5、化的动力。为了应对进入威胁,市场垄断的成员不会采用超出正常利润水平的价格;其次也不会存在生产的无效率,因为有效率的进入者总能挤掉无效率的在位者。完全可竞争市场理论提示我们,只要满足适当的条件,适当垄断条件下同样能使生产的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从庇古发展起来的福利经济学,从福利损失的角度对垄断的社会效应做了评价,认为垄断使得社会损失相当于一块三角形面积的社会福利。而 20 世纪 50 年代,这一角度的研究发展进入对所谓垄断的社会成本作验证计量的阶段。最有影响的研究是由哈尔伯格在 1954 年(Harberger,Monopoly and Resources Allocation)根据1924年至
6、1928 年间美国制造业 73个部门的数据,利用传统福利分析模型,开创性地考察垄断状态下的局部均衡福利损失。这些研究似乎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垄断只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而另一些经济学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在考虑福利损失的同时,也要考虑垄断的福利创造,例如垄断对技术的推进,给社会创造的无形福利等等。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威廉姆森的研究,他在 1968 年(O.E.Williamson,Economies as an Anti-trust Defense:Thewelfaretrade-o ffs)提出适当程度垄断给社会带来的收益可以抵消由于垄断而导致的社会成本。垄断增强了企业的规模经济,规模经
7、济的效率收益抵消了由于垄断使得市场力量的增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以上对垄断社会福利的分析主要是从垄断这种市场结构内生的效应出发,一方面垄断的效应诸如价格歧视等,给社会带来负效益;另一方面垄断的直接效应诸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又给社会带来正效益。当正效益大于负效益时,垄断带给社会的净效益是正值。本文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对垄断社会效益的分析还应该拓展到另一种情况:垄断并不对社会产生直接的效应,但垄断的效应通过一定的外部传导机制,能够给社会带来间接的效应,这间接效应带来的正效益往往要大于垄断造成的直接负效益,这是解释垄断存在并充满活力的另一重要原因。对企业影响最大的社会部门是政府,而政府对企业生产经
8、营的影响主要是税收。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税收这一中间变量对垄断效应的传导,研究垄断的社会净效益问题,从垄断间接社会效应的角度,探讨垄断这种市场结构对社会的净福利。现在人们对垄断造成的种种弊端往往列举分析甚多,但对垄断的种种正效应相对较为忽视,作者也是希望通过本文抛砖引玉,引起人们对垄断效应的重新思考。二、模型的架构与相关假设说明本文探讨的是垄断的社会净效益,以传统的垄断福利分析模型为基础,并在模型中加入税收变量。假设 1:政府作为公共产品提供部门,通过税收投入向社会提供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能够让一群人同时消费的产品,如国防、公路、公园等。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属性:非排他性(non-excluda
9、bility)和非竞争性(non-rivalry)。所谓非排他性就是没有其他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该产品的过程之外。而非竞争性指的是增加一个边际消费的成本为零,同时消费者在消费该公共产品的过程中互不干扰。严格满足这两个基本属性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产品,而完全不满足这两个属性的产品则是和公共产品相对的私人产品。界于两者之间的是非纯粹的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就个人而言,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效应远远小于生产公共产品的投入,因而个人?18?朱?敏?垄断的间接社会福利效益分析是不可能生产公共产品的。公共产品对社会的效益是社会个体从公共产品中获得个人效应的累积,当公共产品的社会效益大于等于生产公共产品的投入,公
10、共产品才会被生产。而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为社会带来的福利大于其投入时,才会使用纳税人的钱,代表全体纳税人,生产该种公共产品。政府的投入产出函数为 P=f(R),为了分析的便利,我们以一次函数 P=?R 表示,其中?是投入产出系数,R 是税收投入,P 是纯公共产品产出。假设 2:人们的消费偏好相同,因此社会总效用就为个人效用的归总。个人对纯公共产品的效用函数是 U(P),由于消费的是纯公共产品,同时人们的消费偏好相同,因此社会总效用可以表示为!n1U(P)=UT,即个人效用的总和。由于公共产品通常是大型而整体的,同时为了分析的便利,我们用一次函数 Ui=?P 表示个人效用,则社
11、会总效用为 UT=!n1Ui(P)=?nP,其中?是个人效用系数,P 是纯公共产品,n 是个人效用下降的临界个体数,是一个定值,其经济意义在于保证公共产品的消费是不拥挤的,个体的效用独立而不受他人效用干扰。由 P=?R 以及UT=?nP,我们则可得 UT=?nR,n 为定值,即社会个体数在一定时期内不变,我们可得 UT=?nR=R,其中 =?n,通常,1。政府通过组织公共产品的生产,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为社会创造福利。越大,说明政府的运作越有效率,作为一个社会公共产品生产部门,其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假设 3:垄断企业合谋的结果是形成垄断行业。考虑垄断群体行为的结果就是整个行业市场结构的行为结
12、果。假设 4:向垄断企业征收对应于利润部分的比例税。垄断利润的固定比例会转化为税收的形式,然后通过税收的传导把垄断的效应转化为间接的社会福利效益。如图 1 中,P*是垄断时的商品价格,此时厂商获得超额利润,C*是垄断时的平均生产成本;P 是在厂商不使用垄断力量时向市场提供的商品价格,定义为企业非垄断状态下的供给价格,此时厂商只获得正常利润,C 是非垄断状态下的平均生产成本。作为一个垄断的市场结构,厂商对价格有某种程度的控制力,如果厂商放弃使用这种垄断控制力,则以 P 的价格向社会提供 Q 的商品,此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厂商如果使用对价格的控制力,则可以人为地将价格调高到 P*,在MC=MR 的
13、条件下向社会提供Q*数量的产品,此时,社会总福利损失了 ABC 这一三角形面积的效用。垄断厂商通过提价,获得了 P*PAB 面积的生产者剩余,而图中 P*C*DA 面积的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通过垄断在获得正常利润之外获得的超额利润,它是消费者剩余 P*PCA 这一梯形的部分。从另一个角度说,生产者通过垄断的市场力量,使得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了生产者剩余,而垄断的低效在于生产者在剥夺消费者剩余的过程中,浪费了福利三角形 ABC 的消费者剩余,从而在垄断之后,社会的总福利消失了ABC 这一部分。垄断的结果是生产者能够获得 P*C*DA 面积的超额利润。如果生产者不使用自己的市场控制力,它以 P 的
14、价格向消费者提供Q 的商品,生产者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在垄断的情况下,政府比例税收的存在,使得由垄断形成的超额利润中一定比例成为政府的税收收入。在图中带有阴影的矩形部分表示对应于超额利润部分的税收收入,阴影部分与 P*C*DA 的比为税率 t。需要强调的是,垄断的效应在于社会损失福利三角形的损失和超额利润的形成。作为比例税率,当垄断形成了超额利润以后,政府才能获得来自于垄断的一块税收;不存在垄断,也就不存在来自于垄断的一块税收。垄断的效应通过税收的传导,在公共部门的生产中再次转化为新的社会福利。新的社会福利源于垄断的结果,是垄断效应的外延。在计算垄断的社会效益时,我们不能把它隔离,它是垄断的间接
15、效益。因此,计算垄断这种市场结构对社会总的福利效应时,我们必须比较由垄断直接?19?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造成的福利三角形损失和由税收传导、部分超额利润形成的社会公共福利。图 1?税收条件下的垄断结构注:P*是垄断状态下的价格,C*是垄断状态下的平均生产成本,Q*是垄断状态下的产量;P 是非垄断状态下的价格,C 是非垄断状态下的平均生产成本,Q 是非垄断状态下的产量;PT是市场能够接受的最高价格。三、模型的推导和分析由垄断形成的超额利润为矩形面积,即 P*C*DA=(PT-P*)tg!#P*-C*P*-PP,其中P*-C*P*-P的直观解释为企业获得的垄断
16、利润与企业通过垄断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之间的比例,定义为(关于有更深层次的经济意义,论文随后部分将进一步讨论);P 为 P*-P,是垄断状态下与非垄断状态下价格的差额部分,这个价格差的大小与市场垄断的力量正相关,如假设税收为t,则超额利润部分的税收为 R=(PT-P*)tg!#P#(P*-C*P*-P)#t,由于税收通过公共部门创造出社会总福利为UT=R,其中 是公共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率系数,则垄断形成的超额利润通过税收传导,由政府转化为社会福利的总效用为 UT=#(PT-P*)tg!#P#t,即定义为垄断间接形成的社会福利;由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为福利三角形面积,即#ABC=12#P2#tg!,定义
17、为 Uloss。通过比较 Uloss和 Ugain的大小,可以判断垄断的社会福利净效益为正还是负。设W=Ugain/Uloss-1,当W 0时垄断的社会福利净效益为正,当 W 12,则 W 0,Ugain Uloss,垄断形成的部分超额利润通过税收机制的传导,由公共产品提供部门(政府)转化为社会福利正效益要大于由于垄断造成的福利三角形缺失的效益,在这一条件下,垄断对社会的净经济福利效益是正的。在 W=2 t-1 中,是公共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率系数,它由一定时期公共部门的转化效率决定,是一个外生变量。而垄断的需求影响系数,与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偏好以及商品的替代效应大小相关,也是一个外生变量。是变动
18、利润率,与企业的成本控制密切相关,短期内相对固定。因此相对于其他的变量,t 是一个可控的变量,在理论上它的灵活性要大于其他各变量,政府的税率对垄断的社会福利总效益影响相对较大。当 Uloss=Ugain时,W=0,我们可得:t=12 ,且=PT-P*P*-P,?=P*-C*P*-P(2)这就意味着,政府只要设置合适的税率 t 12 ,垄断的社会福利总效益就会为正。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定程度的垄断致使的社会得益要大于社会损失。四、结论和建议在考虑垄断的社会福利时,传统的分析方法从垄断这种市场结构自身的效应出发,由垄断在剥夺消费者剩余的过程中浪费了一块三角形面积的社会福利,得出了垄断对社会福利的负
19、效应。本文认为在分析垄断的社会福利时,不能忽略由垄断间接效应造成的福利正效应,在同时考虑正负效益的基础上分析垄断造成的社会净效益。本文通过分析税收这一中间变量对垄断效应的传导,推导出垄断的间接社会福利效益,并从垄断间接社会效应的角度,探讨垄断这种市场结构对社会的净福利。本文得出以下的结论:首先,在考虑了垄断间接社会福利效益后,垄断造成的福利三角形损失有可能被弥补,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垄断对社会的净福利效益可能为正。其次,税收作为垄断效应传导的中间变量,它的变动对垄断社会净福利效益有很关键的影响。由于税收是个外部可控变量,这意味着只要垄断行业的比例税率合适,最后垄断行业对社会的总的福利就可能是正
20、的,这也暗示政府通过税收手段对垄断行业进行干预的结果是有外部正效应的。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政府作为公共产品提供部门,必须提高公共产品的转化效率,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福利。参考文献:1 鲍德威#威迪逊.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 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3 黄亚钧,姜纬.微观经济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4 蒋殿春.高级微观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下转第 58 页)?21?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行业的厂商也会越多,竞争也会越激烈,其垄断
21、竞争的格局也会越来越明显。参考文献:1 陈谦.茶饮料市场分析初探 J.福建轻纺.2002,(4).2 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3 刘志彪,王国生,安同良.现代产业经济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汪?争)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alysis of Chinese Tea Beverage IndustryZHOU Yingheng,DU Feilun(Nanjing 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Abstract:Chinese tea culture h
22、as a long history,but tea beverage industry is a new developing industry.From the view of now,tea beverage industry is an oligopoly market.According to the specialty of this industry,tea beverage industry will become a structure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soon.In this paper,we analyze the market str
23、ucture,conduct and performance of tea beverage industrythrough the SCP model ofHarvard school and draw correlation conclusion.Key words:tea beverage;industry;market(上接第 21 页)附录:计算社会净福利关键在于计算均衡状态下的情况,即 W=0,只需要使得 Ugain/Uloss=1。其中 Uloss=12#P2#tg!,Ugain=#R=#(PT-P*)tg!#P#t。把 Ugain除以 Uloss,我们得到:UgainUloss
24、=#(PT-P*)tg!#P#t12#P2#tg!=1,整理得 2 (PT-P*#P)t=1。最后我们可以得到 W=2 (PT-P*#P)t-1。(责任编辑:雨?珊)The Analysis of Indirect Social Welfare by MonopolyZHU Mi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China)Abstract:The paper indicates the indirect social welfare by monopoly with the tax as the intermedia through p
25、utting the variableof tax and the utility function of public goods into the traditional welfare analysis model.Namely,it discusses the net utility by theindirect effects of monopoly from the angle of external monopolistic effects.Under certain situation,the paper comes to a conclusionas follows:Firs
26、tly,the triangle welfare loss can be made up ifwe take the external monopolistic effects into account.In another word,monopoly can create positive social welfare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econdly,as the intermedia to conduct the monopolistic ef?fects,the change of tax contributes extremely to the net utility by the effects of monopoly.Key words:monopoly;tax;indirect social welfare?58?周应恒,杜飞轮?我国茶饮料业的产业组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