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概论》课程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学概论》课程大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古学概论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206555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28适用专业:历史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考古学概论是历史学系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本课程的教学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在了解考占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考占学 的基本框架、整体结构体系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加深对中国考古学理论、方法与时间的掌握。并能 够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分析和运用考古材料,运用考古成果研究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 规律。通过对考古学概论课程的学习,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 传统,为弘扬祖国文化,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而努力奋斗。(二
2、)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大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历史教育专业对本、专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 校、院系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本大纲。2、本课程大纲制定的原则与要求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探索考古学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 按照时间顺序,以考古学的内容为纲,贯穿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学生了解考古学的对象 及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认识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同时,贯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重:视向学生讲授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校和学生的定位,以及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
3、想达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和掌握考古学史的总体发展历程;2、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考古学各个历史时段的特点;3、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考古学的成就及其特点;4、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考古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5、学生了解和掌握考古学及相关史料。(二)能力目标I、初步具备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考古学知识明 辨历史事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初步掌握理解考古学发展史的能力;3、初步掌握理解考古学的基本理论的能力;4、初步掌握理解考古学的方法的能力;5、初步掌握理解中国各段考古学的成就及其特征的能力;6、具备考古学研究的初步意识;7、提高学生考研意识及能力;(三)
4、素质目标1、素质目标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 的基础上,力求避免所谓“真理”式教育,避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和僵化的思维模式;2、培养学生学会包容、理性与客观地对待不同观点,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对 待不同观点,具备价值中立、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的综合素质;3、培养学生的考古学研究素养;4、培养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素质目标;5、培养“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人才素质目标等。三、课程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讲考古学概说课程内容: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1 .名称2 .定义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三、考古学的范围四、考古学的功用1 .补
5、史2 .证史3 .纠史或辨史4 .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教学目的:使学生对考古学的定义、文物的概念、历史文化名城及文物管理、考古学的功用等 基本知识有一个相对系统的了解。教学重点: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难点:考古学的定义。教学时数:4课时第二讲考古学简史课程内容:一、考古学产生于近代欧洲(-)考古学产生于近代欧洲的历史背景(-)欧洲近代考占学的主要成就1 .考古学分期的完善2 .考古地层学的产生和成熟3 .考古类型学的产生和成熟4.“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提出二、近现代重要的考古发现三、中国考古学简史四、国际考古学的发展过程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考古学的产生及近代重要的考古发现有所了解,并对中国考
6、古学的发展 简史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教学重点:中国考古学的产生。教学难点:考古学产生的背景。教学时数:4课时第三讲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课程内容:一、考古学文化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三、考古学的研究步骤教学目的:了解考古学的文化界定,对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教学重点:考古学文化的届定。教学难点:文化层的差别。教学时数:4课时第四讲考古学的年代判定与时代划分课程内容:一、相对年代二、绝对年代三、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上的应用四、考古时代的划分教学目的:了解考占学年代的基本判定方法,明了相关时代划分的依据。教学重点:考古学年代的判定。教学难点:考古学的时代划分。教学时数:4课时第五讲石器
7、时代考古课程内容:一、石器时代的定义与时代特征二、旧石器时代考古三、新石流时代考古教学目的:了解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内容,明了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内容及成就。教学重点:石器时代的定义及其特征。教学难点:中石器时代。教学时数:4课时第六讲夏商周考古课程内容:一、夏文化的探索二、商代考古三、西周考古四、东周考古教学目的:了解夏商周考古的重要内容及成就,明了夏商周考古文化的特点。教学重点:夏文化、商文化的判定。教学难点:二里头文化的判定。教学时数:4课时第七讲古器物与考古专题课程内容:一、陶器二、瓷器三、青铜器四、玉器五、古钱币教学目的:了解陶器等古器物的考古学特征,明了相关考古专题的研究内容。教学重点
8、:古器物的各自特征及其发展史。教学难点:古器物的时代划分。教学时数:4课时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鉴于我校考古学概论课程授课对象均为历史专业学生,且我校属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因此,本课程采用兼具考古学概述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适合历史学专业及其学生特点的实用考古学 教材。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既注重通史内容的讲解,也注重对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介绍。考虑到历史学专业以及学生就业特点,本课程教学重点主要在中国古代史学专业知识的讲授, 以及初步学术研究方法的引导。讲深了,学生接受不了;讲浅了,达不到授课目的。如何解决这个 问题?本课程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下思路及其方法和手段:1、通过专门知识的讲解,寻
9、求知识背后的学术思想。2、本课程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和适应学生的专业及其就业需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3、本课程采用学术研究专题教学、课堂讨论、视听资料、读书笔记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 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二)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标准体系。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思想深度、价值判断及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为主要指标体系。以学生和社会为主体,以学生对教师 授课的欢迎程度和社会对学生的欢迎程度作为重要参照系数。考试成绩不是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指标。推行学分制更是如此。要避免如下不良倾向:(1)不要简单地以学生考分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和院系要主动打消
10、教师尤其年轻教师顾 虑。因为,考试成绩取决于学生素质、试卷质量、难易程度等多种因素,评价教师好坏关键在于平 时学生对老师上课的评价以及学校督导、其他老师对教师听课的评价。在大学里,衡量大学好坏、 衡量教师好坏,学生考试成绩不是主要因素,甚至起不了作用。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对学生考分严格 点,是好事情。(2)不要过分注重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考试成绩固然要考虑正态分布,否则会涉及试卷质量、 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风等多种因素。但要因课程因教师而异,比如考查课、公共课、某些难度较 大的专业课等。还要看有些老师命题试卷考试目的和要求等。在统一教学规范的前提下,要充分发 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张扬和课程的特殊性要求
11、。(3)不要因学分制而可能带来的“拉分”不良倾向,这会助长不良学风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下降。 推行学分制既要考虑试卷命题合理,适当考虑学生的分数比例及分数绩点要求;也要加强对学生严 格要求,实行淘汰制。虽然这会在一定阶段加剧学校工作开展的难度和复杂性,但从长远来看,有 助于学校学风和教风改进,以及学校的良性发展。2、教学评价的方法。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一般包括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学校督导员听课评教等。上述方式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但也有值得改进之处。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评教。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不要仅仅考虑从所谓“好学生”中选取教学信息员。如前 所述,学习成绩好坏不能简单衡量一个学生
12、和老师的水平和能力。因而,这类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 价标准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学校教务处应当从男女生不同比例、所谓学习成绩好坏的不同比 例的学生中抽取教学信息员进行评教。二是尽管院系也组织学生对教师评教,但毕竟存在人情关系 等因素,而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建议学校教务处不定期地到学生中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意见。三是 建议学校教务处在网站专门开设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地评 价教学。四是建议对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不定期随机调查,反馈他们在大学期间所上课程的好坏。(2)教师同行评教和学校督导员听课评教。从目前来看,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教师同行评教多 流于形式。要么存在专业差
13、异,要么存在人情关系等因素,从而影响评教效果。同样,学校督导员 听课评教固然有其好处,但也因年龄差异、专业知识差异等因索而影响评教效果。因此,一是不要 过分注重这些方式;二是建议尽可能在全校组织相同或相似专业的老师进行评教;三是建议组织学 校及相关职能部门、院系领导不定期地进行听课评教;四是建议凡是到学校交流访问的客人中,只 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就随机组织他们到相关专业老师中听课。这是学校掌握教师教学动态的一种途 径探索。(3)社会评价。一是教师所上该门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教学科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二是用人单 位等社会各界对毕业学生评价所涉及的大学期间授课内容。(三)教材选编鉴于我校考古学概论课程授
14、课对象均为历史学专业学生,且我校属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因此,本课程采用兼具考古学概述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适合历史学专业及其学生特点的实用考古学 教材,教材内容既注重通史内容的讲解,也注重对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介绍。同时,作为本科院校, 为了拓展学生理论视野和思想深度,本课程还选取r 一些水平层次较高的教材和专著作为教参资料。1、教材的选用及编写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2、教参资料的选用1(英)Paul Bahn著,覃文明译:“牛津通识读本”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译林 出版社,2008年版。保留了原英文内容。2(美)温迪安西莫,罗伯特夏尔:发现我们的过去:简明考古学导论。图书馆有两 个中译本可借。3马衡:中国金石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4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华书局,2014年版。5韩昇:正仓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6许宏:何以中国,三联书店,2014年版。(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本课程开发了历史学专业教学的教案、课件,以满足基本教学需要。下一步的工作中,努力争 取获得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同时,在条件成熟时,争取开设网络视频精品课程,供学生和社会 各界使用。五、其它说明本课程作为历史学必修课程,需要大量原始材料支撑教学内容。因此,本课程收集了许多古代 原始经典著作和补充视频资料。2015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