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精讲)(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精讲)(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5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含义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人类不合理活动日益加剧,世界各地出现了共同的、严重的环境 问题,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这些环境问题被称为全球性环境问题。2 .环境问题的分类与具体表现(1)分类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以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水资源危及等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2)具体表现全球变暖a.出现的主要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b.影响:直接后果: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2、间接后果: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影响粮食、水资源等的供应与再分配,引发国际市场的动荡和有关国家的冲突。大气污染酸雨a.定义:pH值小于的降水。b.成因: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发生变化,生成硫酸、硝酸和盐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c.影响:毁坏森林,使江河湖水酸化;酸化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塑料和 金属设施。常常引起国际纠纷。d.分布: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为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土地荒漠化a.分布地区: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b.成因:人口激增和自然资源利用不当,主要表现在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和水
3、资源利用不当等方面。生物多样性锐减a.分类: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环境观只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忽视自然环境的价值要达到具有口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 方式,以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 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伦理道德观人类是自然界的中心,是使万物臣服的精灵人类只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2 ,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三种行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含义概念国家的管理行为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 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 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行为主体国家及其各级的各种组织机构市场主
4、体,如企业、个人等公众行为举例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环境效应其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 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 规划行为,往往对环境产生长 远而深刻的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会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公众造成的环境问题比 重增大,加剧了固体废弃 物污染调整行为目标依靠政策、法规、机制保障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调整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举例落实环保法律;建立环境发展 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环境税费 征收;计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 力;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预防为主,严控污染发生;加 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发 展环保产业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清洁生 产;科学
5、管理;兼顾经济、社 会、环境三个目标;统一策划 企业发展战略;减少流通领域 的浪费;环境行为标准融入员 工的考评、奖惩机制选用环保产品;垃圾分 装;减少过度包装;倡导 俭朴生活;参与环保活 动;普及环保知识【典例分析】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完成(1)(2)题。(1)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A.市场、环境、自然资源、环保体系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C.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D.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2)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
6、排、保护环境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A.BC.D.【答案】(1) B (2) 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 环境,故B项正确。第(2)题,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中的企业有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不属于高新技 术产业;资源通过海运、陆运从外地运入,不接近原料产地;生产过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依托海港,运 入原料r运出产品。故D项正确。【知识点6: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知识详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
7、量化、资源再利用化、 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1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 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内涵: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 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特点: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育缰的利
8、用率,提高了经 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典例分析】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 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2)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种植业、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增加生产生活能源, 显著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田 A. B.C.D.【答案】
9、(1) A (2) B【解析】第(1)题,持续性原则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从图中可以看出,麦田、饲料厂和 养猪场为沼气池提供原料,而沼气池中的物质又回到麦田,使农田向良性方向发展,同时发展了粮食加工、 食品加工、肉类加工等,发展了经济,因此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2)题,图中农业生产活 动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小麦、养猪及农产品加工得到共同发展,实现了农产品的多样化,所以 说法正确;有机质还田,改善了农田的施肥结构,但不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把生产中的作物秸秆、 牲畜粪便等废弃物用来制沼气,改善了能源结构,增加了生活能源,没有增加生产能源,所以说法错误, 说法正确。b
10、.成因: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产生的消极影响。C.危害:使某些生物的食物链断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给人类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臭氧层的破坏a.作用:能够吸收99%的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b.现状:全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明显。c.影响:影响人类健康;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3 .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4 .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全球性在规模、波及范围和解决途径上,具有全球性长期性全球环境的变化是渐进的,造成的影响是长期性的,解决过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有些则 是不可逆转、不可恢复的复杂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错综复
11、杂的系统。必须用整体性观点来审视全球性环境问题,制定综合处理环境问题的策略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人地关系特点原始文明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适应自然农业文明随着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工业文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社会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生态文明生产力极度发达人类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5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基本原则(1)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6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转变观念:转变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
12、德观。调整行为:a.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公众日常生活行 为。b.市场行为: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应调整 传统的商品模式,尽可能地满足绿色发展需要。C.公众行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应注重绿色消费、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科技: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4)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区别 的”责任原则。【知识点1: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原因】【知识详解】1 .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环境问题
13、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2 .具体原因分析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典例分析】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1)(2)题。(1)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2)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人
14、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答案】(1) B (2) A【解析】第(1)题,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第(2)题,四个选项均是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多,增长快。【知识拓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知识点2: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差异】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区别含义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机制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表现方式大气
15、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固体废弃物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噪声污染土地盐碱化放射性污染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联系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坏【知识详解】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体分析如下:环境问题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的排放洛杉矶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水体污染多瑙河的污染土壤污染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
16、生活产生大量垃圾市区垃圾场噪声污染工矿企业机场附近的噪声放射性污染核废料处理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发生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海洋污染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漏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生态破坏森林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毁林开荒热带雨林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砍伐森林、过度放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北方冬、春季的沙尘暴天气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次生盐碱地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温室气体、氟氯燃化合物的排放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锐减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的过度捕猎珍稀动物的减少,如大熊猫、华南虎等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
17、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过度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林草减少、土壤盐碱化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国家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 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过度消耗资源【典例分析】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川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科学家借助 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正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据此完成(1
18、)(2)题。(1)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臭氧层破坏B.酸雨C.冰川运动D.全球变暖(2)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植树造林控制酸性气体排放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减少氟氯煌等对臭氧层的破坏改善能源结 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B.C.D.【答案】(1) D (2) B【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新能源,推 广节能技术,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方法技巧有关环境问题的解题思路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
19、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 污染。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 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20、。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水 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知识点3: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知识详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原始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三个发展时期,各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特点、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都不同,具体分析如下:时期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特点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有 了较大的 发展人类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广度都增大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成了地理 环境决定论工业文明时期极大地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
21、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先后出现了人类中心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生态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极高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 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 本宗旨的社会文明状态谋求人地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例分析】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A.原始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环境文明
22、【答案】(1) C (2) C【解析】第(1)题,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加快,开始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第(2)题,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高,人类试图征服自然,环境问题日趋尖锐,人地矛盾迅 速激化。【知识拓展】人地关系思想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一人类中心论一人地伙伴论的历程。【知识点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基本原则】【知识详解】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内涵作用内容和要求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 节约能源、减少废
23、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 产和文明消费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原则内容具体做法公平 性原则代内公平、代际公平、责任公平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享有公平的资源分配和发展机会,以满 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人类要为后代留有发展的条件;发 达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任持续 性原 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 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 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1 生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积极、务实地
24、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典例分析】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揭露。现在越来 越多的人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据此回答(1)(2)题。(1)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2) “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利用作物害 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A.B.C.D.【答案】(1) A (2) B【解析】第(1)题,危害人体健康违背了人与人
25、之间的公平性原则。第(2)题,“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 全、优质的营养食品,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增白剂、防腐剂等化学制剂。【知识点5: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知识详解】1.传统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区别观念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消费观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生产时尽量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长,GDP是唯一衡量标志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追求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和人类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关系的和 谐、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技进步资源观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其价 格只反映开发利用所耗费的 劳动,忽视资源本身的价值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