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课程大纲.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60648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课程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课程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课程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课程大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206559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28适用专业:历史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是历史学系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 在学习中国古代通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内容,包括 衣食住行、娱乐、习俗等,从而对中国古代的发展规律及其时代特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课程的学习,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继承中华民 族的光荣传统,为弘扬祖国文化,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而努力奋斗。(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大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历史教育专业对本、专科

2、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 校、院系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本大纲。2、本课程大纲制定的原则与要求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探索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以朝代为纲,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 发展特点,在认识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同时,贯彻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的原则,在充分重视向学生讲授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分析问 题的能力。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校和学生的定位,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想达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饮食的发展历程;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服饰

3、的总体发展趋势;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居住条件、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4、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民俗的形成状况及地域特点;5、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娱乐方式的发展、变化。(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史学知识明辨历史事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初步掌握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能力;3、初步掌握理解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发展演变化的能力;4、初步掌握理解中国古代不同习俗形成发展的能力;5、初步掌握理解中国古代娱乐方式发展变化的能力;6、具备史学研究的初步意识;7、提高学生考研意识及能力。(三)素质目标1、素质目标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在引导

4、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 的基础上,力求避免所谓“真理”式教育,避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和僵化的思维模式;2、培养学生学会包容、理性与客观地对待不同观点,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对 待不同观点,具备价值中立、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的综合素质;3、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素养;4、培养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素质目标;5、培养“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人才素质目标等。三、课程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导论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史料;二、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现状及主要著作。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基本史料,大致把握

5、中国古 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动态。教学重点: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的基本史料及主要研究成果。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现状。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讲中国古代饮食史课程内容:一、原始社会饮食二、夏商周饮食三、春秋战国饮食四、秦汉饮食五、三国两晋南北朝饮食六、隋唐饮食七、宋代饮食八、元代饮食九、明清饮食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饮食的发展情况及特点。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饮食的发展概况。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饮食史的发展特点。教学时数:5课时第二讲中国古代服饰史课程内容:一、服装的产生二、夏商周服饰三、春秋战国服饰四、秦汉服饰五、魏晋南北朝服饰六、隋唐服饰七、两宋服饰八、元代服饰九、明代服饰

6、十、清代服饰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状况及不同时期服饰的特点。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状况。教学难点:不同时期服饰的发展特点。教学时数:5课时第三讲中国古代的住宅课程内容:一、原始社会的居住方式二、奴隶社会的居住方式三、秦汉魏晋时期的住宅四、隋唐至明清时期的住宅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居住方式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居住方式的发展状况。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居住方式的发展特点。教学时数:5课时第四讲中国古代的交通课程内容:一、交通工具二、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及交通状况的发展情形。教学重点: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教学难点:

7、交通状况的发展趋势。教学时数:5课时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娱乐一一戏曲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及行成二、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曲三、中国古代戏曲的繁荣一一明清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产生及发展状况。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教学难点:明清昆曲的兴盛、京剧的形成。教学时数:4课时第六讲中国古代的社会习俗一一年节一、年节的由来二、过年习俗的发展变化教学目的:了解年节的由来及过年习俗发展变化。教学重点:年节的由来及发展变化。教学难点:过年习俗的变化规律。教学时数:4课时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鉴于我校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课程授课对象均为历史专业学生,且我校属于应用型地方本 科院校,

8、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既注重通史内容的讲解,也注重对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介 绍。考虑到历史学专业以的特点,本课程教学重点主要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专业知识的讲授,以 及初步学术研究方法的引导。讲深了,学生接受不了;讲浅了,达不到授课目的。如何解决这个问 题?本课程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下思路及其方法和手段:1、通过专门知识的讲解,寻求知识背后的学术思想。2、本课程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和适应学生的专业及其就业需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3、本课程采用学术研究专题教学、课堂讨论、视听资料、读书笔记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 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二)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标准体系。高等教育教学

9、评价是以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思想深度、价值判断及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为主要指标体系。以学生和社会为主体,以学生对教师 授课的欢迎程度和社会对学生的欢迎程度作为重要参照系数。考试成绩不是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指标。推行学分制更是如此。要避免如下不良倾向:(1)不要简单地以学生考分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和院系要主动打消教师尤其年轻教师顾 虑。因为,考试成绩取决于学生素质、试卷质量、难易程度等多种因素,评价教师好坏关键在于平 时学生对老师上课的评价以及学校督导、其他老师对教师听课的评价。在大学里,衡量大学好坏、 衡量教师好坏,学生考试成绩不是主要因素,甚至起不了作用。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对

10、学生考分严格 点,是好事情。(2)不要过分注重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考试成绩固然要考虑正态分布,否则会涉及试卷质量、 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风等多种因素。但要因课程因教师而异,比如考查课、公共课、某些难度较 大的专业课等。还要看有些老师命题试卷考试目的和要求等。在统一教学规范的前提下,要充分发 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张扬和课程的特殊性要求。(3)不要因学分制而可能带来的“拉分”不良倾向,这会助长不良学风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下降。 推行学分制既要考虑试卷命题合理,适当考虑学生的分数比例及分数绩点要求;也要加强对学生严 格要求,实行淘汰制。虽然这会在一定阶段加剧学校工作开展的难度和复杂性,但从长远来看,有 助于

11、学校学风和教风改进,以及学校的良性发展。2、教学评价的方法。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一般包括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学校督导员 听课评教等。上述方式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但也有值得改进之处。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评教。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不要仅仅考虑从所谓“好学生”中选取教学信息员。如前 所述,学习成绩好坏不能简单衡量一个学生和老师的水平和能力。因而,这类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 价标准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学校教务处应当从男女生不同比例、所谓学习成绩好坏的不同比 例的学生中抽取教学信息员进行评教。二是尽管院系也组织学生对教师评教,但毕竟存在人情关系 等因素,而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建议学校教务

12、处不定期地到学生中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意见。三是 建议学校教务处在网站专门开设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地评 价教学。四是建议对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不定期随机调查,反馈他们在大学期间所上课程的好坏。(2)教师同行评教和学校督导员听课评教。从目前来看,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教师同行评教多 流于形式。要么存在专业差异,要么存在人情关系等因素,从而影响评教效果。同样,学校督导员 听课评教固然有其好处,但也因年龄差异、专业知识差异等因素而影响评教效果。因此,一是不要 过分注重这些方式;二是建议尽可能在全校组织相同或相似专业的老师进行评教;三是建议组织学 校及相关职能部门、院系领导不

13、定期地进行听课评教;四是建议凡是到学校交流访问的客人中,只 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就随机组织他们到相关专业老师中听课。这是学校掌握教师教学动态的一种途 径探索。(3)社会评价。一是教师所上该门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教学科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二是用人单 位等社会各界对毕业学生评价所涉及的大学期间授课内容。(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本课程开发了历史学专业教学的教案、课件,以满足基本教学需要。下一步的工作中,努力争 取获得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同时: 在条件成熟时,争取开设网络视频精品课程,供学生和社会 各界使用。五、其它说明本课程作为历史学必修课程,需要大量原始材料支撑教学内容。因此,本课程收集了许多古代 原始经典著作和补充图片资料。2015年3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