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通用标准-A类.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6952248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通用标准-A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22年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通用标准-A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通用标准-A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通用标准-A类.doc(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平安消费标准化三级评审通用标准(试行)A级要素B级要素标准化要求平安许可条件三级企业达标标准评审方法评审标准分 数应得分自评/考评分1负责人与职责(100)1.1负责人(20)1.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平安消费的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平安消费工作,落实平安消费根底和基层工作。平安消费法第五条、第十七条。1.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法人、董事长、总经理、厂长)是平安消费第一责任人,履行平安消费法规定的职责;2.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消费工作全面负责;3.主要负责人领导企业建立平安消费体制和机制。查文件:平安消费责任制。询征询:谁是第一责任人?如何建立平安消费体制和机制?1.未明确第

2、一责任人或不符合规定,扣20分(否决项);2.主要负责人不清晰平安消费法规定的职责,扣20分(否决项);3.未健全平安消费体制和机制,扣2分;4.有关人员不清晰谁是第一责任人,1人次扣1分。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施行平安标准化,建立企业平安文化。1.国发【2004】2号第11条;2.国务院安委办200826号第7条。1.主要负责人参与平安标准化建立;2.企业要制定平安标准化施行方案,明确施行时间、计划、责任部门和责任人;3.制定企业平安文化建立计划或方案,从业人员具有平安文化认识。查文件:1.查企业平安标准化施行方案;2.平安文化建立计划;3.主要负责人参与平安标准化建立有关记录。询征询:随

3、机抽查从业人员对企业平安文化的认识。1.平安标准化施行方案内容,一项不符合扣2分;2.无主要负责人参与平安标准化记录,扣3分;3.未制定平安文化计划,扣2分;4.从业人员对平安文化无认识,1人次扣1分。3.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作出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平安承诺,并确保平安承诺转变为必需的资源支持。1.平安消费法第十八条;2.许可证条例第六条(二)。1.平安承诺的内容应明确、公开、文件化;2.主要负责人应确保平安标准化所需的资金、人员、设备设备等资源。查文件:1.主要负责人平安承诺书;2.资源装备文件及使用记录。询征询:1.主要负责人如何提供资源支持?2.从业人员是否明白平安承诺?查看现场:平安承

4、诺告知情况。1.主要负责人未作出平安承诺,扣10分;2.平安承诺未明确、公开、文件化,一项不符合扣2分;3.资源不充分,一项不符合扣2分;4.从业人员不清晰平安承诺,1人次扣1分。4.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召开平安消费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会议(以下简称安委会)。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安委会会议,或定期听取平安消费汇报,理解平安消费情况,处理平安消费征询题。查文件:查安委会会议记录或纪要。询征询:主要负责人听取汇报情况。1.主要负责人未定期召开安委会会议或听取汇报,扣10分;2.未构成会议记录或纪要,扣2分;3.平安消费征询题未及时处理,一项不符合扣2分。1.2方针目的(10)1.企业应坚持“平安

5、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平安消费方针。主要负责人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制定文件化的平安消费方针和目的。平安消费方针和目的应满足:(1)构成文件,并得到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和施行;(2)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与企业的职业平安健康风险相习惯;(4)目的予以量化;(5)公众易于获得。平安消费法第三条。1.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文件化的平安消费方针、战略目的和年度目的;2.平安消费方针、目的应满足:(1)构成文件,并得到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和施行;(2)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与企业的职业平安健康风险相习惯;(4)目的予以量化;(5)公众易于获得。

6、查文件:平安消费方针、战略目的、年度目的。询征询:抽查从业人员是否明白平安消费方针与目的?查看现场:平安消费方针与目的告知情况。1.未制定平安消费方针和战略目的,扣10分(否决项);缺一项扣2分;2.平安消费方针、目的不满足标准要求,一项不符合扣1分;3.未制定年度目的,扣10分(否决项);4.从业人员不理解平安消费方针与目的,1人次扣1分;5.公众不易获得,扣2分。2.企业应签订各级组织的平安目的责任书,确定量化的年度平安工作目的,并予以考核。企业各级组织应制定年度平安工作计划,以保证年度平安工作目的的有效完成。1.签订各级组织(包括治理部门、车间)的平安目的责任书,确定年度平安工作目的;2

7、.定期考核目的完成情况;3.企业及各级组织应制定实在可行的年度平安工作计划。查文件:1.企业的年度平安目的和平安工作计划;2.各级组织的平安目的责任书;3.各级组织年度平安工作计划;4.目的责任书的考核与奖惩记录。询征询:1.主要负责人及各级组织负责人是否理解各自目的?2.抽查从业人员是否理解本部门的目的?1.未签订各级组织的平安目的责任书扣10分(否决项);2.每缺一个部门的目的责任书扣2分;3.平安目的责任书内容与本部门平安职责不符扣1分;4.企业未制定年度平安工作计划扣4分;各级组织未制定年度平安工作计划,缺一个部门扣2分;5.未定期考核,扣4分;考核与目的责任书内容不符扣2分;6.未予

8、以奖惩,扣2分;7.有关人员不理解本部门的目的,1人次扣1分。1.3机构设置(20)1.企业应设置安委会,设置平安消费治理部门或装备专职平安消费治理人员,并按规定装备注册平安工程师。1.平安消费法第十九条;2.许可证条例第六条(三);3.平安消费许可证施行方法第七条;4.注册平安工程师治理规定第六条。1.设置安委会;2.设置平安治理机构或装备专职平安治理人员;3.按规定装备注册平安工程师,且至少有一名具有化工平安消费经历。查文件:1.安委会、平安消费治理部门或专职平安治理人员装备文件;2.注册平安工程师装备文件。询征询:主要负责人对安委会、平安消费治理部门或装备专职平安治理人员情况是否理解。1

9、.未设置安委会、平安消费治理部门或装备专职平安治理人员扣20分(否决项);装备不符合要求,一项扣2分;2.未按规定比例装备注册平安工程师,扣2分;3.注册平安工程师不具有化工平安消费经历,扣1分;4.主要负责人不清晰机构设置和人员装备情况,扣10分。2.企业应依照消费运营规模大小,设置相应的治理部门。1.依照消费运营规模设置相应治理部门;2.消费、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装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查文件:1.治理部门设置文件;2.治安保卫部门设置及专职治安保卫人员配置文件。1.机构设置与企业消费运营规模不符,扣2分;2.未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装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

10、,扣1分。3.企业应建立、健全从安委会到基层班组的平安消费治理网络。建立从安委会到治理部门、车间、基层班组的平安消费治理网络,各级要设置负责平安消费的人员。查文件:从安委会到治理部门、车间、基层班组的平安消费治理网络建立文件。询征询:有关人员是否理解平安消费治理网络构成。1.未建立平安消费治理网络,扣2分。2.平安消费治理网络中每缺1个单位扣1分;3.有关人员不清晰平安消费治理网络构成,1人次扣1分。1.4职责(30)1.企业应制定安委会和治理部门的平安职责。1.平安消费法第四条、第十七条(一);2.许可证条例第六条(一);3.平安消费许可证施行可方法第五条。制定安委会和各治理部门的平安职责。

11、查文件:平安消费责任制。询征询:各治理部门负责人是否清晰本部门平安职责。1.缺少一个治理部门的平安职责,扣2分;2.平安消费责任制内容与部门平安职责不符合,一项扣2分;3.主要负责人不清晰安委会平安职责,扣10分;4.有关人员不理解本部门平安职责,1人次扣2分。2.企业应制定主要负责人、各级治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平安职责。1.平安消费法第四条、第十七条(一);2.平安消费许可证施行方法第五条。1.明确主要负责人平安职责,至少包括平安消费法的规定; 2.明确各级治理人员的平安职责;3.明确从业人员平安职责。查文件:平安消费责任制。询征询:主要负责人、各级治理人员、从业人员对各自职责是否清晰。1.未

12、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各级治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平安职责,每缺一岗位扣5分;2.平安职责与其所在岗位职责不符合,一项扣2分;3.主要负责人对其平安职责不清晰,扣20分(否决项);4.其别人员对其平安职责不清晰,1人次扣2分。3.企业应建立平安责任考核机制,对各级治理部门、治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平安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平安消费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展定期考核,予以奖惩。1.建立平安责任考核机制;2.对各级治理部门、治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平安消费责任制进展定期考核,予以奖惩。查文件:1.平安消费责任制考核制度;2.考核、奖惩记录。1.未建立平安责任考核机制扣10分;2.未按考核制度对各级治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平安责任制

13、进展定期考核,予以奖惩,一项不符合扣2分。1.5平安消费投入及工伤保险(20)1.企业应依照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平安消费费用提取规定,自行提取平安消费费用,专项用于平安消费。1.平安消费法第十八条;2.国发【2004】2号第13条;3.许可证条例第六条(二);4.平安消费许可证施行方法第六条。依照高危行业企业平安消费费用财务治理暂行方法(财企2006478号)及地点规定标准提取、使用平安消费费用。查文件:1.平安消费费用制度;2.平安消费费用台帐。1.未提取平安消费费用,扣20分(否决项);2.提取标准不符合要求,扣6分。地点可补充相关详细标准。2.企业应按照规定的平安消费费用使用范围,合理使

14、用平安消费费用,建立平安消费费用台帐。1.安委办【2008】26号第13条;2.财企2006478号第三章;3.平安消费许可证施行方法第六条。1.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平安消费费用财务治理暂行方法(财企2006478号)规定的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平安消费费用;2.建立平安消费费用台帐,载明平安消费费用提取及使用情况。查文件:1.平安消费费用制度;2.平安消费费用台帐。询征询:平安消费费用治理部门对平安消费费用使用情况。查看现场:平安消费费用使用情况与台帐记录是否符合。1.未规定使用范围,扣10分;使用范围不符合规定,一项不符合,扣2分;2.平安消费费用挪作他用,一项不符合扣10分;3.未建立平安消费费

15、用台帐,扣5分;台帐内容与规定要求不符,一项扣2分;4.使用情况与台帐记录不符,一项扣2分。3.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1.平安消费法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2.国发【2004】2号第14条;3.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第一款;4.许可证条例第六条(七);5.平安消费许可证施行方法第十一条。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查文件:企业为从业人员交纳工伤社会保险凭证。未参加工伤社会保险,扣10分;每漏缴1人次,扣1分。2风险治理(100)2.1范围与评价方法(10)1.企业应组织制定风险评价治理制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准则。1.制定风险评价治理制度

16、;2.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及工作程序;3.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职责。查文件:风险评价治理制度。询征询:从业人员是否理解风险评价制度的有关内容。1.未制定风险评价治理制度扣10分;2.风险评价治理制度内容,一项不符合扣1分;3.未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职责,一项不符合扣1分;4.从业人员不理解风险评价制度内容,1人次扣1分。2.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立、投产、运转等阶段;(2)常规和特别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备、设备、车辆、平安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

17、、撤除与处置;(8)企业四周环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祸等。1.平安消费法第二十五条;2.平安监管总局8号令第七条、第二十一条);3.运营许可证治理方法第七条。1.风险评价范围满足标准要求;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按规定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价单位进展平安评价。 查文件:1.风险评价记录;2.评价机构出具的平安评价报告;3.评价单位的资质。1.风险评价范围不符合标准要求,一项扣1分;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未按规定进展平安评价,一项扣10分;3.评价单位的资质不符合要求,一项扣10分。3.企业可依照需要,选择科学、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工作危害分析(JHA);(

18、2)平安检查表分析(SCL);(3)预危险性分析(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5)失效方式与妨碍分析(FMEA);(6)毛病树分析(FTA);(7)事件树分析(ETA);(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1.选用JHA法对作业活动、SCL法对设备设备(平安消费条件)进展危险、有害要素识别和风险评价;2.选用HAZOP法对危险性工艺进展危险、有害要素识别和风险评价;3.选用其他方法对相关方面进展危险、有害要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查文件:1.风险治理制度;2.风险评价记录。询征询:有关人员对风险评价方法的掌握情况。1.未规定选用何种风险评价方法,扣2分;2.选用的评价方

19、法不适用,一项扣1分;3.有关人员不清晰或未掌握风险评价方法,1人次扣1分。4.企业应依照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准则:1)有关平安消费法律、法规;2)设计标准、技术标准;3)企业的平安治理标准、技术标准;4)企业的平安消费方针和目的等。1.依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价准则;2.评价准则应符合标准规定;3.评价准则应包括事件发生可能性、严峻性的取值标准以及风险等级的评定标准。查文件:风险治理制度。1.未依照实际制定评价准则,扣2分;2.评价准则不符合标准规定,一项扣1分。2.2风险评价(30)1.企业应依照风险评价准则,选定适宜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备进展危险、有害要素识别和风

20、险评价。企业在进展风险评价时,应从妨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峻程度分析。1.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备清单;2.依照规定的频次和时机,开展危险、有害要素辨识、风险评价;3.从妨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峻性进展评价。查文件:1.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备清单; 2.风险评价记录。1.未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备清单,每一项不符合扣1分; 2.未按规定的频次和时机开展风险评价,扣3分;3.危险、有害要素识别、评价不全面或不正确,一项扣1分。2.企业各级治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舞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操纵。平安消费法第四十五条。1.厂级评价组织应有企业领导参

21、加;2.车间级评价组织应有车间领导参加;3.所有从业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操纵。查文件:1.各级评价组织文件;2.风险分析记录;3.风险评价有关会议记录或纪要。询征询:有关领导及从业人员是否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各级治理人员及从业人员未参与风险评价工作,1人次扣1分。2.3风险操纵(20)1.企业应依照风险评价结果及运营运转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操纵措施,将风险尤其是严重风险操纵在能够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操纵措施时:1)应考虑:可行性;平安性;可靠性。2)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治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1.依照风险评价的结果,建立严重风险清单;2.结合实际情况,

22、确定优先顺序,制定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操纵在能够接受的程度;3.风险操纵措施符合标准要求。查文件:1.严重风险清单;2.风险操纵措施;3.风险评价记录。查现场:严重风险操纵措施现场落实情况。1.未建立严重风险清单,扣1分;2.风险操纵措施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靠性,一项扣1分;3.未将严重风险降到能够接受的程度,扣2分。2.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操纵措施对从业人员进展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要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操纵措施。平安消费法第四十五条。1.制定风险培训计划;2.按计划开展宣传、教育。查文件:1.培训教育计划;2.培训记录。询征询:从业人员是

23、否明白本岗位的危险、有害要素及应采取的操纵措施。1.培训、教育记录缺少风险评价相关内容,一项扣2分;2.从业人员不理解本岗位风险及其操纵措施,1人次扣2分。2.4隐患治理(10)1.企业应对风险评价出的隐患工程,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企业应建立隐患治理台帐。1.平安消费法第十七条(四)、五十一条、五十六条(三); 2.安监总局令第16号。1.建立隐患治理台帐;2.下达隐患治理通知,做到“四定”;3.按期治理隐患工程。查文件:1.隐患治理制度;2.隐患治理台帐; 3.隐患治理记录。1.未建立隐患治理台帐,扣5分;2.未向相关部门下达隐患治理

24、通知, 一项扣2分;通知内容不符合标准要求,一项扣1分;3.隐患工程未按期治理, 一项扣5分。地点可补充相关规定。2.企业应对确定的严重隐患工程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竣工验收报告。安监总局令第16号第十五条。按标准要求建立严重隐患工程档案。查文件:严重隐患工程档案。1.未建立档案,扣5分;2.档案内容不全,缺一项扣2分。3.企业无力处理的严重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备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直截了当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1.无力处理的严重事故隐患,应采取有效的防备措施;2.书面向主管部门和

25、当地政府报告。查文件:1.严重事故隐患的防备措施;2.书面报告。1.未采取有效防备措施,扣5分;2.未书面向直截了当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扣5分。4.企业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严重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备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处理或停产。1.不具备整改条件的严重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备措施;2.纳入隐患整改计划,限期处理或停产。查文件:1.严重事故隐患的防备措施;2.隐患整改计划。不具备整改条件的严重事故隐患,未采取防备措施,或未纳入计划,或未限期处理或停产,一项不符合扣5分。2.5严重危险源(20)1.企业应按照GB18218辨识并确定严重危险源,建立严重危险源档案。1.平安消费法第三十三条;2.

26、平安消费许可施行方法第十五条;3.安委办【2008】26号第15条;4.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第8条。1.按照GB18218辨识并确定严重危险源;2.建立严重危险源档案,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性质、位置、治理人员、治理制度、评估报告、检验/检测报告、检查记录等。查文件:1.平安评估报告;2.严重危险源档案。1.未辨识、确定严重危险源,扣20分(否决项);每遗漏一处扣5分;2.未建立严重危险源档案,扣5分;3.档案内容一项不符合扣1分。注:无严重危险源,按缺项计。2.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严重危险源设置平安监控报警系统。许可证条例第六条(十一)。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检测报警系统和电视监控

27、系统,并将信号传至操纵室。查文件:平安监控报警设备台帐。查看现场:严重危险源平安监控报警系统。未按有关规定设置平安监控报警系统,一项不符合扣2分;平安监控报警系统完好性,一项不符合扣2分。3.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严重危险源进展平安评估。1.平安消费法第三十三条;2.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第8条。定期对严重危险源进行平安评估。查文件:平安评估报告。1.未按要求定期评估,扣10分;2.无严重危险源平安评估报告,扣2分。4.企业应对严重危险源的设备、设备定期检查、检验,并做好记录。1.平安消费法第三十三条;2.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第12条。1.定期检查、维护严重危险源

28、的设备、设备,包括检测仪表、附属设备及配件;2.按国家有关规定进展定期检验,获得检验合格证。查文件:1.严重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记录;2.设备、设备的检验报告或检验合格证。查看现场:严重危险源的设备、设备的完好性。1.未定期检查、维护,扣2分;2.未定期检验,1台次扣2分;检验不合格仍在使用,扣2分;3.无检验报告或检验合格证,1份扣2分。4.设备、设备完好性一处不符合,扣5分。5.企业应制定严重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装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至少进展1次严重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1.平安消费法第三十三条;2.许可证条例第六条(十一);3.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第14条。1.按要求编

29、制严重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2.依照严重危险源的危险特性装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3.每年至少进展1次严重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查文件:1.严重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2.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3.应急救援器材台帐。询征询:抽查有关人员对应急救援预案的掌握情况。查看现场: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现场情况。1.未制定严重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扣10分;缺一处预案,扣2分;2.未装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扣10分;装备的救援器材、装备不能满足要求,一项不符合扣2分;完好性不符合要求,一处扣2分;3.未按要求演练,扣2分;演练记录或总结不符合要求,一项扣2分;4.从业人员对应急救援预案不清晰,1人次扣2分;5.

30、现场检查维护记录不符合要求,一项扣1分。6.企业应将严重危险源及相关平安措施、应急措施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平安消费监视治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1.平安消费法第三十三条;2.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第4条。严重危险源及相关平安措施、应急措施构成报告,报当地县级以上平安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查文件:备案材料。未备案或备案内容不符合要求,一项扣2分。7.企业严重危险源的防护间隔应满足国家标准或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应采取实在可行的防备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展整改。1.危化品条例第十条;2.平安消费许可证施行方法第十二条(七)。1.危险化学品的消费装置和储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严重

31、危险源的储存设备的防护间隔应满足国家规定要求;2.防护间隔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应采取实在可行的防备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展整改。查文件:1.平安评估报告;2.防护间隔存在征询题的整改计划、措施。查看现场:1.现场测量防护间隔;2.措施的落实情况。1.防护间隔不符合规定要求,且无防备措施,一处扣2分;2.整改计划、措施不符合要求,一项扣1分;3.未按期整改,一项扣2分。2.6风险信息更新(10)1.企业应适时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消费运营活动有关的危险、有害要素和隐患。国发【2010】23号第16条。特别规活动及危险性作业施行前,应识别危险、有害要素,排查隐患。查文件:风险评价记录或作业许可

32、证。活动施行前未进展危险、有害要素识别,一项扣2分;识别不充分,一项不符合扣1分。2.企业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操纵效果。每年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操纵效果。查文件:评审报告或记录。未对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操纵效果进展评审或检查,扣4分。3.企业应在以下情形发生时及时进展风险评价: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3)技术改造工程;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在标准规定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展风险评价。查文件:风险评价报告、记录。未及时进展风险评价,一项不符合扣2分。3法律法规与治理制度(100)3.1法律法规(2

33、0)1.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平安消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治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定期更新。1.平安消费法第四条;2.平安消费许可证施行方法第五条。1.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平安消费法律法规的治理制度;2.明确责任部门、获取渠道、方式、时机;3.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平安消费法律法规;4.构成法律法规清单和库;5.定期更新法律法规清单和库。查文件:1.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平安消费法律法规治理制度;2.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和库;3.定期更新记录。1.未明确责任部门、获取渠道、方式、时机和更新等内容,一项不符合扣1分;2.识别和获取的法律法规,一项不符合扣

34、1分;3.未构成清单或库,扣5分;4.未定期更新,扣2分。2.企业应将适用的平安消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对从业人员进展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认识,标准平安消费行为。安委办【2008】26号第12条。1.制定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计划;2.及时施行宣传、培训。查文件:1. 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计划;2.培训记录、档案。询征询:抽查从业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情况。1.无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计划,扣2分;2.未进展宣传培训或无记录,一项不符合扣1分;3.从业人员对平安消费法律法规的理解情况,1人次不符合扣1分。3.企业应将适用的平安消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方。采纳适当的方

35、式、方法,将适用的平安消费法律法规及时传达给相关方。查文件:1.文件发放记录;2.培训记录、告知书、宣传材料。询征询:相关方是否接收到企业传达的相关信息。未及时将有关的法律法规向相关方进展传达,一项不符合扣1分。3.2符合性评价(15)1.企业应每年至少1次对适用的平安消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展符合性评价,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1.平安消费法第四条、第四十九条;2. 国发【2004】2号第十条;3.安监总管三【2009】124号第5条。1.每年至少1次对适用的平安消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展符合性评价;2.对评价出的不符合项进展缘故分析,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3.编制符合性评价报告

36、。查文件:1.符合性评价报告、记录;2.不符合项整改记录。1.未进展符合性评价,扣15分(否决项);未编制符合性评价报告,扣5分;2.未对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进展评价,一项扣2分;3.对评价出的不符合项未进展缘故分析的,一项扣2分;未制定整改计划或整改措施,或整改措施不落实,一项扣2分。3.3平安消费规章制度(25)1.企业应制定健全的平安消费规章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平安消费职责;2)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平安消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3)平安消费会议治理; 4)平安消费费用; 5)平安消费奖惩治理; 6)治理制度评审和修订; 7)平安培训教育; 8)特种作业人员治理; 9)治理部门、基层

37、班组平安活动治理; 10)风险评价;11)隐患治理; 12)严重危险源治理; 13)变更治理; 14)事故治理; 15)防火、防爆治理,包括禁烟治理;16)消防治理;17)仓库、罐区平安治理; 18)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平安治理;19)消费设备治理,包括平安设备、特种设备等治理; 20)监视和测量设备治理;21)平安作业治理,包括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破土作业、断路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高温作业、抽堵盲板作业治理等;22)危险化学品平安治理,包括剧毒化学品平安治理及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运输、装卸等;23)检维修治理;24)消费设备撤除和报废治理;

38、25)承包商治理; 26)供给商治理;27) 职业卫生治理,包括防尘、防毒治理;28)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治理;29)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要素检测治理;30)应急救援治理;31)平安检查治理;32)自评等。1.平安消费法第十七条第一、二条款;2.危险化学品平安治理条例第八条(四);3.平安消费许可证施行方法第五条;4.运营许可证治理方法第六条(四)。1.建立健全平安消费规章制度,治理内容应符合标准要求;2.明确责任部门、职责、工作要求;3.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查文件:平安消费规章制度。1.平安消费规章制度至少包括标准要求的内容,每缺一项扣5分;2.责任部门、职责、工作要求、可操作

39、性等内容,一项不符合扣1分。企业未涉及的治理内容,能够不编制相应的规章制度。2.企业应将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将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查文件:文件发放记录。查看现场:工作岗位是否有有效的规章制度。一项不符合扣1分。3.4操作规程(25)1.企业应依照消费工艺、技术、设备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1.平安消费法第十七条(二);2.平安消费许可证施行方法第五条;3.运营许可证治理方法第六条(四)。1.以危险、有害要素分析为依照,编制岗位操作规程;2.发放到相关岗位。查文件:1.岗位操作规程;2.文件发放记录。查看现场:

40、抽查岗位,是否有有效的岗位操作规程。1.有岗位未编制操作规程,或岗位无法提供操作规程,扣25分(否决项); 2.操作规程内容一项不符合扣1分。2.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或投用前,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或投用前,应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查文件:新工程的操作规程。投产或投用前未编制操作规程,扣25分(否决项)。3.5修订(15)1.企业应明确评审和修订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展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相关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进展评审、修订:1) 当国家平安消费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废止、

41、修订或新公布时;2) 当企业归属、体制、规模发生严重变化时;3) 当消费设备新建、扩建、改建时;4) 当工艺、技术道路和装置设备发生变更时;5) 当上级平安监视部门提出相关整改意见时;6) 当平安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觉涉及到规章制度层面的征询题时;7) 当分析严重事故和重复事故缘故,发觉制度性要素时;8) 其它相关事项。安监总管三【2009】124号第5条。1.规定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修订的时机和频次;2.按规定进展评审和修订。3.在发生有关情况时,应及时评审、修订相关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查文件:1.治理制度评审和修订制度;2.平安消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3.评审和修订记录。1

42、.未规定评审和修订时机和频次,扣3分;2.未按规定评审和修订扣3分,漏一项制度扣1分;3.在发生有关情况时,未及时评审、修订扣3分,漏一项相关制度扣1分。2.企业应组织相关治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注明生效日期。1.组织相关治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2.修订的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应注明生效日期。查文件:1.评审、修订记录;2.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相关人员未参加评审和修订,一项不符合扣3分;2.修订后,未注明生效日期,扣3分。3.企业应及时组织相关治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学

43、习修订后的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平安消费法第二十一条。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修订后,应及时组织相关治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学习。查文件:相关培训记录。询征询:抽查从业人员对修订的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理解情况。1.未进展培训,扣3分;少1人次扣1分;2.现场从业人员, 1人次不清晰扣3分。4.企业应保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查文件:文件发放记录。查看现场:部门、岗位使用的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是最新、有效版本。相关岗位使用失效的平安消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一个岗位扣5分。4培训教育(100)4.1培训教育治理(10)1.企业应严格执行平安培训教育制度,依照国家、地点及行业规定和岗位需要,制定适宜的平安培训教育目的和要求。依照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目的,定期识别平安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并施行平安培训教育计划。1.平安消费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2.安监总局令第3号第三条。1.制定适宜的平安培训教育目的和要求;2.定期识别平安培训教育需求;3.制定平安培训教育计划并施行。查文件:1.平安培训教育制度;2.平安培训教育需求记录;3.平安培训教育计划;4.培训教育记录。询征询:抽查有关人员参加培训情况。1.未制定适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