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950732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育专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科学化学是一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由此可见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实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为我们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引入】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炼丹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通过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通过炼丹和炼金,发明了许多化学炼丹和炼金,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积累了大量的化学

2、实验仪器、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发明了一些用于合成和知识、发明了一些用于合成和分离物质的有效方法。分离物质的有效方法。学习化学的途径实验途径:实验探究途径:实验探究 观察现象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记录现象 数据结果科学分析数据结果科学分析 做出结论做出结论 验证化学原理验证化学原理作用作用 获得化学知识获得化学知识课题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想一想:想一想:1、蜡烛燃烧可能发生那些变化?、蜡烛燃烧可能发生那些变化?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去哪呢?、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去哪

3、呢?如何验证?如何验证?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蜡烛会有哪些性质?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实验探究步骤现象现象结论结论 点燃前点燃前(观察蜡烛的(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颜色、状态、形状、气味)形状、气味)白色、半透明、白色、半透明、固态、圆柱状,固态、圆柱状,有轻微的气味有轻微的气味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步骤步骤现象现象结论结论 燃着时燃着时 (观察蜡(观察蜡烛火焰)烛火焰)火焰分三层,火焰分三层,且上方有黑烟,且上方有黑烟,石蜡有可石蜡有可燃性燃性实验探究步实验探究步骤骤现象现象结论结论熄灭后熄灭后白烟从烛芯白烟从烛芯飘出飘出白烟是石蜡蒸白烟是石蜡蒸汽

4、,说明蜡烛汽,说明蜡烛燃烧时先由固燃烧时先由固态变成液态,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再蒸发成石蜡蒸汽,而后燃蒸汽,而后燃烧。烧。结论结论蜡烛的火焰分为蜡烛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焰心、内焰、外焰三三个部分。外焰燃烧得更充分,温度最个部分。外焰燃烧得更充分,温度最高,火焰最为明亮。高,火焰最为明亮。结论结论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新的物质使澄灰水中,生成新的物质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般我们清石灰水变浑浊,一般我们采用这个方法来鉴别二氧化采用这个方法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碳气体结论结论 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烟从烛芯飘出,用燃

5、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说明蜡烛可以气化说明蜡烛可以气化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度、熔点、沸点。化学性质: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化学性质: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即不是、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即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性质或变化,而是对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现

6、象进行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微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以得细微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出可靠的结论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体的探究探究准备:探究准备:探究准备:探究准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不同?不同?不同?进行猜想:进行猜想:进行猜想:进行猜想:根据

7、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 A A、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B B、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 C C、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D D、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背景知识:背景知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

8、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CO2)气体也越多(前提气体也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氧气(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旺,说明氧气(O2)越多。即氧气(越多。即氧气(O2)可以助燃。可以助燃。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化碳(CO2)不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2、对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一实验一 收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收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比较一下,你能得的气体,比较一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到

9、什么结论?准备收集气体准备收集气体排水集气法排水集气法 空气、人体呼出的气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均是体均是没有颜色、没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气味的气体的气体结论结论2、对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二实验二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振荡,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论?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气体现象现象 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显变化;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结论结论

10、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多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多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对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三实验三 在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在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插入一根燃着的木条,观中分别插入一根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现象现象 插入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插入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插入呼出的气体中的木条火焰立插入呼出的气体中的木条火焰立即熄灭即熄灭结论结论 空气中含有的氧气多于人体呼出的气体空气中含有的氧气多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中的氧气2、对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空气和人

11、体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四实验四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一块放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一块放置不动,对着另一块呼气置不动,对着另一块呼气 对对着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现象 放置不动的玻璃片上无明放置不动的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显变化;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有水珠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多中含有的水蒸气多现象现象结论结论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凝结有水凝结有水吸入空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呼出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氧气水水含量较多含量较多含量较少含量较少含量较多含量较多含量较少含量较少含量较少含量较少含量较多含量较多小结:小结: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