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记忆[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_记忆[2].ppt(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记忆记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掌握掌握理解掌握记忆的概念、记忆表象的定义理解掌握记忆的概念、记忆表象的定义和特征。和特征。理解掌握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其每一过程的内理解掌握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其每一过程的内容和特征、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容和特征、各过程之间的联系。掌握影响识记效果的主客观因素。理解掌握掌握影响识记效果的主客观因素。理解掌握遗忘规律,领会遗忘曲线的含义。遗忘规律,领会遗忘曲线的含义。懂得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了解青少年懂得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了解青少年记忆的特点及良好记忆力的培养途径、方法记忆的特点及良好记忆力的培养途径、方法等。等。2内内 容容 概概 要要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过
2、程青少年记忆力的培养青少年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记忆的概述记忆的概述3 第一节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记忆的概述4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三个环节。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这也是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5 对记忆的理解 第一,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个体的过去经验包括:A、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B、思考过的问题 C、练习过的动作 D、体验过的情感6第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成为记忆的内容。第三,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从信息加
3、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第四,记忆以感知为基础,而且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7二、记忆表象二、记忆表象(一)定义: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所出现该事物的形象叫记忆表象。(二)特征:A、直观性 B、概括性(三)记忆表象的意义:表象是介于知觉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记忆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8三、记忆的分类三、记忆的分类(一)根据信息加工的时间长短分类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9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感觉记忆只留存在感官层面,
4、如不加注意,转瞬即消失。乘车通过街道,视听器官对街边景物,各种声音,正如走马看花般随收随忘,此现象即属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是信息处理过程的第一站,如不立刻予以处理,记忆就会消失10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指感觉记忆中经注意而能保存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查字典找到所要查的字,回头要写下意思时,竟然忘记;电话簿上查到所需号码,回头拨号时,竟然忘记;此等记忆,即属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还需继续加以处理,否则就会消失。11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简称LTM),指记忆中之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者。吾人日常生活中随时表现出的动作、技能、语言
5、、文字、态度、观念,以至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等,均属长时记忆。12种种 类类时时 间间特特 点点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瞬时记忆)0.250.252 2秒秒容量相当大,具容量相当大,具有形象性有形象性短时记忆短时记忆5 5秒秒2 2分钟分钟容量容量7 72 2组块组块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时间无限时间无限容量无限,心理容量无限,心理活动的知识基础活动的知识基础13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感觉感觉登记登记短时短时记忆记忆长时长时记忆记忆刺激刺激注意注意精细复述精细复述提取提取遗忘遗忘?维持复述维持复述遗忘遗忘遗忘遗忘行为反应行为反应14(二)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二)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6、形象记忆形象记忆 语言记忆(也叫逻辑记忆)语言记忆(也叫逻辑记忆)情绪记忆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运动记忆15 第二节第二节记忆过程记忆过程16一、识记一、识记(一)定义:识记是获得事物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17(二)识记的分类 根据识记时有无目的,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也没有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的识记。)有意识记(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识记。)18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识记可分为:机械识记(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
7、因果关系或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而进行的识记)19(三)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1、识记的目的任务 2、识记活动的性质、任务 3、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4、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20二、保持与遗忘二、保持与遗忘(一)保持1、定义:它是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储,即已经识记了信息在头脑中得以巩固的过程。2、保持的变化 A、保持材料的量变 B、保持材料的质变21(二)遗忘(二)遗忘(forgettingforgetting)1 1、定定义义:对对识识记记过过的的内内容容不不能能再再认认或或回回忆忆,或或者者表表现现为为错错误误地地再再认认或或回回忆忆就就是是遗忘。遗忘。2 2、分类: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分
8、类: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3 3、原原因因:痕痕迹迹消消退退说说、干干扰扰抑抑制制说说、动机性遗忘说、提取失败说。动机性遗忘说、提取失败说。224、遗忘的规律A A、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是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是先快后慢23B B、一一般般地地说说,识识记记材材料料的的数数量量越越多多,则则识识记记后的遗忘也越多。后的遗忘也越多。C C、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的影响。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的影响。D 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遗忘的影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遗忘的影响E E、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的影响。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的影响。F F、适度的过度学习能减少遗忘。适度的过度学习能减少遗
9、忘。G G、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记忆效果好。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记忆效果好。H H、识识记记者者的的主主观观因因素素(个个人人的的动动机机、兴兴趣趣、需需要要、情情感感等等)和和识识记记时时采采用用的的方方法法等等对对遗遗忘忘有影响。有影响。24三、再认和重现(一)再认(recognition)1、定义:对已感知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辩认出来的心理过程,称之为再认。2、影响再认的因素A、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材料的相似性)。B、时间间隔。C、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比较、推论等)。D、个体的经验、定势和期待等。E、人格特征(场独立性的人再认成绩较好)。25(二)重现 1、定义:人们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
10、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重现也叫再现或回忆(recall)。2、分类:无意重现和有意重现直接重现和间接重现 263、回忆策略直接影响回忆的进程和效果,常用且有效的回忆策略有:A、联想,它是回忆的基础。联想有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和因果律等规律。B、定势和兴趣,它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C、双重提取。寻找关键支点是回忆的重要策略。D、暗示回忆和再认有助于信息提取。E、与干扰作斗争。27 第三节第三节记忆规律在教学中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的应用28一、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一、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记忆效果的记忆效果1、提出识记的具体目的和任务。2、充分利用无意识记规律。3、重视
11、知识的归纳和系统化。4、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制的干扰。5、构建线索和利用联想规律。6、重视复述训练。7、采用精细加工策略。29二、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好学生二、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好学生的复习的复习 1、指导学生及时复习。2、指导学生正确分配复习时间。3、进行多样化的复习指导。4、复习量要合适。5、运用适当的过度学习策略。6、把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结合起来。30 第四节第四节 青少年记忆力的培青少年记忆力的培养养31一、良好的记忆品质一、良好的记忆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3、记忆的精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32 影响记忆品质的因素影响记忆品质的因素个体的先天遗传特点对记忆品质有影响;识记时个体大脑
12、皮层的兴奋水平会影响记忆的敏捷性;识记息信材料时的方法,加工材料的深度会影响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和精确性;个体所识记材料的条理性、系统性和理解程度会影响记忆的准备性。33二、青少年记忆的特点二、青少年记忆的特点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的增加而增加。3、意义识记的方法占主导。4、抽象识记的能力有较大发展。5、记忆的广度日渐增大。34三、良好记忆力的培养三、良好记忆力的培养(一)掌握科学有效的识记方法 良好的记忆方法:第一,意义识记和理解识记。第二,多通道协同记忆。第三,记忆术。目前最流行而又取得公认的记忆术是PQ4R法。PQ4R法:35Prepare(预习)Ques
13、tion(提问)Read(阅读)Reflection(思考)Repeat(复术)Review(复习)36(二)正确科学地组织好复习 1、及时复习。2、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3、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4、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37(三)加强正确再认和回忆的实践 1、阅读与试图回忆。2、有效地进行追忆。38 1 1、什什么么是是记记忆忆?记记忆忆有有哪哪些些类类型型?各各种类型的记忆有什么特点?种类型的记忆有什么特点?2 2、试比较记忆表象与记忆的关系。、试比较记忆表象与记忆的关系。3 3、记记忆忆有有哪哪些些过过程程?各各个个记记忆忆过过程程有有什么特点与规律?什么特点与规律?4 4、什么是遗忘?遗忘的规律是什么?、什么是遗忘?遗忘的规律是什么?5 5、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记忆规律?、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记忆规律?思考题思考题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