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祭拜风俗上供烧纸美在哪里公开课.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49426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素材-祭拜风俗上供烧纸美在哪里公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作文素材-祭拜风俗上供烧纸美在哪里公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素材-祭拜风俗上供烧纸美在哪里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素材-祭拜风俗上供烧纸美在哪里公开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祭拜风俗:上供烧纸美在哪里贾行家在不同的地方,清明的祭祀风俗不完全一样,大体上是按这么三个步躲:先向祖宗和 逝者上香,再摆开果品和食物上供,然后焚化纸钱。祭祀祖先的这三步走可以追溯到很远。商代人信仰的鬼神很多很杂,最重要的就是由 祖先构成的神灵,他们是直接保护后人的。史记里记载商纣王的一段话,大意是:我 生下来就有天命,这是列祖列宗给我的,周人能把我怎么样?周人能把他怎么样?(当然 是发动武装革命把他给灭了)接下来,周王朝检讨历史,认为在天命的轮转法则里,德行 是极其重要的,周人对祖先的祭祀也就更强调礼仪和教化,这种规范具有了 “法”的强 力。中国人祭祖里的上香、上供和烧纸的程序,有很深的文化

2、含义和明确的功能,符合全 世界各种文化里普遍性的宗教流程。我们再来细看一遍:烧香是一个缓慢的燃烧过程,就 像有的宗教仪式里会用到蜡烛,这被认为是一种召唤。在精神体验上,人开始渐渐地从日 常状态里分离出去了。在香烧了一段时间以后,开始摆上祭品,准备纸钱,在这个中间环节里,人和鬼神世 界开始沟通。我们看文物有一种感受:中国最重要的礼仪规则都是和吃饭有关的,青铜礼 器分为四大类二十种左右,名字都很难写,除了鼎和爵,咱们一般情况下也都用不上了。 这些礼器的原型就全和饮食有关,大多属于炊具和餐具,还有就是饭前洗手用的盥洗用 具。它们在祭祀中的功能,就是让鬼神用吃饭这种方式(古人称为“歆享”)来和现实里

3、的活人交流。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亲切而恭敬地默念祖辈,这是一种情感释放,整场仪式 也达到了高潮。最后的烧纸钱,物理上是个迅速燃烧的过程,有的地方还要放鞭炮,它实现的功能是 人的精神和日常生活又重新结合在了一起,在习俗里叫做“礼成”,也就是礼仪完成,仪 式终结。抽象地看,这就是一个两个世界的分离、沟通和复合,其他文化里的宗教祭祀仪 式也是这样的程序。其中有两个细节很有意思。一个是关于烧纸的。这几年,中国那种印刷好的大票冥币不知道怎么流到了国外,在 海外的视频网站上还挺流行,不少人在视频里说自己仿照中国人的习俗给祖先烧了纸钱, 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运气,有中国用户留言说:我们的钱上印的是中国的阎王爷,

4、你们老 外想用,得先找地方换外币,这真是一个想不到的民间文化交流。要我说,他们这么直接 用也是不好使的。有一位美国人类学家叫柏桦,研究过中国的纸钱,他发现人们烧纸的时 候会做一个动作不断地抖动和拍打那些黄表纸叠成的纸钱,中国人给他的解释是:把 纸钱弄蓬松了易燃。但是他觉得不这么简单,这个动作明显超过了必要的程度,应该是有 一种仪式化的东西在里面的。他还发现一个说法,中国人相信:自己裁金银纸自己叠的”元宝“,自己用模子打的纸 钱比那种印阎王爷头像的冥币(我们那里叫“大洋票子”)价值要高很多,这也不是为了 省钱。他的观察没有错,我从五六岁就跟着家里的老人叠纸钱烧纸,我叔叔英年早逝,我 爷爷自己刻了

5、一个木头模子,为他的小儿子制作冥币,他的动作很慢,老人是用这个过程 来代替哭泣的。我觉得柏桦的推测很有道理。烧纸这个风俗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在农耕生活 里,劳动是更真实的牺牲,也更能体现情感价值。我们表达对人的心意的时候,用真实的 劳动形式更真诚,送给对方自己制作的礼物,请人到家里来吃一顿饭,比直接花钱买个礼 物和请客要好;对于逝者也是如此,烧现成的、买来的冥币和黄纸的时候,人会有那么点 儿不好意思,起码要不停地抖动和拍打,以示自己是花费了功夫处理了纸钱,显得有一点 儿神圣化的味道。所以不要小看了烧纸,我们的文化表达和情感表达一样,有时候你是想 象不到它具体从什么地方“通”过来的。它背后的

6、人情和观念,有一种传统的美感。我要说的另一个细节是跪拜。你可能有印象,春节前后,有人批评山东过年磕头的习 俗,惹起了不大不小的风波。先声明一点,我觉得有理要好好讲,不能违法骚扰对方的生 活。那么跪拜是不是就属于陋习?我们读阿Q正传有这么一段:阿Q被抓到维新政府里去,见了当官的要跪,对方 命令:“站着说!不要跪!”鄙夷地说道:“奴隶性。”鲁迅对文化的理解是很深的,他 这里是属于双重讽刺:阿Q怕见官,下跪惯了,是他的劣根;那些换汤不换药的革命党以 为取消了下跪自己就有新思想了,也很浅薄。五四前后,中国新思想的主流常常是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理解成了绝对的文明差 异,今天来看,这恐怕就属于误区。不同文

7、化之间的差异是没有高下的,文明差异可是有 高下的,简单地说新的积累总比旧的要更文明。而文化是不同族群的各自积累,各自用于 支撑自己的生活。磕头到底是一种文明和野蛮的区别,还是一种不同文化的礼仪动作?这 是值得好好观察的。比如日本就有复杂的鞠躬礼仪,西方人在一些场合里还要使用单腿跪 和吻手礼,还有的民族是要趴下来亲吻对方的脚,这是不同民族长时间形成的复杂习俗。 如果说身体越弯曲,就代表人格越卑微,那就理解得简单了。在我看来,跪拜也在我们的 民族感情里承担着“通”的功能,我们可以逐步地把它融入现代生活,阻止它被滥用和异 化,但是不见得必须取消。我没有对活人下过跪,没人用暴力强迫的话也不打算下跪,但

8、是我上坟的时候就很习 惯磕头,我觉得它和烧香、烧纸是一个完整的情感体验,“祭神如神在”是一种高明的模 糊。我听一个山东老乡说:他家里有个亲戚的级别很高,大年初一到身为普通农民的堂叔 家拜年,他也是进门就立刻恭恭敬敬地磕头,我虽然没有体验过,但觉得这也挺感人的。 生活里只有一种规则是贫乏的,而贫乏是危险的,传统风俗和现代生活的兼容,是更谨慎 的态度。通的时候你不觉得什么,不通的时候人就该疼痛和怅然若失了。我说这两件事是想说一个意思:现在看上去好像陈旧、俗气、落后的东西,可能是有 大的用处的,而且是有一种“美”在里面的。清末的怪杰、留着小辫子又精通多国语言文 化的学者辜鸿铭有件轶事。当他在英国留学

9、时,房东太太看他在祖先牌位前焚香、陈列供 品,就嘲笑说:”辜先生,你的祖先什么时候能间到你摆的这些鸡鸭鱼肉啊? “他回答说: “在你的祖先间到你在墓前摆的鲜花的时候。”辜鸿铭有时候爱胡搅蛮缠,但这次回答得 很准,也很自信:你的鲜花,我的烧纸,没有高低先后之分。说到烧纸,我还有一个问题:那位研究烧钱的美国学者柏桦并不是亚裔,他的本名叫 布雷克,他为什么会对这件中国人生活里的小物件如此着迷?我请教我的两位同事,青年 人类学者邓一丁和张钧镭。他们介绍说:西方的人类学研究在开始的阶段是跟着殖民者做 记录,有时候直接服务于殖民国政府,充当两种文化之间的翻译官,难免带有文明人对待 野蛮人的视角。随着不断的

10、观察和反思,尤其是近五十年来,国际人类学已经摆脱了简单 的二元对立。就像柏桦的研究是没有任何猎奇和居高临下的姿态的,只是在探寻“是什 么”和“为什么”。在这个学科发展过程里,中国的人类学研究有一个后发优势:从一开 始,我们的学科构架就多了一个参照系。其中的一个参照系当然是西方,学科是他们建立 起来的嘛;同时,是学者们自身所处的本国文化;另一个参照系是研究对象,比如一些边 远少数民族的文化。面对这些参照系的时候,人类学者还要保持自身独立的身份。今天,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也不再是总用文化、民族来分界了,人类学家还会研究特定的行业、特 定的社区、经历过特定历史事件的人群。如此说来,中国的纸钱,自然不一

11、定只有中国学 者才能研究清楚。外国的影视博主喜欢烧,当然也可以烧,我们倒是可以留言告诉他们具 体该怎么烧。人类学研究的道路和目标是什么呢?老一辈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晚年有个 “16字主张“,叫“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指各个 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各自有一套自己认为是美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别的民族看来不 一定美,甚至会觉得不堪入目乃至是残忍,但身在其中的体验和功能却可能是美的。能容 忍文化之间的“各美其美”,不强迫一致,是近代文明的一大进步。在这个基础上,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度交流,人们才开始发现别的民族觉得美的东 西自己也觉得美,这就叫“美人之美二

12、你发现我的水贰鱼和饺子好吃,我发现你的披萨和 意面也不错,这是更有质量的沟通。“美人之美”再升华一步是“美美与共”。就是不同的文化之间不仅能容忍,而且能 互相欣赏和赞美,那也就离建立真正的共识不远了。当我们完整地理解自身文化中的美之 后,还可以进一步去感受其他文化;别人的生活里,也有很多东西我们看不懂,也不要急 着否定,可以先观察那到底是什么。费孝通说:“美美与共”是不同标准融合的结果,那 时候,不就达到了我们古人所向往的“天下大同” 了吗?素材整理班级 姓名1、适用主题(本温让你想到哪些于之相关的主题):2、摘录至少2段材料(可以概括内容,可以摘录细节,也可以引用金句,每处不超过50字) 3、请结合题2中你所摘录的材料(写序号即可),再围绕主题进行评价(这个评价是与你选 定的主题相关的,这是在训练你灵活适切运用材料的能力,评论时要注意主动形成层次,可 以运用“不是而是” “不仅更”“表面上其实是”等思维支架,200字以上(写 不下可以写第三页的空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