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强化训练(文言文20篇附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49082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新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强化训练(文言文20篇附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新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强化训练(文言文20篇附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新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强化训练(文言文20篇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新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强化训练(文言文20篇附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强化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文言文)一、必修10篇论语十二章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 而)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信)子日:“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 伯)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簧,进,吾往也。”(子罕)子日:“知

2、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日:”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日:“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颜渊)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 灵公)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强化练习】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 句子是:,?”2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

3、别人的句子是:3 .在论语十二章中,,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一生去实践,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4 .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 “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a,5 .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6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O7 .在论语十二章中,“, 两句很好地阐释了 “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华无 实。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 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

4、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 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 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梭棘矜,非钻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 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 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 家,靖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琪,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强化

5、练习】L贾谊在过秦论中对“战国四公子”做出高度评价的三句是a”2 .在过秦论中:作者提到秦孝公在篙鞅的辅佐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些变革中对内的 措施主要有“,”。3 .在过秦论中,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强大的秦朝之所以很快就被灭国的原因是“”,这也是本文的主旨句。4 .在过秦论中,各诸侯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的外交策略。5 .过秦论中,最能体现各诸侯国“合纵”政策失败的句子是a,6 .在过秦论3中,写出了秦始皇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使得北方的“胡人”不敢南下,“士”不 敢报仇的句子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

6、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臧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强化练习】1 .礼运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a”, 。2 .礼运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a,3 .礼运中:体现“大同”社会,老人、青年、孩子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是4 .礼运中,体现“大同”社会即使是老弱病残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是a, O5 .礼运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a”, o6 .礼运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7、,物尽其用的句子 是“, O7 .礼运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把共同劳动看作分享快乐,人尽其力 的句子是“,”。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 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尊,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10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

8、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 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 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 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 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土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

9、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强化练习】L在陈情表中,作者李密在开篇向晋武帝上表概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的两句是:a”2 .在陈情表丁李密在文末用“结草”的典故来表明如果朝廷能满足自己赡养祖母终老这 个小心愿的话,自己将会报答朝廷的知遇之恩的句子是:“,。”3 .在陈情表中,李密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要赡养祖母终老的句子是: a4 .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没有比较亲 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的两句是:a”5 .在陈情表中,李密向善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

10、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 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6 .在陈情表中,面对太守和刺史的举荐,李密的回应是:a,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 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 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 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

11、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 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己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 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强化练习】L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土”中的“易安” 一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中的“,”两句,这两句表达傲然自得之情和甘于淡泊之志。7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用“,两句一语双关地 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

12、道路做了适当的总结。8 .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觉悟到虽然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未来的事却还来得及补救 的句子是:“,9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表现了作 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10 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这一句折射出了作者急切归家的心情,嫌 时间过得太慢,自己已经是急不可待了。1111 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 句通过想象写出作者辞官后初见自己家的房子时的欢欣雀跃之态,简直像小孩子那样天真。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日:“甚善。名 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日丰乐乡,在长安西

13、。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 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荷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 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 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 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 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

14、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 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缄而绪, 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飨蜜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日:“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强化练习】1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体现他所种之树受欢迎的句子是:2 .体现郭橐驼种的树不怕“移徙”的句子是:,。”3 .体现郭橐驼种树技艺高,种的树枝繁叶茂,早熟多

15、果的句子是:a,4 .郭橐驼种树的“秘籍”是“,,这既是总括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5 .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6 .“他植者”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因此必然招致“木之性日以 离”的恶果。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 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16、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傩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 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强化练习】1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亡国的史实,警诫后

17、人的句子 是:122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句谈自满和谦虚的句子3 .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阐明了 “,”的道理, 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4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发出感想, 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的句子是:,!5 .欧阳修在五史伶官传序中用对京的手法描述了庄宗权势由盛转衰的过程后,又以两个 反诘句回扣论点的句子是:?,?6 .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极言庄宗强盛之时天下无敌的句子7 .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描述庄宗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的悲惨下场的句子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

18、:“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 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椁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 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硅硅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 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 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

19、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眩如钟鼓不 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 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嶷坎键格之声,与向之噌 吹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眩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嶷坎镇整者,魏庄子之歌 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 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 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20、。【强化练习】1 .苏轼的石钟山记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得出了“,?”的结论,阐明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切 忌主观臆断的道理。2 .作者用钟磬置水中不能发声的情况,质疑郦道元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的句子是:3 .作者因为“,”而对李渤的说法产生了怀疑。4 .苏轼和长子苏迈乘小舟月夜考察石钟山,在绝壁下看见的情景是:“ ,5 .苏轼和长子苏迈爱小舟月夜考察石4山,在绝壁下听到的是闻人声惊起的栖鹘的惊叫声“,和鹳鹤像老人边咳边笑的怪叫声“,描绘出一 幅阴森恐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6 .石钟山记中着力渲染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衬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埋下伏笔。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

21、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 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1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 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 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 徂彳来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22、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 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日,此 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 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强化练习】1 .登泰山记中“,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点出 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

23、色。2 .登泰山记中“,”两句,描绘了横亘在阳谷与阴 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3 .登泰山记中“o 两句生动展 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4 .登泰山记中“,”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在 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变得五彩缤纷,为喷薄欲出的太阳蓄 势。5 .登泰山记中,”,通过 描摹色彩,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6 .登泰山记中作者记叙丁未那天,由南面山脚处登山,谁知那山竟“,。这里用数字来显示峰峦险峻的 手法实在高明。7 .登泰山记中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 两句最能反映当时气候恶劣、登山艰难的情况。14附:参考答案

24、一、必修10篇论语十二章1.人而不仁如礼何2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 .朝闻道夕死可矣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L而青于蓝 而寒于水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4 .故不积度步 无以至千里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鲜之穴无可寄托者 7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L 离骚者犹离忧也2.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4.故劳苦倦极未 尝不呼天也5

25、.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6 .其文约其辞微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1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2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4.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5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师说(韩愈)1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2.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4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5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6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7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阿房宫赋(杜牧)1 .明星荧荧渭流涨腻2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3 .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4 .楚人一炬可

26、怜焦土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迤7.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六国论(苏洵)1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 ,则吾恐秦人食 之不得下咽也4 ,是又在六国下矣5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6 .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 终也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2.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3.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以致 天下怨谤也4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授之于有司5.先王之政兴利除弊6.辟邪说难壬人 赤壁赋(苏轼)1.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知东方之既白2 ,诵

27、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4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5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6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7.舞幽壑之潜 蛟泣孤舟之蔑妇项脊轩志(归有光)1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 .儿寒乎欲食乎3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4 .乳二世先妣抚之 甚厚5.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15二、选择性必修10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L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2,居则日:不吾知也!, 3.子路率尔而对日4.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 馍5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6 .夫子哂之7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愿为小相焉8.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 归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

28、)(司马迁)L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2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孙 子膑脚 兵法修列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 得通其道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过秦论(上)(贾谊)1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土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4 .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5.于是从散约败 争割地而赂秦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 .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

29、.男有分 女有归6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7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 必为己陈情表(李密)L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2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3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 应门五尺之僮5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6.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L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2.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3,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4. 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5 ,恨晨光之熹微6 .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2或移徙无不活3 .且硕茂早实以蕃4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5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6 .

30、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L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 .满招损 谦得益3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4 .盛衰 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5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6 .举天下之豪杰 莫能与之争7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石钟山记(苏轼)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3.石之铿然 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4 ,大石侧立千尺 如猛兽奇鬼 森然欲搏人5 .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 中者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登泰山记(姚鼐)1 .阳谷皆入汶 阴谷皆入济2 当其南北分者

31、古长城也3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4.极 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5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6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 有余7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16荀子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 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 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

32、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度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 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强化练习】1 .荀子劝学一文用提取青颜料的结果“”和形成冰的结果“”来说明“学不可以已”。2 .在荀子劝学中,文章开篇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出“,,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 重要性。3 .荀子劝学一文阐述了 “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名 句是“,

33、”。4 .荀子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接着用“,”阐述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5 .荀子劝学中以“,”论证坚持不懈的重要性。6 .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专一;与之相反的是螃蟹心浮气躁,以致a,7 .荀子劝学中向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的变化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 的状态的语句是“,”。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 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

34、之,可谓穷矣。信而见 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 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善,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 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 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 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强化练习】1 .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 一词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a”2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创作离骚的背景有楚怀士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 还有

35、“,,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 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3 .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这两个被 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 骚做铺垫。4 . 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 传中有形象的描述,即“,。5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6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含蓄的 两句是“,”。7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旨趣极大、意义深远的两句是 a”谏太

36、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 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 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 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 服。

37、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 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 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 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强化练习】1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a,2 .

38、谏太宗十脑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3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a”4 .谏太宗十思疏t开篇以“固本” “浚源”为喻 提出全文主旨5 .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历代帝王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的句子是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 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

39、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 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贝U曰:“彼与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在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

40、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 以贻之。【强化练习】L韩愈在师说中列举了两种现象:因为爱子,“至于自身,2 .韩愈在师说中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 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3 .韩愈在师说中向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4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 人敏而好学,尊师重道,虚心请教,而现在的一般人“,,怎能不更加愚昧?4 .韩愈在师说中用对自己与对自己孩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

41、了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 矛盾,其中有关重视孩子教育的句子是:“,。”5 .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概括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 风尚难以恢复。6 .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并由此得出“,”的结论,这是“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7 .韩愈在师说中用“,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 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所长。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 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缪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困困焉, 峰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

42、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 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婿,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 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 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缪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 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 之

43、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 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 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强化练习】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夸张手法,写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时,“ ;倒掉洗脸 水时, O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故作疑问,写长桥似龙的句子是:3

44、.在阿房宫最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4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练的话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 过程,其中“,!”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5 .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并借古讽今,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吸取教训,仍会重蹈 历史覆辙。6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三句来写秦朝 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7 .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 小,对秦朝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O ,

45、 O ”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日: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 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 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

46、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 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 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 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 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害山以趋于亡

4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 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强化练习】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其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a,2 .古人写文章常普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中“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 国论中“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害人以趋于亡。!”,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3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 力西向,,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4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萌生的名句,如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 六国破亡之故事,。5 .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