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48597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在瘦西湖畔,轻柔而至的微风在天地间酝酿成一首轻灵的诗,一叶孤舟就像这诗 中的主角,在澄清的水面上飘浮着;抬头仰望,天是那么的蓝,那么的亮,那么的高邈,仿 佛一位画家打翻了一个zhii蓄多年的靛青颜料盒似的,与辽阔的云应和着。对于眼 前的瘦西湖秋景,我很难找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不是春的娇媚,不是夏的粗犷, 不是冬的憔悴,是什么?我说不上来,我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ml极了,悠远极了, 高洁极了。2 .下面选项说法的完全正确的一项() A.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

2、”一词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B.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 “姑娘”;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铃 铛”;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秋天”;还有的表示时间,如“昨天”“早晨”。 C. “这天寒风凛冽,他心里直犯嘀咕: ”划线句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D. “在春雨的滋润下,树木生发出鲜嫩的细芽,田野里的野菜和小草也争相探出脑袋,为大 地涂上绿色。”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逼真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3.下面文学常识完全正确的一项()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 大夫的言谈逸事等。B.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分为五言和七言

3、两种。律诗有四联,分别为首联、颈联、 颔联和尾联。C.散文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 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D.乐府诗观沧海是曹操真实观赏的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 开阔的胸襟,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根据要求依次默写。 (1)乡书何处达? O (王湾次北固山下),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4)水何澹澹, o (曹操观沧海)(5)我寄愁心与明月, o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

4、样才 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4【答案】【小题1】归雁洛阳边【小题2】枯藤老树昏鸦【小题3】一年之计在于春【小题4】山岛竦峙【小题5】随君直到夜郎西【小题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小题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解析】答案:(1)归雁洛阳边(2)枯藤老树昏鸦(3) 一年之计在于春(4)山岛竦峙(注意“竦”的书写)(5)随君直到夜郎西(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注意“残”的书写)(7)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5、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5 .【答案】【小题案B【小题2】D【小题3】诗意浓浓道古今【小题4】我认为增设“图书角”很有必要。虽然我们现在学习任务较重,但阅读本身就是学习 的一部分,而且阅读还可以让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设立“图书角”可以 方便我们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你认为呢?【解析】答

6、案:(1) B(2) D(3)示例一:诗意浓浓道古今不例二:墨韵悠悠飘万家(4)示例:我认为增设“图书角”很有必要。虽然我们现在学习任务较重,但阅读本身就是学习 的一部分,而且阅读还可以让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设立“图书角”可以 方便我们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你认为呢?(1)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填入横线处的句子应当是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所给的四个句 子按照逻辑来分析,最浅层的是“了解许多人的悲欢离合”,通过这些人的悲欢离合来“了解到 人间冷暖”,进而“早日看清社会”,最后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故选:Bo(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A.有误,家兄:对外人称己兄;愚弟

7、:兄长对外人谦称自己的弟弟。B.有误,抛砖引玉:自谦之词,喻指先谈出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见解,试图引出别人的高见宏论; 狗尾续貂:贬义词,也可用作谦辞。C.有误,光顾:商店敬称他人的来访;惠赠: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敬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 D.正确。故选:Do(3)本题考查对联。上联”书声琅琅传天下”是“名词+叠字形容词+动宾短语”的句式。按照 这样的组合方式填充内容,即可拟出下联。注意还要结合“阅读”的特点,选择的名词要与阅读 有关,如“文字”“诗意”“墨韵”等。(4)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劝说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增设“图书角”有必要。然后进行说 理,可结合生活实际谈增设“图书角”的必要性,

8、从提升文化素养、提高学习成绩等角度进行阐 释。同时注意同学之间交流要态度亲和,语言委婉。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 多练习。6【答案】【小题1】山海经,阿长,厌烦,敬重【小题2】五猖会,鉴略,不认同,父亲强制性的教育对儿童成长具有很大的危害,不利于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小题3】略【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语段一中,我想要的书是山海经,后来帮助我完成心愿的 是阿长。正是由于其完成了我的心愿,我对其由厌恶变成敬意。(2)本题

9、考查名著情节及对内容的理解。语段三出自朝花夕拾中五猖会一文,我要熟读 会背的书是鉴略。不赞同文章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因为他压制了孩子的天性,是对孩子的摧 残,不利于孩子的成长。(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名著考查的主要题型。面对这种题型,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 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 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小鲁迅是一个有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很强的孩子。这可以从他向老师请教未知的

10、问题和喜 欢画有许多神奇色彩的山海经可以看出。从语段二中他不喜欢压抑童心的单调的儿童读物和 不喜欢父亲在他想去看五猖会而让其读书中可见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受拘束的天性。答案:(1)山海经阿长厌烦敬重(2)五猖会鉴略不认同,父亲强制性的教育对儿童成长具有很大的危害,不利于儿童的 身心发展,是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3)示例:小鲁迅是一个有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很强的孩子。这可以从他向老师请教未知 的问题和喜欢画有许多神奇色彩的山海经可以看出。从语段二中他不喜欢压抑童心的单调的 儿童读物和不喜欢父亲在他想去看五猖会而让其读书中可见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受拘束的天性。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

11、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 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 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 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 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 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

12、深化印象。做题时才 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7【答案】【小题1】随君直到夜郎西【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根据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意思是“风吹动柳花散 发出阵阵香味”,这里说的“香”指的是柳花的香,柳絮,本来无所谓香,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 一则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春回大地,各种草木 的清香与泥土的香气融合在一起。联系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可知还夸赞了酒香。吴姬捧出 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联系作者感情可知,春回江南,风景 如画,鼻间闻着春天特有的草木清香,喝着醇香的美酒,感受着友人的真挚三,作者的心情

13、是无 比愉悦的,也是“香”的。(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记忆,可知空格处应该填写“随君直到夜郎西”。结合诗句“请君 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意思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离别之宴终归要散的,此时 把手相送,心中的感伤便不能自己”。“试问”一词把东流水人格化,赋予流水人的情感,这是 拟人的修辞。“别意与之谁短长”是无疑而问,答案在问句当中,东流水哪里比得上别意的绵长 呢?诗人借水言情,寓情于物,寄托了李白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要把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白,希望明月带着自己的 情意,陪着友人一直到夜郎西。在作者笔下,明月有情有义,

14、这是拟人的写法。直接表达了作者 对友人的担忧与牵挂之情。所以两者的相同点是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物寓情。不同点是,本 诗结尾还运用了反问,含蓄地表达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尾两 句没有反问,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与牵挂之情。答案:(1) 一是柳花之香(柳絮有它微妙的香味);二是春的气息之香(春风吹来的泥土草木的清香); 三是美酒之香(新酿之酒飘香);四是心情之香(心清闻妙香,美丽的江南风物和朋友们的盛情 挽留让抒情主人公陶醉)。(2)随君直到夜郎西;相同点:两首诗的结尾两句都运用拟人手法,将物人格化,寄托深厚情感。 不同点:本诗结尾两句还运用对比、反问等手法,含蓄地表达李

15、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尾两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诗人对被 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译文: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 频频举杯共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诗歌写了杨絮飘飞的时节,江南水乡山村的一家小酒馆里,即将离开金陵的李白,满怀别绪,独 坐小酌。店内满是被春风卷起四处纷飞的杨花;酒馆里的江南女捧出新压榨出来的美酒,劝他品 尝。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画面,诗人仅用风吹柳花满店香七字,就将风光的殆荡,柳 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东风的场面,生动自然地浮现在纸面

16、之上;而且又极洒脱超逸,信手拈 来,自然流畅,纯任直观。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 情议论的关键句。8【答案】【小题1】曾经【小题2】感到惭愧【小题3】拉【小题4】回头看【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 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尝:曾经;句意:朋友感到惭愧。惭:感到惭愧;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句意:

17、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 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故断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U、 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至,至人舍,舍弃。去,离开。乃,才。句意:正午已过,(友人)没有到,太丘不 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重点词:竞,争着。

18、唯,只。句意:众多孩子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章写了王戎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觉得大路边的李 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没有跟随其他小朋友去摘。从而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观察,独立思考, 不要人云亦云。也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多渠道学习语文,也要将其他学科的 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答案:(1)曾经;感到惭愧;拉;回头看。(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3)正午已过,(友人)没有到,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众多孩子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4)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或如果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

19、了。启示:做事要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要盲目追随他人,要冷静沉着。【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 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 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 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 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 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同地走进家门。【乙】王戎七岁的时候,

20、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 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 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一 尝,果然是这样。“而”的用法:学而不思则罔(而:表示转折关系)温故而知新(而:表示承接关系) 杂然而前陈者(而:表示修饰关系) 博学而笃志(而:表示并列关系)9.【答案】【小题1】D【小题2】汉服是中华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追求的是取法自然,天人合一之美,这种美渗透 于汉文化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提高汉民族的“文化自信”,能强化汉民族之间的内聚性和认同心 理,提高“

21、汉民族自我意识”。【小题3】例如让学校举行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并让学生统一穿着汉服、 举行相关仪式,宣扬我国仪式文化/例如通过拍摄纪录片、举办展览等方式,对民众进行汉服的科 普,宣扬我国服饰文化/例如举办汉服设计比赛,要求在汉服上增添一些国画、诗词、书法等元素 的装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小题4】我们可以在一些特定的节日穿汉服,比如端午节。这样不仅能营造更为浓厚的节日氛 围,还可以在宣传汉服的同时发扬我国节日文化。【解析】(1)结合材料一 “一名身穿朝鲜族传统服饰的中国姑娘出现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国 旗传递环节,这竟然在韩国引发巨大争议。在韩国大选临近的背景下,韩国各政治

22、派别争相秀强 硬,指责中国觊觎韩服文化文化掠夺,还要求政府向中国提出抗议”两句可知,新闻的 主要事件是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国旗传递环节,一名中国姑娘身穿朝鲜族传统服饰在韩国引 发巨大争议,韩国各政治派别指责中国“觊觎韩服文化”“文化掠夺”。据此可提炼出主要内容 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朝鲜族服饰引发争议,韩国指责我国“觊觎韩服文化”“文化掠夺”。(2)结合材料二“韩服”与“汉服”的图片可看出,韩服的上衣在腹部以上的位置,汉服的上衣 在腹部位置,由此可知,韩服与汉服相比,上衣更短;从袖口位置看,韩服的袖口是紧贴手腕, 袖口小,汉服的袖口是宽大的;从裙子的样式看,韩服的裙子是直筒的,没有褶皱,而汉服

23、的裙 子上窄下宽,是褶裙;结合材料三“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由绳带系结,兼用带钩等, 同时以盘领、直领等作为补充”可知,汉服的衣领是交领,右衽,由绳带系结,而从材料二“韩 服”的图片看,韩服的衣领是V领,绳结的打在胸前。据此进行概括即可。(3)结合材料二中的汉服及冬奥会礼服的款式可看出,汉服及冬奥会礼服都是右前襟往左边,左 边的衣襟往右边遮盖住右前襟。孔子说的“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 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头散发,穿向左开襟的衣服了。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不能穿向左开襟的衣 服。即右前襟向左掩。而应该穿左前襟向右掩的衣服。故选:Do(4)根据问题“汉服和我国传统文化有什

24、么关系呢”可知此处应填写的是汉服和我国传统文化 的关系。结合材料三中的第段“一般认为,汉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中华汉民族的传统民 族服饰,追求的是取法自然,天人合一之美,是汉文化的一种体现。二是特指汉代这一特定历史 时期所流行的服饰”及材料三中的第段“服饰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属于各 民族独有的心理状态的视觉符号,穿着统一服饰的人,时时都在互相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我们 是同一民族的人,并因此强调同一民族之间的内聚性和认同心理”可概括出汉服是中华汉民族的 传统民族服饰,追求的是取法自然,天人合一之美,有利于能强化汉民族之间的内聚性和认同心 理,提高“汉民族自我意识”。根据“那你觉得怎

25、么做才能将复兴汉服和复兴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呢”可知,此处应填写的是 将复兴汉服和复兴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或途径。再根据“是啊,复兴汉服需要有政府的大 力支持”可知此处填写的应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谈将复兴汉服和复兴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或 途径。方法途径很多,只要是能从政府的角度来谈,可以将复兴汉服和复兴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的方法或途径即可。结合材料三第段“然而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 唯独汉族模糊甚至遗忘了自己的民族服装,这是汉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表现出的民族自我意 识的淡漠”可知,政府可从增强民族服装的自我意识方面下功夫。示例:可通过电视、广播、 报纸、网络等媒介加强

26、民族服饰的宣传,让民众意识到汉服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增强民众的 民族服饰意识。结合“那我们个人能做什么呢”可知此处应填从个人的角度来谈将复兴汉服和复兴我国传统文 化相结合的方法或途径。再结合下文“那今年端午节我们就穿汉服过节吧”可知可知此处应该提 及了在端午节等节假日日穿汉服过节。据此可以围绕“在节假日,如端午节穿特定的汉服,来营 造节日气氛,增强民众汉服意识,以此复兴汉服及复兴我国传统文化”等内容来谈。答案:(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朝鲜族服饰引发争议,韩国指责我国“觊觎韩服文化”“文化掠夺”。(2)上衣更短;系带在胸前;衣领是V字型;裙子更蓬松、肥大;袖口较小;裙 子不是褶裙。(3) D(4

27、)汉服是中华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追求的是取法自然,天人合一之美,这种美渗透于汉 文化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提高汉民族的“文化自信”,能强化汉民族之间的内聚性和认同心理, 提高“汉民族自我意识”。例如让学校举行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并让学生统一穿着汉服、举行相 关仪式,宣扬我国仪式文化/例如通过拍摄纪录片、举办展览等方式,对民众进行汉服的科普,宣 扬我国服饰文化/例如举办汉服设计比赛,要求在汉服上增添一些国画、诗词、书法等元素的装饰, 宣传我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在一些特定的节日穿汉服,比如端午节。这样不仅能营造更为浓厚的节日氛围,还可 以在宣传汉服的同时发扬我国节日文化。本题是关

28、于“汉服和韩服”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新闻内容的概括。第二题考查图文转换及信 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第三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第四题考查情境对话。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 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 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10.【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描写对象特点的归纳。解答时,仔细 阅读文章内容,结合对桓子花的描写,提炼作答。我家院子里桓子花的特点:根据第段“每天清晨,桅子花的清香会随了微风从窗户飘进屋内,把我唤醒,闻着花香,我便 知道,院子里

29、又有新的桅子花开了”,可以得出:桅子花花香浓郁;根据第段“桅子花长在这里,土地里的营养充足,天空中的阳光也充足;又背靠土勘,可以挡 了太阳的曝晒,真是得天独厚,难怪一年四季都绿得像要滴出汁液来”,可以得出:桅子花生命 力强,叶子绿得浓郁;根据第段“院子里的桅子花是重瓣的,山坡上的桅子花是单瓣的。如果将花丛比作桌子,院子 里的大桅子花丛是大圆桌,山坡上的桅子花丛就像小茶几院子里的大桅子花每一朵都有我们 平时盛饭的饭碗大,又深又结实”可以得出:花是重瓣的,花丛、花朵很大;根据第段中“那时候,我家院子里的桅子花不是用来观赏的,我把它们摘下来也不是要插在瓶 子里闻花香,而是用来做菜吃”,可以得出:可以

30、用来做菜;山上桅子花的特点:根据第段中“我家屋后的山坡上也有桅子花。也许是因为山坡上的土层贫瘠,这里的桅子花丛 虽然多,但每丛都不大,叶片不如院子里的桅子厚实,绿得也没有那么深,带一点点黄色院子 里的桅子花是重瓣的,山坡上的桅子花是单瓣的。如果将花丛比作桌子,院子里的大桅子花丛是 大圆桌,山坡上的桅子花丛就像小茶几。如果用餐具的大小来比,院子里的大板子花每一朵都有 我们平时盛饭的饭碗大,又深又结实;而山坡上的桅子花像小茶碟,六片花瓣围成一个图,像浅 浅的小小的白色碟子放在小几上,倒也十分般配。不过,它们的花朵虽小,但每一丛花儿开得多, 相比院子里的大桅子花东一朵西一朵孤单单地开,山坡上的桅子花

31、挤挤挨挨,吵吵嚷嚷,完全是 一副热闹非凡的样子”可以得出:山上的桅子多、花小、密集,每一丛花开得多;通过第段中“山上的桅子花会结出纺锤形的小果子。果子起先是像叶子一样的绿色,等到秋天, 果子成熟了,就会变成金红色。它们小小的果壳上还有几条棱,恰似巧手扎出来的红灯笼,缀在 绿叶丛中,玲珑而又喜气。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会把这些红灯笼一颗颗摘下来,晒干,卖给 药店换钱。这是我的小秋收”可以得出:山上桅子花会结出的小果子可以做药。(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句子中“桅子花也赶着趟地盛开”的内容可知,本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桅子花 人的情态,

3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桅子花盛开时,繁盛茂密、生机勃勃的情景,让人心生愉悦,表达 出作者对桅子花开花的期盼和开花后的喜悦之情。通过句子中“母亲把我每天摘下来的桅子花用开水焯一下,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天,然后沥干水, 加入青椒或者红椒,用大火爆炒,便是一碗菜,够全家人吃一顿”的内容可知,本句运用了动作 描写。通过“把”“焯”“放”“沥”等一系列动词,具体细致地描写出做母亲做桅子花菜时的 娴熟,语言富有表现力,突出了作者对母亲勤劳能干的赞美和对童年温馨生活的留恋、怀念。(3)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解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内容上,结合第自然段“每天清晨,桅子花的清香会随了微风从窗户飘进屋内,把我唤醒

33、”“还 有比我更勤劳的呢,蜜蜂和蝴蝶总是起得比我早,等我赶到的时候,它们早已经围在这绿色的餐 桌上”分析可知,作者写蜜蜂和蝴蝶是为了表现蜜蜂和蝴蝶的勤劳,侧面侧面衬托桅子花的香气 浓郁、新鲜。对蜜蜂和蝴蝶的描写,丰富了文章内容,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结合第自然段”这花可不是给它们吃的!我赶紧冲过去摘那些新鲜的桅子花,生怕慢 一点,它们就会把桅孑花吃掉了”、第自然段“我把它们摘下来也不是要插在瓶子里闻花香, 而是用来做菜吃”分析可知,第段中写蜜蜂和蝴蝶自然引出下文写“我”家用桅子花做菜吃; 所以不能删去。(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把握。结合第段中“如今,老家的房子经过几次改造,已

34、不复从前的模样,院子里没有了当年的桅子 花。屋后的山坡,从前的山路长满杂树芒草,不能容人通过,山上林木丰茂,遮天蔽日,没有了 喜光的黄桅子的生长空间,成了野生动物们的乐园”的内容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再也没有见到过 桅子花的惋惜与遗憾之情;结合第段中“但那一朵朵洁白的桅子花,永远盛开在我的童年”的内容可知,桅子花是承载我 美好童年生活和记忆的事物,我永生难以忘怀,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温馨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结合第段中“虽然隔了遥远的时空,我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仿佛又嗅到了桅子花的清香”的 内容可知,虽然相隔遥远,我却仿佛总能闻到桅子花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答案:(1)院子里的花肥、大

35、、结实、零散、可以做菜吃,山上的桅子多、花小、密集,每一丛花开得 多、可以作为药。(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桅子花人的特征,生动写出了杭子花开得繁茂、富有生机的 情景,让人产生愉悦感,表达作者对桅子开花的喜悦与期盼。运用动作描写,细致地写出做桅子花菜娴熟的过程,富有表现力,如临其境又让人感觉生活的 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或:对童年温馨生活的怀念)。(3)不能删去。作者是通过写蜜蜂和蝴蝶进行侧面烘托,突出花的新鲜、美、多,也让文章增加 了情趣(4)“老家的房子经过几次改造,已不复从前的模样,院子里没有了当年的桅子花”这一句表 达了作者的惋惜与遗憾之情。“但那一朵朵洁白的桅子花,永远

36、盛开在我的童年”,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温馨时 光的怀念。“虽然隔了遥远的时空,我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仿佛又嗅到了桅子花的清香”这一句表达了 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本文是一篇小品文,生动描述了家乡的桅子花口爱、可亲,表达了作者对桅子花的喜爱、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如今老家桅子花没有了的惋惜和失落。解答本阅读题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阅读的感 悟启示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及人物的精神品质等去归纳阐述。1L【答案】最美的遇见踏着青石板路,听着小桥流水声。风吹雨打去,孤零飘落起。徽州,我又遇见了你。在 那古老的徽派建

37、筑和悠远宁静的美景里,有中国传统文化最动人的灵魂。冬已近,秋未远,我行走在紫阳镇的斑驳巷陌里,感受着跨越千百年亘古不变的历史气息, 欣赏着那如同墨色渲染过的烟雨小镇。“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仿佛倾听到朱老夫子在传诵 中华传统文化,犹如跳动的脉搏,低沉而有力。深浅不一的墨色层层渲染,浓淡相宜的线条,勾 勒出千山万水的静谧。远山因雨起雾,因风生烟,忽隐忽现,时远时近,与树相依,与水相恋。 这里才是被历史眷顾的地方,千百年来寄情于景,流传至今。丰乐湖畔,我静立桥头,看船上的老人们乐呵呵地聊着天,为这美得不近人情的景,增添了 几分烟火味儿,于是这景里也便多了几分意趣。起身上船,独自飘向无人的湖心。抬

38、头看云卷云 舒,俯身看湖清水净。就这样,慢慢感受岁月在湖面、在船头、在指尖停留。我明白,水载得了 人,却载不动时间,历史被岸上那些黑白相间的房子所定格,就宛如尘封的老照片一一人行明镜(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 , 。”两句,既揭示了新旧交替的变化 规律,又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用“月”这一意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你还知道 关于月的诗句吗?请写出两句:, o5.综合性学习。扬州市实验学校七年级举行“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小姜同学写了一份心得 体会:琅琅书声声声入耳,浓浓诗意字字入心。我们喜爱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和吸取 人类文化的成果,让我

39、们的心灵世界逐渐变得广阔,变得丰富多彩。学校开展“少年正是读 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广泛阅读,可以让我们,(1)依次填入上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早日看清社会了解到人间冷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许多人的悲欢离合A.B.C.D.(2)下面是同学们的课间交流,其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举手之劳,家兄不必客气,我是你的愚弟嘛,应当效力!B.对此剧本,前面李编剧的发言算是抛砖引玉,接下来我讲的算是狗尾续貂吧!C上周末,我光顾了新华书店,经理惠赠了我这本名著。D.刚挂好您的大作,您又亲自惠临,寒舍真是蓬草生辉啊!(3)为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

40、阅读兴趣,学校准备为阅览室征集一副对联, 上联已拟好,请你对出下联。上联:书声琅琅传天下下联:(4)为了方便同学们阅读,学校提议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小明认为现在 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时间阅读。请你针对这一情况劝说小明同学。小明,你好! 6 .名著阅读。语段一:中,云度画舫里。此时方觉,中国的文化醇香浓厚,经过时光的洗礼后,历久弥新。轻转身,慢回首,不知何时已到岸边。我下船上岸,沿着青石板路向古镇返去,石板青得纯 洁无瑕,静气聆听,仿佛能听到轻轻的敲击声,似乎看到了年轮中的岁月。小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从马头墙檐翘角处聚多而滴。它们跌落下来,打在地面的小坑 洼里,溅起一点水花,

41、碎了,散了,又聚了。不多时,檐上的天和檐下的地,都被细雨笼罩了起 来,那一层迷茫的白色,似乎笼罩着世界,也笼罩着这千年的历史文化。这时的徽州更像一幅渲 染了墨色的新安水墨画,晕开了时间的光阴,传承着千年的历史。“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水墨徽州,让我遇见美,遇见历史,遇见文化一一那是我最美的 遇见!【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遇见”是指双方或者多方的遇见。“遇见”的一方,可以是某个 人,可以是某件物,可以是某种情感,可以是某一风景-一切能体现“最美丽”却给予写作者惊 叹、遐思、回味、憬悟的东西皆可为文。所以,本命题的主旨是让写作者在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 中发现、思考,表现其印象最深、最难以忘怀

42、的“最美的情缘”,解读“最美”,呈现“最美”。 而“最美”的“最”字,表明这场遇见是美到极致,所以,我们在文章中要极力渲染出来相遇对 于自己的意义,或者是让自己欣赏到了一幕美景,或者是让自己感悟了某种哲理,或者是对某人 某物多了新的认知等等。在选取素材方面,还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为佳。比如,选择 与亲人朋友的相遇,书写一段感人的真情;选择与书籍相遇,书写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新认知;选 择与风景相遇,带领读者一起体会风景的美丽以及从此引发出的对生命真谛的感悟。文章适合写 成记叙文。本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一处美景。最美的遇见,不仅仅是遇见一处风景,更是遇见一种文化、 一种精神。我们就是这样随

43、着作者的脚步,遇见了那如同墨色渲染过的烟雨小城-徽州。徽州在 作者的笔下已然是十分美好了,但作者还意犹未尽,更在结尾处点染出一个细雨霏霏中的徽州即 景。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问 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语段二: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 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 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

44、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 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 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 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 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语段三: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 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

45、强记着,一一而 且要背出来。语段四:“先生,隆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1)语段一中,我想要的书是 (书名),后来帮助我完成心愿的是 (人名)。 正是由于其完成了我的心愿,我对其由 变成 (感情的变化)(2)语段三出自朝花夕拾中 (篇目名)一文,我要熟读会背的书是 (书 名)。你是否赞同文中“他”的教育方式,理由是:(3)从以上语段中的这些事中可看出童年小鲁迅

46、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 容进行分析。7 .古诗阅读。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解】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吴姬:吴地 的青年女子。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觞(shang):酒杯。(1)请结全诗内容,说说“风吹柳花满店香”中“香”字的含义。(2)本诗结尾两句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尾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 在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8 .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

47、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注释】子:果实。折(sh6):压弯。竞走:争相跑过去。信:果真。(1)解释下列加点字。尝与诸小儿游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4)王戎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李子是苦的,从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9 .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赵蕊】一名身穿朝鲜族传统服饰的中国姑娘出现在北京冬奥会开 幕式上的国旗传递环节,这竟然在韩国引发巨大争议。在韩国大选临近的背景下,韩国各政 治派别争相秀强硬,指责中国“觊觎韩服文化”“文化掠夺”,还要求政府向中国提出抗议。 6日,正在访华的韩国国会议长朴炳锡就此事表态,呼吁韩国民众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