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国际贸易理论源.ppt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6943336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国际贸易理论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国际贸易理论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国际贸易理论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国际贸易理论源.ppt(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2章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国际贸易理论源于商品交换和生产分工商品交换和生产分工思想,研究对象从国内扩大国际。2.1.1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起源可追溯到出现分工交换的古希腊分工交换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古罗马时代。最早提出分工学说:古希腊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宗教中关于贸易的最早表述:公元前公元前4世纪的利巴涅斯世纪的利巴涅斯 著名代表人物:托马斯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Thoma Aquinas,1225-1274)利巴涅斯及其追随者提出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产品不地理位置不同造

2、成产品不同的观点,在同的观点,在17世纪后被扩展为生产要素禀赋、气候、技世纪后被扩展为生产要素禀赋、气候、技能及偏好不同产生不同优势,到能及偏好不同产生不同优势,到20世纪进一步发展为赫克世纪进一步发展为赫克歇尔歇尔-俄林贸易理论。俄林贸易理论。2.1.2 重商主义贸易观点重商主义贸易观点-系统研究开始 约约14世纪末到世纪末到18世纪,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世纪,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把货币看成财富的唯一形态(贸易是零和游戏零和游戏),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怎样鼓励商品出口、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流入。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15

3、世纪到16世纪中叶):货币平衡论货币平衡论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贸易平衡论贸易平衡论 杰出代表之一英国托马斯托马斯孟孟(Thomas Mun,1571-1641)。他在1621年写成但在死后二十多年才得以出版的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系统阐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2.1.3 重农学派贸易观点重农学派贸易观点 17世纪下半期开始,首先在法国出现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自由经济(贸易)和重视农业自由经济(贸易)和重视农业,从而形成重农学派。创始人弗朗斯瓦弗朗斯瓦魁奈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杜尔阁(AR.J.Turgot,1

4、727-1781)。先驱者之一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的谷物论中,谷物自由输出是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和维持社会安定和公正的唯一方法。2.2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亚当亚当斯密(英国:斯密(英国:1732-17901732-1790)首次建立市场经济学分析框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年2.2.1 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 自由交换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绝对优势(绝对优势(“自然自然”形成)理论形成)理论”。2.2.2 绝对优势贸易模型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一、基本假设:(一、基本假设:(8个,个,p 52)(

5、1)两个国家、两种可贸易产品。(2)生产两种产品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3)两国不同产品上生产技术不同,存在劳动生产率绝对差异。(4)给定要素供给。要素可在国内但不能在国际间流动。(5)规模报酬不变。(6)完全竞争。产品价格等于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7)无运输成本。(8)两国间贸易平衡。二、生产和贸易模式二、生产和贸易模式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绝对优势”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绝对劣势”产品。绝对优势的两种衡量:绝对优势的两种衡量:(1)劳动生产率(单位要素投入产出率)=Qj/L。高-绝对优势 (2)生产成本(单位产出需要的要素投入)=L/Qj。高-绝对劣势 三、贸

6、易所得三、贸易所得(1)贸易流向:)贸易流向:(2)国国家家贸贸易易价价格格可可能能范范围围:小小麦麦/大大米米交交换换比比例例(大大米米相对价格)应在相对价格)应在0.5与与1.25之间。之间。(3)均均衡衡国国际际贸贸易易价价格格(实实际际交交换换比比例例):取决于国际市场上两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设国际市场小麦/大米交换比例为1:1(4)贸易所得:图示理解如何?)贸易所得:图示理解如何?国际贸易价格,贸易平衡四、理论的局限性四、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首次论证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利。国际贸易可以了贸易双

7、方都可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利。国际贸易可以“双赢双赢”,而非,而非“零和游戏零和游戏”。表表2.4:不具有“绝对优势”2.3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2.3.1 李嘉图的贸易思想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比较优势”产品,进口其“比较劣势”产品。政治经济及赋税原理政治经济及赋税原理(1817年)18151815年,罗勃特年,罗勃特托伦斯托伦斯:关于玉米对外贸易的论关于玉米对外贸易的论文文比较优势概念 一、基本假设和生产贸易模式一、基本假设和生产贸易模式(1)基基本本假假设设:模模型型除除强强调调两两国国间间生生产产技技术术存存

8、在在相相对对而而非绝对差别外,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非绝对差别外,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2)衡量比较优势:)衡量比较优势:(i)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表表2.5。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QA/L/QB/L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ii)相对成本相对成本:表表2.6。产品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B)=aLA/aLB=L/QA/L/QB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入量(iii)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大米的机会成本=QW/QR =减少的小麦产量/增加的大米产量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二、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二、贸易

9、影响与贸易所得(一)总体均衡分析(一)总体均衡分析 (1)贸易模式和福利变化(配置所得)图)贸易模式和福利变化(配置所得)图2.1(p 62););贸易三角(认真领会)。贸易三角(认真领会)。(2)贸易所得的分解)贸易所得的分解 练习练习5:用劳动节约数字理解用劳动节约数字理解 图图2.2: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3)专栏)专栏2.1:小国与大国的贸易:小国与大国的贸易 (i)如果小国与大国贸易,小国可只生产其比较优势产品,而大国则不会完全专业化,仍需生产两种产品。(ii)在小国与大国的贸易中,小国利益增长幅度大于大国。思考:图示上述结论思考:图示上述结论-练习练习8(二)

10、局部均衡分析(二)局部均衡分析 图图2.3:贸易前后各国大米市场:贸易前后各国大米市场 (1)价格效应。(2)收入效应。思考:从生产和消费者剩余看福利变动:练习思考:从生产和消费者剩余看福利变动:练习7 2.4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的模型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的模型 2.4.1 两种产品多个国家两种产品多个国家 两产品(大米和小麦),N国家 比较优势的确定:比较优势的确定:(1)大米国际相对价格的决定:理解:表)大米国际相对价格的决定:理解:表2.8 和图和图2.4(2)比较优势的确定比较优势的确定 在两产品多国家情形,一国比较优势取决于该国产品的相对成本aLA/aLB与国际市场的相对价格PA /PB。如果aLA /aLB PA/PB,则该国有生产A的比较优势,应生产和出口产品A,进口产品B。2.4.2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两国家(中国和美国*),M产品1.1.相对工资率的确定:相对工资率的确定:(1)本国相对劳动需求;()本国相对劳动需求;(2)本国相对劳动供给:)本国相对劳动供给:(3)均衡相对工资率)均衡相对工资率 2.比较优势的确定:比较优势的确定:设中美工资分别为w和w*(经汇率和物价调整后的实际工资),中生产产品j的成本为w aLj,美的生产成本为w*aLj*。若 w aLj w/w*则,中国具有生产产品j j 的比较优势。理解:表理解:表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