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民版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学案.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6942050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民版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人民版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民版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民版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学案(人民版必修1) 知识梳理(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根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从汉到元,皇帝制度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二)、君权和相权1、汉代:“中朝”与“外朝”(1) 汉初,任命功臣为相,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丞相掌握行政实权;(2)汉武帝时,频繁任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构成“中外朝”汉武帝成心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有中朝对国家政事先做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由此到达了减弱相权、强化军权的作用。汉代中央政府沿用了秦代的三公九卿制,所谓三公,确实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总理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2

2、) 评价:“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力遭到减弱。2、唐代:三省六部制减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三省六部制。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将相权一分为三。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首先将原来丞相一个人的权力,分配给三个部门,是相权的分散。此外三省分工明确,即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如此就保证了君权的独尊。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互相牵制和监视,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严重制造。3、宋代:“二府”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分散相权。宋朝从三大方面来减弱相权:设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些措施确实有效地分割了宰相的权力,确保了君权的

3、独断地位,但它也给宋朝带来了官僚机构膨胀臃肿、官员人浮于事的窘境。评价:进一步减弱了相权,皇帝总揽大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同:减弱相权,加强皇权;减弱地点机构的权力;异:汉武帝设立中朝减弱相权;宋太祖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在地点上汉武帝减弱王国实力,宋朝收地点精兵、财权、行政权。(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秦:中央御史大夫 郡监御史2、汉:中央御史大夫 地点刺史3、汉以后,监察制度逐步健全4、作用:加强了皇权,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四)、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三个阶段: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1、世官制(先秦)2、察举制(两汉

4、至魏晋)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评价:表达封闭特征,民意无从表达3、科举制(隋唐以来)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制度评价:弊端:考试内容不出儒学经义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保证了行政人员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构成了重学风气,表达了公平公正五、地点政治制度的演化1、秦汉: 郡县(汉中后期 州郡县)2、隋:州、县3、唐:道、州、县4、宋:路、州、县5、元:(1)实行行省制(10个)构成省、路、府、州、县级制(2)两个单列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 二是宣政院(藏、川、青)练习提高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皇帝制度确实立者是()A周武王B秦始皇 C朱元璋D乾隆帝答案:B2“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

5、制也”的提出者是()A商鞅B李斯C韩非 D孟子答案:B3我国古代的察举制度开场于()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答案:C4科举制度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在()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以后D宋元时期答案:C5以下人物中,曾经有意改变丞相位尊而权重传统的是()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惠帝D汉武帝答案:D6汉武帝时期,构成了新的官僚机构()A外朝 B中朝C内阁D政事堂答案:B7唐代中央设立的三省不包括()A政事堂B门下省C尚书省D中书省答案:A8以下人物曾经正式废除丞相制度的是()A朱元璋B永乐帝C雍正帝D乾隆帝答案:A9明朝永乐帝设立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B外朝C尚书省D内阁答案:D10降以下关

6、于我国古代监察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A有利于加强对地点的操纵B西汉以后的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C监察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步走向健全D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二:(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

7、总之,因此稳妥。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者,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请答复:(1)据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自汉代以后减弱相权、加强君权成为一个根本趋势,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结合唐宋两朝宰相职权的变化,说明这一结论。(3)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妥”的方法又是什么?(4)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地位和权限。(5)你如何评价唐、明两朝相权存废与君权的关系?

8、参考答案:(1)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防止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2)唐朝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但互相牵制。北宋进一步分割相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3)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截了当收理。(4)协助皇帝草拟政令,外表上官位相当于宰相,实际上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行事。(5)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只是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留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而明太祖则把君权与相权对立对待,并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此保证君王的绝对权威。12我们应该怎么样认识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1)科举制的实行,尽管从外表上看,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但是,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认识的人。(2)科举制度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事实上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人最高权力者可以操纵的范围之中的制度。但是,科举制度又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制造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