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0277行政管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00277行政管理学.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概述1 行政治理的特点:(1)行政治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行政治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3)行政治理必须依法进展,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2 为什么行政治理既属于治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1)行政治理学是公共治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2)行政治理学是治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治理学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门社会科学在政府行政机关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的综合运用3 行政治理学的研究内容:(1)行政治理学的根本征询题(2)行政环境(3)行政权力(4)行政职能(5)行政治理机构(6)行政治理
2、事务(7)行政治理行为(8)行政治理过程(9)行政治理方法(10)行政治理标准(11)行政绩效评估(12)行政开展4 西方行政治理学产生的历史必定性:(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治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开展的一个必定结果,也是西方治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别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他离的结果;同时,行政治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开展的需要5 西方行政治理学的开展的三个阶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治理学(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治理学(3)20
3、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治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治理学6 研究和学习行政治理学的详细方法:(1)标准方法(2)经历方法(3)案例方法(4)比拟方法7 研究和学习行政治理学的意义:(1)研究和学习行政治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行政治理的根本规律,为我国行政治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照(2)研究和学习行政治理学,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治理存在的征询题和改革目的、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治理改革和开展指明方向(3)研究和学习行政治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养,进而提高我国行政治理的整体水平(4)研究和学习行政治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治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
4、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治理水平第二章 行政环境1 行政环境的内涵:(1)行政环境是针对详细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转与开展产生妨碍(4)行政环境要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2 行政环境的根本属性:(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3)层次性(4)动态性3 行政环境的类型:(1)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2)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3)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4 行政生态方式:(1)农业社会的行政方式,被称为交融型行政方式(2)工业社会的行政方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方式(3)过
5、渡型社会的行政方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方式5 经济环境对行政治理的妨碍:(1)经济力量对行政治理的妨碍(2)社会经济构造对行政治理的妨碍(3)经济体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4)科技开展水平对行政治理系统的妨碍6 我国现行经济环境对行政治理的妨碍:(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消费力开展情况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社会经济构造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3)受限市场方式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7 政治环境对行政治理的妨碍:(1)国家政权组织方式与实际运转情况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2)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3)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兴旺程度及其对行政治理
6、的妨碍8 我国现行政治环境对行政治理的妨碍:(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9 文化环境对行政治理的妨碍:(1)行政价值文化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2)行政功能文化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3)行政运转文化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10 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对行政治理的妨碍:(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效劳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转文化向
7、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转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治理的妨碍第三章 行政权力1 行政权力的根本特征:(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治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4)行政权力的重要根底是国家强迫力2 行政权力的详细(1)强迫力(2)诱导力(3)组织制度(4)信息(5)个人要素3 行政权力的特性:(1)公共性(2)执行性(3)有限性4 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主要表如今:(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
8、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5 国外中央政府与地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根本类型:(1)依照国家整体与部分,即中央与地点 家机关权力分配方式而论,在当代有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两种对应的方式(2)依照中央与地点分权程度,有政治性侵权、行政性分权和行政权转让三种分权方式6 西方兴旺国家地点分权化的主要缘故:(1)地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2)地点分权是为了习惯现代经济的开展(3)地点分权是为了习惯政治民主化的需要7 我国改革中央政府与地点政府关系的详细内
9、容:(1)以宪法方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点政府分权范围(2)实现中央与地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3)实行地点分权和基层自治(4)健全和完善对地点权力的监视第四章 行政职能1 行政职能的特点主要表如今:(1)执行性(2)整体性(3)多样性(4)动态性2 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1)研究行政职能关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2)研究行政职能关于行政组织建立有着重要意义(3)研究行政职能关于行政治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4)研究行政职能关于促进展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3 强势时期政府的行政职能的特点:(1)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兴办国有企业
10、加旨对企业的标准和管制政府社会治理职能的加强(2)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广泛使用法律手段使用计划手段制定产业政策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采取直截了当的行动手段4 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开展趋势:(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治理(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推进公共效劳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政府业务合同出租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公共效劳社会化5 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1)集中计划治理(2)微观直截了当收理(3)片面强调政治职能6 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1)造成政府机构膨胀(2)资源配置效率
11、低下(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4)容易产生腐败7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定要求(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开展的需要(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根底8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由微观治理、直截了当收理为主,转身宏观治理、间接收理为主由重计划、排挤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职能关系的转变理顺
12、中央政府与地点政府、上级地点政府与下级地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理顺政企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第五章 行政治理机构1 行政治理机构的特性:(1)合法性(2)主体性(3)系统性(4)权威性(5)执行性和治理性2 行政治理机构的作用:(1)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展治理(2)执行和施行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3 行政治理机构的组成方式:(1)内阁制(2)总统制(3)半总统制(4)委员会制(5)国务院制4 行政治理机构的类型:(1)按行政治理机构的性质划分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视机构征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2)
13、按行政治理机构的职能划分经济类行政治理机构社会类行政治理机构政治类行政治理机构5 行政治理机构设置的原则:(1)习惯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3)权责相称原则(4)精干高效原则(5)法制性原则6 行政治理机构设置的程序:(1)提出行政治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2)对行政治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3)对行政治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4)对行政治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施行7 行政编制治理的内容:(1)职能治理(2)机构治理(3)人员编制治理8 行政治理机构改革的缘故:(1)外部要素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治理机构的变革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治理机构的变革社会开展程度也妨碍到行政治理
14、机构的变革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治理机构的变革(2)内部要素机构的过度膨胀人员素养不高、弱化9 行政治理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1)按照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构造,实行精兵简政(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立10 西方兴旺国家行政治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别离(3)行政治理机构的分权化(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治理机构及其职能(5)行政治理机构设置的弹
15、性化11 总结我国屡次行政治理机构改革的经历,主要有:(1)坚持以习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的,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构造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决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构造(5)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立第六章 行政治理事务1 对政府内部行政治理事务的理解:(1)政府内部行政治理事务是特指政府本身的治理事务
16、,或者说是政府内部的治理事务(2)政府内部行政治理事务是为社会公共行政治理事务效劳的(3)政府内部行政治理事务处理得当与否,是决定政府行政治理是否有效的一个要素2 对社会公共行政治理事务的理解:(1)社会公共行政治理事务是一种社会公共事务(2)社会公共行政治理事务是需要政府处理并被政府纳入行政治理对象范围的事务(3)社会公共行政治理事务处理得当与否,是衡量政府行政治理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3 人事行政治理事务的内容:(1)计划和组织(2)使用和开发(3)鼓励和监视(4)制度建立与详细落实4 财务行政治理事务的内容:(1)预算治理(2)会计治理(3)审计治理5 后勤行政治理事务的内容:(1)物资
17、治理(2)生活后勤治理(3)机关环境治理(4)效劳后勤治理(5)接待工作治理6 机关行政治理事务的内容:(1)会议治理(2)机关文件工作治理(3)机关档案工作与信息工作治理(4)保密工作治理(5)信访工作治理7 经济行政治理的内容:(1)宏观经济行政治理(2)工商行政治理(3)国有资产行政治理8 政治行政治理的内容:(1)国防行政治理(2)司法行政治理(3)公安行政治理(4)外事行政治理9 文化行政治理的内容:(1)教育行政治理(2)科学技术行政治理(3)文件与体育行政治理(4)卫生行政治理10 社会行政治理的内容:(1)人口行政治理(2)民政行政治理(3)社会保障行政治理第七章 行政治理行为
18、1 行政治理行为的特点:(1)行政治理行为是行政治理者作用于被治理者的行为(2)行政治理行为是行政治理者调动被治理者或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3)行政治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治理者,但在行政治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与2 行政治理行为的根本类型:(1)中央政府行政治理行为和地点政府行政治理行为(2)行政决策行为、行政执行行为、行政监视行为(3)行政组织行为、行政领导行为和行政沟通行为3 为什么群体中的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和沟通行为是群体行为中最根本的行为:(1)群体行为所要实现的目的是群体成员共同的目的。(2)在群体行为中要实现群体成员的行动一致,就必需要有人进展指挥、协调的工作,即要有领导行为
19、,因而,领导行为也是群体行为的最根本行为之一(3)由于群体行为不是一个人的单独行为,而是多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目的而进展的行为,因而离不开有效的沟通4 行政组织的组成要素:(1)行政职位(2)行政人员(3)行政体制(4)精神要素5 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1)政治性(2)法制性(3)持续性(4)系统相关性6 行政组织设计的妨碍要素:(1)行政组织的目的、职能与环境(2)行政组织的技术特征(3)行政组织目的、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的技术特征的匹配性7 行政组织构造的类型:(1)行政组织的纵向构造(2)行政组织的横向构造(3)行政组织的直线职能构造8 行政组织体制的分类:(1)依照行政决策和担负行政责任的
20、人数来划分,能够分为首长制与委员会制(2)按照行政权力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分配的不同,能够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3)依照同一层次上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操纵的数目来划分,能够把行政组织分为完好制和别离制9 行政组织冲突的类型:(1)依照冲突主体的不同对组织冲突进展分类组织中个人之间的冲突组织中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组织中团体之间的冲突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2)依照组织冲突功能分类功能正常的冲突功能失调的冲突10 处理行政组织冲突的主要方式:(1)会谈(2)调处(3)服从权威11 行政组织构造的变革趋势:(1)在横向构造上,行政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衡走向
21、平衡,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有增(2)在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构造有从尖塔型构造向扁平型构造开展的趋势12 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变革趋势:(1)在行政组织体制内部,既出现了横向分权趋势,又出现了纵向分权趋势(2)行政组织部分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13 行政领导的构成要素:(1)领导者(2)被领导者(3)客观环境14 行政领导的特点:(1)统一性(2)权威性(3)效劳性(4)综合性15 行政领导方式:(1)按照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划分,分为专断式、民主式和放任式领导方式(2)依照行政领导工作重心的不同分为重人式、重事式和人事并重式行政领导方式16 行政领导艺术
22、:(1)受权艺术(2)用人艺术(3)处事艺术(4)用时艺术17 受权的原则:(1)权责统一原则(2)视能受权原则(3)信任与监视相统一的原则(4)单一隶属原则18 受权的方式:(1)充分受权(2)不充分受权(3)弹性受权(4)制约受权19 用人艺术:(1)知人善任(2)任人唯贤(3)用人所长(4)敢用新秀20 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1)交互性(2)媒介性(3)目的性21 行政沟通的品种:(1)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能够将行政沟通划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按照沟通方向,能够将行政沟通划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3)按照信息是否进展反应,行政沟通能够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22 行政沟通
23、的方式:(1)口头沟通(2)文字沟通(3)非语言沟通(4)电子沟通23 行政沟通的过程:(1)信息发送者意愿的构成(2)发送者选择信息传递的媒介(3)发送者将信息编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符号(4)确定发送信息的时间、途径和方式(5)接受者接受信息(6)接受者将信息再编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即对信息的再理解(7)接受者采取行动(8)发送者通过信息反应来理解所传递的信息是被接受并预备无误24 行政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2)时效性(3)共亨性(4)政治性25 行政信息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的地位:(1)行政信息是行政沟通的物质根底(2)行政信息的质量是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照和保证26 行政信息公开化
24、的作用:(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开展(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4)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展政效率的提高(5)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习惯WTO的要求第八章 行政治理过程1 行政治理过程的特点:(1)行政治理过程是由一系列行政治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2)行政治理过程是治理过程的一种特别方式,因而它与治理过程有着共同的特点(3)行政治理过程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或者说是行政治理机构或行政治理人员行使行政权力以实现行政治理目的的过程2 为什么说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视是行政治理过程的根本内容或根本阶段呢
25、:(1)行政决策是行政治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根本标志,也是行政治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2)行政执行是将行政决策的主观意图变为客观现实的必经阶段(3)行政监视是保证行政治理不偏不离行政决策目的的一个重要阶段3 行政决策的特点:(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2)行政决策内容是行政事务(3)行政决策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4)行政决策的目的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 行政决策的理论方式有:(1)理性决策方式(2)有限理性决策方式(3)渐进决策方式(4)混合决策方式5 行政决策的根本程序:(1)信息的搜集和处理(2)决策方案的设计(3)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
26、择(4)决策方案的施行6 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征询题:(1)决策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确实征询题(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征询题(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征询题(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征询题7 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征询工作(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立8 行政执行的特点:(1)行政执行是由行政治理机构进展的(2)特定的行政治理机构只能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行工作(3)行政执行活动必须在行政决策的指导下进展(4
27、)行政执行过程是行政治理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5)行政执行的结果必定导致原有客观环境或客观情况的改变9 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1)计划(2)发动(3)指挥(4)协调(5)操纵10 行政监视的特点:(1)行政监视的本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对行政治理机构与人员的催促(2)行政监视的对象是行政治理机构和行政治理人员及其行政治理活动(3)行政监视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既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视主体,也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视主体(4)行政监视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11 行政监视的重要意义:(1)加强行政监视,是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2)加强行政监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12
28、行政监视方式:(1)合法性监视与合理性监视(2)事前监视、事中监视与事后监视(3)长期监视与临时监视13 行政监视系统:(1)外部监视系统权力机关的监视政党的监视司法机关的监视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视新闻言论的监视(2)内部监视系统一般监视,主要包括上下级监视、职能监视和主管监视专门监视,主要包括人事治理的行政监察和对财务治理的审计监视第九章 行政治理方法1 行政治理方法的特点:(1)实践性(2)针对性(3)系统性(4)技术性2 行政治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1)行政治理方法是使行政治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2)行政治理方法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3)行政治理方法是实现行政目的的途径3 行政
29、治理方法的根本内容:(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4)行为方法4 行政方法的主要特征:(1)强迫性(2)权威性(3)层次性4)详细性(5)无偿性5 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1)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需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需要运用行政方法(3)运用行政方法是行政治理本身的要求6 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1)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2)坚持详细指导的原则(3)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7 经济方法的特点:(1)利益性(2)有偿性(3)平等性(4)间接性8 运用经济方法的原则:(1)适度原则(2)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3)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9 法律方法的特点:(1)权威性(2)
30、强迫性(3)标准性(4)稳定性10 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1)法制教育优先的原则(2)法制面前人人平等原则(3)法治与心治相结合的原则11 行为鼓励的方式:(1)目的鼓励(2)奖励鼓励(3)竞争鼓励(4)反鼓励12 电子政务应该符合的根本条件:(1)电子政务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效劳系统(2)电子政务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3)电子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治理系统13 电子政务的特点:(1)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的两大职能治理和效劳,电子政务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2)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构造和流程的优化
31、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3)电子政务提供跨越时间、空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和效劳水平(4)电子政务必须标准、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符合WTO标准,如必须支持多种语言文字14 电子政务产生的缘故:(1)政府转型的背景(2)因特网的开展(3)电子商务的驱动(4)全球化的竞争(5)大公司的驱动(6)领导人的政治意志15 电子政务的内容:(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16 电子政务的功能:(1)实行电子政务,能够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本钱(2)实行电子政务,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方
32、便公众监视,有利于廉政、勤政建立(3)实行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治理方式从集权治理型向集散治理型转变(4)电子政务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宏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7 电子政务对行政治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1)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治理方法的信息根底和信息通讯手段(2)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治理方法和行政措施(3)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治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第十章 行政治理标准1 行政治理标准的根本含义:(1)行政治理标准或行政标准的本质是一种约束或限制(2)行政治理标准的约束对象是各种行政权力及其行使过程,也确实是各种行政行为(3)行政治理标准的存在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33、(4)行政治理标准的存在方式或说表现方式是各种行为标准的集合2 行政法律标准的特征:(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2)调整对象的特定性(3)效力上的权威性、强迫性与普遍适用性(4)行政法律标准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级性(5)行政法律标准的相对稳定性3 行政道德标准的特征:(1)政治性(2)自律性(3)相对稳定性4 行政法律标准的内容构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4)地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5 行政法律标准的根本功能:(1)标准与操纵功能(2)组织与调理功能(3)改革与稳定功能6 行政道德标准的内容构成:(1)行政道德准则(2)行政道德详
34、细标准7 行政道德标准的根本功能:(1)导向和约束功能(2)自我调理功能(3)示范与鼓励功能8 依法行政的含义:(1)依法行政是一种民主宪政原则(2)依法行政是一种行政治理方式(3)法律标准的标准性或约束性作用一直是依法行政的精华所在9 依法行政的根本内容:(1)行政治理认识的法制化(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10 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1)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治理民主开展的前提与保证(2)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开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3)依法行政是操纵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定选择(4)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治理改革的有效途
35、径11 以德行政的内容:(1)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2)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3)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4)建立与构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12 以德行政的重要意义:(1)以德行政有助于行政治理活动的标准化、合理化(2)以德行政有助于加强行政治理者的责任认识(3)以德行政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13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互相关系:(1)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构成的理论依照不同运转的手段与内容不同运转机制的不同运转后果的表现方式及效果不同(2)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互相联络: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标准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华所在实现责任行政是依
36、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的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根本功能依法行政是行政治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第十一章 行政绩效评估1 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1)系统性(2)层次性(3)注重定量性(4)多角度性(5)公正性(6)复杂性2 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和功能:(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2)行政绩效评估的比照作用(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3 我国现阶段大力开展和完善行政绩效评估收到的效果:(1)开展行政绩效评估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2)行政绩效评估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3)
37、行政绩效评估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4 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的分类:(1)依照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开展指标、社会开展指标、政治开展指标(2)依照评估的方法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为经济评估指标、效率评估指标、效益评估指标、公平评估指标5 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1)制定计划(2)初步调查(3)治理操纵评估(4)详细评估(5)撰写评估报告6 行政纯洁评估的信息搜集方法:(1)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3)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4)特别的材料搜集方法7 行政环境要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2)政治制度和
38、民主法制建立也制约行政绩效(3)群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8 公务员素养对行政绩效的制约:(1)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挤绩效治理(2)公务员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养必定制约着行政绩效9 行政绩效治理的制约要素:(1)政府的产出在非常大程度上难以量化(2)绩效治理工程本身存在的征询题10 克服行政绩效制约要素的途径:(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制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2)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展政府的运转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视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3)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立高素养的公务员队伍(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
39、善行政绩效治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第十二章 行政开展1 行政开展的特点:(1)行政开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2)行政开展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3)行政开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4)行政开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开展过程2 行政开展方式:(1)按照地区特点来分,包括英美方式、法德方式、希腊方式、内源式开展方式和外源式开展方式(2)按照行政开展的内容来分,包括以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开展方式、以实行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开展方式、以进展受权改革来实现的行政开展方式和以实行灵敏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开展方式3 行政开展的动力:(1)行政
40、开展的外部动力,包括经济要素、政治要素、文化要素和技术要素(2)行政开展的内部动力,包括行政组织的演化、组织分工的细化和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进4 行政开展的阻力:(1)行政开展的外部阻力,包括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和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2)行政开展的内部阻力,包括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来自公务员的阻力和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5 行政改革的内容:(1)功能调整(2)构造重组(3)行为变革6 行政改革的原则:(1)综合配套、整体推进(2)坚持依法行政改革(3)注重专家征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7 我国行政开展的特征:(1)一直坚持以开展经济为中心(2)正确处理改革、开展和稳定的关系(3)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历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4)坚持渐进式改革(5)立足于中国国情8 WTO规则对我国行政开展产生直截了当妨碍的途径:(1)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途径产生妨碍(2)通过限制政府权力的途径产生妨碍(3)通过改变权力构造的途径产生妨碍9 参加WTO后我国行政开展的趋势:(1)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2)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3)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4)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