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讲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演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36303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讲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演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讲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演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讲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演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讲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时演练【含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必修模块第七单元第2讲课时演练基础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大商人白圭在年岁丰收时收进谷物,出售丝漆等物,在收获蚕茧时收进 帛絮等物,而出售粮食,即所谓:“夫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白圭 “取予以时”的做法()A.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经济十分重视B.否定了以农为本的儒家经济思想C.客观上调节了市场商品供求关系D.打破了商周以来工商食官的局面C “取予以时,”即根据时令买入卖出,获取利润,客观上顺应了市场需求,是对市场 交易的调节,故C项正确;白圭的做法是个人行为,不能代表政府,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 及以农为本的思想,排除B项;春秋时期就已经打破工商食官局面,排除D项。

2、2 .汉初,盐铁任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不问其余。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提出“敢 私铸铁器煮盐者,趺左趾,没入其器物”“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 费”。这一提议是为了()A.发展商品经济B.抑制豪强兼并C.应对财政困境D.满足帝王嗜好C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开始推行盐铁官营的政策,根据“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可 得出是为了应对财政困境,故C项正确。3 .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中,已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 融机构柜坊。同时,还出现了由藩镇设在长安的诸道进奏院实行的货币汇兑业务。这表明唐 代后期()A.重农抑商政策的明显松弛B.藩镇割据破坏了经济秩序C.国家金融

3、制度在创新发展D.社会商业信用在逐步形成D “钱币存取与贷出”以及“货币汇兑业务”等业务的进行有赖于商业信用,所以这 些金融机构的出现和运行说明唐代后期社会信用在逐步形成,故D项正确;材料与重农抑商 政策无关,排除A项;这些金融机构的出现是经济秩序发展的表现,排除B项;这些金融机 构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是因为国家金融制度的创新发展,排除C项。4 .下图反映了我国21078年的人口变化情况,它表明该时期我国()C.完成经济重心南移D.人口分布南增北减趋势明显D根据图表中的人口变化情况来看,从2年到1078年,长江流域人口逐渐增加,黄河 流域人口逐渐减少,故I)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口

4、分布变化,而非人口持续增长,排除A 项;材料与经济均衡发展无关,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C项。5 .南宋学者陈耆卿认为:“古有四民,曰土、曰农、日工、曰商。士勤于学业,则可 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嵇;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 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反映出宋代( )A.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初步完成C.出现了否定农本商末的思想D.小农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巩固C南宋学者指出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反映出宋代出现了否定农本商末 的思想,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6 .明朝前期,银

5、、钱、钞三币兼用;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这一变化 反映了()A.商品经济逐渐发展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市民阶层力量壮大D.赋役体制发生变化A由于明朝纸钞持续通货膨胀不断贬值,铜钱供给不足且面值低,面额大并且贵重的 白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下市场对货币的庞大需要,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故A项正确;白 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属于商业发展的结果,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无关,排除B项;市民 阶层力量壮大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但不是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的主要原因,排除C 项;明朝中期实行了用银交税的一条鞭法,但这不是导致材料现象出现的直接因素,排除D 项。二、非选择题7 .货币的流通与社会经济发展

6、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 的纸币,称为“交子”。后其发行权为政府掌握,发行量不断增加。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 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材料二 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 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 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朝历朝都铸造铜钱,并在云南等地大力开采铜矿,但仍不能完全解决 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以银为本,以钱为末”。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

7、代货币流通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货币流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成这一变化的 原因。(1)特点:货币流通量大;纸币开始出现;纸币重要性超出铜钱。(2)变化: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一条鞭法规定赋税折银征收(或政府的经济政策推动); 铜钱币材缺乏;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能力提升题组(B)一、选择题1 .战国后期,吴越之地、燕、齐所产海盐的消费区域包括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楚国领土 及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等国的大片地区。这反映了当时()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盐业官营促进了市场扩大C.多数民众以食用海盐为主D.经济交流的区域范围较广D根据

8、材料可知,战国后期,吴越之地、燕、齐所产海盐,除了在本地区消费外,还 遍及赵、魏、韩等国,这反映了当时经济交流的区域范围较为广泛,故D项正确;明清时期 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排除A项;盐铁官营始于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海盐的消费区域并 不能说明多数民众以食用海盐为主,排除C项。2 .汉初,年收入20万钱的富商大贾多称为“素封(无官爵而富比封君的人)”之家;汉 武帝期间这些“素封之家几乎消亡殆尽。这一变化表明()A.长期战争摧残了经济B.国家的赋税日益加重C.私营工商业走向衰退D.刺史对豪强监察加强C材料反映了汉武帝统治期间“素封”之家基本消失,这表明私营工商业发展走向衰 退,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

9、变化并非长期战争导致,而是汉武帝时期国家垄断经营政策及对 私营工商业的打击所致,排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3 .下表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分布情况(现代省份)。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B.南北文化交流频繁省份江苏浙江河北湖北安徽山东人数2058837241817省份陕西山西江西河南内蒙古人数776543C.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D.北方社会动荡不安A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各省文学家分布不均衡,主要原因是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为文化发展创造的条件存在差异,故A项正确。4 .初唐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日夜描写了唐都长安城元宵节的盛景:“星桥铁锁 开” “金吾不禁

10、夜”。中唐诗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则有“夜市千灯照碧云”“犹自笙歌 彻晓闻”的诗句,描写了扬州城的繁华。这反映了唐朝()A.打破了商业时间限制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商业控制的逐渐松弛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C初唐民众只有在元宵佳节这样盛大的节日里,才有“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 的特例,说明政府对城市生活的管控仍很严格,中唐以后有了 “夜市千灯照碧云”“犹自笙 歌彻晓闻”的诗句,两相对比,反映了唐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的管理出现了 放松的趋势,故C项正确。A项是在宋代才出现的,排除;中国古代一直未放弃重农抑商政 策,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扬州城的繁华,不能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D

11、项。5 .宋代对城市市场实行“以税代管”的管理模式,取消了 “市令”,设立了 “务”这 一税收和市场管理机构。这一改变()A.使政府开始直接监管市场B.说明官府取消了抑商政策C.源于市影响了坊内的生活D.推动了城市商品经济繁荣D材料反映出宋代对城市市场管理的放松,由直接监管变成“以税代管”的间接管理 模式,这有利于推动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故D项正确,A项错误;宋代商业环境宽 松,但官府并没有取消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宋代对市场管理模式的改变并不是因为市坊 间的矛盾,而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错误。6 .史载,明中期以后,江苏江阴县“农无田者十有七” “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 人佃作

12、者什九”“乡间富户,田连阡陌,合一二里饥饿之民,皆其佃户”。由此可知,当时 江阴县()A.租佃经营方式盛行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人们生活比较富足D.富商大贾横行乡里A材料“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 “乡间富户,田连阡陌,合一二 里饥饿之民,皆其佃户”是对明清时期土地兼并严重、租佃经营方式盛行的描述,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下表。共治政体宋仁宗:“屡有人百朕少断。非不欲处分,盖缘国家动有祖宗故事,苟或出令, 未合宪度,便成过失。以此须经大臣论议而行,台谏官见有未便,但言来,不惮 追改也。”杜范(宰相):“凡废置予夺,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

13、行;如有未当, 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得以缴驳,台(御史)谏(谏官)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 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市民社会酒楼茶坊、繁华的夜市、热闹的瓦舍勾栏是服务于广大市民的大众场所。城市中 的商贩与人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杭城大街,买卖昼夜 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瓦舍则是“士 庶放荡不羁之所”纸币理论李流谦:“欲其(纸吊)价常赢而无亏损之患,唯使常用于官而不滞纸币于私,则 可矣”,“此乃流通纸币之妙”。赵开(当时总领四川财政):“凡民钱(纸币)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官支出亦 如之。民私用引为市,于一千并五百上许从

14、便增高其直,惟不得减削。法既流通, 民以为便。”据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论题:宋朝已经具备近代社会色彩。阐述:宋代实行的是二府三司行政管理体制,权力集中于皇帝,国家大事须与大臣共同 议论才能决定,形成君臣共治政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市民社会逐渐形 成;北宋时期,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出现,具备了现代社会货币的特点,形成了纸币理 论,对通货膨胀有了一定的认识;社会风气出现重大转变,城市商业打破了时空限制,活跃 了经济,促进了社会繁荣与发展。总之,两宋时期,中国已具备了近代社会的一些要素,呈 现出了显著的近代社会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