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936185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从芣苢悟劳动之美 一、 课标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的选择方面,要充分重视学科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

2、二、 教材分析芣苢是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篇目。本单元作品,或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或倡导践行工匠精神,或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三、 学情分析高一阶段的学生在课本和试卷中已经接触过各类题材的诗歌,其中劳动题材的诗歌所占比重较小。试卷上的诗歌鉴赏题大部分只要求鉴赏一首诗歌,有一些是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对于群文类阅读,高一学生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高中生有一定的诗词知识积累,但是比较缺乏系统的梳理

3、整合,缺乏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以及和诗人之间的共情,所以赏析诗歌的能力有待提高。四、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2.思维发展与提升 赏析诗歌表现手法。3.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4.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了解古人劳动生活,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五、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2.教学难点:了解古人的劳动生活,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交流探讨法、任务型教学法六、 课型新授课七、 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从芣苢插秧歌悟劳动之美 教师活动学生

4、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大家还记得多少初中、小学学过的关于劳动的诗句?【聆听、思考、回答】从之前学习过的课文导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承转】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一代代炎黄子孙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耕耘着、收获着,春种希望,秋收喜悦,传承了历史,推动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息。也正是因为有了国人的勤劳质朴,才有了大量的劳动场景被记录到文学中,才有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那欢愉生动的画面,才有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那诗中有画的美丽,才有了“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那简单质朴的生活。让我们走进诗歌世界里,去看一下古人的劳作场景吧!【聆听】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及传承,激发学

5、生学习兴趣。芣苢插秧歌【展示PPT】PPT展示芣苢、插秧歌【讲解】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几遍全国。 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全草捣烂与肥皂配制成农药防治棉蚜或蚜虫有效。7-8月种子成熟后采收。【任务】齐读诗歌、范读诗歌【齐读】【范读】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写的劳动的欢乐场面【提问】农人采摘芣苢、插秧的过程是什么?【提示】理解动词,描述采摘、栽种过程。【思考并回答】通过劳动过程感悟劳动之美【展示PPT】 展示文人对芣苢的评价方玉润诗经原始: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 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6、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余冠英诗经选: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苢子时所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聆听】【思考】 【做笔记】通过学习他人的评价,赏析诗歌中的劳动欢乐美。【学生展示】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芣苢或者插秧歌的内容。【教师总结补充】【思考】【展示】展示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陶渊明在彭泽县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便辞官隐居乡野,终老田园。此间作归园田居五首,此为第三首。其一表达的是初归园田的欣喜,其三是躬耕田园的自在。脱离官场的喜悦冲刷了劳动的辛苦,劳动收获比较少的遗憾惋惜。本诗于平淡中又富有情趣。全诗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

7、归隐的自豪。【展示】【阅读】【思考并回答】感知诗歌中所描写的劳动之心境美【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讲解】 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聆听】【思考】感知诗歌中所描写的劳动之生活美。【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一】PPT展示全文【讲解】前两句写出了农人的勤劳,体现了男女劳作的分工。后两句说得是家中的小孩儿因年

8、龄小,干不了大人的活,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也跟着大人学着种瓜。句子虽然平淡,但是把农家小孩子的特点描绘的活灵活现:当家早、爱劳动、机灵聪明,所以大人在劳作时,他们躲在阴凉儿地里跟着学习劳动技术。这场景告诉我们:劳动是一门技术,更是人成长的必需。【阅读】【思考并回答】感知诗歌中所描写的劳动之勤劳美【江南】自古江南吴、楚、越之地,水道纵横、池塘遍布,多植莲藕。夏秋之际,少女多乘小舟出没莲荡中,轻歌互答,采摘莲子。到了采莲季节,青年男女打扮得整整齐齐,泛着一叶叶小舟,在湖面边采边唱。1、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2、铺排:诗中“东”“西”“南”“北”并列,文情恣肆,极为生动,充分体现了歌

9、曲反复咏唱、余味无穷之妙。【聆听】【思考】【做笔记】感知诗歌中所描写的劳动之场景美热点素材积累,悟劳动之美【学生展示】阅读下列关于“劳动”的素材,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对“劳动”的理解。【交流】【展示】拓展延伸,素材积累;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梳理总结】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对勤劳美德的培养,并将之看成是修身、齐家和治国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勤劳美德,创造美好生活。勤劳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行为倡导和传统美德。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能劳动、会劳动的人,才会有美好未来。从国家到个人,实现奋斗目标、开创美好未来从来都离不开辛勤

10、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成就美丽人生,劳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入磅礴力量。【聆听】【思考】感悟中华传统美德,将劳动和现代社会结合起来,理解劳动在新时期的新内涵,再悟劳动之美。【课后作业】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欲收 新麦 继 陈谷, 赖有 诸孙 替 老人。三夜 阴霪 败 场圃,一竿 晴日 舞 比邻。急炊 大饼 偿 饥乏,多博 村酤 劳 苦辛。闭廪 归来 真 了事,赋诗 怜汝 足 精神。1、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绘了几幅画面?按照什么顺序组织这几幅画面的?请简要概括。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复习】【练习】学会概括诗歌中的劳动场景,分析对比手法,体会诗人情感。插秧歌勤劳美芣苢音乐美归园田居其三心境美清平乐村居生活美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一童趣美江南场景美【板书设计】 芣苢插秧歌 九、教学反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