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国文化遗产知识2500题》:用知识建立文化遗产与公众的链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国文化遗产知识2500题》:用知识建立文化遗产与公众的链接.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文化遗产知识2500题:用知识建立文化遗产与公众的链接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的物化载体,承载着民族的共同记忆。中国 文化遗产知识2500题一书由文博行业资深专家编写,辑录可移动文 物、不可移动文物知识及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等遗产知识。通过2500 题带领读者探索中国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从纷繁复杂的文明历史中撷 取知识精粹,在浩如烟海的遗产知识中汲取古迹新知。我们在此对话作 者,以期共同阐释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起文化遗产与公众读 者的链接。问:请问您编著这本书的初衷。答: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养的提 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热情持续增长,更多人愿意走进博物
2、 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了解历史文化,增加生活情趣。该书所指的文化遗产,主要是广义的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不可移 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村镇、街区等(暂未涉及非物质 文化遗产),不限于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公约而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全球1154项、中国56项)。如果说写书初衷,就是想在纷繁复杂的文物著述中,凝练最具价值 和特色的内容,传播系统、科学的遗产知识和保护理念,用知识建立链 接,让文物活起来,走进千家万户,增进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同, 增强社会对文化遗产的情感联系和保护行动。问:2500题不是个小数,这本书的编著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答:概括来说,15
3、年的积累,15个月的拼搏,15稿的核改。准备的时间其实还不止15年。实质进展大约从2006年开始,我主 持或参与编制了文物鉴定类考试大纲、馆藏文物登录规范、禁止出境展 览文物目录,以及相关知识竞赛、讲解大赛的命题,也举办了十多期各 类文物鉴定培训班(每期两个月时间的那种系统培训)o为了这些编写 工作和活动策划,我买了大量的书,读了数千万字的资料,从而认识到 社会上缺少系统、规范、生动的文化遗产普及读物,就想尝试自己出题。 一开始,零零星星地出了一些题目,主要是前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和陶瓷、玉器、青铜器、书画的通识内容。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诸事暂停,我得以静思和自省,感 觉应该
4、完成夙愿,就利用每日夜晚、每个周末及节假日,克服眼疾,坚 持笔耕,历时15个月,反复核改,终成小书。问:请您给读者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答:按照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分类,该书分为一般知识、不可移动 文物、可移动文物三部分。其中,一般知识包括文物常识、事件人物、 政策法规、世界遗产、文化名城等内容;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址、古 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6 个子类;可移动文物包括陶瓷、玉器、金属器、书画、杂项5个子类。全书共2500题,计有一般知识240题、不可移动文物1440题 (320+111+639+159+195 + 16 )、可移动文物 820 题 (
5、161 + 106+178 + 195 + 180 ),近 27 万字。内容分类上,充分考虑了相关交叉知识的归集,如一般知识中 的“世界遗产仅列综合性的遗产项目(泰山、丝绸之路、中国大运河 等),属于单个文物保护单位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则按其属性归入”不 可移动文物相关子类(如北京故宫、云冈石窟)。不可移动文物,从目前5058处国保单位中选取了 1400余处,介绍 其独特价值。许多到访过的国保,写书时仿佛又神游一遍,情景历历在 目。可移动文物,分别介绍了各类别文物的发展史,并从195件国家禁 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中选取部分展开描述。还想着重说一下文化名城,截至2019年,我国一共公布了 134个国家
6、历史文化名城。我于2019年5月、2020年3月两次浏览这些城 市的政府网站,并结合其他资料,将每个城市建城的时代(及其沿革)、 称为现名的时代、与城最相关的诗词进行细致梳理。浏览城市网站,也 可见城市的治理和服务水平,我应该是为数不多看全的人吧。2021年, 国务院又公布了三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分别是辽阳、通海和夥县,该 书附加了辽阳、通海2题,受出版时间限制,未列入夥县。匕f ( /u / / / / / / / 1 /i Y强J/ IJ 1/ /./ / / / / /用和刊更支遣产劣公久的枪才士国文化遗产知识2500题集知识性学术性趣味性于一体普文化遗产知识要点巾忖文化遗产知识2500
7、.中国文化这1知出中国文化遗产知识2500题问:在该书的编著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答:最主要的是参考资料。编著过程中,我研究了中国大百科全 书之文物博物馆卷考古卷美术卷中国历史卷,辞 海有关卷,国家文物局主持编著的中国考古中国古代建筑中 国青铜器中国陶瓷中国书画中国古钱币中国博物馆学 基础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中国考古学大辞 典、历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有关历史地图集,有关高校的历史 学、考古学、博物馆、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管理类教材,数十位专家的 文物鉴定类专业书籍,有关文物、考古年鉴,有关展览图录,以及137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政府网站和有关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官 方网站等
8、,通读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有关公开资料, 还是感到:第一,资料不系统,缺乏一定逻辑层面的整合,新的考古、 历史等研究资料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公共知识,进入大中小学教科书或官方出版物,采用谁认得学术成果有时颇成难题;第二,表述不规范,甚至文物年代、尺寸等基本信息的描述也不统(在不同书籍中),众说纷纭,造成认知混乱,一些新的测年成果与习用信息差别巨大,在公布 更多研究过程和科学依据之前,让人不敢尽信;第三,解读不生动,部 分考古报告、展览大纲内容艰涩,很难适应公众阅读与认知需求,割裂 了遗产与公众的联系。题库类图书,准确是生命。为此,许多题目均查阅十数本书籍,记 述分歧者往往寻求三五种
9、乃至更多证据,时常直接求教于文物行政部门、 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大学的师长和同事,信息无法统一的只好割舍。 为了无一字无出处,大大拖长了编著周期。此外,采用单项选择题这一形式,是希望在题干中增加信息含量, 在答题时增加阅读趣味,但这也是最难的编著形式,题干必须精确、精 练,答案选项必须精准而符合逻辑。问:这些年来,公众对于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此您有什 么看法?答:作为一名文博专业人员,非常高兴地看到文化遗产受到全社会 的重视,文物得到了应有的尊严。近几年,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 说话博物馆说等文博节目热播,众多考古新发现引发广泛关注, 石渠宝笈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大美亚细亚:亚
10、洲文明展等展览点燃文化热情,到博物馆去成为社会新风尚,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必须在做好文 物保护的同时,加强专业化解读和大众化传播,努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 的文化生活需要,并结合新时代的文化创造,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中蕴含 的历史智慧、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用时代的、大 众的语言,讲好文物故事。问:图书已经出版面世了,您还想对读者说些什么?答:这本书虽然叫2500题,实际上是2500个词条,题目只是一种 形式,是为了读起来不那么枯燥。其实它更像是一个中国文化遗产知识 的导引,提供了基本线索,为读者深入阅读展开链接;它也像是一本研 学旅游指南,供探索者按
11、图索骥,饱览祖国河山。问:关于这本书和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您今后还有什么打算?答:书出了,但我依然非常惶恐,因为还有很多目标没有完全实现, 比如题目排序还不够多样(如不可移动文物也按时代排序)、横向知识 链接还不够充分(如人物、地点、事件、技艺之间的关联)、原想附录 的中国文物分类清单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对文化遗产价值解读的营 养还不够丰富,在编辑的鼓励下,勉强先出了一版,希望抛砖引玉, 求教于读者,以不断完善。我拿到成书的第一刻,就已经开始丰富它的营养,将最新的资 料、最新的认识、最新的实践记录于相关题后,争取日积硅步,三五年 内再出一版,使之更加精准、生动。如有精力,也考虑专门编著一本青 少年版,为孩子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