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33153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山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现象非常普遍,卫国人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要职;齐 国人邹衍成为燕昭王之师;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 主。这种现象()A.利于强化“家国一体”的观念B.反映战国时期工商业的繁荣C.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D.促进了诸侯国之间和平交往K答案cK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现象非常普遍”可知,反映了战国时期, 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诸侯国重用,且在政治生活中比较自由,可以促进学

2、术的自由 发展,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士可以自由选择明主,并未强 化家国一体的观念,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战国时期工商业发展情况,排除B项;材料并未 涉及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排除D项。故选C项。2 .在东汉,田庄的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豪强地主 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中的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 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 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据此可知,东汉田庄()A.推动了社会转型B.威胁了中央集权C.维护了小农经济D.导致了 “党锢之祸”K答案H

3、BK解析根据材料“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宾客、徒附和奴隶,对 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田庄在政 治上具有明显的宗法色彩及独立的防卫体系,且在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日益成为相对独立 的政治经济实体,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正确;东汉田 庄经济是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排除A项;东汉田庄是豪强地主 土地兼并的结果,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D项与田庄无关,排除D项。故选B 项。K答案U cK解 析据题意可知,蒙古西征虽然给欧洲带来了破坏,但也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 基础,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

4、的观点和主张,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c项正 确;材料反映的是蒙古西征给欧洲带来的客观影响,没有体现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排除 AB项;蒙古西征不是宗教改革的原因,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0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 14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初,德意志“市民城镇”(带有中世纪等级社会的烙印)数量众多,但人口规 模很小,超过10万的仅两座城市。在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下,各邦国进行城镇化改革,尤以 普鲁士改革最为明显。1808年,普鲁士发布城镇规程,宣布把城镇从国家监护中解放出 来,拥有完整的自治

5、权。市议会由选民选举产生,而市民权的获取则不再根据等级出身或是 否属于行会成员来决定,而是与居住年限、住房拥有、教育程度及财产情况联系在一起。市 议会任命市政府官员。1815年后,普鲁土城镇改革进入西部省份,其主要方针是取消绝对 王权的控制,培养城镇居民的责任意识和自治能力。摘编自孟钟捷简析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地区城镇化的“起步”(1)根据材料,说明德国城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城镇化的有利条件。K答 案X (1)受外来因素推动、以城市自治为中心、政府主导。(任意两点)(2)有利条件:拿破仑战争推动启蒙思想的传入,有利于市民阶层的觉醒;德国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市民阶层

6、力量壮大;普鲁士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中世纪自治城市的经验借鉴。(任 意三点)K解析I (1)根据材料“在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下,各邦国进行城镇化改革,尤以普鲁土改 革最为明显”可知,受外来因素推动;根据材料“1808年,普鲁士发布城镇规程,宣布 把城镇从国家监护中解放出来,拥有完整的自治权。市议会由选民选举产生,而市民权的获 取则不再根据等级出身或是否属于行会成员来决定,而是与居住年限、住房拥有、教育程度 及财产情况联系在一起。市议会任命市政府官员。1815年后,普鲁士城镇改革进入西部省 份,其主要方针是取消绝对王权的控制,培养城镇居民的责任意识和自治能力”可知,以城 市自治为中心;政府主导。(2)

7、有利条件:根据材料“在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下,各邦国进行城镇化改革,尤以普鲁士 改革最为明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推动启蒙思想的传入,有利于市民阶层的 觉醒;根据材料”市议会由选民选举产生,而市民权的获取则不再根据等级出身或是否属于 行会成员来决定,而是与居住年限、住房拥有、教育程度及财产情况联系在一起”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壮大;根据材料“1808年,普鲁士发 布城镇规程,宣布把城镇从国家监护中解放出来,拥有完整的自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普鲁士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自治城市的经验借鉴。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本

8、志(新青年,下同)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所说的都是极平常的话, 社会上却大惊小怪,八面非难本志同人,实在是惭愧得很;对于吾国革新的希望,不禁 抱了无限悲观。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 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 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大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呢? 若是没有,请你们不用专门非难本志,要有气力、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 才算是根本的办法。陈独秀本志

9、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新青年6卷1号材料二 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所写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那篇文章的时候, 他说新青年犯了两大罪案,第一是拥护赛先生;第二是拥护德先生。不幸的 是,当陈氏在后来遇见了苏联G产d的“秘密代表”之时,这些名词就真的被曲解了。他们 告诉陈君说,他们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科学,才是真正的民主。老的民主根本 不成其为民主,因为那只是布尔乔亚(bourgeoisie,中产阶级)的民主。只有布尔什维克 党人 (Bolsheviks)所推行的所向往的新的民主,才是人民大众和普罗阶级 (proletariat, 无产阶级)的民主。因此科学和民主,在这里又有了新的意义了。胡适口述

10、自传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民国初期社会有哪些史料价值。K答 案总体分析:材料选自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中的文章及胡适口述自传,新 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陈独秀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因而材料均为 研究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具体分析:(1)材料一中“社会上却大惊小怪,八面非难”可用来研究民国初年“民主”与“科学”观念在社会上 影响力,对辛亥革命后社会思想状况的研究有借鉴意义。(2)材料一中“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反对国粹和旧文 学”可用于研究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反对旧道

11、德、旧文学的内容。(3)材料二中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科学、“只有布尔什 维克党人的民主,才是人民大众民主”可用于研究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 系。(4)材料二中胡适认为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是“不幸”和对民主科学观念的“曲解”, 可用于研究胡适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态度。(任意三点,言之成理即可)K解析I总体分析:根据材料“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新青年6卷 1号”材料选自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中的文章及胡适口述自传;结合所学可知,新 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陈独秀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因而材料均为 研究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具体分析-:(1)

12、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社会上却大惊小怪,八面非难”可用来研究民国 初年“民主”与“科学”观念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辛亥革命后社会思想状况的研究有借鉴 意义。(2)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知,材料一中“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反 对旧艺术、旧宗教” “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可用于研究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 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新文化,反对旧道德、旧文学的内容。(3)结合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史实可知,材料二中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真正 的科学、“只有布尔什维克党人的民主,才是人民大众民主”可用于研究新文化运动与马 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4)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胡适

13、认为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是“不幸”和对民主科学观 念 “曲解”,可用于研究胡适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态度。(任意三点,言之成理即可)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朝代地方政府秦郡、县汉州、郡、县(国)唐道、州、县宋路、州(府)、县元省、路、府(州)、县明三司、府(州)、县清省、府(州)、县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的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12 分,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逻辑清晰。)K答案I示例一:观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阐述:自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汉朝在秦制的基础 上,在汉武帝时期设州刺

14、史监察地方,同时以郡统国,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唐宋时期, 分别设道和路监察地方,宋朝更是设“四监司”并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大大加强了中 央集权。元朝设立行省制度且被后世所沿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 权。明清时期进一步完善行省制度和边疆治理,中央集权得到巩固。总之:中国古代虽然经历东汉末年和唐朝中后期两次地方割据时期,但总体而言,中央集权 是不断强化的。示例二:观点:中国古代地方治理不断完善。阐述:自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古代地方治理不断完善。秦朝实行郡县二级,汉朝则 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隋唐宋元时期,地方行政层级经历了二、三、四级的反复变化,最终 在元朝确立了行省

15、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和提高行政效率之间达到平衡。并且在明清时候, 行省制度被完善,边疆治理得到加强,有效的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总之:中国古代地方治理水平在历朝的探索中不断得到完善。示例三:观点:县制在古代地方治理中保持稳定。阐述:自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以来,地方行政管理的上层机构发生了多次变化,二县制一 直保持稳定。汉朝在郡县的基础上设州刺史作为监察机构,隋朝撤郡保留州县两级,唐宋时 期在州县的基础上增设道和路作为监察区,元朝增设行省,明清时期设立总督和巡抚。县制 直接由国家管理的最低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持稳定。上层行政机构的变化突出了中央集 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而县制的稳定有利于地方社会

16、的稳定和小农经济的发展。所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主要围绕地方的上层行政区进行,县制在古代地方治理 中保持稳定。K解析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中国古代地方行 政管理的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阐述的,观 点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秦 郡、县”、“清 省、府(州)、县”可得出中国古代中央 集权不断强化;根据材料各时期都有县这一地方行政单位可分析得出县制在古代地方治理中 保持稳定;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观点进行阐述。要注意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最后,对所阐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28.图1和图2分别是20

17、世纪上半叶的两幅世界地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L .; 一、f;=|第一次世界大依前箝世界图1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处20世纪上半叶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变化。K答 案I变化一:民族自决思潮兴起并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说明:在一战前,广大亚非拉地区还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随着近代民族主义思潮 的兴起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追求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成为世界各被压迫民族的共同追求。一 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导致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等帝国纷纷解题,在东欧 出现了一系列民族国家,同时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二战进一步打击了殖民 主义的力量,战后出现了众多主权独立的国

18、家,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变化二: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走向瓦解。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优势地位的最终确立,欧洲国家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以欧 美资本主义为中心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两次世界大战后,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获得民族独 立,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收到沉重打击。美苏也在战后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成为仅 有的两个超级大国。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高。所以说,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 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走向瓦解。变化三:国际法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发展和完善。说明: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西方各国为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 法,导致国际法冲突不断。一战后,国际

19、联盟成立,国际法得到发展,但其“全体一致”的 原则,无法有效解决国际冲突。二战后,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和联合国的成立,确立了 “大 国一致”的原则,集体安全制进一步确立,国际法得到发展和完善。(任意两点。其他K答案2 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分)K解 析工根据图1和图2的世界地图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都对世界格局产 生了重大影响,如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走向瓦解、国际法的发展 和完善等等,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处20世纪上半叶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变化。如以 “民族自决思潮兴起并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变化内容进行论述,可从一战削弱了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导

20、致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等帝国纷纷解题,在东欧出现了一 系列民族国家,同时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二战进一步打击了殖民主义的力 量,战后出现了众多主权独立的国家,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以 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走向瓦解”为变化内容进行论述,可从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获得民族 独立、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美苏冷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国际法在20世纪上半叶得 到发展和完善”为变化内容进行论述,可从国际联盟、联合国等方面进行论述等等。3 .从唐天宝年间至南宋,福建、江西人口从几十万分别增至400多万、千万以上,出现了从四川到江苏的长江南岸密集人口带。以上现象反映()A.南方地

21、区得到开发B.南北文化交流频繁C.政府鼓励人口南迁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工答案2AK解 析U材料“从唐天宝年间至南宋,福建、江西人口从几十万分别增至400多万、千万 以上”体现的是南方地区得到开放,这主要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关,A项正确;材料现象反映 的是南方地区得到开发,“南北文化交流频繁”“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与材料无关,排除 BD项;材料未体现政府鼓励人口南迁,排除C项。故选A项。4 .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 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 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法定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创新

22、B.内阁与六部形成分权制衡机制C.明中期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D.阁部制衡成为强化君权的手段K答案H DK解析I根据材料可知,明朝皇帝为了限制内阁与吏部的权力,利用双方进行相互制衡, 体现了阁部制衡下皇权的加强,D项正确;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排除A项;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与六部不存在分权制衡机制, 排除B项;明初废除宰相,内阁也不是宰相机构,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5 . 186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命督抚“不拘资格”,保奏武职人员。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之后, 清廷即降旨命他保举安徽巡抚,指明“不必拘定资格”,迅速奏闻。1862年,清廷又命曾

23、国藩举荐封疆、藩臬人材,强调“有职分较卑而器识甚远,将来堪以登用者,一并具奏。” 据此可知,当时()A.时局变化促使政府调整用人机制B.科举制骤然被废削弱了统治基础C.民族危亡导致地方督抚势力膨胀D,洋务运动得到朝廷上下大力支持K答案X AK解析据题意可知,1861年后清政府放宽人才选拔的标准,而1861年、1862年都是太 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期,所以是当时时局的变化促使政府调整了用人的机制,A项正确;科举 制的废除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选人标准的变化,不能说明地方督抚势 力膨胀脱离中央控制,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6 .作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写道

24、,“其后二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 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推动了共和观念的传播B.在农村遭到百姓的抵制C.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效D.未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K答案U DK解 析I根据材料“我们乡僻地带,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 名词,从来没听过”可以看出,当时偏远的乡村等地对于革命并没有产生多大的认同,因此 说明辛亥革命的影响力有限,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共和观念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反 映辛亥革命未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而不是“在农村遭到百姓的抵制”,排除B项;仅从材 料不能说明没有成效,

25、排除C项。故选D项。7 . 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提出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 利决议案,指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 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反映当时() A. 土地革命的总方针还有待确立.中共中央正确分析了当时革命形势C.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D.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未获中央认同K答案U DK解析I根据材料“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 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可知,材料体 现的是当时中国部分领导人

26、仍然主张城市中心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未获中央认同,这 是不符合国情的,D项正确;材料反映当时“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未获中央认同,A项未体 现,排除A项;中共中央坚持城市中心的道路,不符合当时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违背了中 国的国情,排除B项;城市中心的道路应该是“左”倾错误的表现,而不是右倾机会主义的 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8 . I960年,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 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 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A.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B.国民经

27、济恢复的重要成果C.建设者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D.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K答案H CK解 析依据材料“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可以看出王进喜身上展现 出来的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 未涉及国民经济恢复,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排除D项。故选 C项。9 .中世纪“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 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上述现象()A.有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B.说明市民成为封建统治的基础C.是封建等级制的重要体现D.体现了封君封臣制下的契约关系K答案工AK解 析工根据材

28、料可知,材料中的现象体现君主和市民有利益结合点,有利于工商业的发 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的 现象有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封建等级制,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封 君封臣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 .孟德斯鸠强调:“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 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说明作者()A.确立了三权分立与互相制衡的设想B.提出了对国家权力构想的人性依据C.深受美国联邦宪法政治理念的影响D.强调智慧和权威对民主的补充价值K答案X BK解析I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

29、易滥用权力”强调的是人容易滥用权 力,所以要防止权力的滥用,也就是说孟德斯鸠提出了国家权力安排的人性依据,B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三权分立与互相制衡的设想,排除A项;孟德斯鸠的理论影响了美国联邦宪法 政治理念,排除C项;材料未提到智慧和权威对民主的补充,排除D项。故选B项。1L 178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法令规定,乡镇的官员如果玩忽职守,乡镇可被处以罚款; 后又补充规定,任何公民都有权告发类似的罪行,并分得罚款的一半。在马萨诸塞州的法律 中,这样的补充规定屡见不鲜。这说明当时美国的立法A.重视对权力的监督B.强调基层政府的廉洁C.反映联邦制的原则D.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K答案X AK解 析工材

30、料中强调公民对政府官员的加强监督的普遍存在,这说明在当时对政府加强监 督,限制政府的权力方面成为趋势,A正确;官员玩忽职守被告发和基层政府廉洁不是统一 范畴,排除B;联邦制强调的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题干内容未涉及中央集权,而且1786 年美国尚未实行联邦制,排除C;公民有权告发官员的玩忽职守,这不属于公民的民主权利, 排除D。12 .直到19世纪末,英国很多人都认为煤烟是很有价值的解药,烟中的硫黄和碳是强效消毒 剂,可以对抗瘴气,为空气消毒。这种“煤烟有益健康”的观念在当时很有影响力。这表明了 A.近代医学停滞不前B.对工业革命的盲目崇拜C.人民思想封建落后D.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K答案H

31、BK解 析X人们“煤烟有益健康” 观念表明对工业革命的盲目崇拜,故选B项;A、C两项 表述与史实不相符合,近代以来医学不断向前发展,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等事件,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D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未体现。13 .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总结:“工人们所具备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但是只有 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众多才能起到决定作用。”马克思意在说明() A.资本主义制度仍处于上升阶段B.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尚有待检验D.巴黎公社败于没有国际支援K答案BK解析I根据“工人们所具备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 为知识所

32、指导时,人数众多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可得出马克思强调,工人人数众多是 一大优势,但这种优势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之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 的指导,B项正确;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不是马克思的主旨,排除A项;马克思强调工人运 动要有理论指导,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待检验,排除C项;材料强调理论的指导,而 不是国际支援,排除D项。故选B项。14 .英国与日本双方基于反俄的共同立场于1902年签订英日同盟条约,这个盟约可以解 决英国在东亚海军力量弱于法俄的难题,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也消除了日本对法德在日俄 开战时加入俄国一方的的忧虑。这揭示了()A. 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即将形成B.机

33、会均等成为侵略中国的基本立场C.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错综复杂D.相似的政治制度推动英日走向联合K答案H cK解析力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与日本双方基于反俄的共同立场而建立同盟关系,既维护了 英国在东亚的利益,也“消除了日本对法德在日俄开战时加入俄国一方的的忧虑”,这体现 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错综复杂,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排除 A项;材料未涉及机会均等的基本立场,排除B项;国家利益推动英日走向联合,排除D项。 故选C项。15 . 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根据美国的要求,签字方式“要打破 按字母编排的次序,把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提到同我国和联合王国并列的地

34、位,区别的 办法可以是,那些在自己的国土上积极作战的为一类,另外则是被轴心国征服了的国家”。 这说明()A.美国拉拢中国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B.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C.美国在反法西斯阵营推行霸权主义D.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际格局的基础K答案BK解 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时,打破按字母排序的传统, 把中国、苏联等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家放到与美、英并列位置,这说明中国的 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B项正确;此时各国正构建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形成两大阵营对 峙的格局,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签字时的国家排序情况,未体现美国 在反法西斯阵营推行霸权主义,排除c项;

35、材料强调的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突出的国 家赢得更高的国际地位,未强调国家的综合实力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6 .在1985年4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苏共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主 要目的是集中财力和物力,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购买西方技术,实现工业部门的快速增长。 据此可知,该战略()A.重视国民消费行业的发展B.旨在改变苏联的传统经济模式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D.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K答案工cR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时的苏共依然是着重于重工业的发展,这就使原本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畸形,所以该战略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c项正确;该战略是注重重工业发展, 而非重视国民

36、消费行业的发展,也就没有改变苏联传统经济模式,与“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 化趋势”无关,排除ABD。故选C项,17 .历代统治者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 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治,四海可使如一家”。材料主要说明唐朝()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多元开放的外交理念C.尊崇儒学以德治国D.民族大一统意识增强K答案1 DK解析依据材料“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 治,四海可使如一家”,可以看出唐太宗 主张是对“华夷观”的突破,可见其民族统一意 识的增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外

37、交理念,排除B项; 材料涉及的是民族观念,未涉及儒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8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 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K答案H AK解 析I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叶后推行赋税制度是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把 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朝时期实行 摊丁入亩政策,征税的标准由人头转向占有土地的多寡,因此明清时期重视土地的丈量,A 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土地兼并现象并非是明清时期政府对

38、土地重视的原因,排除B项; 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赋税征收 标准发生变化,没有体现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9 .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 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 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A.不符合启蒙精神内涵B.确保文官队伍优良素质C.有利于监督政府决策D.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K答案U DK解析根据材料“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可知,材料是对文官中立

39、特征的描述,该制度有利于保障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和稳定性,D项正确;启蒙精神内涵是理性主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 排除B项;西方文官制度并不是用于监督政府决策,排除C项。故选D项。20 .中国古代官府对手工业工匠人户编订特别户籍制度,称之为匠籍制度,世代相袭,很多 工匠因不忍受到沉重剥削,常以逃亡、怠工等方式进行反抗,明政府不得不指定适应商品经 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这种匠籍制度的改革()A.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源于新式生产方式的推动D.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K答案H AR解 析根据材料可知,“以银代役”法的实施,使得工匠的人身约束得以放松,促进了

40、民间手工业的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B 项;材料未涉及新式生产方式,排除C项;匠籍制度的改革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 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未体现赋税制度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21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图。图中元朝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是()A.政治中心的转移B.海上丝绸之路兴起C.中央集权的强化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K答案AR解 析I通过观察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朝时以洛阳为中心,到元朝时截弯 取直,大运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政治中心的东移,A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与大运河截 弯取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强化

41、并非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排除C项; 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22 .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以后,随着罗马对意大利南部地区西西里和希腊巴尔干地区的征 服,罗马人开始从希腊人那里吸取营养,希腊文明尤其是诗歌和演说立即成了罗马人学习和 模仿的对象。这反映了古罗马A.实行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B.民主制度造就宽松文化氛围C.文明发展程度落后于希腊D.利用军事扩张推动文化认同K答案F AK解 析I根据材料“罗马人开始从希腊人那里吸取营养”可知罗马人拥有开放的心态,积 极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之处,故选择A;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主制度,故排除B;材料体现的 是罗马人的开放包容的心态,而不是罗马

42、比希腊的落后,故排除C;罗马人是学习吸收被征 服地区的文明文化,所以不是利用军事扩张获取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故排除D。23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下表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4 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这种现象反映了()省份江苏浙江广东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人数280191175172563122638126A.政府鼓励留学政策呈现地区差异化B.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C.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D.苏浙粤地区是当时日本的势力范围K答案H BR解 析I表格显示了东部沿海和直隶地区留学人数明显较多,中西部地区的留学生较少, 这说明近代中国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存在差异,导致留学生人数存在地区差异,B 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当地政府的留学政策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留学情况, 而不是革命运动,排除C项;I)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项。故选B项。24.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 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 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A.加强了文化交流B.推动了民族迁徙C.促进了思想解放D.引发了宗教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