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前瞻与备考(三):古诗文阅读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杨仕威)公开课.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32756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前瞻与备考(三):古诗文阅读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杨仕威)公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考前瞻与备考(三):古诗文阅读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杨仕威)公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前瞻与备考(三):古诗文阅读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杨仕威)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前瞻与备考(三):古诗文阅读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杨仕威)公开课.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高考前瞻与备考(三):古诗文阅读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杨仕威)2020年高考到底“考什么” “怎么考”?复习备考要参照哪些考试政策?有两 点大家都会密切关注。第一、2020浙江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第二、2019年12 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是当前高考命题和学 生应考的重要指南。这里主要结合“高考评价体系”来分析一下今年高考可能存 在的变化。高考评价体系主要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关注呢?主要是“一核”“四层” “四翼”。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回答“为什么考”的 问题,强调高考在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考查内容, 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

2、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 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涉及评价维度,是 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同时,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一一问题情境,以此来 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考查内容中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这四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些内容会直观反映在试题上?核 心价值处于最高层,是学科共性的问题,引领学科素养;其次,学科素养引领关 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即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确定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也就是说, 直观反映在试题上的是要考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一、指向文化: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回到今天探讨的“古诗文阅读”这个话题上,首先要弄清楚古

3、诗文阅 读指向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其次还要弄明白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古诗文阅读 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是哪些。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研究员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一文章中指出:“古代诗文阅读 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内容设置,显示了积淀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 义,发挥着涵养人文素质、提升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对古代诗文阅读能力的要 求有: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代词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特 殊句式,能准确理解文意,正确标点古代诗文,并能将古代诗文准确地翻译成现 代汉语的规范表达。”这段话,基本上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一是古诗文阅读指向 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文化传承与

4、理解”;二是指出古诗文阅读的基本能力要 求。全面而又具体地阐明古诗文阅读应具有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是“新课标”中以“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为维度的“学业质量标 准”。它既是高考命题的学科依据,也是复习备考要参照的标准。与“古诗文阅 读”对应的水平2到4,把它罗列出来,就是这些:“水平2-4: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喜欢学习汉语和汉字,喜欢积累优秀古代诗文, 能主动梳理和探究语言材料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能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 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形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能理解各类作品中涉 及的文化现象和观念,能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学习 中遇到的

5、一些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水平3-4:关注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有探究文化问题的意识;对汉语、汉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浓 厚的兴趣,有主动积累、梳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的习惯。有比较、 分析古今中外各类作品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文化观念的意识,能根据语文课程学 到的内容,对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涉及的有关文化现象展开讨论,有依据、有逻辑 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水平4-4:有通过语文学习深入理解、探究文化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意愿,能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能结合 具体作品,分析、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各类作品在 文化观念上的异同。能主动参与语言文化问题的讨论和相关的社

6、会实践活动,能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些语言、文学、文化现象及社会热点问 题进行专题探究,尝试撰写相关调查报告或专题研究报告,发展自己的文化理解 与探究能力,主动吸收先进的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高 考要求对应的最高层级是水平4,水平2到水平4有许多内容是重叠交叉的。综 合前四个水平,合并同类项,再从各项指标中提取关键内容,就基本形成与“古 诗文阅读”相对应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具体见下面表格: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水平2-4关键能力必备)L积累优秀古代诗文文言实 词类活J 式、句i 言知识联系语境正确理解词句含 义的能力;正确断句的能 力;准确翻译文句的能力;

7、背诵经典篇目的能力等。文 传 与 解3.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古文化) 文章学夕 古代文,相关语理论和二.梳理和探究语言材料中蕴含 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4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 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比较、 分析古今中外各类作品在文化 观念上的异同.参与语言文化问题的讨论, 开展语言、文学、文化现象及正确理解文意的能力文言文化知识梳理能力 概括内容的能力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等 分析单一具体问题的能力; 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的能 力;分析文章论述思维的能 力;结合文本进行逻辑推理 能力等;专题研究的能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探究有了对古诗文阅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梳理,我们再从

8、这 个维度入手审视与古诗文阅读高考相关的问题:第一、新课标颁布以来,高考试 题是如何考查指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第二、高考目的是“立德树 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那么,今年的高考在“引导教学”(新教材)方面会怎样体现?接下来从以下四点对近几年古诗文阅读中“古文”部分高考的情况做一下比较分析。(1)近三年全国卷与浙江卷考查内容与题型比较年份卷类实词 解释虚词 用法内容概括赏 析(分析)文言 断句文言翻访2017全国卷1无无概括与分析选择题有(10 5浙江卷有仃概括与赏析用“,有(8分2018全国卷1无无概括与分析选择题有(10浙江卷有仃概括与赏析用“/”有(8分2019全国卷1无无概

9、括与分析选择题有(10浙江卷仃行概括与赏析用“/”有(8分观察表格内容不难发现以下特点:全国卷淡化对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直 接考查,文言基础翻译占分较高;浙江卷除了翻译外,还直接考实词与虚词题, 以考查文言基础为主,共计17分(四道题)。全国卷增加文化知识题,指向文 化的意图明显。全国卷除了文意概括之外,还侧重对相关人物和事件的分析,浙 江卷侧重赏析,二者都考查了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2019年七 套试题题型比较卷类实词 解释虚词用法内容概括赏析(分析)文言 断句文言翻译文化知1!全国卷1无无概括与分析选择题有(10分)仃全国卷2无无概括与分析选择题有(10分)仃全国卷3无无概括与分析选择

10、题仃(10分)仃浙江卷仃概括与赏析用“/有(8分)无北京卷仃无概括与分析无有(4分)无江苏卷仃无概括与分析无有(10分)c文言基础仔概括与分析后仃(8分)无比较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直接考查文言虚词的试题越 来越少。除了浙江卷外,断句题的考查难度也在降低,文言基础的考查多以文言 翻译为主。除了浙江卷外,文意理解都以分析为主。北京、江苏卷增加简答题, 关注文章写法和文化的理解。 (3)近三年全国卷文言文选材的一般特 点年份卷类文化人物出处文体类2017全国1卷谢弘微宋书谢弘微传人物彳2017全国2卷赵熹后汉H赵熹传人物彳2017全国3卷许冲元宋史许将传人物彳2018全国1卷鲁芝晋书鲁芝

11、传人物彳2018全国2卷E涣后汉书王涣传人物彳2018全国3卷范纯礼后汉书范纯礼传人物彳2019全国1卷贾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人物彳2019全国2卷商鞅史记商君列传人物彳2019全国3卷吴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人物彳从2017年到2019年三年全国卷来看,选文的特点有:史传类居多, 重视文化名人。史传类文言文成为近年来全国高考命题的热点,确有其命题优势, 大致如下:正面人物、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承载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指向文化 传承这一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此类史传文中的文化现象集中, 文化知识明显;以叙述为主,文章浅易,便于读懂,体现基础性。(4)近5年浙江卷文言文选材的一般特点年份选文

12、出姓_x2015 年太平州学记(宋张孝祥)不详2016 年琅嬷福地记(明张岱)不详绛2017 年上池州李使君书(唐杜牧)樊川文集2018 年颜太初杂文序(宋司马光)司马光集2019 年宗子相集序(明王世贞)袁州山人四部稿浙江卷以笔记书信书序为主,且时代较晚。为什么这类文章居多?注 定也有它的道理: 文类多样化,避免考生只关注某一类文章的阅读复习。文章 大多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在命题上还利于出文段赏 析题。文章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思想和思想的呈现方式值得探究,适合学生比 较分析。古文阅读高考试题总体情况如何?在以上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总结以下几点:选文选材体现核心价值的

13、引领作用,强调立德树人。指向 “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在全国卷以及各省试 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考查内容有变化。不限于考查对文言字词(实词、虚 词)含义的理解、断句、翻译、文意概括或赏析,还有对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和历 史文化现象(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推断与评价上,甚至还有强化对古代文化 的理解与分析的倾向。这也是在引导古诗文教学要关注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题型有变化。减少选择题,增加简答题。简答题能全面考查考 生文言阅读能力。面对这类题目,考生读不懂理解不了文章基本上就无从下手。 这也可以避免古诗文阅读过分强调答题技巧的问题。二、体现开放:在坚守中体

14、验变化基于以上分析,古文阅读的复习教学要体现开放,要注意到考查内容 和题型的变化,在坚守原基本考点和原基本题型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熟悉新增 的考点和适应新的题型。一是历年常规考题(实词、虚词、断句、翻译、概括与 赏析),这是基础,要坚守。二是适应变化题,有心理准备:文化知识判断题(选 择)和文化现象分析题(简答),或者是填空题。1.常规考题分类训练(1)分类明体,展开专项阅读。突出一专项一学案,强调在引导的基础上自行梳理内容,归纳整理文体特征、相关知识点、行文基本结构特征,以 及答题思路等。分以下四类:史传类一一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纪传体、纪事 体等;论说类一一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如论、说、

15、辩、原、寓言等;杂记类一一 写山川景物人物等,或以笔记形式来记事,如历史掌故、遗闻轶事、人物短论、 读书杂记等;应用类一一处理日常事务时用的一种文体,包括书信、赠序、碑志 等。(2)集中题类,解决一个问题。比如,翻译得分低,那就集中训练翻译,翻译中哪一种情况问题最多,再把这一类集中起来训练。或者句式、词 类活用、语序或其他问题,多进行定点强化训练。(3)内引外联,读一篇连一串。2 .文化知识点的集中梳理一是对全国卷文化知识点的梳理,把握常考重点,比如古代称谓问题、礼仪制度问题等,二是梳 理下近几年浙江卷中的文化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3.文章内容简答题转化训练一是对真题的转化:比如,(北京卷20

16、19)文章第三段对伯阳父的说法进行了批驳,请具体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对文章简答 题的训练,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题目考查的关键能力点。比如这一题,主要考查分 析文章论述思路的能力。要求能够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分析,认识古人的辩驳术和 在论述上强有力的思辨力,进而理解中国古人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发展历程。这里 的分析问题能力,指向的核心素养是文化传承与理解。把这个题变一变,让学生再做一做:柳宗元针对左氏国语,写出了非国语一篇文章。 在读书做文上,这给你有哪些启示?跟鲁迅的拿来主义比较,柳宗元的非 国语在论辩上有哪点不足?第一个问题需要结合文章开头段内容进行分析。比如:不能被语言形式蒙蔽,要善于发现书

17、中问题;不能受多数人的影 响,要有自己的主见,敢于挑战权威;反驳要有针对性,要逐层展开。回答第二 问,需要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再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知道他的不足:重视 辩驳,缺乏立论。该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从文化传承的角度 来看,实际上就是如何对待文化的问题:一要有挑战权威的勇气,二要具有辩驳 的能力,三要有发展的眼光。二是再拟一拟。拿2019浙江高考文言文宗子相集序(明 王世贞)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做拟题训练。拟一拟1:清 黄景仁杂诗中有“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人是书生” 一说。 请结合宗臣的经历给予驳斥。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事实依据,再 进行概括。结合文章最后一

18、段实际上就可以作答:宗臣虽是文人,但有治世之才 干:担任考功郎不依附权贵,官至福建担任布政参议;为抵御倭寇入侵,积极筹 措军粮,体恤百姓;辅佐提刑按察使,表现突出,起到表率作用。本题考查结合文本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拟一拟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宗臣的性格。这是就文中“才高而气雄”“啮之裂”等内容拟题训练,意在考查分析单一具体问题的能力。拟一拟3:结合宗臣,简单概括古代文人常有的共性特征。这是就文中“不相下” “而相为用”等内容拟题。意在考查比较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需要学生把新知与旧知融合起来, 在从文中找到根据之后,在比较分析中,由个别推出一般,有自己的发现,从而 得出结论。拟一拟4:根据这

19、篇序文,推测一下王世贞的文学主张。这是就全文内容而展开的拟题训练。王世贞为集写序,在文中肯定“其所极意”“天窍自发”“与物境会”,可知王世贞强调“真情”的文学主 张。意在考查推测与逻辑推理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探究能力。三、注重情境:知识与生活的对接除了以上内容外,还需要注意问题情境。有专家提出:“通过设置真 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从多 角度作答,使“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的收益大大降低,引导学 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下 面主要从古诗文默写与文化经典的内容来说说问题情境的问题。问题情境分基础 性

20、、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四类。这里主要说说前三类。L古诗文默写:关注几种问题情境要求的结合。(1)基础性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调动单一的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比如,覆杯水于坳堂之 上,, O水浅而舟大也。(庄子 逍遥游)。填写这两个空需要考生结合出处和上下文语境去填空。这只需要调 动单一记诵的知识内容就能答题。(2)综合性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正确思想观念引领下,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论语 子罕中, 孔子用“,两句阐明,即使是一个 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填写这两个 空需要考生:一要联系出处;二要理解句意;三要调动自身体验或旧知识;四要 做比较分析。(3)

21、应用性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正确思想观念引领下,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或技能来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性问题。比如:有一位学者, 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 , ”,将自 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填写这两空,需要考生:一要考虑出处;二要 理解句意;三要调动旧知;四是要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这个题目来看,古诗 文与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运用所学的古诗文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备考上, 关于默写这一题,要注意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等多种问题情境结合的综合训 练。2.文化经典:历时语境与现时语境的结合。对历年文化经典考查内容和题型的分析,可以说浙江卷的该类题型已经成熟。一是传承文化, 指向核心素养;二是问题有梯度

22、,有比较阅读,问题情境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 性结合。文化经典题是两问的题目。第一问侧重历时语境,第二问侧重现时语 境。第一问。侧重基础性问题情境(历时语境)。该题主要考查对相关章句的概括能力,侧重对单一知识点的理解。(基础性)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 看,侧重对论语中一些带有形象性表达、含蓄性表达等具象内容的考查,需要考 生透过语言表层理解其隐藏的含意。这类题目的答案多参考论语选读课本章 节下的注释。复习时,要注意回归教材。第二问。侧重综合性问题情境(与现时语境融合)。该题主要考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章句内容的比较分析、 评价,侧重考查对孔孟及其他人的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认识与理解。 比如教育

23、观、政治观、人才观、交友观、贫富观、仁爱观等。它的问题情境切入 点小,如句读位置不同引起的基本观点不一致,某个词语的不同理解引起的价值 判断不一样、添字漏字带来的对孔子基本思想的不同认识等等。有的问题站在历 史的角度,有的处在当下的立场去设计。在复习备考上,建议多让学生自行梳理 历年高考试题,发现其命题规律,比如选句特点,考点要求以及还存在哪些可能 要考查的点,还需要从哪些地方进行突破等。3.诗歌鉴赏命题特点:问题指向从模糊走向具体另外提及一下诗歌。诗歌鉴赏指向的核心素养是“审美鉴赏与创造”,但以考查古诗为主,所以也有指向“文化传承”的方 面。这里简单地分析一下它的命题特点。对浙江卷近十年诗歌

24、鉴赏题做大致比较, 不难发现命题的总体趋势,关于“表达技巧”的问题指向,由模糊逐步走向具体, 其问题情境侧重于综合性。从2008年到2012年在考查表达技巧时,提问角度比 较宽,指向不具体,主要问“写作手法”或“表现手法”的问题。自2013年以 来,涉及表达技巧的问题越来越具体,指向越来越明确。主要具体到“对比艺 术”“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叙述手法”以及“点染手法”等。同时,常见 手法、重要手法考过之后会重复考和交叉考,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点。表达技 巧具体化,在于引导考生能够结合诗歌做具体赏析,而不是停留在概念术语上。 所以,诗歌鉴赏的备考建议,还是要从翻译入手,真正读懂诗歌,学会解剖一首 诗歌。2020年高考一定“考什么”和“不考什么”,一定“怎样考”和“不怎样考”,目前谁也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但朝着指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 力”和“必备知识”这个方向复习备考,应该不会有大问题。这是我对古诗文阅 读高考命题的大致分析和一点备考建议。所讲内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