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32753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101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17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 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 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 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 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 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是

2、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 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 中。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 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 10 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生物

3、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 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 的适应力。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力之强着 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 道。“这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 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

4、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23.第14段写道:“宋人用大雪凝寒的笔意,创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悲剧美感的精神空间。”请结合全文, 说说精神空间的悲剧美感有哪些表现。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语言基础运用。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400天之际,以霞光红为底色,寓意着日出东方,代表着 热情和希望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正式发布。此次发布的体育图标,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 徽“中国印”设计理念遥相呼应。两者均为印章风格,都选择了篆刻形式,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既是 留给世界独特的文化印记,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传承。可以说,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古老 的艺术和现代的设计完美结合

5、,让更多传统与现代共同创造新的时尚。 2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句中的“倒计时”前可加入“开幕” 一词。B.句中的“遥相呼应”可改为“殊途同归”。C.句中的“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使用的是“对偶”的修辞。D.句中的“古老”与“现代”应互换位置。25 .文段中句有语病,请做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6 .论语记载了弟子樊迟三次问“仁”于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回答都不一样。请你试着为这三次回 答安排一下先后顺序,并阐述理由。樊迟问仁,子日:1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2 .“爱人。”3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

6、夷狄,不可弃也。”.有人说:“男尊女卑的中国封建社会,从孔子开始,就认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历来的文学作 品,虽也有为妇女鸣不平的,但只是哀其不幸,怜香惜玉而已。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则不然,他很早 就提出了 女尊男卑论,体现了对男女平等的强烈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还用行动实践了它,甚至 突破了阶级的界限。”请结合红楼梦中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和理解,不少于150字。27 .对封建礼教进行深刻揭露与批判的主题几乎贯穿呐喊的所有作品。开篇狂人日记揭示了中国社 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而所谓的“仁义道德”其本质就是吃人。而当下我们对论 语的学习如火如荼,其核心思想就是“仁

7、义”二字。你认为以上两部作品的主题是否相互矛盾?请结合呐喊及论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50字。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9.写作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 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 ” “为轮滑带来正能量!” 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 处罚。”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而另一面,“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 “好”的事,比如符合校规的着装不一定是学生心仪的着装

8、,比如书法家为了写出好字常常打破正确的笔 顺以求艺术上更美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对与好”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只有对的,才可能是好的”“无过 便是功”“只要是好的,终会是对的”你又有着怎样的看法?请以“对与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30.在除夕年夜饭餐桌上,在扶贫攻坚工作者的脚下,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里在这里,能读懂中国。材料中“在这里,能读懂中国”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

9、车道: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0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 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无处 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 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 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 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

10、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 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 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 有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 到激发。(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材料三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过于 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

11、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氧化物的能力。释放氧化物可抵御 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有了积雪的覆盖, 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 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增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 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组约市各公国白足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体内涉及 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丢弃的油纸、吃剩 的比

12、萨饼和芝士汉堡有关。自1940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增大,这或许是受路灯 影响。路灯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加拿大多 伦多大学助理教投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中都呈现出趋同进 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缘由目前还不得而知”。(取材于赵照熙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

13、生活。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D.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3.材料二说,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更多。下列对其原因的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居地。B.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C.城市中有持续性的水源和食物。D.城市的冬季温度一般比乡村高。4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

14、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5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钢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B.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C.城市自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D.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增大。6.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对你

15、认识这一关系有 何启发。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一)(共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唐元稹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鹿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馀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 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至汉武帝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 *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

16、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 本,土子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固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 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 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 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17、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迭,摆去拘束,模写物象以及乐 府歌曳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 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耳。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谕 事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之为文,拜余为志。辞不能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注释:苏子卿、李少卿指汉代苏武、李陵。沈、宋指唐代诗人沈侄期和宋之问。曹刘,“三曹

18、”之 曹植、建安七子之刘祯,他们是汉代诗人。颜谢,指南朝宋的诗人颜延之和谢灵运。徐庾,指南朝梁陈的诗人徐陵和庾信。襄衬事:完成合葬之事。襄,成;神,合葬。7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为五言工:善于,长于 8 .下该沈宋该:同“赅”,完备C.途次于荆次:临时止宿D.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之为文雅:很,极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臣以族歌相和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 *B.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C.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 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D.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至于子美,盖所谓

19、上薄风骚9,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我读诗读到杜甫,才知道他是个集前代优秀文化大成的诗人B.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可是诗句的含义简洁深远,介绍事物表达感情,如果不是有目的地创作,那么诗文就不会随意写出来C.历世之文,能者互出每个皇帝在位的时期,都有著名诗人出现D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格律切当但是劲健的风度丧失了,抒写闲情逸致辞采却又非常华美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楚辞与诗经时间上相差不远,所以创作风格有相似之处。B.作者认为南朝(宋、齐、梁、陈)时期 诗歌从形式到内容

20、均不可取。C.作者认为虽然李白杜甫并称“李杜”,但在律诗创作上两人差距非常大。D.作者认为把杜甫作品按照体裁分别归类,可以为后人提供学习的范本。11 .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12 .作者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请用自己的话阐述作者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二)(共7分)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日:“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注释:几:轻微,婉转。道:引导。13 . “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材料中“劳而不怨”

21、的“劳”的意思应该是o.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这组唱和诗,完成各题。种菜苏辙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法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苏轼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薨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养,强为僧舍煮山羹。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耕。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辙诗中没有一个“旱”字,但句句牵动着旱情,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B.苏轼诗题目中“次韵”既点明这首诗是

22、和苏辙诗所作,又指出了押韵特点。C.苏辙诗中“乱”写出了汲水的忙乱,苏轼诗中“倒”写出了腌菜食尽的困窘。D.苏辙诗沉郁顿挫,格调比肩“诗圣”,苏轼诗闲散冲淡,气韵神似“诗仙”。15 .“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中用“秋色”喻指年华。下列诗句中的“秋色”有这种含义的一 项是A.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B.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C.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D.秋色频于客鬓加,归期犹自叹无涯。(罗公升发湖州).唱和诗中,“和诗”的内容和情感既要与原诗有联系,又要有新的阐发。这一特点在苏轼诗中是如何体 现的?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

23、析。17 .根据要求,完成题目。红楼梦第二十回:湘云在见到宝玉和黛玉后,叫道“爱哥哥,林姐姐”,黛玉也因此戏谑道:“偏 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宝玉笑道:“你学惯了 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说的众人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在此之后,脂砚斋评道: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 今见“咬舌”二字加以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 憨湘云立于纸上,

24、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美人陋处”是脂砚斋提出的。所谓真正的美人,并非是完美无缺、十全十美的,反而是有一点小瑕 疵,更容易让人记住,但这也不妨碍其“真美”。这也是西方美学所推崇的一种“缺陷美”。请结合红楼梦中 女性人物刻画,谈谈红楼梦中“美人陋处”的艺术效果。18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反映隐逸情趣的诗文。如归去来兮 辞中,“怀良辰以孤往,四句写自己归隐后的生活状态,是 诗人理想生活的集中描写。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类型,这类诗多借写古人古事抒发自身情感,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三句赞美周瑜的儒雅镇定、举重若轻、年

25、轻有为,暗含自己 坎坷不遇、功业难成的伤感。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梦境也写现实,诗人迭遭失意后向往神仙世界,觉得梦境更值得流连。然而梦总 是要醒的,“忽魂悸以魄动,O惟觉时之枕席,O梦醒时分,便很难“开心颜” To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了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O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宋代风雪祝勇想到宋代,首先想起的是一场场大雪,想到宋太祖雪夜访赵普,想到程门立雪,想到林教头风雪山 神庙仿佛宋代,总有着下不完的雪。一人宋代,中国绘画就呈现出大雪凝寒的气象。雪,突然成了宋画的关键词。像范宽的雪山萧寺 图、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都是以雪为主题的名画。张择端

26、的清明上河图,也是从隆冬画起的, 一队驴子驮炭而行,似乎预示着,今夜有暴风雪。萧瑟的气氛,让宋朝的春天,显得那么遥远和虚幻。这在以前的绘画中是不多见的。绘画在晋唐,色调明媚雅丽,风景光感强烈,人物表情雍容。到了 宋代,却分出了两极一一方面,以溪边野花、天上飞鹤,凸显这个朝代的繁荣与华美;另一方面,又有那 么多的画家痴迷于画雪,画繁华落尽、千峰寒色的清旷,画“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的孤寂, 画“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肃杀。宋代雪图中的清旷、孤寂、肃杀,确实有气候变化的原因。隋唐,气候温暖,其画中桃红柳绿、兽 鸟出没、马蹄欢畅的景象,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状况。而寒冷是大宋的宿命,一场接一

27、场雪频频光顾 大宋的疆域,落在汴河的桥上,落在冻滞的酒幌上,落在东京鳞次栉比的瓦片上。太湖全部结冰,杭州频 繁落雪,就连华北的梅树都全军覆没,以致王安石写诗“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雪盈尺” “断 流” “伤麦”这样的表述充斥着大宋的史书和奏折。宋代画家也用雪题材,坐实了那个朝代的冷,以至于 我们今天面对宋代的雪图,依然感到彻骨寒凉。但宋画的变化,不只受制于外在的气候,更取决于审美趣向的改变和哲学性的加深。若把唐画与宋画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二者是那么泾渭分明,就像唐三彩与宋瓷,前者热烈奔放到 顶点,后者细致沉静到极致。这一方面关乎唐、宋两朝的气候变化,另一方面又与这两个朝代的气质相吻 合一

28、唐代中国是一个跨民族共同体,在中原文明的衣冠礼乐中注入了草原民族的精悍气血,所以李白的诗 热烈奔放,唐画绚烂张扬;而宋代又回到“中国本部”,与辽、西夏、金、蒙古同为列国之一,宋代画家 的审美趣味也由唐画繁丽热闹的外在追逐,转向了素简、幽秘和内省。晋唐那种花红柳绿的青绿绘画不再 是主流,水墨山水大行其道,世间的所有色彩、层次与秩序收纳在黑白两色中,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创 造荒寒寂寥的画境,以寄托自己幽远飘逸的神思。如果说在晋唐,中国绘画走进了它激情丰沛、充满想象力的青春期,那么到了宋代,中国绘画则进 入了它充满哲思冥想的成年。宋代绘画一方面追求着俗世里的热闹繁华,另一方面又越过浮华的现实,而 直

29、抵精神的根脉;由俗世的艳丽,遁入哲学式的深邃、空灵。所以,宋画的格局是不同以往的,绘画的核 心不再局限于一人一事,而是瞄准了整个宇宙。那些卷,那些轴,不仅营造出无限的空间,更营造出无限 的时间。画山,画雪,其实就是画地老,画天荒,画宇宙的浩森他们在一切事物里寻找永恒的意味。 在永恒山水、无限宇宙里,力与美,悲伤与超然凝为一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厚重雪意,“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茫感,在唐代没有找到对应的绘画图像,却在宋画里一再重现。我一直不相信雪江归棹图是宋徽宗画的。画面上延伸的是北方的雪景江山,蔡京在跋文中描述 它:“群山皎洁,行客萧条;鼓棹中流,片帆天际;雪江归棹之意尽矣

30、”。全图不着色,它抽去了所有繁 华绮丽的成分,突然变得冷漠幽寂、深沉内敛,那清旷、孤寂的境界,与宋徽宗的其他画作显得格格不入。 宋徽宗是爱热闹的,喜欢吉祥富丽、活色生香,祥龙石图瑞鹤图里的那种飞升感和生机盎然感,才 符合他的品性。但雪江归棹图卷里,还是看得到宋徽宗的影子。他是用雪,来为自己的王朝歌功颂德, 雪江归棹,这大雪覆盖的江山,不是归了他赵家吗?只是,这大雪也在林冲的世界里纷纷扬扬地落着,好像下了一个世纪,下满了整个宋代,严严实实 地,封住了逆来顺受的林冲的去路。那是真正的冷,盘踞在人心里,深入人的骨髓。宋徽宗画祥龙石图, 画瑞鹤图,那“祥” “瑞”,那热烈,都被林冲这样一个小角色轻而易

31、举地颠覆了。靖康元年,又一场大雪,下得“天地晦冥,来自北方的金戈铁马踏过封冻的汴河,北宋王朝就在 这场大雪中,走向它的终局。雪江归棹,而徽宗却归了金朝,在北国“坐井观天”。大雪无痕,寒冷伴随 着寂寞侵蚀着他。无论雪江归棹图卷里收纳了多少吉祥的含意,我看到的,仍是画卷里那片辽阔奇绝的山川宇宙, 那种宋代雪图所共有的荒寒画境。宋代许多雪景山水图都不画人,那人,在画外。纵然“空山不见人”,也会“但闻人语响“。把所 有的“有”,都归于“无”;在“无”中,又隐含着无数的“有”一这就是藏在宋代雪图里的辩证法。正如冷到了极处,反而会激发出生命更大的潜能。我想宋徽宗,燃起对生活最强烈的渴望,应当不 是在他纸醉

32、金迷的宫殿,而是在苦寒萧瑟的北国。所以,一无所有的宋徽宗,在北国的雪地里写诗:“家 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宋画的力量也正在于此,直逼生命最脆弱处,方能表达绝处逢生的意 志。让一个人燃起生命热情的,有时未必是杏花春雨、落叶飞花,而是雪落千山、古木苍然。有大悲恸, 才能有大希望。宋人用大雪凝寒的笔意,创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悲剧美感的精神空间。宋人画雪,不是那种欢天喜地的好,而是静思、内敛、坚韧的好。假若还有希望,也不是金光大道 艳阳天的那种希望,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希望。于是想起少年时代的某一个夜晚,我躲在温暖的被窝里,读到如许文字:“林冲投东去了两个更次, 身上单寒,当不过那冷。在雪地里看

33、时,离的草场远了,只见前面疏林深处,树木交杂,远远地数间草屋, 被雪压着,破壁缝里透出火光来”我相信在宋徽宗的晚年,他所有的眼泪都已流完,他只是一个白发苍然的普通老头,在雪地上执拗 地生存着。假若他那时仍能画画,真该再画一幅雪江归棹图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自己颠沛的一 生,做一个交代。(取材于祝勇同名散文).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独到的艺术见解和深刻的历史思考汇于笔端,用典雅的文字描绘“宋代风雪”中的人文古韵。B.文章多次写林冲与宋徽宗,均以独特的视角,将人物的命运与雪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构思的匠心。C.第段引用了叙写林冲的语句,意在说明作者在少年时代,已对林冲及其悲剧命运有了深刻的认识。D.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凸显了宋代雪图在绘画风格上的创新以及审美情趣、格局方面的不同凡响。19 .结合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1)那是真正的冷,盘踞在人心里,深入人的骨髓。 (2)他只是一个白发苍然的普通老头,在雪地上执拗地生存着。 22文章标题“宋代风雪”有哪些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