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32707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经之路,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 要途径。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农民收入的时间惯性和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内生性问 题。基于长江经济带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法分析了农业机械 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 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有显 著的正向影响,对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机械化对下游地区人均可支配收 入增长效果最好,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对上游地区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效果最好,下游次之,

2、中游最低。对上游和中游地区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下游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民收入;差分广义矩估计法;长江经济带现阶段,我国已经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在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迈进。农 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经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途径,也是经 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占比均超过了 40% ,也是我国 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该经济带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有 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农业机械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农业机 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3、小麦的机械化生产能够提高小麦 60%的生产效率1 。Audsley 2 对各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 他发现农业机械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吕雍琪等3 根据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 的面板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的贡献效率,发现农业 机械化的贡献效率要高于化肥等因素。薛超等4 运用OLS模型分析了我国31个省级行 政区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农业机械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 率。彭超等5 根据我国2003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 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农业机械化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二是

4、农业机械化 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会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将大量劳动力释放 出来,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进而产生农业劳动力转移。彭超等6从县域的角度研究了 我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时 空变化特征。陈江华等7 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三昧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 响。周振等8 根据我国19982012年面板数据,先对农业机械化率进行测算,接着用 工具变量估计发测算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吕炜等9研究发现,农机 购置补贴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卢秉福10 对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和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综合黑 龙江农业发展实际,指出了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三是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is-ney等U 以苏丹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北非地区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民就业,增加 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Sogaard等12 认为农业机械化能够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降低 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McCormack等13 认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具有普遍性,不受地域的限制。孙学涛14 运用SA R A R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城乡 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梁天丽等15 运用C - D 生产函数分析了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

6、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 收的贡献较低。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已有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但主要从全国和单个省份进 行分析,缺乏对国家战略区域的研究,且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时间惯性和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 入之间的内生性问题考虑不足,对农民收入结构的研究也较少。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选取长 江经济带各省(市)2005-2019年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的面板数据,运用差分广义矩估计 法实证分析该经济带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进行分区稳定性检验。1模型选择及变量选取1 .1变量选取借鉴高延雷等16 、周振等17 的研究成果,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必要性,选取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052019年农

7、业机械化的相关面板数据,并构建指标体系(表1)0 (1) 被解释变量。分别选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作为被解释 变量,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 营性收入代表农民收入结构。(2)核心解释变量。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代表农业细节化水平, 选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作为农业劳动力的代理变量用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地区总从业人员比 重进行衡量。(3)控制变量。选取有效灌溉面积代表农村水利发展,选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表示城镇化发展水平,选取农村用电量表示农村电力发展,选取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 种总面积的比重表示农业生产受灾率。2 . 2模

8、型选择考虑到农民收入可能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也可能存在内生性问 题,构建模型如下:incomeij=aO+Bincomeij - l+plmechij + p2labij+ycontrolij+8i+tj+E ijQ)式中,income。、mechit和labij分别表示i个省(市)的第j年的农民收入、农业机械总 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controlit为控制变量,队tj、司分别表示个体效应、时间效 应和服从独立同分布的随机误差项,a。、以典、B2和y为待估参数18 。3 . 3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选择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研究该经济带农

9、业机 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该研究数据均由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统计年鉴(2006-2020)、中 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20062020)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062020)整理得来。2实证结果分析4 . 1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结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由于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OLS估出口 FE估计会存在 偏差,因此采用DIF - GMM模型进行估计。由表2可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滞后一 项对当期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 0 . 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增长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劳动力转移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为正,且 均通过了

10、 0 . 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变量的增加会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滞后一项对当期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 0. 01的显著 性检验,说明工资性收入增长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转移对工资性收入的 影响为正,且分别通过了 0.01和0 . 05显著性检验,说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转移 会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化会将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活动中 释放出来,进而促进劳动力向三昧部门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 性收入滞后一项对当期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 0 . 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工资 性收入增长

11、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劳动力转移对家 庭经营性收入影响为负,且分别通过了 0 . 01和0 . 05显著性检验,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 总动力能够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而劳动 力转移则会降低农村劳动力规模,造成劳动力短缺,进而降低家庭经营性收入。5 . 2分区稳健性检验由表3可知,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 响均为正,且分别通过了 0 . 10、0 . 05和0 . 01显著性检验,其中对下游地区影响最大, 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原因可能是: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基础设施完善,且经济发

12、达, 因此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较强,能够带来更大的产出,提高农民收入;上游地 区多山顺口丘陵且河网密布,机械化作业较为困难。从工资性收入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对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均为正,且分别通过了 0 .01、0 .01 和0.05显著性检验。其中,农业机械化对上游地区的效果最好,下游次之,中游最低。 主要原因是:上游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中游和下游地区,上游农业机械化对劳动 力的替代效应较强,因此上游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 从而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从家庭经营性收入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 游农村

13、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均为正,对下游的影响为负,且都分别通过了 0 . 01 的显著性检验。主要原因是:上游和中游地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业机械化的 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而下游地区机械化、 规模化程度较深,因此下游地区并不能有效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3结论与建议6 . 1结论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 的正向影响,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家 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机械化对下游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效果最好,上 游次之,中游最低。对上

14、游地区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效果最好,下游次之,中游最低。对上游 和中游地区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下游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2对策建议3.2.1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对 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现阶段,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依旧较低,缺乏足够的资 金去购买农用机械,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均不高。因此,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机械化水平,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政府需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首先, 提供信贷支持,解决农民购买资金来源问题;其次,加大对小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长江经 济带上游地区多山地,大型农机具很难施展开,因此要

15、加大对小型农机具的补贴,提升上游 农业机械水平,进而提供长江经济带整体机械化水平,节约劳动力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 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最后,要资金监管,确保补贴资金精准、及时到位。加强人才 培训投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长期以来,人们对机械化的认知仅停留在对农机具的使用上, 认为实现农业机械化不需要大量的知识,对于日常的维护和保养的重视程度也不足,从而造 成了大量的浪费。一方面,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培养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出更加 高效和适宜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转化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维 护、保养和维修人才的培训,保障农机具的使用,提高农机具的使用率和使用量,从而降低 农机成本。拓宽就业渠道,保障转移劳动力就业。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量的 劳动力将从农业生产活动中释放出来,从而出现劳动力剩余,影响农业发展。因此,要拓宽 转移劳动力就业渠道,破除劳动力转移的潜在制度障碍,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时,还要 积极打造城乡就业信息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从而实现人力资本提升和 产业转型升级良性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