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217-2016 丹参林下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T 1217-2016 丹参林下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3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2172016 丹参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2016-03-18 发布 2016-06-18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1/T 1217200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光武、陈晨、王建、刘少华、张孟仁、孙丹萍、袁亚民。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曹玲、李兴平、王小兵。DB41/T 12172006 1 丹参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丹参林下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
2、地环境、育苗、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藏。本标准适用于丹参林下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391-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201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13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丹参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入药,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3、等功效。4 产地环境 丹参林下产地环境除应符合NY/T 3912013 要求外,还应满足如下条件:a)林地土质为沙壤土,土层土厚40cm,pH值6.58.0,地下水位1.5m;b)林分郁闭度应在0.5以下。5 育苗 5.1 播种育苗 5.1.1 采种 67月,当丹参植株果穗2/3果壳变枯黄时,进行采种、调制备用。5.1.2 苗床准备 DB41/T 12172006 2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灌排方便的沙壤土地作苗床。每667m2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kg、尿素10kg,翻耕30cm40cm,精耕细耙。苗床宽1.2m,苗床间开宽30cm、深20cm的排水沟。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2
4、013的规定。5.1.3 播种 采用精选优质种子,经水浸催芽后7月上中旬播种,每667m2播种2.5 kg3.5kg,掺23倍体积细沙拌匀,均匀播种在苗床上,覆土0.5cm,轻压抚平,浇透水,保持土壤湿度,覆草或遮阳网。5.1.4 苗期管理 苗木生长期内,每667m2撒施尿素2 kg3 kg,结合施肥灌水。及时中耕除草和排水。6 栽培技术 6.1 移植 6.1.1 选地整地 选用避风向阳的沙壤土林地。忌连作。每667施生物有机肥200300kg,N、P、K复混肥50kg作基肥,翻耕30cm40cm,整平、耙细,起垄,垄宽40cm,垄高25cm。林地四周开挖宽40cm、深35cm的排水沟。6.1
5、.2 栽植方法 1011月或第二年23月,按株行距20cm40cm,在垄面开穴,穴深或沟深以种苗根能伸直为宜,培土、压实至微露心芽,每667m2定植25003000株,栽后浇适量定根水。6.2 埋根栽植 秋季收获时,留出适量种根地块,第二年23月,选择直径为0.7cm1cm,健壮、无病虫害、皮色红的根作种根,取新生根中、上部萌发力强的部分剪成长5cm左右的节段,上端保持向上斜放,每667m2定植25003000根,应随挖、随剪、随栽,栽后覆土约3cm,灌透水。7 田间管理 7.1 中耕除草 在苗高6cm10cm时,进行中耕除草,浅耕避免伤根,68月间至苗封垄前共中耕2次。7.2 追肥 每667
6、m2追施N、P、K复混肥25kg。7.3 排灌 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雨季及时排水,灌溉用水应符合NY/T 3912013 要求。7.4 摘除花苔 DB41/T 12172006 3 除准备留种植株外,当花苔抽出1cm2cm时,可分次摘除花苔,促进根系生长。8 病虫害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农药的使用符合NY/T 3932013的规定,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参见附录A。9 采收和贮藏 9.1 收根 地上茎叶枯萎后至早春萌发前采收。9.2 贮藏 除去泥沙,晒干,置干燥处保存。DB41/T 12172006 4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丹参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丹参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参
7、见表A.1。表A.1 丹参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名称 危害症状 防治措施 根腐病 Fusarium spp.由于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一般多在 3月下旬至 4 月上旬发病,5 月进入发病盛期。(1)采用轮作等措施预防,雨季注意及时排水。(2)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 8001000 倍液或50%托布津 8001000 倍液浇灌病株。根结线虫病 Meloidogyne hapla 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叶片、花苞和花朵,造成叶片黄化、落叶、小叶或叶片畸形。(1)实行轮作。(2)结合整地,按种植行开沟,沟宽 20cm,沟深 20cm,在沟内均匀撒施棉隆颗粒剂 5g/m210g/m2,复土,盖上塑料薄膜,710 天后揭膜,松土 12 次,过 710 天后种植。叶斑病 Alternaria tenuissima 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新枝。叶背面形成外浓中淡、不规则的圆心环纹枯斑,相互融连,叶片枯焦凋落。(1)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秋末冬初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2)生长季节喷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1:1:150200 的波尔多液进行防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