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GIA 011-2022 高阻隔吨袋 内袋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IGIA 011-2022 高阻隔吨袋 内袋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83.140.10CCS G33团体标准T/IGIA 0112022高阻隔吨袋 内袋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Plastic and aluminum foil composite film for high barrier ton bag inner bag2022-11-18 发布2022-11-18 实施北京侵权伪劣物品检验鉴定技术创新联盟发布T/IGIA 01120221目录前言21 范围3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 术语与定义34 产品分类35 要求36 试验方法47 检验规则6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7T/IGIA 0112022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
2、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北京侵权伪劣物品检验鉴定技术创新联盟提出。本标准由北京侵权伪劣物品检验鉴定技术创新联盟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鹏远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学(国家塑料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温州知良实业有限公司、杭州隆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宁德市力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杭州益铭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杭州初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浙江普华标准化技术有
3、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伟强、黄金飞、吴海鹏、张小明、李田华、张梅、章娜、蒋今生、上官光将、程钰、仇沁、朱关、高勇、林力持、付勇、叶翔宇、郭霞。本文件为首次发布。T/IGIA 01120223高阻隔吨袋 内袋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阻隔吨袋内袋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聚酰胺(PA)/铝箔(AL)/聚乙烯(PE)薄膜为三层结构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铝箔(AL)/聚酰胺(PA)/聚乙烯(PE)薄膜为四层结构经干式复合工艺生产的铝塑膜材料,应用于生产运输用高阻隔吨袋内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
4、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037-2021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GB/T 1038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气性试验方法压差法GB/T 26253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红外检测器法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 8808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T 2918-20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6672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5、GB/T 6673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QB/T 2358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GB/T 16578.1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裤形撕裂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无相关术语与定义。4产品分类4.1三层复合膜:聚酰胺(PA)/铝箔(AL)/聚乙烯(PE)薄膜。4.2四层复合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铝箔(AL)/聚酰胺(PA)/聚乙烯(PE)薄膜。5要求5.1外观5.1.1不应有破边、翻边、划痕、皱折、严重暴筋、孔洞、杂质污染等缺陷。T/IGIA 011202245.1.2允许有接头,接头应整齐、牢固、平滑。膜卷长3000m 时,接头数不多于 1 个,膜卷长3
6、000m时,接头数不多于 2 个。接头处应牢固并有明显标识。5.1.3膜卷端面不整齐度应不大于 3mm。5.2尺寸及偏差5.2.1厚度及偏差见表 1表 1厚度及偏差项目三层复合膜四层复合膜厚度,m150、140或由供需双方商定厚度极限偏差,m-5 +10-5 +15厚度平均偏差,%-5 +8-5 +105.2.2宽度平均偏差为2mm。产品宽度由供需双方商定。5.3物理机械性能内袋膜的物理机械性能见表2表 2内袋膜的物理机械性能项目三层复合膜四层复合膜拉伸强度,N/15mm纵向50100横向撕裂强度,N纵向33横向水蒸气透过量,g/(m224h)0.5氧气透过量,cm3/(m224h0.1Mpa
7、)0.5热合强度,N/15mm纵向4050横向剥离强度,N/15mmAL/PE-横向3/AL/PE-纵向PA/PE-横向/3PA/PE-纵向AL/PA-横向AL/PA-纵向5.4烫边性能烫边后用刀快速切开热合部位中间位置,无卷边现象。烫边冷却后,无缩边变形。6试验方法6.1取样方法在内袋膜卷上去掉表面5层,沿涂塑镀铝膜的横向切开,取30层作外观、规格尺寸及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用纸芯卷好,标明热封面。T/IGIA 011202256.2试样状态调节和试样的标准环境在GB/T 2918规定的(232)oC,相对湿度(5010)%的标准环境中进行样品状态调节,时间不少于4h,并在此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
8、6.3外观在自然光线下,目测检验内袋膜的外观质量。膜卷端面不整齐度用最小分度值为0.5mm的量具测量。6.4厚度按GB/T 6672的规定进行。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0.2m。沿试样宽度方向,距两端30mm等间距测量。宽度不大于500mm的薄膜测5点;宽度大于500mm的薄膜测10点。将记录的数据按式(1)、式(2)计算厚度极限偏差和厚度平均偏差。6.4.1厚度极限偏差厚度极限偏差的计算见式(1)。e=emin或max-e0(1)式中:e厚度极限偏差,单位为毫米(mm)emin或max实测最小厚度或最大厚度,单位为毫米(mm)e0公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6.4.2厚度平均偏差厚度平均
9、偏差的计算见式(2)。e=(e-e0)/e0100%(2)式中:e厚度平均偏差,%e实测平均厚度,单位为毫米(mm)e0公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6.5宽度按GB/T 6673的规定进行。将记录的数据按式(3)计算宽度平均偏差。6.5.1 宽度平均偏差宽度平均偏差的计算见式(3)。w=(w-w0)/w0100%(3)式中:w宽度平均偏差,%w实测平均宽度,单位为毫米(mm)w0公称宽度,单位为毫米(mm)6.6拉伸强度按GB/T 1040.3-2006的规定进行。采用2型试样,长度为150mm,宽度为15mm,试验速度为100mm/min。6.7撕裂强度按GB/T 16578.1的规定进行。
10、6.8水蒸气透过率T/IGIA 01120226按GB/T 1037-2021或GB/T 26253的规定进行。试验温度为(380.6)oC,相对湿度为(902)%。GB/T 26253为仲裁方法6.9氧气透过量按GB/T 1038的规定进行。6.10热合强度按QB/T 2358的规定进行,热封机参数为上刀温度180,下刀温度200,压力6 MPa,时间2s。6.11剥离强度按GB/T 8808的规定进行。6.12烫边性能按QB/T 2358的规定进行热封,热封机参数为上刀温度180,下刀温度200,压力6 MPa,时间2s。7检验规则7.1组批与抽样7.1.1组批内袋膜验收以批为单位。由相同
11、原料、同一配方、同一工艺条件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不大于50t为一批。7.1.2抽样抽样的单位为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每批中抽三卷,取出6m以上不少于1m2的试样进行外观、尺寸及偏差的检验。物理机械性能及烫边性能,从每批产品中任取一卷薄膜进行检验。7.2判定规则7.2.1内袋膜的外观、规格尺寸若有一项不合格,则判改卷产品不合格。7.2.2内袋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应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否则,应从原批产品中随机抽出双倍的样品,对不合格项进行复验。若复验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7.2.3当产品按 7.2.1,7.2.2 判定均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品。7.3出厂检验7.3.1内袋膜须经生产
12、企业的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方可出厂。7.3.2出厂检验包括技术要求中除氧气透过量、水蒸气透过率以外的全部内容。7.4型式检验型式检验为第5章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原料、配方或工艺有较大变动,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b)产品长期停产后回复生产时;c)出厂检验和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T/IGIA 01120227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8.1标志每卷内袋膜上至少有下列标志:a)制造厂名称、地址;b)产品名称、类别及标准编号;c)产品规格(净重、厚度、宽度)。d)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8.2包装每卷内袋膜用至少2层聚乙烯薄膜包裹。在木制托盘上包装成垂直运输包。在完成外包装之前,用瓦楞纸板或其他类似材料做成托盘盖板。用聚乙烯泡沫板或其他保护材料包装的材料卷筒单独铺设(不放在托盘上)。单独铺设的卷可以放置在容器中,只有垂直包最下层用木托盘。8.3运输运输时应小心轻放,防止机械碰撞和日晒雨淋。8.4贮存内袋膜应保存在整洁、干燥通风的库房内,妥善堆放,距离热源2m以上,不能受强光直射。贮存期限从生产之日起不应超过半年。超过贮存期时,可按本标准进行检验,如果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产品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