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 说明文阅读训练一、知识点填空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 和 两大类;按语言风格,把说明文分为 和 。按说明特点,把说明文分为 和 。2.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 。3.说明顺序: 、 、 。4.说明方法: 、 、 、 、 、 、 、 、 、 。【答案】1.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平实性说明文 生动说明文自然科学说明文 社会科学说明文 2.准确性 严密性3.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4.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分类别 下定义 列图表 作诠释 摹状貌 引用二、课内说明文阅读(一)中国石拱桥(节选茅以升)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
2、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
3、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1.第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2.下列句子除列数字外还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第段“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一句中“左右”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案】1.不能调换。因为“形式优美”是承上段而言,得先说;“结构坚固”是下文要说的
4、,所以放在后面。(或:先写“形式优美”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了解,是理性认识。两者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换。)2.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3.不能删。“左右”表约数,可以在605年前,也可在605年后,如果删掉“左右”一词,句子就变成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与原意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二)苏州园林(节选叶圣陶)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
5、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
6、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7、,又是入画的一景。1.结合语境,解释第一段中加横线的“败笔”一词的含义。 2.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3.第二段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 第三段画线词“艺术”与“技术”位置能否对调?为什么? 5.下面是描写苏州园林的两首诗,请分别从选文中摘选与它们意思最相近的一句话。(1)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2)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6.19
8、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答案】1.指园林设计上的欠缺之处。2.不好。 改后的句子缺少了三个“讲究”,所以也就缺少了对苏州园林设计者
9、与匠师们审美追求的强调。3.作比较。 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的特点。4.示例:不能。“艺术”属于精神创造,“技术”属于经验技巧,作者的本意是强调“艺术”,而使“技术”处于次要地位,从而表达对苏州园林设计师的高度赞赏。对调之后,“技术”成为了被强调的对象,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5.(1)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2)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6.我们要大力保护申遗后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是人类宝贵的遗产;别把申遗当生意,不能用申遗后的文化遗产来牟取暴利;对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的行为要予以谴责。(三)蝉(节选法布尔)蝉的地穴 这小圆孔约一
10、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蝉的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
11、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项上的薄盖考察其后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
12、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足的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
13、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蝉的卵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
14、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进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
15、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
16、愉呢?1.请根据上文的内容,简要概括“蝉的地穴”的特点。 2.法布尔被雨果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文字准确形象,又极具表现力。请结合实例,分析他的语言特点。 (1)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请赏析加下划线字的妙处。) (2)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为什么作者要把蝉蜕皮的过程称作“奇怪的体操”?) 3.从第段中两处画线的句子,你体会到法布尔作为昆虫学家具有怎样的态度和精神? 4.第段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 5.第段作者列举了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 6. 本文在介绍蝉时,多次以“小动物”“弱小的动物”“小生物”来称呼。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请
17、简要分析。 【答案】1.干净 下面宽 底部关闭 通行无阻2.(1)“溜”字写出了蝉的幼虫非常快速地爬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用人的情态来写虫,富有情趣,写出了幼虫可爱的样子。同时也体现了在作者心中,他把虫当作了人。(2)课文多处运用动词,比如腾跃、翻转、倒悬等,就像在写人类的体操。细致而生动地表现了蝉蜕皮的过程。不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更有生动性。3.从第段的两处画线句子中,说到“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看似说蝉挖穴时间之长,同时也体现了法布尔观察时间之久;“只要一有好消息”更体现了法布尔总是在观察。正是因为他长时间、不间断地观察,才能发现蝉的这些特点。这些准确而生动的表述体现了法
18、布尔作为昆虫学家的严谨、实干、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工作的热爱之情。4.使文章脉络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5.内容上突出地说明幼虫在地下生活时间之长,在地上生活时间之短;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6.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对小生命的尊重和同情,字里行间充满对小动物的怜爱和呵护。(四)梦回繁华(节选毛宁)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
19、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
20、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1.简述选段介绍的主要内容。 2.指出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为什么选段说漕船驶过拱桥是全画的高潮部分? 4.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对文章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21、】1.选段介绍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开卷处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的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汴梁市区的街道风景。2.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汴河上的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外形精美的特点。3.因为此处的画面非常具有动感,生动地描绘了船夫们的一系列动作,让观图者体会到了当时的紧张气氛。4.(1)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桥上、岸边和过往行人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漕船过桥时的热闹景象。(2)句子采用了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三、课外说明文阅读(五)神秘的运动常数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
22、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
23、,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动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
24、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飞行生物或游水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
25、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晚。1.神秘的“运动常数”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用途? 2.第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段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B.科学研究表明,空中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的运动并不完全是自由的。C.美国军方研制出的机械鸟可能渗入敌方的机密要塞进行刺探。D.海豚的形体要比蜂鸟大得多,但它们的运
26、动常数却都落在0.20.4之间。【答案】1.示例: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其曾经具有的运动速度;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2.示例:举例子、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示例:不能。因为“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差不多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但并不排除有特殊现象,如果去掉,太绝对化,与事实不符合,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4.C(根据文中“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说明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来,因此本项中“研
27、制出的机械鸟”说法错误。)(六)天星桥天星桥的美和其他地方一样,还是跑不脱石美、水美、树美。但是它却能够化平淡为神奇,将几个最普通的音符谱成一首天上的仙乐。石头哪里没有?但这里的石头总要变个样,变出另一种形,另一种神,像一首曲子的变奏,熟悉中透着新鲜,叫你有一种感觉到却说不出的激动。比如石的表面经常会隆起一簇簇的皱褶。它本是个铜头铁脑、生硬冰凉的东西,却专向柔弱多情方面取貌摄形,如裙裾之褶,如秋水之纹,如美人蹙眉,如枯荷向空。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你心里揉搓出一种从未有的美感,你忍不住要叫,要喊。难怪国画中专有一种表现法叫“皴”法。再说它的形,也实在不俗,它绝不肯媚身媚脸地去像什么,是什么。反而是
28、它什么也不像,什么也不是,在你头脑的储存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构图。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侧面看它却薄得像一本书,或者干脆是一张纸,硬是挺立在那里,水从脚下绕,藤在身上爬。它是什么?什么也不是,就是美。脚下的、头上的,还有那些在坡上、沟里随意抛掷的石头,都要美出个样儿。你可以伸手随意抚摸崖边一块突出的石,那就是一朵凝固的云。有时你走过一座小桥,这桥身是一块整石,但你怎么看也是一段枯了多年的树。有时路边或山根的石头连成灰蒙蒙一片,那就是一群抵角的山羊,前弓后绷,吹胡子瞪眼,跃然眼前。天星桥景区的前半部是石在水中。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的影。有的山平光
29、如洗,在水里是一面立着的镜子;有的中裂一缝,在水里就是一道飞来的剑影。而在这很多但并不太高的群峰之间则是365块踏石,游人踩着这些石头,鞋底贴着水面,在绿波上荡漾。当你看着水里的青山倒影时,也就惊奇地发现了自己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美。因为这石的数目暗合了一年的天数,所以在这里总会有一块正是你的生日,此园就名“数生园”。你站在生日石上可以体会一下降世以来这最美丽的一天。景区的中部是两座对峙的山峰,相距数十米之遥,他们各探出一只手臂呼唤对方。但就在相差一拳之远时,臂长莫及,徒唤奈何。这时一块巨石从天而降,上大下小,正好卡在其间,于是两手以石相连,成一座云中石桥,千年万年,苍松杂树扎根其上,枯藤野花牵
30、挂其旁。石头能变到这等花样,也算是中外奇观。天星桥景区的名字大概就是因它而取,就像我们一本散文集取名,就拣其中最得意的一篇。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按照“石美、水美、树美”的思路来行文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B.景区的名字之所以取为“天星桥”,是因为“景区的中部是两座对峙的山峰,相距数十米之遥,他们各探出一只手臂呼唤对方。但就在相差一拳之远时,臂长莫及,徒唤奈何。这时一块巨石从天而降,上大下小,正好卡在其间,于是两手以石相连,成一座云中石桥”。C.为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作者用词十分讲究。如“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侧面看它却薄得像一本书,或
31、者干脆是一张纸”一句中的“大约”和“一座”,既准确描摹出山石的巨大,又不会让人产生歧义。D.天星桥景区的石美、水美和山美,是人工雕琢的美,不是自然之美。2.天星桥的“石”美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文中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4. 桥,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现实生活中有“梁桥、浮桥、吊桥、立交桥”等,人们还赋予“桥”更多含义并造出不少新词,如“商桥、书桥、鹊桥、汉语桥”等。请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汉语桥”进行解说。(不少于20字) 【答案】1.D2.“石”美在:能变出别的形态,具有神韵。它不世俗,不肯媚身媚脸地去像什么,是什么。各具情态,能化平淡为神奇。与
32、水相互映衬,到处错落有致。3.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用:举例子:举了“石的表面经常会隆起一簇簇的皱褶”这一例子,具体说明了天星桥石头神态各异的形象特征。打比方:把石头的皱褶比作裙裾之褶、秋水之纹,美人蹙眉、枯荷向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星桥石的形态各异的特征,使读者能清晰地了解石的形态。4.例:“汉语桥”是通过学习汉语,搭建起中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七)海洋二号三星组网,意味着什么2021年5月19日,海洋二号D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星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的第三颗业务卫星,将与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等构成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主要用于观测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有效波高、重力场和大洋环流等信息,建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