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相互作用第二课时《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930517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气相互作用第二课时《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海—气相互作用第二课时《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气相互作用第二课时《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气相互作用第二课时《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4.3海气相互作用第二课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解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教材分析老人教版教材当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作为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节(洋流部分)当中的一个“阅读”呈现,学生对于该部分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够充分;但在新人教版中,该知识点整合进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一节海气的相互作用当中,并作为单独的知识模块来学习和认知,可见该知识点的重要性。在选修一教学参考用书中,该节内容设置为1课时。学生在学习该节内容时,比较仓促,难以充分理解海气相互作用,且不能很好地运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解释2022年的酷夏和冷冬。因而,笔者将该部分知识点单独作为

2、1课时,通过开展丰富的小组活动探究其成因、特点和影响。此外,在2017年7月4日,国家正式对外公布颁布了厄尔尼诺、拉尼娜时间判别方法,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的命题方向,对于选择地理作为高考科目的同学尤为重要。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当中已经学习了“洋流”、“台风”等的知识点;同时,在选修一当中系统性地学习了“气旋”、“洋流”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等的知识点,能够通过已学的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思维不够扎实,不能很好地巩固和运用已学内容综合考虑某一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此外,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地理思维,学习的知识点零星化和碎片化,不能单

3、独整合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地理解题思维。与此同时,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很好地进行对于地球上某一区域的认知,不能将已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地理情境中。四教学目标(落实地理核心素养)1.运用图表,说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命名地点和主要发生时间。(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2结合景观图资料,解释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五教学重难点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图表分析法、讲解法和小组讨论法等。七教学过程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思路(一)导入秘鲁洪灾1)学生观看秘鲁洪灾视频思考气候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4、利用那些地理手段监测此类现象。1.引导学生注意“生活处处有地理”;2.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迁移能力,引入本课主题。承转:跟着老师,让我们一起探究气候的异常现象吧(二)新授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1探究一:沃克环流2探究二:厄尔尼诺现象3.探究三:拉尼娜现象2)读图思考,正常年份情况下太平洋东西两岸气温的状况和气流运动状况。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总结概括地理现象成因。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2.培养学生地理材料自主总结能力。承转:正常年份在偏东信风吹拂下,形成沃克环流;异常情况下,偏东信风的变化给太平洋东西两岸带来怎样天气状况?3)观看厄尔尼诺现象视频权威讲解,引导学生思考:a低纬信风减

5、弱时,对太平洋东西岸产生的影响。b学生试着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和教师讲解分析厄尔尼诺现象的概念、时间和成因,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厄尔尼诺现象环流模式图”并上黑板绘制。通过环流模式图讲解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理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a对于太平洋东西两岸而言,气候的状况和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b对于我国而言,对于季风的影响,台风的产生以及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承转:如果信风减弱呢?1.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和发散地理思维;2.引导学生利用真实情景探究地理现象及地理特点:3.引导学生绘制地理简图,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发散地理思维,大胆猜想地理现象对地理环境

6、的影响。4)观看拉尼娜现象视频权威讲解,引导学生思考:a低纬信风增强时,对太平洋东西岸产生的影响。b学生试着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和教师讲解分析拉尼娜现象的概念、时间和成因,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拉尼娜现象环流模式图”并上黑板绘制。通过环流模式图讲解拉尼娜现象对地理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a对于太平洋东西两岸而言,气候的状况和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b对于我国而言,对于季风的影响,台风的产生以及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承转:对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学生要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让我们一起做个题,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吧!1.化繁为简,帮助学生辩证的理解地理概念。2.学生

7、在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3.由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综合思维。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2学生紧密联系实际,探究身边地理问题和开展头脑风暴训练。(三)提高活动: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5)学生通过读图和绘图练习教材p75页活动题。思考环流的变化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1及时巩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四)小结6)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引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防。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归纳地理材料能力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念。(五)作业7)阅读“自学窗”厄尔尼诺奥秘与探索,并在课下

8、通过计算机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图书馆翻看相关文献,自主完成“2022年三重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小论文。延续学生课外学习,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严谨科学精神。八板书设计赤道太平洋附近西旱东涝 减弱 厄尔尼诺现象沃克环流赤道太平洋附近东冷西暖赤道太平洋附近东旱西涝增强 拉尼娜现象九教学反思1对于地理的概念,要表述清楚,例如太平洋东岸和南赤道太平洋东岸是不同的概念,要区分清楚。2课程“头重脚轻”,前部分内容用时过长,导致拉尼娜现象分析的时间不够。可以适当压缩前面沃克环流讲解时间。3本节内容是4.3,授课教师板书写成了4.2,授课教师年轻,对教材知识的把握不够。4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看时间,年轻教师对于

9、课堂时间把握不到位。5本节课在教师用书的海气相互作用课标中,强调“影响”;而不是成因,教师花了大量时间讲解和分析成因。6教师在讲解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上空的热力环流的画法存在争议,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升高,可能出现下沉气流减弱,或下沉气流消失,形成上升气流。7在讲解信风减弱时,南北赤道暖流减弱,是否赤道逆流就是增强呢?同样也存在争议。8教师在讲解成因时,应该补充讲解给学生,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9整节课,学生活动丰富,还课堂给学生,对学生的表扬和肯定值得学习,以及教师亲和力强,体态丰富和和蔼,走进学生心中。10整个课件简介优美,值得表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