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第16课 猫(教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第16课 猫(教案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6猫一内容解读文章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围绕着“养猫”这一中心,描写了“我”及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最后都无一例外地亡失了,令“我”与家人悲痛、遗憾,以至于最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第一只猫,可爱有趣开头两段主要写“我”家养第一只猫的经过。作者运用质朴的语言,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花白的毛,很活泼”“滚来滚去”写出了第一只猫刚来时的情态;“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微笑”“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毫无生意地、懒惰地
2、、郁闷地躺着”写出了小猫后来的情态,“消瘦”“光泽的毛也污涩了”“不肯出来”“不理会”“毫无生意”“懒惰”“郁闷”暗示小猫将出现不测。后来,这只猫死了。对于这只猫的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第1、2段)2第二只猫,更活泼有趣这一部分首先交代了第二只猫的来历从虹口舅舅家要的。“更有趣,更活泼”总写第二只猫的性情。“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这一切写出了小猫的淘气、顽皮。“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写第二只小猫能给家里做贡献了,是捉鼠的好手。后来这只猫丢失了,“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向来不大喜欢
3、它的张妈说的这句话从侧面表现了小猫的可爱。“我”的“怅然”“愤恨”“诅骂”更能说明“我”对这只猫的感情。这部分里“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亡失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行为的谴责与鞭挞。(第314段)3第三只猫,不活泼这一部分首先交代了第三只猫的来历门口捡来的。“蜷伏”“很瘦”“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足以说明第三只猫来时很可怜。由于第三只猫不活泼,大家都不喜欢它,连最喜欢猫的三妹也不多加注意它,这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与前两只猫相比,这只猫忧郁,不捉鼠,懒惰,不讨人喜欢。“对鸟笼
4、凝望着”为下文错怪猫埋下伏笔。“一定是猫,一定是猫!”用肯定的语气说明“我”认定吃鸟是这只猫所为,为下文棒打“罪猫”奠定了基础,找到了理由。“追过去打了一下”写出了“我”不问青红皂白,挥起木棒惩罚“罪魁祸首”。直至黑猫的出现使“我”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对猫的暴怒、虐待,现在却成了刺“我”良心的“针”,比喻形象、生动,极言发现真相后内心的伤痛。最后,因为第三只猫的死亡,“我”再无改正过失的机会,表现了“我”的愧疚与自责。猫的不能辩解,令“我”更加痛苦、愧疚和自责。“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第三只猫的亡失令“我”痛心自责,却无法补救过失,所以“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
5、首尾呼应的特点。(第1534段)4勾画语句,提炼精髓(1)文中描写猫的语句。第1段: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3段: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第16段: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作用:这些句子描写了三只小猫的生活情态,蕴含着“我”对三只猫的态度和情感。(2)刻画猫的短语。第一只猫:活泼、白雪球似的、滚来滚去、扑过来抢、扑过去抢。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在园中乱跑、会爬树、扑过去捉、不怕生人、跃到墙
6、上、跑到街上、晒太阳。第三只猫:可怜、花白、很瘦、渐渐地肥胖、不活泼、懒惰地伏着。(3)提炼核心内容。这篇文章写了“我”家养三只猫的经历以及“我”的情感的发展变化。第一只猫是要来的,活泼可爱有趣,可是病死了,“我”为此难过酸辛;第二只猫也是要来的,也非常可爱,活泼有趣,然而丢失了,“我”内心十分怅然愤恨;第三只猫是捡来的,懒惰,不活泼,结果被冤枉,后来死在邻家屋脊上,“我”为此难过悔恨。作者借此表现了对自然、人生的热爱之情,呼吁人们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者。二技法总结1首尾呼应,巧设伏笔首尾呼应表现为:文章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抛出线索;文末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
7、,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乱跑,跑到街上,不怕生人,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所有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缀连成有机的整体,使之浑然天成,天衣无缝。2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3运用对比,鲜明突出通过“来历”对比,第一、二只猫是因为喜爱要来的,第三只猫是因为可怜捡
8、来的。情感基础不同、来历不同,地位也不一样,这样为写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做了厚实的铺垫,埋下了伏笔。三只猫中,前两只猫长得更可爱些,“我”的家人对它们也更喜爱一些,这是一处对比;对于前两只猫的亡失和第三只猫的死去,“我”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前两只猫亡失后,是“再向别处要一只来”“好久不养猫”;而第三只猫死后,则是“永不养猫”。这也是一种对比。文章就是在对比中表现作品的主旨的。三主题概括文章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来一步步演绎作者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作者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地反省自我的过失,揭示了社会弱势群体遭遇苦难的悲剧根源。1
9、作家作品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2作品背景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猫是郑振铎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家庭的故事中收录的作品大都写于1925年至1927年,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逗弄(du)一缕(l)倚靠(y)妄下断语(wn)懒惰(du) 怂恿(snyn) 乞丐(i) 蜷伏(qun)叮嘱(zh) 惩戒(chn) 红绫(ln) 相称(chn)畏罪潜逃(qin)2根据拼音写汉字。xio(消)耗 忧y
10、(郁) 安xin(详) 预jn(警)chn(怅)然 悲ch(楚) dun(断)语 n(虐)待污s(涩) z(诅)骂3解释下列词语。(1)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2)蜷伏:弯着身体卧着。(3)悲楚:悲哀痛苦。(4)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5)畏罪潜逃:做了坏事怕受到惩罚而逃跑。【教学目标】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借助关键语句,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作者通过写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因为猫惹人喜爱,很多家庭将它当
11、作宠物。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写过三只小猫。从这三只小猫身上,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文章猫。二整体感知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文章写了“我”家养的三只猫的故事。2“我”家一共养了几只猫?这些猫可爱吗?【明确】养了三只猫。第一、二只猫可爱,第三只猫不可爱。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2段)1第一只猫从何而来?作者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明确】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作者通过描写小猫的活动以及看着猫时内心的感受来表现第一只猫的可爱。2品味语句。(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明确】“滚
12、来滚去”与“白雪球”照应,更显猫的活泼。(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明确】从“我”看着他们消耗的时间之长,可以看出猫的可爱。3这只猫结局如何?【明确】死了。四研读课文第二部分(314段)1第二只猫与第一只猫相比,有什么不同?【明确】更有趣,更活泼。它会爬树,捉蝴蝶,不怕生人,会捉老鼠。2品味语句。(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明确】“跃”“跑”“晒”等动词生动传神,体现了猫的轻捷活泼。(2)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
13、捕捉什么似的。【明确】体现了猫富有情趣、可爱活泼。3这么可爱的小猫,结果怎样?【明确】丢失。4对于第一只猫的死和第二只猫的丢失,家人的态度有什么区别?【明确】第一只猫:称之为“相伴的小侣”,对它的死感到酸辛。第二只猫:称之为“亲爱的同伴”“所爱的东西”。它丢后,家人都忙乱寻找,都不高兴。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第二只猫的感情比第一只猫的感情更深。五研读课文第三部分(1534段)1第三只猫是怎样得来的?它可爱吗?【明确】拾来的。它不可爱,不活泼、忧郁、懒惰、不捉老鼠。2第三只猫在家里地位如何?【明确】若有若无。3家里的芙蓉鸟死了,家人有什么反应?【明确】全家人都愤怒、难过,认为是第三只猫咬死了鸟
14、。4品味语句。(1)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明确】表明第三只猫地位低下。(2)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明确】“我”一口咬定是第三只猫把鸟咬死了,语气强烈。(3)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明确】妻否定反问,语气更强。5“我”肯定是第三只猫吃鸟的依据是什么?【明确】第三只猫先前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后来“我们”找到它时,它的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6文中描写黑猫有何作用?【明确】揭示真相,让“我”知道是自己错了,冤枉了第三只猫。7至此“我”开始反省自己的错误。寻找文中体现“我”开始明白“我
15、是错了”的语句,并仔细品味。品味语句:(1)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2)我开始觉得我错了。【明确】“是”字加强语气,更能体现“我”的自责之情。8能再找出表现“我”自责的语句吗?【明确】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其他亦可)六问题探讨1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明确】因为“我”歧视、误解、冤枉、追打、漠视第三只猫,这只猫死后,“我”再不能补救“我”的过失。告诉我们应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做事不能主观臆断。2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知错就改,同情弱者,严于自省,勇于自责。七
16、拓展延伸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一情感揣摩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明确】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让人生气,叫人愤恨。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再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猫,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
17、命,所以才有了永不养猫的想法。二写作特点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2本文的结构非常巧妙,通过由总到分的结构安排,使文章脉络清晰。3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首尾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文末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乱跑,跑到街上,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最终死亡。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缀连成有机的整体,使之浑然天成,天衣无缝。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写“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二、三题。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