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同步讲义-9年级-第84讲:解直角三角形(1)(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同步讲义-9年级-第84讲:解直角三角形(1)(教师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解直角三角形(1)_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边与边、边与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2、通过探讨发现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使学生体会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去解决;3、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1 1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要用到的关系锐角直角的关系:A+B=90;三边之间的关系:_;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A 的对边:斜边=a:c,cosA=A 的邻边:斜边=b:c,tanA=A 的对边:邻边=a:b(a,b
2、,c 分别是A、B、C 的对边)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特指_、_、_角的各种三角函数值sin30=;cos30=;tan30=;sin45=;cos45=;tan45=1;sin60=;cos60=;tan60=;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2)a2+b2=c22.30、45、601.1.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中的求边问题中的求边问题【例 1】(2014黑龙江七台河中学期末)已知,在ABC 中,A=45,AC=,AB=+1,则边 BC 的长为【分析】作 CDAB 于点 D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解答】解:作 CDAB 于点 DA=45,AC=,ACD=45,2设 AD=x,则 CD
3、=x由勾股定理得 2x2=2,x=1AB=+1,BD=在 RtBCD 中,BC2=BD2+CD2,BC=2练练 1.1.在ABC 中,B=90,C=30,AB=3(1)求 AC 的长;(2)求 BC 的长【分析】(1)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易得 AC 的长;(2)运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的定义,易得 BC 的值【解答】解:(1)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故 AC=2AB=6;(2)练练 2.2.如图,直角梯形 ABCD 中,ADBC,A=90,AB=AD=6,DEDC 交 AB 于 E,DF 平分EDC 交 BC 于 F,连接 EF(1)证明:EF=CF;
4、(2)当 tanADE=时,求 EF 的长【分析】(1)过 D 作 DGBC 于 G,由已知可得四边形 ABGD 为正方形,然后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证明ADEGDC,接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EDFCDF,(2)由 tanADE=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出 AE=GC=2设 EF=x,则 BF=8CF=8x,BE=4在 RtBEF 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x,也就求出了 EF【解答】(1)证明:过 D 作 DGBC 于 G由已知可得四边形 ABGD 为正方形,3DEDCADE+EDG=90=GDC+EDG,ADE=GDC又A=DGC 且 AD=GD,ADEGDC,DE=DC 且 AE=GC在
5、EDF 和CDF 中,EDFCDF,EF=CF;(2)解:tanADE=,AE=GC=2BC=8,BE=4,设 CF=x,则 BF=8CF=8x,在 RtBEF 中,由勾股定理得:x2=(8x)2+42,解得 x=5,即 EF=52.2.求直角三角形中的求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值【例 2】(2015河北沧州一中月考)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DBC,AB=DC=8,B=60,BC=12,连接 AC(1)求 tanACB 的值;(2)若 M、N 分别是 AB、DC 的中点,连接 MN,求线段 MN 的长【分析】(1)作梯形的一条高 AE,发现 30的直角三角形 ABE,根据锐角三角
6、函数求得 BE,AE 的长,再进一步求得 CE 的长,从而完成求解过程;(2)显然 MN 是梯形的中位线,主要是求得上底的长即可再作梯形的另一条高,根据全等三角形和矩形的性质求得梯形的上底【解答】解:(1)如图,作 AEBC 于点 E在 RtABE 中,BE=ABcosB=8cos60=4,AE=ABsinB=8sin60=4,CE=BCBE=124=84在 RtACE 中,tanACB=(2)作 DFBC 于 F,则四边形 AEFD 是矩形AD=EF,DF=AEAB=DC,AEB=DFC=90,RtABERtDCF(HL)CF=BE=4,EF=BCBECF=1244=4,AD=4又M、N 分
7、别是 AB、DC 的中点,MN 是梯形 ABCD 的中位线,MN=(AD+BC)=(4+12)=8练练 3.3.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B=90,AB=,点 E 在 AB 上,AED=45,DE=6,CE=7 求:AE 的长及 sinBCE 的值【分析】(1)在 RtDAE 中,A=90,AED=45,DE=6,根据这些条件利用余弦函数求 AE;(2)在 RtBCE 中,EC=7,再利用(1)的解答结果,根据正弦函数来解答 sinBCE 的值【解答】解:(1)如图,在 RtDAE 中,A=90,AED=45,DE=6,AE=DEcosAED=6cos45=(2)BE=ABAE,在 Rt
8、BCE 中,EC=7,=3.3.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例 3】(2014天津塘沽中学期中)如图,在ABC 中,C=90,B=30,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与 BC 相交于点 D,且 AB=4,求 AD 的长5【分析】在 RtABC,可求 AC 的值;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解答】解:在 RtABC 中,B=30,AC=AB=4=2AD 平分BAC,在 RtACD 中,CAD=30,AD=4练练 4.4.如图,在ABC 中,C=90,点 D、E 分别在 AC、AB 上,BD 平分ABC,DEAB,AE=6,cosA=求(1)DE、CD 的长;(2)tanDBC 的值【分析】(1)由 DE
9、AB,AE=6,cosA=,可求出 AD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 DE 的长,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 DC=DE=8;(2)由 AD=10,DC=8,得 AC=AD+DC=18由A=A,AED=ACB,可知ADEABC,由相似三角形边长的比可求出 BC 的长,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 tanDBC=【解答】解:(1)在 RtADE 中,由 AE=6,cosA=,得:AD=10,由勾股定理得 DE=8BD 平分ABC,DEAB,C=90,角平分线性质得:DC=DE=8(2)方法一:由(1)AD=10,DC=8,得:AC=AD+DC=18在ADE 与ABC,A=A,AED=ACB,ADEABC 得
10、:=,即=,BC=24,(5 分)得:tanDBC=(6 分)方法二:由(1)得 AC=18,又 cosA=,得 AB=30,6由勾股定理得 BC=24(5 分)得:tanDBC=4 4矩形中矩形中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例 4】(2014山东青岛一中期末)如图,在矩形 ABCD 中,DEAC 于 E,设ADE=,且 cos=,AB=4,则 AD 的长为()A3BCD【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B=CD=4,ADE=ECD=在 RtDEC 中,cosECD=cos=,由此可以求出 CE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DE,最后在 RtAED 中利用余弦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AD【解答】解:由已知可知:AB=
11、CD=4,ADE=ECD=在 RtDEC 中,cosECD=cos=,即,CE=根据勾股定理得 DE=在 RtAED 中,cos=,即,AD=故选:B练练 5.5.如图,MON=25,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ACON,边 BC 在 OM 上,当 AC=3 时,AD 长是多少?(结果精确到 0.01)【分析】延长 AC 交 ON 于点 E,即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发现ACD=O=25,再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解答】解:延长 AC 交 ON 于点 E7ACON,OEC=90四边形 ABCD 是矩形,ABC=90,AD=BC又OCE=ACB,BAC=O=25在 RtABC 中,AC=3,BC=A
12、Csin251.27,AD1.275 5梯形中梯形中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例 5】(2015江苏连云港中学期末)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DBC,AB=DC=8,B=60,BC=12,连接 AC(1)求 tanACB 的值;(2)若 M、N 分别是 AB、DC 的中点,连接 MN,求线段 MN 的长【分析】(1)作梯形的一条高 AE,发现 30的直角三角形 ABE,根据锐角三角函数求得 BE,AE 的长,再进一步求得 CE 的长,从而完成求解过程;(2)显然 MN 是梯形的中位线,主要是求得上底的长即可再作梯形的另一条高,根据全等三角形和矩形的性质求得梯形的上底【解答】解:(1)如图,
13、作 AEBC 于点 E在 RtABE 中,BE=ABcosB=8cos60=4,AE=ABsinB=8sin60=4,CE=BCBE=124=8在 RtACE 中,tanACB=(2)作 DFBC 于 F,则四边形 AEFD 是矩形AD=EF,DF=AEAB=DC,AEB=DFC=90,RtABERtDCF(HL)CF=BE=4,EF=BCBECF=1244=4,AD=4又M、N 分别是 AB、DC 的中点,8MN 是梯形 ABCD 的中位线,MN=(AD+BC)=(4+12)=8练练 6 6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DBC,ACAB,AD=CD,cosB=,BC=26求:(1)cosDA
14、C 的值;(2)线段 AD 的长【分析】(1)在 RtABC 中根据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可以求出 cosDAC 的值;(2)因为ADC 是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的高就可以解题【解答】解:(1)在 RtABC 中,BAC=90,cosB=BC=26,AB=10AC=ADBC,DAC=ACBcosDAC=cosACB=(2)过点 D 作 DEAC,垂足为 E,AD=CD,AC=24,AE=EC=AC=12,又 AD=DC,在 RtADE 中,cosDAE=AD=131如图,在ABC 中,C=90,B=50,AB=10,则 BC 的长为()9A10tan50 B10c
15、os50 C10sin50D2如图,在ABC 中,点 D 在 AC 上,DEBC,垂足为 E,若 AD=2DC,AB=4DE,则 sinB 等于()ABCD3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C=90,AC=6,D 是 AC 上一点,若 tanDBA=,则 AD的长是()AB2C1D24如图,在ABC 中,C=90,B=60,D 是 AC 上一点,DEAB 于 E,且 CD=2,DE=1,则 BC 的长为()A2BC2D45如图,在ABC 中,ACB=90,CDAB 于 D,若 AC=2,AB=3,则 tanBCD 的值为()ABCD10_1 如图,ABC 中,C=90,AC=16cm,AB
16、 的中垂线 MN 交 AC 于点 D,连接 BD,若 cosBDC=,则 BC=()A8cm B4cm C6cm D10cm2如图,在ABC 中,A=30,tanB=,AC=,则 AB=()A4B5C6D73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如果将线段 BD 绕着点 B 旋转后,点 D 落在 CB 的延长线上的 D处,那么 tanBAD等于()A1BCD24如图,在菱形 ABCD 中,ABC=60,AC=4,则 BD 的长为()ABCD85在 RtABC 中,C=90,AB=13,BC=5,则 tanA=()ABCD6已知,如图,梯形 ABCD 中,ADBC,B=45,C=120,AB
17、=8,则 CD 的长为()11AB4CD47如图,在菱形 ABCD 中,ADC=120,则 BD:AC 等于()A:2B:3C1:2 D:18在 RtABC 中,C=90,当已知A 和 a 时,求 c应选择的关系式是()Ac=Bc=Cc=atanA Dc=acotA9如图,在 RtABC 中,ACB=90,CDAB 于点 D已知 AC=,BC=2,那么 sinACD=()ABCD10在ABC 中,C=90,AB=15,sinA=,则 BC 等于()A45B5CD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当堂检测1.【分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cosB=,BC=ABcosB=10cos50故选 B2【
18、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解题作 AFBC 于点 F,则有 DEAF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所成比例关系得三角形边的关系,然后根据三角函数定义进行求解12【解答】解:作 AFBC 于点 F,则有 DEAFAD=2DC,DC:AC=1:3=DE:AF,AF=3DEAB=4DE,sinB=故选 D3【分析】作 DEAB,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角的正弦值与三角形边的关系,可求出各边的长【解答】解:作 DEAB 于 E 点tanDBA=,BE=5DE,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45,AE=DEBE=5AE,又AC=6,AB=6AE+BE=5AE+AE=6,AE=,在等腰直角ADE 中,由勾股定
19、理,得 AD=AE=2故选 B4【分析】由已知可求A=30,AC=4,即求 BC=ACtanA=4=【解答】解:在ABC 中,C=90,B=60A=30CD=2,DE=1,AD=2,AC=AD+DC=4,由A=A,DEA=C=90,得ABCADE,=13=BC=故选 B5【分析】证明BCD=A,求 tanA 即可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解答】解:由勾股定理知,c2=a2+b2BC=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BCD=AtanBCD=tanA=故选 B家庭作业1【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可知 BD=AD,所以 BD+CD=AC;根据 cosBDC=可求出 BD 和 CD,从而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BC【解答
20、】解:MN 为 AB 的中垂线,BD=AD设 AD=acm,BD=acm,CD=(16a)cm,cosBDC=,a=10在 RtBCD 中,CD=6cm,BD=10cm,BC=8cm故选 A2【分析】作 CDAB 于点 D,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解答】解:作 CDAB 于点 D由题意知,sinA=,CD=ACsinA=ACsin30=2=,cosA=,AD=ACcos30=2=314tanB=,BD=2AB=AD+BD=2+3=5故选 B3【分析】根据旋转不变性,BD=BD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 tanBAD的值【解答】解:由题知,ABD=90,BD=BD=2,tanBAD=
21、故选 B4【分析】由题可知,在直角三角形 BOA 中,ABO=30,AO=AC=2,根据勾股定理可求 BO,BD=2BO【解答】解:在菱形 ABCD 中,AC、BD 是对角线,设相交于 O 点ACBD,AC=4,AO=2ABC=60,ABO=30由勾股定理可知:BO=2则 BD=4故选 B5【分析】由勾股定理易得 AC 的值,进而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解答】解:在 RtABC 中,C=90,AB=13,BC=5,由勾股定理得:AC=12则 tanA=故选 A6【分析】作 AEBC 于 E 点,DFBC 于 F 点,则有 AE=DF,sinB=sin45=,由此可以求出DF、AE;15又 si
22、nDCF=sin60=,由此求出 CD【解答】解:如图,分别作 AEBC 于 E 点,DFBC 于 F 点则有 AE=DF,sinB=sin45=,DF=AE=AB=4又sinDCF=sin60=,CD=故选 A7【分析】由菱形的性质知,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平分一组对角,可求得ADO,然后根据特殊角的余切值求得对角线一半的比值,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可知ADO=ADC=60cotADO=cot60=DO:AO=BD:AC=:3故选 B8【分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解答】解:在 RtABC 中,C=90,sinA=c=故选:A9【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斜边长易证ACD=B,sinB=【解答】解:在 RtABC 中,AB2=AC2+BC2,AB=3ACD+BCD=90,B+BCD=90,ACD=BsinACD=sinB=故选 A10【分析】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求解16【解答】解:sinA=,AB=15,BC=5故选 B